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19
数控铣床论文引言数控铣床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金属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论文将从数控铣床的原理和结构、加工过程的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数控铣床的原理和结构1.1 数控铣床的原理数控铣床是一种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铣削加工的设备。
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控制铣床的动作和加工过程,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输入加工参数和轨迹,在铣床上自动完成加工操作。
1.2 数控铣床的结构数控铣床的主要结构包括机床主体、数控系统、电动主轴、刀库、夹具等部件。
机床主体负责支撑和定位工件,数控系统负责控制整个加工过程,电动主轴则提供加工动力,刀库和夹具用于安装刀具和夹持工件。
二、数控铣床的加工过程优势2.1 高精度加工数控铣床利用了计算机的精确定位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通过对加工参数的调整,可以控制铣削刀具的轨迹和进给速度,保证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2 高效率加工相比传统的手动操作或普通铣床加工,数控铣床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它能够自动化地完成复杂的加工任务,并实现自动换刀、自动测量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2.3 灵活多样的加工方式数控铣床可以用于各种形状和精度要求不同的工件加工。
通过对加工程序的编程,可以实现不同形状的轮廓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
同时,数控系统可以存储和调用多个加工程序,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切换加工方式。
三、数控铣床的发展趋势3.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控铣床将更加智能化。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加工过程的状态,自动调整加工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智能化的数控铣床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
3.2 高速化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产需求,数控铣床的加工速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高速化还需要配备更强大的电动主轴和刀具系统,以确保加工质量和稳定性。
株洲工学院200 届毕业设计(论文)
材料
院(系)、部: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颜竟成职称教授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024班
学号:
2006年5月
材料清单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中期检查表
4、指导教师评阅表
5、评阅教师评阅表
6、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
7、毕业设计说明书
8、附录材料
200 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株洲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2006届)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 K5040数控立式铣床及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樊义祥学号 202405
指导教师颜竟成职称教授
2006年5月1日
说明: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查的重要依据,经导师签署意见及教研室审查后生效。
株洲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院、系:机械工程系
院、系:机械工程系
株洲工学院200 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最终成绩
评定表
院、系(公章):
说明:最终评定成绩=a+b+c,三个成绩的百分比由各院、系自己确定,但应控制在给定标准的10%左右。
数控铣床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数控铣床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学生姓名沈金浩学号11020418 班级 110204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分院工程技术分院指导教师孙增晖2013 年 9 月 14 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目录摘要 ..................................................................... (1)第1章绪论 (1)1.1数控铣床的简介 ........................................................... 2 1.2本课题设计内容 ...........................................................2 第2章零件的数控铣削工艺分析 .............................................. 3 2.1零件图的绘制 ............................................................. 3 2.2零件图的分析 ............................................................. 3 2.3毛坯的选择 ............................................................... 4 2.4数控设备的选择 ........................................................... 4 2.5 零件定位基准及装夹方式的确定.............................................4 2.6加工路线的设计 ........................................................... 5 2.7刀具选择 .................................................................5 2.8切削用量的确定 ........................................................... 6 2.9拟定数控切削加工工序卡 ...................................................7 2.10工序设计 (8)2.11确定编程原点 ............................................................ 8 2.12编辑程序 ................................................................9 第3章操作步骤 ............................................................ 12 总结与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1摘要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学习环节,他不但是对我们三年来学习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总结与考验,也是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个强而有力的铺垫。
