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性能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03.12 KB
- 文档页数:7
石墨烯的性质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石墨烯的性质和应用。
性质:1. 单层结构: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只有一个原子层,具有单层的特点。
2. 高强度:尽管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层,但其强度非常高。
石墨烯的破断强度远远超过钢铁,是已知最强硬的材料之一。
3. 高导电性:石墨烯的碳原子呈现出类似于蜂窝状的排列方式,使得电子能够在其表面自由传导。
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是晶体硅的200倍以上,使得其具有非常高的导电性能。
4. 高热导性:由于石墨烯中的碳原子排列紧密,热量传递效率非常高。
石墨烯的热导率超过铜的13000倍,是已知最高的热导材料之一。
5. 弹性:石墨烯具有非常强的弹性,在拉伸过程中可以扩展到原始长度的20%以上,然后恢复到原始形状。
这种弹性使得石墨烯在柔性电子学和拉伸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应用:1. 电子器件: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迁移率使其成为制造高速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石墨烯可以作为传统半导体材料的替代品,用于制造更小、更快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容器和电路等。
2. 透明导电膜:石墨烯具有优异的透明导电性能,可以制备成透明导电膜,用于制造触摸屏、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设备。
相比于传统的氧化铟锡(ITO)薄膜,石墨烯具有更好的柔性和耐久性。
3. 电池材料:石墨烯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高电导性和高比表面积的优势。
石墨烯电极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储能密度,有望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等领域得到应用。
4. 传感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迁移率和极高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制造高灵敏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石墨烯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气体、压力、湿度和生物分子等,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5. 柔性电子学:石墨烯的高强度和高弹性使其成为柔性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墨烯可以制备成柔性电路、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等,有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和可卷曲设备等领域。
石墨烯简介摘要:在碳材料中,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单层窝蜂状结构,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例如:超高的比表面积超高的比表面积(2630m2/g),导电性能(电导率106S/m),机械性能(杨氏模量有1TPa)等,在高科技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同时,石墨烯在能源、生物技术、航天航空等领域都展现出宽广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促使分子层之间易发生团聚,不利于石墨烯的分散,导致电阻率升高和片层厚度增加,无法大规模高质量的制备石墨烯。
本文主要介绍石墨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在现阶段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结构性质制备应用目录第一部分:石墨烯的结构第二部分:石墨烯的性质第三部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四部分:石墨烯的应用及其前景第五部分:结语第一部分:石墨烯的结构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原子排列与单层石墨的相同,厚度仅有一个原子尺寸,即0.335nm,因此又被称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的材料,每个碳原子附近有三个碳原子连接成键,碳.碳键长0.142nm,通过sp2杂化与邻近的三个碳原子成键形成正六边形,连接十分牢固,因此可是称为最坚硬的材料。
然后每个正六边形在二维结构平面,不断无限延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面多环芳烃[1],如图1-1所示。
2007年,Meryer[2]根据自己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石墨烯片层呈现单原子厚度,同时表现出有序的结构,通过透射电镜发现,该片层并非完全平整,表现出粗糙的起伏。
也正因为这种褶皱的存在,才使得二维晶体结构能够存在。
图1-1石墨烯的结构构型第二部分:石墨烯的性质石墨烯在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特性。
力学特性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处于非常柔韧的状态.当被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因此保持了结构稳定。
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比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钢铁高100多倍。
电学特性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它的导电性远高于目前任何高温超导材料。
石墨烯的性质及其应用上课班级:年级:专业:学号:姓名:电话:1、石墨烯的特性:导电性:石墨烯结构非常稳定,迄今为止,研究者仍未发现石墨烯中有碳原子缺失的情况。
石墨烯中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非常柔韧,当施加外部机械力时,碳原子面就弯曲变形,从而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也就保持了结构稳定。
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
石墨烯中的电子在轨道中移动时,不会因晶格缺陷或引入外来原子而发生散射。
由于原子间作用力十分强,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挤撞,石墨烯中电子受到的干扰也非常小。
石墨烯最大的特性是其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石墨烯有相当的不透明度:可以吸收大约 2.3%的可见光。
而这也是石墨烯中载荷子相对论性的体现机械特性: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要高上100倍。
