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校园建筑与环境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11.80 MB
- 文档页数:48
高校校园“现代书院”空间氛围营造的尝试--以浙江音乐学院方案设计为例钟中;钟波涛;刘永程【摘要】文章对中国传统书院空间和中国高校“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案例展开研究,并且在浙江音乐学院方案设计中对“现代书院”空间氛围的营造进行尝试,总结出“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从外部空间特征、空间构成、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等方面着手。
%This article launches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y space case, "modern academy" space atmosphere of Chinese University. To create a "modern academy" space atmosphere, we take practise in the design of Zhejiang College of music. On summary, to create a "modern academy" space atmosphere on campus, we mainly design in outer space,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form, the spatial scale, spatial sequence, etc.【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110-117)【关键词】现代书院;高校校园;空间氛围【作者】钟中;钟波涛;刘永程【作者单位】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321世纪以来,大学校园经历了快速增长时期。
第1篇您好!在此,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您强烈推荐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一所知名高等学府——杭州师范大学。
这所大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厚,而且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杭州师范大学的详细介绍,希望能为贵委员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理位置与校园环境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杭州市,紧邻西湖风景区。
校园占地面积达1400余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四季花香。
学校设有多个校区,包括仓前校区、下沙校区、玉皇山校区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敞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二、学术实力与师资力量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设有21个学院,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在国内外学术界,杭州师范大学拥有一批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平台。
学校设有多个研究所、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三、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杭州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了出国交流、实习的机会。
在就业方面,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
此外,学校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四、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杭州师范大学拥有一支活跃的校园文化队伍,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如支教、环保、扶贫等,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建筑场所精神的回归——以杭州某师范高校工程为例摘要:高校校园建筑是最具有物质文化载体的代表,高校校园所体现的场所精神对高校建筑发展有深远影响。
文章以杭州某高校校区工程为例,探索场所精神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在高校建筑中的运用及其价值体现。
研究中充分挖掘杭州文化元素,体现出地域文化精神和塑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师生文化认同感,营造出一种拥有地方特色的归属感的场所。
关键词:高校建筑;场所精神;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引言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造成老校区占地面积不能满足人数增长,同时老旧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使用,很多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快速发展之势。
在新校区的建筑中,过分关注校园“量”的增长,而忽略“质”的重要性,出现“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同质化的校园建筑和规划,丧失不同学科的个性特点,也隔断新老校区历史延续和校园文化的传承。
高校校园建筑是学校发展的物质载体,其建设应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意蕴和治学精神,使其具有校园地域特色,营造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因此,如何将校园文化和场所精神融入高校校园的建设中,是一个值得分析和探索的方向。
2015年受杭州某师范高校的委托,由郑时龄院士领衔,带领我们团队设计,院士笑着说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让每个在学校的学生进入到我们设计的这个学院,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要将校园文化、地域文化、场所的精神都融入到设计中,并非易事。
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要做设计,首先需要深刻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们设计的这个学院位于高校的中心区块,紧邻中心轴线,是学校标志性人行流线的必经之路,区域位置尤为突出。
学院内包含实训楼、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专业教室、公共教学楼、行政楼、小剧场等。
将一所学校的内容浓缩在一个学院表达,既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1、场所精神概述“场所精神”一词源于罗马,其内在含义为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其精神,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舒兹是最早系统全面地阐述场所精神的,其著作《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是目前对场所精神理论进行最系统地研究。