目录第一章概述1.1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11.2 小组课题内容简介--------------------6 1.3 课题内容简介------------------------11 第二章具体设计方案2.1 设计参数计算-----------------------132.1.1滚珠丝杠选择--------------------132.1.2导轨的选择----------------------162.1.3电机的选择----------------------212.1.4联轴器的选择--------------------222.2 结构设计---------------------------22 第三章 PRO/ENGINEER简介-------------------24 第四章总结与致谢--------------------------27 参考文献------------------------------------29第一章概述1.1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为了适应21世纪动态多变的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制造企业必须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具备质量高,成本低,服务优的环抱产品和交货迅速的制造能力。
这驱使制造加工技术朝着快速、低耗、优质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高速切削技术将发挥关键的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高速切削技术及相关技术。
在1979年,美国国防高技术研究所总署规划了超高速切削基础技术的研究,研究切削速度超过塑性波的超高速切削,为快速切除金属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近几年成立的隶属于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2010年及其以后国防制造工业委员会”,提出把生产加工工艺作为重大公关领域,将超高速切削列为与民用工业共用的先进制造基础技术,日本尖端技术研究学会也把超高速切削列为五大现代加工技术之一。
毕业论文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程序设计1000字本文主要从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设计两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使用数控铣床进行零件加工,提高零件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一、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数控铣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金属加工设备,其加工精度和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的机械加工设备。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零件材质、加工要求、工件定位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和加工路径。
1.零件材料数控铣床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如钢、铜、铝、铸铁等。
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硬度、韧性和塑性,需要采用不同的切削参数和工艺。
2.加工要求零件的加工要求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等。
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刀具和切削参数,控制加工深度和速度,保持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3.工件定位工件定位是数控铣床加工中重要的一环,其准确度关系到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在定位时需要考虑工件尺寸、形状、材质和加工要求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夹具和定位方式,确保工件的固定和稳定。
二、数控铣床零件加工程序设计数控铣床加工程序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编制的加工指令集,通常由CAD/CAM软件生成。
数控铣床加工程序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进行优化和修改,从而实现加工过程的高效和精密。
1.加工路径在数控铣床加工程序中,加工路径是指刀具在工件表面上的轨迹路线。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适当的加工路径,控制刀具的进给速度、转速和加工深度,以实现精确的加工。
2.刀具选择数控铣床加工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刀具的选择要考虑切削性能、刀具材料、刀具刃数等因素,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加工效率。
3.切削参数设定切削参数包括进给速度、转速和加工深度等。
根据零件材质和加工要求,合理设置切削参数,以确保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切削温度和切削力,避免对工件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数控铣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设计是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加工情况和加工要求,优化加工方案,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数控铣床毕业论文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毕业论文课题:数控加工中心孔类零件加工专业:加工中心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内容摘要 (3)正文 (3)1.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 (3)选择并确定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 (3)盘类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分析 (4)盘类零件的加工路线 (5)2.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的确定 (6)工艺分析 (6)工艺卡片 (7)刀具卡片 (8)走刀路线 (8)程序的编制 (13)3. 误差分析 (17)4. 结论 (17)参考文献 (18)盘类零件的加工内容摘要盘类零件是由多个端面、深孔、螺纹孔、曲面、沟槽、外轮廓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盘形零件。
