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5.0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学的愉快么? 学生交流总结:学习了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区分, 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指角时, 要牢记;先指顶点,再指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汊涧小学:吕月 2014.4.5
说课环节:
一、紧扣要点,分析教材。 二、结合实际,选择策略。 三、师生互动,预设流程。 四、简洁明了,凝练板书。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业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小学二年 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角,在教材第84-85页。 本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角蕴藏在我们认识的平面 图形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 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地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教材 从学生熟悉的实物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让学生介绍角的各 部分名称,让学生在做活动角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大小应是由两 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活动角的制作环节不可缺少,既巩固 了角的组成,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后 面的面的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做准备。
三、教学过程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 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 这种发现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内在的 规律、性质和联系。”此环节我让学生 从生活中的物品找出角,再将其转化成 数学角,分析角之间的共同点,得出角 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二>、联系生活,感知角。 3、摸一摸,感知角。
三、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纸工袋、 脑中、剪刀、三组制作好的角 生:三角尺、纸工袋、剪刀、硬纸条、 图钉、小棒。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师生共同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 示图形) 2、拼搭三角形 3、让学生拿走其中一根小棒,这是三角形变成 了什么?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如 下的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初步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 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 小的,能够直观区分出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 选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 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教法:观察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角、感知角,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制作固定 角、活动角。给学生做够的空间开展探究行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并与同伴交流,亲生经历发现角、感知角、制作角的过程,为学生创设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 趣。
一、说教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到角的各部分名 称。能在实物和平面图中辨认出角。
难点:学生能够直观区分出角的大小。知道 角的大小取决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二、说学情, 选教法、学法

【学情】: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 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基础上,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 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又在二年级是对平行四 边形有了初步认识,角与图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们更有利于学生对角的理解和认识,本课采用让学 生动手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教的认 识。二年级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动手操作的 活动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在做一做、比一比中丰富学生的感知。
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角的边和顶点。 角的边是直的,角是尖的。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 要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进一步加 深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从而突出了本课 的重点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三> 巩固联系,进一步感知角。
1、谈话。帮国王找哪些不是角。
(数学学习活动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思考。)
2、想想做做第2题。
三、教学过程
<四>操作研究比较角的大小。 1、试一试,做一做。 a.学生用硬纸条,折成一个角。 b.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组角。比较 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得出角的 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c.用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活动角。 教师出示角,让学生使活动角比课件中的角大。
三、教学过程
“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课,良好的 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 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 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 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 愿。”在课堂的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 的简单图形,进行三角形的拼搭,从三角形演 变出角,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 情学习下面的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二>、联系生活,感知角。 1、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2、课件出示例一情境图。 (1)数一数三角形,五角形中的角。 (2)出示三角板、纸工袋、闹钟,引导学生从生活 中的角转化成数学角。 (3)让学生找一找三个角的共同点:两条边,一个 小尖尖。 (4)师生共同归纳出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两 天边”这个小尖尖就是角的顶点。(并同时进行板书)
三、教学过程
皮亚杰说:“wenku.baidu.com个人的智慧是从动 手开始,切断了动作就切断了和思维的 联系。”我让学生通过制作固定角,利 用重叠法进行比较,再制作活动角感知 大小不同的角,通过自己探索发现角的 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有关。
三、教学过程
<四>操作研究比较角的大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用两块大小不同 的三角尺比一比。让学生再次感知,角 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3、说一说生活中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