学院建筑物功能及校园景点解说词1、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立业楼和立德楼,这里居有学工处、院团委、就业处、招生处、财务处、信息中心六大学生服务机构,他们分别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实习就业、学籍注册、勤俭理财、信息网络提供优质服务。
2、我们的左侧是格物楼、致用楼、启智楼、博闻楼四大教学楼群,她肩负着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学生的多媒体和理实一体教学。
3、这里是信息广场,是我们学院六大广场之一的中心广场,也是我们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广场的东面是国旗台,是我们每月周一升旗的地方,是我们热爱祖国的象征所在地。
4、左面的求实楼,是学院董事会、党委会、院务会以及学院主要机关的办公大楼。
5、求实楼左侧的圆厅是学院广播电视台,是一个高清晰的数字声光系统,是学院的宣传喉舌之一,是湖南电视台的拍摄基地,是我院节目主持专业指定实训场所。
6、广播电视台的左侧是育英楼,是我们学校的机关幼儿园,这里免费为我们教职员工的学前子女提供现代化优质教育服务。
7、育英楼的左侧是荣康楼,她负责全院学生的医疗卫生服务。
8、我们现在的右侧是第一图书馆、知行楼、知会楼,图书馆藏有50万册印刷图书和三百台电脑的宽带电子图书系统,供广大学子认真学习;图书馆和知会楼之间设教务工作大厅,全面策划、指导全院教育教学工作;知行楼和知会楼的上层是电信学院的教学实训场所以及人文艺术学院的形体训练中心;知会楼的第一层是国际会议中心,那里有高级的现代声光设备,负责专门的高级会议接待。
9、现在我们行车的路是信息大道,是学院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全长近三千余米。
10、现在的右侧是学生公寓17、18栋;公寓的南面是第一餐厅,一次性可供500人就餐。
11、现在我们的左侧是体育场,可供学生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训练。
12、现在的右侧是学生公寓的19、20、21、22栋;靠近公寓的南面是学院超市和服务一条街,那里有2、3、4、5餐厅;餐厅的东面是仙岭公园,那里亭台楼阁古朴生辉,树木茂盛葱茏,四季鸟语花香。
特色地方教育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
是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
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面积70万平方米,另有仓前新校区3250亩,萧山校区518亩正于建设中,将于不久后投入使用。
杭州师范大学其规模之宏大已近五千亩。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3.7亿元,图书馆藏书260万册。
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四大主干学科,学科涉及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杭师建校历史概况1905年由浙江巡抚奏请清廷,希望建立以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为目的的全浙师范学堂。
1908年5月14日,学校正式开学,校名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将于浙江贡院旧址,校园面积约140亩。
1909年夏,沈钧儒先生任学堂监督。
他办学有两个原则:学堂的一切收支完全公开;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
学堂分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态度严肃。
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堂还创立了校歌,歌词“功如忠孝,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歌词豪迈而富有身后的人文气息,表现了学校初创时期师生对教育前景的信心和期待。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所开设的课程多设计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标志着浙江教育跨入了新的时代。
1912年,应民国政府教育部将学堂改为学校的要求,学堂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
经亨颐任校长。
此后,学校创建了《白阳》、《浙江新潮》等刊物,并建立起了乐石社、湖畔诗社、明远学社等各种社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在经亨颐校长的倡导下,以李叔同、姜丹书等为代表的早期艺术教师,大胆创新,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也为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意象设计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作者:杨建欣钟小军余梦云等来源:《广东园林》 2011年第5期杨建欣1 钟小军1,余梦云1,文晨2(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YANG Jian-xin1,ZHONG Xiao-jun1,YU Meng-yun1,WEN Chen2(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350002,China;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207,China)摘要:文章从空间构成的角度,从校园道路、校园景观节点、区域和校园标志物四个方面分析了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景观意象,通过对此校园景观的分析评价,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希望从景观意象设计的角度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意象;福建农林大学;广东园林文章编号:1671-2641(2011)05-0024-04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0-07-07文献标识码:A 修回日期:2011-04-28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日趋扩大,大学校园空间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根据独特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和办学理念营造校园景观已成为设计者迫切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分析校园景观设计,科学地把握和处理空间意象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增强人们对校园空间的感知程度,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环境意象[1-3]。
1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概况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5 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
其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36 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创办于1940 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
学院校区景观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学院校区位于杭州下沙开发区高教西区,新校区总用地面积X.X公顷。
校区东、北侧分别是浙江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东、南两面有较完整的水系。