其特点是零件基本形状呈盘形块状,零件表面汇集了多种典型表面。
加工时,装夹次数一般较少,但所用刀具一般较多,编制程序较繁琐。
加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用机床型号、选用毛坯大小、确定走刀路线与加工顺序等,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
关键词:盘类零件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机床正文:数控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图纸的分析、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选择加工中将要用到的刀具规格、选择良好的切削用量等等。
由此看出,数控加工实践是一门复杂的技术。
需要多学习、多熟练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所以,我作为数控行业的一份子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数控技术人才。
1盘类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分析盘类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是编程前的重要工艺准备工作之一,根据实际加工,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具有高精度、高柔性、高效率,且适合加工具有复杂轮廓、端面的零件等特点。
通过对使用BV75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来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选择并确定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在选择加工盘类零件的设备时,应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中心适用于加工复杂端面这一加工优势。
目录摘要 (2)第一章三坐标数控铣床的设计和计算 (2)1.1主传动系统的设计 (2)1.2主轴系统计算 (8)1.3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 (11)1.4进给传动的计算 (13)第二章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微机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微机控制系统设备介绍 (30)2.3程序部分 (39)结论 (45)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47)摘要我所设计的毕业课题为“普通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对于机床的设计来说,我首先对所要设计的机床进行技术调查,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用途范围、性能指标、方案对比等进行论证分析。
对于通用机床我更是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铣床的资料后,拟定了此机床的总体方案为立式铣床。
然后根据总体方案的布局形式,规格参数,精度性能等要求,对此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进行了专题设计。
首先是对进给传动的运动设计。
此设计主要功能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数控化。
数控化的铣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明显提高,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数控化改造;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无级变速;伺服传动系统。
第一章三坐标数控铣床的设计和计算1.1 主传动系统的设计主传动系统一般由动力源(如电动机)、变速装置及执行元件(如主轴、刀架、工作台),以及开停、换向和制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数控铣床加工专科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成教)题目:院 (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姓名:学号: 71258010209XX指导教师:张下炼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学号71258010209XX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任务与要求一、设计的任务:1、综合运用平常所学理论基础,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提高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制定设计或实验方案。
3、参考文献不得少于6篇。
4、设计、运算、绘图。
5、总结和撰写论文。
6、在规定时刻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内容。
二、设计的要求:1、内容丰富,立意新颖。
2、资料详实,运用得当。
3、语体正确,合符规范。
4、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5、论证充分,结论合理。
6、正文许多于4000 字。
完成时刻段2013年11月28日至2014年4月17 日共20周指导教师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职称副教授院(系)审核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打算表名目1 数控铣床的介绍 (1)1.1 数控铣床的要紧功能 (1)1.2 数控铣床的要紧特点 (2)1.2.1 高柔性及工序复合化 (2)1.2.2 加工精度提高 (2)1.2.3 生产效率高 (2)1.2.4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2)2 总体设计方案 (4)3 电机的选择 (5)3.1 确定主轴传动功率 (5)3.2 电机的选择 (6)3.3 主轴的变速过程 (7)4 轴类零件的设计 (8)4.1 轴的设计概述 (8)4.2 主轴要紧结构参数的确定 (8)4.2.2 主轴内孔直径d及拉杆直径的确定 (9)4.2.3 主轴前端悬伸量的确定 (10)4.2.4 主轴支承跨距L的确定 (10)4.3 轴的结构设计 (11)4.4 主轴刚度的运算 (13)5 齿轮传动设计与运算 (16)5.1 要紧参数的选择 (16)5.2 齿轮的设计与运算 (16)5.2.2 有关参数和系数的确定 (17)5.2.3 中心距及要紧参数的确定 (17)6 轴承的设计与运算 (20)6.1 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运算 (20)6.2 验算两轴承的寿命 (21)7 圆弧齿同步带的设计 (23)7.1 确定圆弧齿同步带的差不多参数 (23)7.2 确定带的中心距 (24)7.3 选择带的类型 (24)8 碟形弹簧的设计 (26)8.1 碟形弹簧的结构尺寸 (26)8.1.2 碟形弹簧的分类 (26)8.2 弹簧的许用应力和疲劳极限 (27)8.3 碟形弹簧的设计与运算 (28)8.4 碟形弹簧的校核 (29)9 拉杆的设计 (31)9.1 确定拉杆的直径 (31)9.2 确定拉杆的长度 (31)10 拉抓和打刀缸的选择 (33)10.1 拉抓的选择 (33)10.2 打刀缸的选择 (33)小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1 数控铣床的介绍数控机床集运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操纵、传感测量、机械制造、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他的进展和运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他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成为当今制造业的进展方向。
