第五章 课程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数据库第五章习题及答案本文档为数据库第五章的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巩固数据库相关知识。
习题1. 数据库的优点有哪些?数据库具有以下优点: - 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
-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提供事务管理能力,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 数据持久性:数据在数据库中是永久存储的,不会因为系统关机或程序结束而丢失。
- 数据冗余度低:数据库通过规范化设计,减少了数据的冗余性,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效率。
-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支持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维护性。
- 数据安全性:数据库提供了用户权限管理和数据备份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什么?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 - 外模式(视图层):外模式是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子集,用于描述用户对数据库的逻辑视图。
每个用户可以有不同的外模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 概念模式(逻辑层):概念模式是全局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描述了数据的总体逻辑视图。
概念模式独立于具体的应用程序,是数据库管理员的角度来看待数据库的。
- 内模式(物理层):内模式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物理组织方式,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实际存储方式。
3.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有哪些?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包括: - 实体完整性约束:确保表的主键不为空,每个实体都能够唯一标识。
- 参照完整性约束:确保外键的引用关系是有效的,即外键值必须等于被引用表中的主键值或者为空。
- 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用户可以自定义额外的完整性约束,如检查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等。
4. 数据库的关系模型有哪些特点?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 数据用二维表的形式进行组织,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表示一个实体,每一列表示一个属性。
- 表与表之间通过主键和外键建立关联关系,形成关系。
- 关系模型提供了一种数据独立性的设计方法,使得应用程序与数据的逻辑结构相分离,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第五章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1. 营销调研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答:市场调研的基本流程包括调研方案的总体设计、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正式问卷、调研实施、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2. 访问法根据调查者同被调查者接触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访问法根据调查者同被调查者接触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面谈访问、电话访问、邮寄访问、网上访问、留置访问、日记调研等。
3. 观察法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按观察时间周期不同,可分为连续性观察和非连续性观察;按观察所采取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公开性的观察和掩饰性的观察;按调研者扮演的角色不同,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调研者对观察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人工观察和非人工观察
4. 一个完整的市场预测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一个完整的市场预测一般都要经过: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实施预测、撰写预测报告
5. 定性预测法主要有哪些?
答:定性预测方法包括购买者意向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专家意见预测法
6. 定量预测法主要有哪些?
答: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
第五章课程论第一、二节课程概述、课程表现形式附:本节基础巩固训练答案及解析【能力提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略。
2.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教学的专门术语。
3.A【解析】A项是孔颖达提出来的,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
4.C【解析】略。
5.B【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是布鲁纳的观点,是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一种。
选项中的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也属于学科中心,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不对应。
所以本题选择B。
6.D【解析】一般认为,“Currere”一词可以作为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把它当作名词使用,意为“跑道”,由此引申出“课程即学习内容及其进程”;另一种理解是把它当作动词使用,意为“在跑道上奔跑”,由此引申出“课程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7.B【解析】为了使课外活动更加规范化,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我国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数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8.D【解析】课程选择,即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关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9.B【解析】最早使用“教学大纲”的德、法等国,现在还在沿用,只是这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教与学的内容纲要”,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结果纲要”。
尽管我国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还是用“教学大纲”,但对中小学教育来说,现在主张采用“课程标准”一词,来代替原来的“教学大纲”。
从而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把原教学大纲只关注教师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课程实施过程。
10.C【解析】略。
11.B【解析】直线式组织是前后内容不重复的,螺旋式组织是内容不断重复出现,不断加深和扩展。
纵向组织即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第5 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二、问答题1.解释效用的含义。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有何差异?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给出一个数字例子。
答:(1)效用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第1 题。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差异略。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参见本章概念题第3 题。
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假定消费者消费了三份食品,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分别为5、4、3,那么总效用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份食品分别带给他的效用的总和12(=5+4+3);而边际效用则指消费的最后一份食品,也就是第三份食品带来的效用3。
当消费者开始连续消费食品时,第一份食品带给它的效用是很大的。
以后,随着它对食品数量的消费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份食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将为零。
这时如果他还继续吃,边际效用降为负值,总效用开始下降。
2.每周,汤姆·吴都以每个2 美元的价格购买两个汉堡包,以每瓶美元的价格购买8 瓶可口可乐,以每份1 美元的价格购买8 份比萨饼。
但是,在价格为每个美元时,他不购买任何热狗。
对于这4 种物品的每一种,你能算出汤姆的边际效用吗?答:根据等边际法则,以下等式成立:MU = MU = MU = MU2因此,只要已知每一美元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可以逐个算出汤姆对这四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3.下列物品中哪一对可以划分为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牛肉、番茄酱、羊肉、香烟、口香糖、猪肉、收音机、电视机、空中旅行、乘公共汽车旅行、出租车和平装书。