新校园的绿化率为X.X%,绿化面积X平方米。
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X 平方米,建筑密度X.X%,容积率X.X,建筑高度以X~X层为主,图书馆最高为X层。
校区总体的建筑风格以现代为主,力求简洁、轻盈。
色彩以砖红色、白色为主色调,其中以砖红色为主,白色为辅。
二、设计依据学院校区总平面布置图、校区鸟瞰图、校区区域管网图;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三、设计理念环境是人聚居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是由“人与自然”与“人与人”的活动体系有机组合形成。
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理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
位于杭州下沙开发区高教西区。
分析环境对师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意义,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布局的特点,建筑的风格定位,以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整个环境创作的切入点,贯彻场所精神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空间模式,整体的景观由一系列场所构成。
基于上述的分析,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1、配合总体规划,通过环境景观设计,积极改善校园整体环境结构要素,主轴空间规整,副轴空间流畅。
大片风景园使校园统一融合于绿色环境之中,营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高等学府校园风貌。
2、强调校园环境特色塑造,设计时注重环境内涵,突出表达电子工业学院特色。
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环境设计既有充满理性的轴线设计,又有极富浪漫色彩的风景园设计手法。
3、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环境对人们心理的改善作用。
环境设计,结合建筑共同营造一系列人性化尺度的宜人小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场所.4、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作用。
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烟雨中的圣洁殿堂——―浙大行有感闫仕升被美誉为“东方剑桥”的浙大,是多少学子魂牵梦绕的境地。
在浙大学习,不知有多少启迪与感叹!但,最深的映像是“烟雨中的圣洁殿堂”——诗韵浙大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浙大华家池校区,仿佛置身画中。
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路边整齐高大的乔木;园中茵茵草坪,静静开放的花儿;偌大的湖泊,岸边摇曳的杨柳;幽静的长廊,仨仨俩俩同学;洁静的校舍、图书馆掩映在苍翠中,若隐若现。
漫步其间,满眼碧水新绿,清新的空气渗入心脾,倍感心旷神怡。
江南,薄雾携着丝一样的雨翩然而来,不足以湿了头发。
虽有些凉意,但配着古老的建筑和葱郁的树木还是很喜人的。
在去教学楼的路上,要经过华家池,翩然而来的细雨飘在空中,洒在华家池湖面,碧水含情,默默微笑;杨柳在和风细雨中摆动轻盈的身姿,似少女依偎,撒娇煽情;校园裹在细雨中,安静恬然,任由细雨梳妆打扮;烟雨中的校园时而朦朦胧胧,时而清清爽爽……华家池校区有百余年历史,林间、湖边隐藏多少故事,讲堂、图书馆隐含多少真知,厚重的历史,沉淀了岁月,如歌,高亢低沉,韵律撩拨,如诗,磅礴婉约,意象万千。
圣洁殿堂大学之于学子,犹如小昭寺之于僧侣,都是圣洁的殿堂。
大学除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沉淀了万千扉页的书香、百花齐放的思想、海德公园式的自由、不枝不蔓的人文静谧和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
于“知天命“的我而言,怀着朝拜者的敬畏之心瞻仰而来。
除了把心放在华家池意会之外,晨钟暮鼓式的生活无时不触动我,我也很自然体会到了浙大绝非沽名钓誉。
培训授课12课时,课程设计涉及党建、廉政、风险防范、情绪管理、创新思维、媒体公关、互联网、税务征管、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国学、智慧人生等,可谓精心、周全。
税收风险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责任重于泰山;情绪管理,让我们懂得如何快乐工作;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让我们多少有了忧国、忧民情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我们懂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的道理;国学儒道,让我们认识到国学的博大精深。
“湿地校园”地域文化特征的挖掘与再现——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第二轮国际竞赛方案莫洲瑾;于慧芳;杨易栋【摘要】Cangqian Campus i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Hangzhou Xixi Wetland, which has a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concept of Wetland Campus establishes the overall architectural image of teaching and living areas. The central area is more openness and publicness, which includes six functions: central library, administrative buildings, Hangzhou institute,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reception center and conference center. Based on the second round competition schem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mpus, we discuss how new group could be harmonious with regional scene and characteristic,and how to realiz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 of the wetland campus, with four aspects including nature background, historical heritage,education ideas and design elements.%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湿地书院”的概念确立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总体建筑意象.中心区是包含中心图书馆、校总部行政用房、杭州研究院、学生活动中心、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六大功能的综合体,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的特征.该文通过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中心区第二轮竞赛方案的梳理,从自然背景、历史传承、教育理想、设计要素四个角度探讨在具有历史文脉和地域特征的校园环境内,新建组群如何融入地域场景、再现地域特征并实现自身特性.【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地域性;历史文脉;湿地校园;杭州师范大学;中心区【作者】莫洲瑾;于慧芳;杨易栋【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10027;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10027;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4.3key worrds Regional, Historical, Wetland campu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ental area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位于杭州城市西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侧,总面积216.51hm2。