摘要当今世界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在各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
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
新一代的CNC系统这类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正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方向发展。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基本组成要素特点发展趋势AbstractNow the world electronic technology rapidly expand, the microprocessor, the microcomputer obtai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various area of technology, to various domai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normous promotion effect. A perfect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system, should contain the following several base elements: Basic machine, power and actuation part, implementing agency, sensing measurement compon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rt. The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is the system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and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the examination sensing technology, the servo drive technology and the mechanical skill and so on multi-disciplinary area of technology synthesis overlapping technology-intensive systems engineering. New generation's CNC system this kind of model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product toward the high performance, the intellectualization, the systematization as well as the featherweight, the microminiaturized direction develops.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machinery foundation basic component elements characteristic trend of development.目录摘要...............................................................1 第一章前言.........................................................3 第二章总体方案的设计...............................................72.1设计任务................................................72.2总体方案的确定..........................................7第三章机械系统的设计........................................93.1工作台外形的设计........................................9 3.2滚珠钢轨的设计.........................................9 3.3 滚珠丝杆的设计.........................................10 3.4 步进电动机的选用.......................................13 3.5 确定齿轮传动比.........................................15 3.6 齿轮模设计.............................................15 3.7 步进电机负载计算.......................................16 第四章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84.1CPU板的设计...........................................18 4.2驱动系统设计...........................................22 4.3 传感器和人机界面设计...................................28 4.4 本章小结...............................................29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305.1总体方案的设计.........................................305.2 主流程图设计...........................................30 5.3 INTO中断服务流程设计.................................31 5.4 INT1中断服务流程设计................................32 致谢......................................................39参考文献...................................................40附录......................................................41第一章前言1.1 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 ,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几点看法。