电子的相互作用: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人造辐射源,美国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石墨烯特性新秘密:石墨烯中电子间以及电子与蜂窝状栅格间均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借助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先进光源(ALS)”电子同步加速器。
这个加速器产生的光辐射亮度相当于医学上X射线强度的1亿倍。
科学家利用这一强光源观测发现,石墨烯中的电子不仅与蜂巢晶格之间相互作用强烈,而且电子和电子之间也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化学性质:我们至今关于石墨烯化学知道的是:类似石墨表面,石墨烯可以吸附和脱附各种原子和分子。
从表面化学的角度来看,石墨烯的性质类似于石墨,可利用石墨来推测石墨烯的性质。
石墨烯化学可能有许多潜在的应用,然而要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得到广泛关注有一个不得不克服的障碍:缺乏适用于传统化学方法的样品。
这一点未得到解决,研究石墨烯化学将面临重重困难。
电子运输在发现石墨烯以前,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话)物理学家认为,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任何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存在。
石墨烯正负离子1. 石墨烯简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热导率、高机械强度等优异性能,并且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化学反应性质。
2. 石墨烯正负离子的产生2.1 正离子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将金属阳离子沉积在石墨烯上来制备带正电荷的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电化学沉积或物理蒸发等技术实现。
金属阳离子沉积在石墨烯上后,可以改变其原有的电子结构,引入额外的正电荷。
2.2 负离子与制备正离子化的石墨烯相反,负离子化的石墨烯是通过引入额外的电子来实现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还原剂溶液滴在石墨烯表面,使其与石墨烯发生电子转移反应,从而产生负离子。
3. 石墨烯正负离子的应用3.1 正离子的应用3.1.1 传感器由于石墨烯本身具有高导电性和高表面积的特点,正离子化的石墨烯可以被用作传感器材料。
通过控制正离子的类型和浓度,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将铜阳离子沉积在石墨烯上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
3.1.2 能源存储正离子化的石墨烯也可以应用于能源存储领域。
通过调节正离子的类型和浓度,可以改变石墨烯内部的电荷分布,从而提高其电容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
3.2 负离子的应用3.2.1 催化剂负离子化的石墨烯具有丰富的π电子体系和活性位点,可以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通过调控负离子的类型和浓度,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将氨基还原剂滴在石墨烯表面可以制备出高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3.2.2 生物医学负离子化的石墨烯对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负离子化的石墨烯可以用作药物载体、成像剂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等。
其高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化学反应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生物材料。
4. 石墨烯正负离子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石墨烯正负离子具有以下优势:•高导电性:正负离子化的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在传感器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石墨烯的力学性能与弹性模量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石墨烯的力学性能以及它的弹性模量。
1. 石墨烯的力学性能石墨烯的力学性能是指它在受力作用下的表现和响应。
由于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较长的晶体间距,使得它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
首先,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
实验证明,石墨烯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30 GPa以上,远超过钢铁的强度。
这意味着石墨烯在受到拉伸力时,能够承受非常大的应力而不发生断裂。
其次,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弯曲强度。
当施加弯曲力时,石墨烯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并继续承载力量。
这种弯曲强度使得石墨烯在纳米器件和柔性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刚度和硬度。
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程度,硬度则是指材料抵抗压力的能力。
石墨烯的刚度和硬度都非常高,能够抵抗外部的变形和压力,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
2. 石墨烯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对于石墨烯而言,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化学键,它的弹性模量非常高。
石墨烯的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通过拉伸或压缩等操作,可以得到石墨烯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应变情况。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其线性部分的斜率,就可以得到石墨烯的弹性模量。
实验证明,石墨烯的弹性模量可以达到1 TPa(万亿帕斯卡),远远高于其他材料如钢铁和硅。
这种高弹性模量使得石墨烯在微纳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作为传感器和晶体管的材料。
3. 石墨烯的局限性虽然石墨烯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相对容易发生弯曲和屈曲。
这可能会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因此,在设计和制备石墨烯纳米器件时,需要考虑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其次,石墨烯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并且目前仍存在规模化制备的难题。
这限制了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商业化。
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一、机械性能石墨烯拉伸强度高达130GPa、杨氏模量约为1.01TPa,为目前最硬、强度最高的材料;此外,它还拥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约为2630m2/g),比传统石墨高100~500倍,石墨烯的径厚比约为400,比炭黑的高40~80倍,添加少量石墨烯就能明显提升橡胶复合材料性能,这对于石墨烯改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大有裨益。