杭州师范大学校园风景
杭州师范大学校园风景
去年来杭州,师范大学与住处仅一路之隔,竟未有时间进去看看,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穿过马路,就到了大学的侧门,我们进入的是文一路校区。
走过食堂,首先看到的就是体育馆。
它的前方是一个操场,旁边是校园的足球场,中间是健身器械,我们去的时候,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
操场的左边是个美丽的荷塘,深秋荷花已凋谢,只剩下满池的荷叶,铺天盖地,层层叠叠,别有一番风景。
校园的风景非常美,杨柳依依,草地荫荫。
幽幽小径通向何方。
穿过小路,对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
满池的绿尽入眼底,仿佛是一副绝色绝美的山水风景画。
进入正门的花园广场,对面是入住不久的一个楼盘。
如果从正门进入,穿过广场,映入眼帘的的就是图书馆。
正门外很热闹。
创办阿里巴巴网站的马云就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前身)的外语系,江浙是出名人的地方,杭州的每个学校也是如此,近代,现代,层出不穷。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王力行
【期刊名称】《浙江建筑》
【年(卷),期】2014(031)004
【摘要】杭州师范大学毗邻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具有“水乡学埠”和“湿地书院”之称.在此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主入口及其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构思,主入口及其综合体作为大学城的门面,连接了校园与城市,传承了杭州“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的地理人文神韵,体现了“三面环山、一水抱城”的校园风光水色.
【总页数】4页(P1-4)
【作者】王力行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3
【相关文献】
1.浅析情境式建筑设计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演艺中心为例 [J], 莫洲瑾;林再国;骆靖巍
2.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现状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为例 [J], 陈树瑜
3.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二期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J], 章伟松;闫海飞;李奇奇;林国鑫
4.当代校园建筑设计中的人文与绿色维度
——以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新能源学院楼为例 [J], 邱培昕;蒋楠
5.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中学的"美好教育"行动 [J], 庞仿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湖边的这些大学,背景不是一般的大西湖美景三千,千古斯文冠绝。
说到杭州美景,就不得不提西湖,西湖之美,得之于造化之神奇,得之于湖光与山色,更来自于世代积蕴的人文厚度和文化传统,所谓杭州的诗画之美,多半是得自于西湖的美丽意象。
在这里,杭州的大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围着西湖走一遭,数一数西湖边的大学,聊一聊它们的历史。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大玉泉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毗邻曙光路和杭州植物园,离西湖最近的景点是北山路的曲院风荷。
浙大玉泉校区是浙大最有历史底蕴的校区,也是全球浙大校友心目中的主校区(目前真正的主校区是浙大紫金港校区,位于西湖区的三墩镇)。
在三校未合并之前,浙大的学子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学生了。
枕着西湖读书,汲取的是湖山灵气,不想成为才子也得是才子了,难怪浙大叱咤风云这么多年呢。
关于浙江大学的故事,可参看《原古》公众号此前发布的文章:历史上的浙大有多牛?▶杭州师范大学(玉皇山校区)玉皇山校区是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所在地,位于西湖区玉皇山路77号,毗邻浙江美术馆、万松书院、雷峰塔等景点,坐落在西湖景区内的这个校区是天生为艺术而存在的,无论是音乐和美术,杭州师范大学总占有杭州最好的一角和最优的资源。
杭州师范大学发轫于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具有110多年历史,是杭州市高等教育的长子,是杭州市的心肝宝贝,更是杭州全力支持、剑指全国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杭州市属高校。
这是一所极有可能更名为“杭州大学”的浙江省重点大学,是杭州推进世界名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目前,杭州师范大学拥有多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杭州大学城”(内部称之为仓前校区,也是杭州唯一一个有3个地铁站的校园)。
这是一所未来能够比肩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的新杭州大学,也将成为杭州高教“三大剑客”之一。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中国美院南山校区是真正意义上坐落来西湖边的大学,出门就是美丽的西子湖,真是羡煞旁人啊!目前,中国美院拥有杭州南山、杭州象山、杭州良渚、上海张江四大校区。
参观杭州师范大学为了开拓我们小学生的视野,感受大学的校园生活,9月26日学校特地组织我们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体参观了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现位于钱塘江边下沙大学城,那是我妈妈工作的地方。
所以学校要组织去参观,我格外高兴。
早晨,虽然天公不作美,可我们还是冒着雨兴致勃勃地按时乘车来到杭师大。
跨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而平坦的中心广场。
我们在中心广场集合听取了杭师大校长的简短介绍后,排队去参观校史馆。
走在校园里面,只见到处是绿茵茵一片,景色宜人,远离热闹的市区,环境非常幽静,真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在校史馆,我们了解到杭师大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有很多名人,如潘天寿、叶圣陶等都曾在此任过教,还有许多抗日的烈士也曾在此任课,有王家祥、谢广田、钱大同、任达赁等都是杭师大的学生。