目录内容提要 (2)第一章绪论 (3)1.1 数控机床的发展 (3)1.2 数控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3)第二章设计参数的选择 (4)2.1 设计内容 (4)2.2 资料准备 (4)第三章方案比较和选择 (5)3.1 伺服驱动 (5)3.2 CNC数控系统 (6)3.3机械部分 (7)第四章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7)4.1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用设计 (7)4.2 选择螺纹轴直径\导程及螺母 (8)4.3精度的选择 (11)4.4 热变形的对策 (11)4.5支承轴承的选择 (11)4.6驱动电机的选择 (11)4.7锥形夹紧环结构的设计计算 (13)4.8 齿轮和同步齿型带的工况比较 (14)第五章 CNC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14)一、CPU及存储器模板设计 (14)二、键盘、显示器接口模板的设计: (20)三、I/0接口模板 (23)四、直流伺服电机接口模板 (27)第六章设计体会 (32)参考文献 (33)内容提要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将一台XA6132普通升降台卧式铣床改造成三坐标数控铣床。
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限制,本次设计任务的要求如下:机械部分主要解剖一个坐标轴,完成机械结构设计,零部件及参数的选择,完成部分计算过程:电气和微机部分结合机械结构的设计特点主要完成数控系统控制部分整体方案的论证和选择,使整个系统能够较完美地结合,并完成硬件接线设计以及系统框图。
最后,总结本次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第一章绪论1.1 数控机床的发展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也不断缩短,因此,对机械加工设备的要求也不断地在提高。
使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而且能迅速地适应加工零件的变更。
数控机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
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数控机床的迅速发展。
数控岂庆在当今世界已进入了批量生产,它的机械加工中所占的比重也愈来愈大,在航天、航空和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机械加工设备。
摘要由于我们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了能够体现该专业的优越性,本次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用电器控制机械加工,使机械和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
此次毕业设计课题是:简易数控铳床的设计。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一面着手搞好这次毕业设计,一面又有计划地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基础知识。
从而使我对以前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紧扣设计题目,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数控铳床的设计及相关的电器控制。
但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希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最后,我在此向在本次设计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指导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关键词:机械加工;电器;数控铳床AbstractDue to our major i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professi onal superiority, the desig n guid ing ideology is to use the electric con trol mecha ni cal process ing, make the mecha ni cal and electrical closely together.In the graduati on desig n, while I begi n does well this graduati on desig n, the front side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 lear ned the basic kno wledge. Thus the basic kno wledge of before I acquire firmer, and developed my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 on desig n, I gripp ing desig n topic, con sult releva nt tech ni cal data, and the teacher's guida nce and help, completed the CNC milli ng mach ine desig n and releva nt electric con trol. But because I ability, limited ability, still has some mistakes, hope the teacher to give ani madversi on correct.Fi nally, I am here to in this desig n worked hard labor guide teacher say a word of hearty than ks.Keywords:mechanicalprocessing electric。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2011届)题目数控铣床零件的加工系(院)机电工程系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高职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上交日期 2011-6-2目录一、摘要 (2)二、绪论 (3)三、毕业设计任务... (11)四、简单的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3)五、轴类零件二维图 (13)六、轴类零件的工艺分析 (13)七、轴类零件粗精加工手工编程 (16)八、轴类零件仿真操作注意事项 (20)九、简单的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21)十、设计小结 (22)十一、参考文献 (23)摘要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纸的要求。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车削加工的切削能主要由工件而不是刀具提供。
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
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
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数控车削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航天、汽车、模具、精密机械、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为了子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首先需根据零件图纸的精度和计算要求等,分析确定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内容,用规定的数控编程代码和格式编制出合适的数控加工程序。