Araby等将结构完整的、厚度为3.56nm的石墨烯片通过机械共混法混入EPDM 橡胶中制备出了纳米复合材料。
当GNPs填量为26.7%(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增大了710%、404%和270%。
Gan等利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硅橡胶(SR)/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结果表明:GO片能够均匀地分散在SR基体中,同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得到增大。
同时还发现,将不同乙烯基浓度的SR共混使用制备的GO填充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均比单一乙烯基浓度的SR纳米复合材料高。
二、疲劳性能橡胶制品在轮胎、高速机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服役时,常处于周期动态负载状态,而制品疲劳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橡胶材料的疲劳断裂性能。
因此,为了保证橡胶制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寿命,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疲劳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Mahmoud等研究了GNPs对NBR橡胶“循环疲劳—滞后”性能影响。
累计损伤可用耗散的能量LDE(Loading path Disspated Energy)来表示,LDE随周期性应力—应变循环次数的变化情况见图4-6。
研究表明,随着GNPs填量增多,体系中GNPs总表面积增大,GNPs与橡胶基体之间的摩擦作用更强,结果循环过程中复合材料的能量耗散增多,滞后效应更明显,损伤速率加快;且随着循环次数增多,GNPs的结构发生破坏;在经历初次十个疲劳循环后,纳米复合材料的LDE 速率增大到了临界值,此后随着循环次数增大,累积损伤速率变化很小,纳米复合材料的损伤耗散能量降低。
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研究及应用一、石墨烯简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二维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透明度等优异性质。
其结构稳定,表面积大,可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催化等领域。
二、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研究背景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混凝土存在一些缺陷,如易开裂、易受损、易老化等。
因此,石墨烯的引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三、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混合法。
将石墨烯粉末与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机械混合,制备石墨烯混凝土。
2. 化学还原法。
将氧化石墨烯与还原剂反应,制备还原石墨烯,再将还原石墨烯与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机械混合。
3. 水热法。
将石墨烯与水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形成石墨烯水悬浮液,再将石墨烯水悬浮液与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混合。
四、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性能1. 机械性能。
石墨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所提高。
2. 耐久性能。
石墨烯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到了提高,如耐久性、抗渗性、抗冻融性等。
3. 抗裂性能。
石墨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应用1. 桥梁工程。
石墨烯混凝土可以用于桥梁的主体结构和护栏等部位,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 隧道工程。
石墨烯混凝土可以用于隧道的支护结构,提高隧道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3. 建筑工程。
石墨烯混凝土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构件和外墙等部位,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六、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的发展前景混凝土中掺加石墨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这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未来,石墨烯的生产工艺将会进一步完善,石墨烯混凝土的性能也将不断提高,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优异的建筑材料。
第一章石墨烯性能及相关概念
1石墨烯概念
石墨烯(Graphen®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石墨烯狭义上指单层石墨,厚度为0.335nm,仅有一层碳原子。
但实际上,10层以内的石墨结构也可称作石墨烯,而10层以上的则被称为石墨薄膜。
单层石墨烯是指只有一个碳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碳原子-碳原子之间依靠共价键相连接而形成蜂窝状结构。
完美的石墨烯具有
理想的二维晶体结构,由六边形晶格组成,理论比表面积高达 2.6X 102m2 /g。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3X 103W/(m?K))和力学性能(1.06 x 103GPa) 此外,石墨烯稳定的正六边形晶格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室温下的电
子迁移率高达1.5x 104cm2/ (V • s)。
石墨烯特殊的结构、突出的导热导电
性能和力学性能,弓I起科学界巨大兴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热点
石墨烯结构图
2石墨烯结构
石墨烯指仅有一个原子尺度厚单层石墨层片,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
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体结构。
石墨烯中碳-碳键长约为0.142nm。
每个
晶格内有三个键,连接十分牢固形成了稳定的六边状。
垂直于晶面方向上的n 键在石墨烯导电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石墨烯是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将它看做一个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平面多环烃的极限情况就是石墨烯。
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
在单层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给构整流变形,每一个六边单元实际上类似苯环,碳原子都贡献出个一个未成键电子。