杭师大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先后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教师,300名优秀校长,承接的各级各类课题多次获奖,小学教育是杭师大培养的重点。
同时,杭师大提倡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才多艺。
还经常与国内外学校进行各方面的交流。
学校发展受到了杭州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学校正以百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向着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努力。
我们在校史馆拍照留影后,又去参观了图书馆。
图书馆前面有两排人工喷水池,清澈透明的池水不时向两边喷洒,形成一朵朵水花,使人有凉爽的感觉。
图书馆内各种书籍数以万计,环境安静又整洁。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体育中心和学生宿舍。
最后,我们在杭师大校园宽敞的餐厅里用了午餐,也许是饿了,每个同学都吃得津津有味的。
下午,在看完百年校庆的录像后我们结束了参观的行程。
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今天真正感受到了。
虽然我的脚因为受伤而感到很累,但今天的参观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亲眼看到了大学校园的生活,它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二期A区块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报告一、项目概况: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二期A区块项目位于余杭区仓前高教基地内,用地2.59公顷,生态岛、水系及校园道路用地6.6247公顷,合计用地9.2147公顷,总建筑面积6003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2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9766平方米,工程建设投资约3.23亿元,建设内容为会议中心、师生活动中心、接待中心及其室外停车场、道路、景观水电配套工程等。
该项目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砖砌体材料地下室采用采用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地上部分采用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装饰采用幕墙。
屋面为80厚泡沫玻璃保温、4+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防水。
地下车库地面为树脂防滑减噪地面,其他为细石混凝土地面,墙面、天棚为防霉涂料。
项目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场地±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6.500m,自然地面标高4.800m,即地面相对标高为-1.700m。
该项目由杭州联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二期A区块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2011年8月9日获得了余杭区环境保护局《关于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二期A区块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意见》(环评批复[2011]378号)。
二、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二期A区块项目在规划建设伊始,即请余杭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论证,由杭州联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再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并请相关部门、专家多次对设计进行论证修改,最终通过论证,取得审批意见,批准建设。
该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十分重视防止噪音的工作,为防止各种噪音对学校的影响,水泵房、地下车库出入口、配电房、风机房、活动中心、道路等场所及风机等动力设备采取相应的隔声、减噪措施,水泵房、风机房、配电房等均设置在地下室,加强进出口车辆管理及周边绿化工作,该项目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使该项目的声环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
杭州师范大学简介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G20峰会举办地杭州,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
其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创建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所高等师范学堂之一。
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后数次易名,几度迁移。
作为浙江最早传播民主科学的思想高地、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在浙江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阵地之一,学校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诸多成就居全国之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杭州师范学院。
跨入新世纪,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学校相继并入。
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全球排名1100名,全国排名第99名,省内高校第4名(包括浙江大学)。
百十载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学脉相承、绵延勃兴。
首任校长经亨颐主张“人格教育”,倡导“师范救国”“与时俱进”。
鲁迅、夏丏尊、马叙伦、李叔同、陈望道、朱自清等大师在此弘文励教,培养了丰子恺、柔石、俞秀松、刘质平、陈建功、潘天寿等学子笃志勤学。
新时期又涌现出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学校秉承“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精神,长期坚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不断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指向,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比较完备的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等校区,分布于美丽的西溪湿地、钱塘江边和西子湖畔,总占地面积约3500余亩。
其中仓前校区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总规划用地约240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138万平方米,有“湿地书院,水韵书香”之美誉。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20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3000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