编程必须注意具体的数控系统或机床,应该严格按机床编程手册中的规定进行程序编制。
但从数控加工内容的本质上讲,各数控系统的各项指令都是应实际加工工艺要求而设定的。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专业数控技术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提交日期成绩答辩日期答辩成绩答辩教师总评成绩内容摘要此设计主要是对汽车外板冲压模具的粗加工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冲压模具粗加工的常用工具和加工工艺,以及粗加工工作组的日常维护。
从而使人们了解粗加工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粗加工毛坯件重要性目录第一章数控加工概述 (1)1.1数控加工概述 (1)第二章加工工具选择 (2)2.1模具选择 (2)2.2刀具选用 (2)2.3辅助工具 (4)第三章数控铣床介绍 (8)3.1数控铣床的基本知识 (8)3.2机床面板介绍 (8)第四章粗加工加工工艺 (11)4.1定中心 (11)4.2 刷基准 (11)4.3粗底面 (12)4.4粗结构 (14)第五章粗加工的日常维护 (20)5.1机械加工的维护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数控加工概述数控技术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它已经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广泛应用到了产品制造领域,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
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数控加工概述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
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加工的有效途径。
数控加工有下列优点:①大量减少工装数量,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复杂的工装。
如要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只需要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研制和改型。
②加工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重复精度高,适应飞行器的加工要求。
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效率较高,能减少生产准备、机床调整和工序检验的时间,而且由于使用最佳切削量而减少了切削时间。
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主要内容 (2)2.1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2)2.1.1数控加工的内容 (2)2.1.2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 (2)2.2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3)2.2.1标注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3)2.2.2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完整、准确 (3)2.2.3定位基准可靠 (3)2.2.4统一几何类型及尺寸 (3)2.3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3)2.3.1工序的划分 (4)2.3.2顺序的安排 (4)2.3.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 (4)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法 (5)3.1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 (5)3.2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 (6)3.3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7)3.3.1对刀点的选择原则 (7)3.4 确定切削用量 (9)3.4.1填写数控加工技术文件 (10)3.4.2数控编程任务书 (10)3.4.3数控加工工件安装和原点设定卡片(简称装夹图和零件设定卡)113.4.4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12)3.4.5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 (13)3.5数控刀具卡片 (14)第四章数控铣床加工的基本特点 (15)第五章数控铣床刀具的选择 (16)5.1数控铣床对刀具的要求及铣刀的种类 (16)5.1.1对刀具的要求 (16)5.1.2常用铣刀种类 (17)5.2孔加工刀具的选用 (17)5.3铣削加工刀具选用 (18)结论 (18)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摘要目的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设备,欲充分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的特点,除了必须掌握机床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外,还应在编程前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和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得到最优的加工方案。
方法本文通过理论上的论述和实例的说明,得到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基本过程为:零件图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夹具和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和划分工序及拟定加工顺序等步骤。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油盖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系部: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导师:二O17年 4 月摘要我的这个论文设计的思路是之前学习机械设计是产生的灵感,零件设计的思路顺序:初步想法、设计零件草图根据经验给出尺寸公差、CAD制图、UG立体图、选取适宜的毛坯、制定相应的加工路线、手动编写加工程序。
我设计的这个零件需要用数控铣床来进展铣削加工,加工时要注意零件的平行度、外表粗糙度、尺寸公差。
加工完毕后要处理零件的毛边并且为零件的保存做好工作。