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5nm ,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原子之间连接及其柔韧。
受到外力时,碳原子面会发生弯曲变形,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石墨烯是有限结构,能够以纳米级条带形式存在。
纳米条带中电荷横向移动时会在中性点附近产生一个能量势垒,势垒随条带宽度的减小而增大。
因此,通过控制石墨烯条带的宽度便可以进一步得到需要的势垒。
这一特性是开发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电子器件的基础。
石墨烯能带结构图
3石墨烯性能
石墨烯是一种超轻材料,面密度为0.77mg/m 2,的主要性能是:一是具 有超
强的导电性。
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
是硅的100 倍,在室温下可以达到15 000cm 2 /( V • s)。
电阻率比铝、铜和银低很多,
只有10〜6Q • cm 左右。
二是具有超强的导热性。
石墨烯的导热性能优 于碳纳米管,是铜、铝等金属的数10倍,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 。
三是 具有超强的力学性,石墨烯的硬度超过金刚石,断裂强度达到钢铁的100倍。
四是具有超强的透光性。
石墨烯的吸光率非常小,透光率咼达 97. 7%。
五
是具有超强的比表面积。
石墨烯的比表面积每克比普通活性炭高出 1130m 2, 达
到 2630m 2
/g。
3.1 石墨烯的光学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 2.3%的光,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吸收 2.3%的可见光,即透过率为97.7%。
从基底到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
的可见光透射率依次相差 2.3%,因此可以根据石墨烯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来
估算其层数。
结合非交互狄拉克-费米子理论,模拟石墨烯的透射率,可以得出与实验数据相符的结果。
根据折射和干涉原理,不同层数的石墨烯在光学显微镜下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对比度,为石墨烯层数的辨别提供了方便。
理论和实验表明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同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且其光学特性岁石墨烯的厚度发生变化。
石墨烯薄膜是一种典型的透明导电薄膜,可以取代氧化铟锡(ITO)、掺氟氧化铟(FTO)等传统薄膜材料,即可克服ITO薄膜的脆性缺点,也可解决铟资源稀缺对应用的限制等诸多问题。
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液晶设备的窗口层电极。
另外,当入射光的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石墨烯对其的吸收会达到饱和。
这一非线性光学行为成为饱和吸收。
在近红外光谱区,在强光辐照下,
由于其宽波段吸收和零带隙的特点,石墨烯会慢慢接近饱和吸收。
利用这一
性质,石墨烯可用于超快速光子学,如光纤激光器等。
3.2 石墨烯的电学性能
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电子形成;键, nfe子可以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
由于原子间作用力非常强,
在常温下,即使周围碳原子发生碰撞,石墨烯中的电子收到的干扰也很小。
电子在石墨烯中传输时不易发生散射,传输效率1.5X 105cm2/(V-s),约为硅中电子迁移率的140咅。
其电导率可达106s/m,而电阻率只约10-6Q・c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的出现在科学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非同
寻常的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它的出现有望在
现代电子科技领域引发一轮革命。
在石墨烯中,电子能够极为高效地迁移,而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例如硅和铜远没有石墨烯表现得好。
由于电子和原子的碰撞,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用热的形式释放了一些能量,2013年一般的电脑芯片以这种方式浪费72%-81%的电能,石墨烯则不同,它的电子能量不会被损耗,这使它具有了非比寻常的优良特性。
3.3石墨烯的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一直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
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25GPa和I.ITPa。
石墨烯的强度极限为42N/m2。
理想石墨烯的强度约为普通钢的100倍,面积为1m2的石墨烯层片可承受4kg的质量。
石墨烯可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4石墨烯的热学性能
石墨烯的强度比金刚石还要硬,在高温下,还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从
这一点就震撼了物理界,主要是因为石墨烯内碳原子排列是有规有律的,当施加外力作用于石墨烯时,内部的碳原子不会发生位移,只是发生了弯曲变形,就可以抵制外力,保证自己的稳定性。
石墨烯的室温热导率是室温下铜的热导率的10 倍多,导热系数高
5300W/m?K ,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
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达2630m2/g,
用石墨烯支撑的微传感器可以感应单个原子或分子,当气体附着或脱离石墨烯表面时,吸附的分子改变了石墨烯的局部载流子浓度,导致电阻发生阶跃型变化。
这一特性可用于制作气体传感器。
理论计算表明,石墨烯与锂可形成多孔复合结构,具有极强的氢气储存能力。
3.5石墨烯的磁学性能
石墨烯氢化以后往往会具有铁磁性,主要是由于石墨烯在氢化以后,在边缘处有孤对电子对,这样就使得石墨烯有磁性。
研究人员还在有磁场的情况下,做过通过改变温度,看能否让石墨烯的磁性有所变化。
确定磁场强度为
1T,当温度T v90K时,石墨烯会表现出顺磁特性;当温度T>90K时,石墨烯会呈现出了反磁特性。
3.6石墨烯的化学性能
石墨烯的电子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却一直无人问津,至今关于石墨烯化学性能我们只知道的是:石墨烯可以将周围的原
子和分子进行有序的吸附(例如:二氧化氮,氨,钾),这条性质和我们所认知的活性炭有些相似。
二氧化氮,氨,钾往往是被作为给体或受体,使得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浓度发生变化,然而石墨烯本身就是一种导电材料。
其它的吸附物,如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会产生导电性很差的衍生物,但这些
都不是新的化合物,只是石墨烯装饰不同吸附物而已。
由于石墨烯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从化学的角度上来看,往往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所以在一些石墨烯不熟悉的领域可以通过石墨来进行相应的实验,来发现石墨烯的规律,有了这条比较简单又方便的思想,在未来,石墨烯更多的化学性质将会被挖掘出来。
2S
di stance (pm)
3
b( layer
石墨烯的光学、电学、力学以及热学特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