课程单元23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1 . 下面哪个快捷键与上下左右箭头配合能够实现对形状进行微调整?• A.ALT• B.Shift• C.Ctrl• D.Fn2 . 要停止正在放映的幻灯片,可以按下列哪项快捷键?• A.Ctrl+X• B.Ctrl+Q• C.Esc• D.Alt+X3 . PPT2010中编辑顶点的操作在下面哪个功能区中?• A.开始• B.插入• C. 设计• D.绘图工具格式4 . 在演示文稿的幻灯片中,要插入剪贴画或照片等图形,应在下列哪种视图中进行。
• A.幻灯片放映视图• B.幻灯片浏览视图• C.普通视图• D.大纲视图5 . 若要实现两个动画同时播放可以_______。
• A.计时选项中的“与上一动画同时”• B.效果选项中的“与上一动画同时”• C.计时选项中的“单击时”• D.效果选项中的“单击时”6 . 要预览幻灯片中的动画和切换效果,应_______。
• A.直接使用“动画预览”命令• B.先“自定义动画”,再使用“动画预览”命令• C.C.先“自定义放映”,再使用“动画预览”命令• D.先“设置放映方式”,再使用“动画预览”命令7 . 在幻灯片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设置的超链接对象不允许是_______。
• A.下一张幻灯片• B.一个应用程序• C.其他演示文稿• D.幻灯片中的一对象8 . 在下列哪个功能区可以显示或者隐藏标尺及网格线• A.文件• B.页面布局• C.视图• D.插入9 . 下面哪个动画可以实现旋转的动画效果。
• A.陀螺旋• B.飞入• C.百叶窗• D.轮子10 . 下列哪种动画效果只能应用于文本对象?• A.飞入效果• B.照相效果• C.打字机效果• D.驶入效果。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五章课程题库一、选择题1.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3.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4.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5.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8、从课程管理者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和()A.地方课程B.研究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9.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拓展型课程D.地方课程10.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1.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和兴趣性B.娱乐性和生活性C.科学性和思想性D.知识性和个性12.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1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14.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15.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第五章光得干涉5-1 波长为589、3nm得钠光照射在一双缝上,在距双缝200cm得观察屏上测量20个条纹共宽3cm,试计算双缝之间得距离。
解:由题意,条纹间距为:∴双缝间距为:,两小孔得距离为1、5mm,观察屏离小孔得垂直距离为1m,若所用光源发出波长=650nm与=532nm得两种光波,试求两光波分别形成得条纹间距以及两组条纹得第8级亮纹之间得距离。
解:对于=650nm得光波,条纹间距为:对于=532nm得光波,条纹间距为:∴两组条纹得第8级条纹之间得距离为:5-3 一个长40mm得充以空气得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得一个小孔前,在观察屏上观察到稳定得干涉条纹系,继后抽去气室中得空气,注入某种气体,发现条纹系移动了30个条纹。
已知照射光波波长为656、28nm,空气折射率为1、000276,试求注入气体得折射率n g。
解:气室充入空气与充气体前后,光程得变化为:而这一光程变化对应于30个波长:∴5-4 在菲涅耳双面镜干涉实验中,光波长为600nm,光源与观察屏到双面镜交线得距离分别为0、6m与1、8m,双面镜夹角为10-3rad,求:(1)观察屏上得条纹间距;(2)屏上最多能瞧到多少亮条纹?解:如图所示,S1S2得距离为:∴条纹间距为:∵角很小∴屏上能产生条纹得范围,如图阴影所示∴最多能瞧到得亮条纹数为:5-5 在如图所示得洛埃镜实验中,光源S1到观察屏得距离为2m,光源到洛埃镜面得垂直距离为2、5mm。
洛埃镜长40cm,置于光源与屏得中央。
若光波波长为500nm,条纹间距为多少?在屏上可瞧见几条条纹?解:在洛埃镜实验中,S1与S1在平面镜中得像S2可瞧作就是产生干涉得两个光源。
条纹间距为:由图可知,屏上发生干涉得区域在P1P2范围内0 1 2mm mmmmmm OA O S AP tg AP P P 75.38005.21200102002=⨯===θ 由于经平面镜反射得光波有π得相位差,所以S 1与S 2可瞧作位相相反得相干光源。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P130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 )P130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 )P130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 )P130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P131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 )P131 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 )P132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 )P133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 )P133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P133 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P133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P134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
(√)P135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活动课程最大的特点。
( )P13615.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 )P137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 )P13717.活动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 )P13818.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 )P138 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 )P13820.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与提示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相交线3.110°70° 4.70°,40°5.140°第2课时垂线(1)(4)一4.略5.∠2=60°,∠COF=120°,∠4=60°,∠5=90°6.分两种情况,∠BOD=50°或130°第3课时垂线(2)1.C 2.AB3.>,3,2,垂线段4.略5.略6.略第4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B 2.D 3.对顶,同位,内错,同位,同旁内角4.(1)同位角,AB、CE,AC;(2)内错角,AB、CE,AC;(3)同旁内角,AB、AC,BC;(4)同位角,AB、AC,BD;(5)同旁内角,AB、CE,BC5.∠ABD与∠CDB,∠ADB与∠CBD 6.∠EBH、∠FCH、∠GDF、∠GEF第5课时平行线1.B 2 .相交或平行3.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平行公理5.l1⊥l26.∠ADE=∠ABC,∠AED=∠ACB11.略7.0、1、2、3第6课时平行线的判定(1)1.A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1)AF∥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1=∠2,∠2=∠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1)因为AB⊥EF,CD⊥EF,所以∠ABE=∠CDE=90°.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因为∠ABE=∠MBE+∠1=90°,∠CDE=∠NDE+∠2=90°,∠1=∠2,所以∠MBE=∠NDE.所以BM∥D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略第7课时平行线的判定(2)1.C 2.(1)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2+∠3=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略5.∠F AE=∠B或∠DAB=∠B或∠EAC=∠C或∠DAC+∠C=180°或∠EAB+∠B=180°第8课时平行线的性质1.C 2 .C 3.C 4 4.34°5.85°6.40 7.50,40 8.略第9课时命题、定理1.C 2.B 3.题设,结论4.两个角是直角,它们都相等5.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6.两个角都是锐角,它们的和大于钝角,假7.题设,结论9.150°10(1)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个角的补角大于它的余角;(2)如果有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那么它们平行;(3)如果一个角是平角的一半,那么这个角是直角;(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它们一定相交11 .略第10课时平移1.D 2.C 3.B 4.50,60,60 5.BB1,CC1,DD16.略7.略第11课时相交线平行线复习1.C 2.B 3.C 4.C 5.C 6.B 7.C 8.A 9.10 10.∥11.∥12.DC、EC,AB,同位角13.56 1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15.(2)(6)16.3cm,平行,平行17.∠BG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F,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8.略19.略20.平行21.∠D=45°,∠C=45°,∠B=135°22.125°23.略。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选题: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 )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C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 A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C ),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