关键词:数控铣削加工手动编程 CAD制图 UG立体图目录前言1第一章油盖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具的选择与编制零件图2331.4零件的装夹445第二章加工方法662.2 外表加工方法62.3主轴转速、刀具的选择782.4.1上外表的加工、孔的加工82.4.2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毛坯、上外表以与孔11182.4.4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下外表20第三章设计总结23参考文献24附录一刀具卡片24 附录二工艺卡片25 附录三CAD图纸28前言18世纪,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行业开始迅速开展一发不可收拾,当时主要参与国家是英国,所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了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所以说机械的开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19世纪,我国由于受到西方工业兴旺的国家的压迫,为了自救,发起了洋务运动,从此机械工业在我国各地兴起,但由于工业水平有限所以质量并没有跟上,随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国迅速崛起,屹立在民族之林!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机械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开展是多么的重要。
如今我国成为工业大国,机械工业在我国日益成熟,但仍然缺乏创新,国家对学生创新非常重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设计了这个油盖零件,以与这个零件的加工方法,此设计运用了我所学习的机械知识:公差测量技术、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CAD制图、NXUG6.0、机械设计等来完善我的设计,为机械工业做力所能与的贡献,为国家开展做出贡献,也不枉国家对我的栽培。
毕业论文课题:数控加工中心孔类零件加工专业:加工中心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目录容摘要 (3)正文 (3)1.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 (3)1.1 选择并确定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 (3)1.2 盘类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分析 (4)1.3 盘类零件的加工路线 (5)2.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的确定 (6)2.1 工艺分析 (6)2.2 工艺卡片 (7)2.3刀具卡片 (8)2.4 走刀路线 (8)2.5 程序的编制 (13)3. 误差分析 (17)4. 结论 (17)参考文献 (18)盘类零件的加工容摘要盘类零件是由多个端面、深孔、螺纹孔、曲面、沟槽、外轮廓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盘形零件。
其特点是零件基本形状呈盘形块状,零件表面汇集了多种典型表面。
加工时,装夹次数一般较少,但所用刀具一般较多,编制程序较繁琐。
加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选用机床型号、选用毛坯大小、确定走刀路线与加工顺序等,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
关键词:盘类零件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机床正文:数控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图纸的分析、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选择加工中将要用到的刀具规格、选择良好的切削用量等等。
由此看出,数控加工实践是一门复杂的技术。
需要多学习、多熟练才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所以,我作为数控行业的一份子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数控技术人才。
1盘类零件加工的工艺性分析盘类零件加工工艺性分析是编程前的重要工艺准备工作之一,根据实际加工,利用数控加工中心具有高精度、高柔性、高效率,且适合加工具有复杂轮廓、端面的零件等特点。
通过对使用BV75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来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选择并确定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在选择加工盘类零件的设备时,应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中心适用于加工复杂端面这一加工优势。
选择BV75数控加工中心的主要依据如下:BV75立式加工中心采用专业化厂家提供的数控系统,各直线运动轴、主轴及追加旋转轴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三轴或四轴联动,可进行各种铣削、镗孔、钻铰孔、刚性攻丝等一般机械加工,并实现数字化精确定位,通过运动轴插补联动可实现旋切大螺纹、多种曲面加工,且同一台机床上可实现工件一次装夹过程中多种工序的粗、精加工。
同时,数控系统中配备了多种典型循环程序供加工过程中编程选用。
机床工作过程中的切削加工、冷却液提供、刀具交换等均由预编制程序控制,且换刀过程中自动实施主轴中心吹气,保持刀柄及主轴锥孔清洁。
机床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根据配置不同或者由冲刷系统及排屑器等定向排送到集屑小车,或者人工清理。
刀库承载能力 kg 68 801.2盘类零件图样的工艺性分析根据BV75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盘类零件的特点,对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分析时,应着重考虑如下几点:(1)盘类零件图纸的尺寸分析根据盘类零件图纸的分析,应首先确定零件上各端面的相互位置、相距尺寸,保证加工时刀具的走刀路线不会干涉到零件的各个端面。
例如,在加工时刀具直径为10mm,零件两端面距离为9mm,若在加工前发现这一点便会在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更换合适的刀具。
相反,如果在实际加工前对图纸的分析不够透彻,便有可能出现上述错误,造成零件加工失败,不仅浪费时间,还提高了加工成本,得不偿失。
(2)顺铣和逆铣对加工的影响在铣削加工盘类零件时,采用顺铣还是逆铣方式是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逆铣时切削力F的水平分力FX的方向与进给运动Vf方向相反,顺铣时切削力F的水平分力FX的方向与进给运动Vf的方向相同。
铣削方式的选择应视零件图样的加工要求,工件材料的性质、特点以及机床型号、刀具规格等条件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由于数控加工中心传动采用滚珠丝杠结构,其进给传动间隙很小,顺铣的工艺性就优越于逆铣。
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对于铝镁合金、钛合金和耐热合金等材料,尽可能采用顺铣加工。
但如果盘类零件的毛坯为黑色金属锻件或铸件,表皮较硬而且余量一般较大,这时采用逆铣较为合理。
1.3盘类零件的加工路线(1)z轴方向走刀路线在加工盘类零件时,Z轴的切削深度尤为重要。
必须要看清图纸的标注,并在深度上也要保证高精度。
铣削外轮廓时,尽量选择在工件外下刀。
铣削轮廓时,要选好下刀点,必须保证不能干涉工件的尺寸精度。
(2)x、y轴方向走刀路线在加工盘类零件时,x、y轴方向走刀路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零件加工的质量。
x、y轴方向在走刀路线正确的情况下基本能保证零件成型正确。
若x、y轴方向走刀路线错误,则直接导致工件作废,成为废品。
