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艺术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0.5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传统艺术论文

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老杨公

“老杨公”能历时一千多年而流传至今,是跟它的的次特色和原

生态特色分不开的。早在2008年,老国家级戴氏就被评为北海市第一

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仅是因为了老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互敬

互爱,教育婆媳和睦相处、夫妻合好,赞颂勤劳勇敢、驱恶行善的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既了保留浓郁的传统工艺色彩

和乡土文化意识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采用广西合浦地

方装配方言演唱,主要由民族乐器+打击乐锣鼓+独唱、对唱、三人联

唱+舞蹈+顺口溜+讲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而成,表演形态富有地信,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杨公》的音乐是以

方言发音音调为基础的,富于原生性的民间音乐结构。它的歌曲种类

是大小民谣类歌种。音乐曲调是民族调性sol1adoremi的微调式。从

音乐结构来看,“老杨公”以“西海歌”的音乐旋律为核心,配以其

它音乐曲牌如“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

“西江月”、“犯仙调”等,通过重复、变化、交替发展等方法,组

合而成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沿海地方特色、曲牌丰富多彩、风格统一的

联曲,“老杨公”的音乐虽然曲牌类型繁多,但一般都是四乐句和四

乐句的乐段结构;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中均,第三句往往是第一句的变

化扩展,第二句往往是第二句的变化重复。第一句一般结束在音阶音

阶的第三级或第四级上,形成半终止,两句乐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曲调优美,亲切流畅。“老杨公”的表

演有别于地区其它民歌的艺术表演,它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歌舞歌舞形式,沿海地区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边唱边跳的民间歌舞艺术。它能刻

骨扎根在民众之中,代代相传,深受社会公众喜欢,是赏心悦目与其

别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并具有非常

大的包容性、较高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分不开。《老杨公》劲歌

热舞表演只需两个演员,分别表演“老杨公”和“仙姑”,台下锣鼓

手4~5人以及一名掌板者(兼送白、送歌)来配合观众席的表演。“老

杨公”和“仙姑”要唱、跳、演样样具备,因此舞蹈不能跳跃编配不

能太复杂,但是,人物形象扮相和表演特征却终究十分重要。换句话说,老杨公和仙姑的形象尚难独具一格,从人物扮相构造和表演特征

来看,它必须更加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老杨公”的歌词采用廉州

地方方言翻唱来演唱,显现出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原生性

拼法特点,而且思想内涵丰富。旋律它的曲调词牌如同它的曲牌一样,种类繁多,有“大唐歌”、“东海歌”、“西海歌”、“西江月”、“犯仙调”等。这些词牌往往运用“比兴”、“双关”、“歇后语”、“谐音”、“比拟”、“析字”、“叠字”等不同的修辞手法,特点

鲜明涵丰富,富于哲理,艺术性高,富有魅力。其中的“大唐歌”是

北海民歌当中流传最早的一种词牌,它强调双关,重在抒情,意义深远,仅限于属于赋体歌讲究第二第四句压脚韵。

(二)耍花楼

“耍花楼”也是北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班莱班县中其

的一大类,是合浦县有名的民间歌舞之一,用合浦本地话廉州方言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沙岗、石湾、写家等讲廉州话的

乡镇,具有浓郁的省分风情,不但舞蹈动作绚丽,歌调也较多且感人。“耍花楼”主要是一男一女夫妻俩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

表演,对歌对舞,手势动作潇洒大方而又优美热烈,舞步多姿多彩。

刺绣歌舞时男持一把花伞和一把纸折扇,女持一方绢帕和几把纸折扇,边唱边舞,常用的曲牌有:“花楼调”、“游山打猎”、“开经调”、“叹世调”、“插花调”、“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花楼调”和“游山打猎”。这种曲调唱词情调

优美,富有浪漫想象的神话色彩。由于这些歌舞极其极其引人入胜,

又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解放后,合浦人民对“耍花楼”成功进行了

革命性的变革,改革后的“耍花楼”它早已去除了那些迷信成分,多

是表现农业劳动生活的谐趣性,也逐渐成为庆丰收、迎新春的喜庆歌舞。广西北海的“耍花楼”很像东北的二人转,其舞步轻捷、活泼、

轻松、幽默,如“跑马步”、“捣碓脚”、“走车盘”、“耍伞花”、

“耍巾花”等,音乐节奏明快,动作舞蹈性强,旋律高亢热烈、语言

亦庄亦谐,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之一。

(三)咸水歌

北海“咸水歌”几百年来都是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的,它

精简短小,但又富有内涵,以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被客家人特色

民所喜爱。作为一些则民间歌曲,它不仅充分反映了该群体的生活环

境和文化风俗族群的特殊性,还在本质上反映出有上面疍民独特的水

乡情怀。其演唱形式与我国其他民族民间歌曲有着相同之处,但又因

风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疍家产生独特的演唱特点。咸水歌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分

分合合、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描写以歌谣形式描绘

不同的情感,所以说咸水歌的歌唱内容十分丰富。北海“咸水歌”曲

调繁多,歌词内容涵盖疍家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叹家姐》、《咸水歌调》、《姑里妹》、《十二月送人歌》、《伴郎》、《伴嫁》、《叹古人》、《叹字眼》等。而《叹家姐》、《咸水歌调》是

最具典型性的传统的北海外沙“咸水歌”,它们的曲调亲切大自然,

热情悠扬,委婉感人,甜美流畅。歌曲常常都是上下两句的三章一段体,每句字数各不相同,句末一般要求押韵,但也有少数不能押韵的,四句曲调多是因字取腔,但衬字的音调及句末收音都必须是相同的,

并且不管唱的歌多少段,其多多少少的基本结构是或多或少不变的。“咸水歌”有独唱、男女对唱、三人联唱、小组唱歌等演唱形式,格

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感情浓郁、亲切。工作和休闲时叹

唱儿句,焕发精神。北海“咸水歌”,因传唱地理环境而得名。这种

富含海之韵味的歌谣,随着疍民迁徙漂移,在北海的泗水文化植被落

地生根,既保持原生地同名歌种的血缘关系,又吸收了土著渔民歌种

的养分而不断发展成熟,至今已形成了在此之前自己的风格时代特征,是北部湾沿海一带以船为家的疍民世代传承的一个歌种。

二、传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