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
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 ( A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 B )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 B )。
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B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11、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C )。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B )并作为必修课程。
A.校本课程 B. 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13、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 C )。
A.甄别性评价 B. 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1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
( C )。
A.教学班 B.年级 C.学校 D.社区
15、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D )的过程。
A.传授与接受 B. 交往互动 C. 共同发展 D.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6、基础教育改革中的( A )取代了教学大纲。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大纲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 C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不属于三维目标的是( C )。
A、知识 B、技能 C、意志 D、态度
19、课程、教材、教科书的相互关系是(D )。
A 教材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课程,课程包括教科书
B 教材的概念最大,课程的概念最小,教材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课程
C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材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科书,教科书包括教材
D 课程的概念最大,教科书的概念最小,课程包括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
20、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A )。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二、填空题
1、我国古代的“六艺”是: 、 、 、 、 、 。(礼、乐、
射、御、书、数)
2、西方古代所谓的“七艺”是指“前三艺”: 、 、 和“后四
艺”: 、 、 、 。
(文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3、美国二战后提出的所谓的“新三艺” 是指: 、 、 。(数学、
自然科学、外语)
4、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 课程为主。(分科、分科)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
括: 、 、 以及 。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 和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
(国家、地方)
7、在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课程计划)
8、中文“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唐朝)
三、辨析题
1、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错误。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还包括课程计划(或
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2教案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正确。教案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案决不是对教材简单的重复或缩写,也不是
抄写教学参考书。教材是教材编写者的知识和成果,而教案应该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消化后,
把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按自己教学组织的顺序编制而成,教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
再创造,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教案是教材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反映教
师业务水平的重点标志,所以,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艺术,编写
好教案,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名词解释
1、课程
2、活动课程
3、泰勒模式
4、隐蔽课程
五、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因素。
答:制约课程的因素有: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需要;
(3)文化传统;
(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2、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答:活动课程的优点是:(1)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2)重视儿
童的积极活动和直接经验,使教学生活化。
活动课程的缺点是:(1)忽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学生往往学到的是一些零碎
的知识,容易降低教学质量;(2)教学费时多,效率不高。
3.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4.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新课改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1)改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精选课程内容;
(4)改进教学方式;
(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5.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是新课程的一大变化。请你说说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
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
答: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
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6.试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
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这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②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趋势是
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③课程形式多样化。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
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今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⑤重视个别差异。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
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
六、材料分析题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
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
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
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