如果走刀路线偏差较大,不仅会导致零件作废,更会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对于二维轮廓加工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从起刀点下刀到下刀点;(2)沿切向切入工件;(3)轮廓切削;(4)刀具向上抬刀,退离工件;(5)返回起刀点。
2 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的确定2.1 工艺分析图1 盘类零件需要加工的盘类零件如图1所示,零件的材料为45号钢,毛坯选为100mm×80mm×27mm的方形毛坯料。
且底面和四个轮廓面均已加工好,要求在BV75立式加工中心上加工顶面及孔。
(1)加工部位分析①加工顶面;②加工Φ32孔;③加工Φ60沉孔;④加工4×M8-7H螺纹孔;⑤加工2 ×Φ12孔;⑥加工3 ×Φ6孔2.2工艺卡片2.3刀具卡片麻花钻Φ11.5 550 110 30 麻花钻Φ30 280 85 35 麻花钻Φ6 1000 220 15 立铣刀Φ18,2刃370 1000 10 麻花钻Φ6.8 950 140 30 镗刀Φ31.7 830 120 27 铰刀Φ12 170 42 30 微调精镗刀Φ32 940 75 27 立铣刀Φ18,4刃460 1000 10 倒角刀Φ20 300 50麻花钻Φ11.5 300 50丝锥M8 100 125 272.4走刀路线1)粗铣顶面2)钻Φ32、Φ12孔中心孔3)钻Φ32、Φ12孔至Φ11.54)扩Φ32孔至Φ30 5)钻3×Φ6孔至尺寸6)粗铣Φ60沉孔7)钻4×M8底孔至Φ6.8 8)镗Φ32孔至Φ31.7 9)精铣顶面10)铰Φ12孔至尺寸11)精镗Φ32孔至尺寸12)精铣Φ60沉孔至尺寸13)Φ12孔口倒角14)3×Φ6、M8孔口倒角15)攻4×M8螺纹2.5程序的编制如图所示为本文数控程序编制的流程图。
加工工艺参数输入部分以人机交互对话方式输入盘类零件铣削加工的有关工艺参数,如刀具半径,起刀点、加工走向,主轴转速、进给速度等。
NC 数据处理部分根据几何形状数据及加工工艺参数,对数据文件中的实体(直线、圆弧、列表点) 的数据重新排序,列表点先以三次B 样条曲线进行拟合,再用双圆弧法进行插补,形成标准的G 代码格式。
刀具轨迹仿真部分主要是检验数控程序语法错误,加工时是否有干涉现象或刀具轨迹不合理等,可以减少实际加工中试切次数和防止设备、刀具、工件的损坏。
加工程序编制如下:O0001;N3 G17 G90 G40 G80 G49 G21;G91 G28 Z0.;N5 M06 T01;N8 G90 G54 G00 X120. Y0.;N9 M03 S240;N10 G43 Z100. H01;N11 Z0.5;N12 G01 X-120. F300;N13 G00 Z100. M05;N14 G91 G28 Z0. M05;/ M00;N16 M06 T02;N19 G90 G54 G00 X0. Y0.;N20 M03 S1000;N21 G43 Z100. H02;N22 G99 G81 Z-5. R5. F100;N23 X-36. Y26.;N24 G98 X36. Y-26.;N25 G80 G91 G28 Z0. M05;/ M00;N27 M06 T03;N30 G90 G54 G00 X0. Y0.;N31 M03 S550;N32 G43 Z100. H03;N33 G99 G81 Z-30. R5. F110;N34 X-36. Y26.;N35 G98 X36. Y-26.;N36 G80 G91 G28 Z0. M05;/ M00;N38 M06 T04;N41 G90 G54 G00 X0. Y0.;N42 M03 S280;N43 G43 Z100. H04;N44 G98 G81 Z-35. R5.0 F85;N45 G80 G91 G28 Z0. M05;/ M00;N47 M06 T05;N50 G90 G54 G00 X40. Y0.;N51 M03 S1000;N52 G43 Z100. H05;N53 G99 G81 Z-15. R5. F220; N54 Y15.;N55 G98 Y30.;N56 G80 G91 G28 Z0. M05;/ M00;N58 M06 T06;N61G90G54G00 X0. Y0.;N62 M03 S370;N63 G43 Z5. H06;N64 G01 Z-10. F1000;N65 G41 X8. Y-15. D06 F110;N66 G03 X23. Y0. R15.;N67 I-23.;N68 X8. Y15. R15.;G00 G40 X0 Y0;N69 G01 G41 X15. Y-15. D06;N70 G03 X30. Y0. R15.;N71 I-30.;N72 X15. Y15. R15.;N73 G01 X-16. Y0.;N74 Z-4.7 F1000;N75 X-61. F110;N76 X-56.5 Y-41.586;N77 X-12.213 Y-16.017;N78 X15. Y-15. F1000;N79 G03 X30. Y0. R15. F110;N80 G01 Y51.;N81 X0.;N82 Y16.;N83 G40 Y0. F1000;N84 G00 Z100. M05;N85 G91G28 Z0.;/ M00;N87 M06 T07;N88 G90 G54 G00 X23. Y0.;N91 M03 S950;N92 G43 Z100. H07;N93 G98 G81 Z-30. R5. F140;N94 X0. Y23.;N95 X-23. Y0.;N96 G98 X0. Y-23.;N97 G80 G91 G28 Z0. M05;/ M00;N9 M06 T08;N102 G90 G54 G00 X0. Y0.;N103 M03 S830;N100 G43 Z100. H08;N101 G98 G76 Z-27. R5. Q0.1 F120; N102 G80 G91 G28 Z0. M05;/ M00;N106 M06 T01;N107 G90 G54 G00 X120. Y0.;N108 M03 S320;N109 G43 Z100. H01;N110 Z0;N111 G01 X-120. F280;N112 G00 Z100. M05;N113 G91 G28 Z0.;/ M00;N115 M06 T09;N118 G90 G54 G00 X-36. Y26.;N119 M03 S170;N120 G43 Z100. H09;N121 G99 G82 Z-30. R5. P1000 F42; N122 G98 X36. Y-26.;N123 G80 G91 G28 Z0. M05;/ M00;N9 M06 T10;N102 G90 G54 G00 X0. Y0.;N103 M03 S940;N100 G43 Z100. H10;N101 G98 G76 Z-27. R5. Q0.1 F75; N102 G80 G91 G28 Z0. M05;/ M00;N134 M06 T11;N137 G90G54G00 X0. Y0.;N138 M03 S460;N139 G43 Z5. H11;N140 G01 Z-10. F1000;N141 G41 X8. Y-15. D11 F80;N142 X15. ;N143 G03 X30. Y0 R15.;N144 I-30.;N145 X15. Y-15. R15.;N146 G01 X-16. Y0. ;N147 Z-5. F1000;N148 X-61. F110;N149 X-56.5 Y-41.586.;N150 X-12.213 Y-16.017 ;N151 X15. Y-15. F1000;N152 G03 X30. Y0 R15. F150;N153 G01 Y51.;N154 X0. ;N155 Y16. ;N156 G40 Y0. F1000;N157 G00 Z100. M05;N158 G91 G28 Z0;/ M00;N185 M06 T12;N187 G90 G54 G00 X23. Y0.;N188 M03 S100;N190 G43 Z100. H12;N192 G98 G84 Z-27. R10. F125;N193 X0. Y23.;N194 X-23. Y0.;N195 X0. Y-23.;N196 G80 G91 G28 Z0.;N198 G28 X0. Y0.;M30;3 误差分析在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以下几种误差:(1) 近似计算误差:主要产生在加工列表曲线、曲面轮廓时,采用近似计算法所发生的逼近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