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8
“保健品”背后的罪与罚真正的“保健品”对于人们来说自然是有益身体健康,可是在某些犯罪分子眼里,这三字背后体现的更是暴利!曾有新闻报道,“一女生微信卖假保健品,一年九赚1000万”。
现实生活中以诈骗手段销售保健品的行为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有以保健品冒充药品的,也有以假保健品冒充药品的,等等。
上述行为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难有定论。
笔者特意挑选诈骗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两类典型案例,讨论如何定性以诈骗手段销售假药的行为。
首先,生产、销售假药罪是以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作为本罪的标准,而诈骗罪则是以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为构成本罪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生产销售的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管行为人是否实施了以假药骗取钱财的行为,就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假药罪,而不应认定为诈骗罪。
如案例一判例1:熊漓斌生产销售假药案(《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7集·总第18集)基本案情:1999年5月1日,被告人兰忠灵与谢庆庄、莫忠明到桂林找到被告人熊漓斌商量制作三金片的具体事宜后,决定由熊漓斌负责提供药片、塑料瓶并负责销售,由谢庆庄和莫忠明负责所有的内包装以及生产、包装,并谈好获利后由熊漓斌与兰忠灵、谢庆庄、莫忠明四六分成。
5月至6月间,被告人熊漓斌提供穿心莲片(药品名),被告人兰忠灵、谢庆庄、莫忠明在柳州租房请工人将熊漓斌提供的穿心莲片用三金片的包装瓶进行分瓶包装。
6月28日8时许,被告人熊漓斌用电话与柳州地区医药工业公司的莫某联系,向莫谎称该批药是唐荣付的亲戚从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内部得到的正宗三金片。
莫某夫妇信以为真。
之后,莫某夫妇在本市平山停车厂验货后以每件1200元的价格购得该180件假三金片,共付货款人民币216000元。
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熊漓斌、谢庆庄、莫忠明、兰忠灵、唐荣付明知是假药而非法生产、销售,足以严重危害他人身体健康,五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裁判要旨:本案中几名被告人为了营利而生产假药,将假三金片销售给受害人,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确有以假充真的诈骗行为存在。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是一家从事保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生产的某款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然而,该公司在宣传该保健食品时,存在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该保健食品并未达到宣传的效果,遂向有关部门投诉。
二、违法事实1. 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该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产品包装、宣传资料等渠道,宣称该保健食品具有以下功效:(1)改善睡眠;(2)提高免疫力;(3)降低血压;(4)预防心血管疾病。
然而,经相关部门调查,该保健食品并未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且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其具有上述功效。
2. 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该公司在其产品包装和宣传资料上,使用了国家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但未按照规定注明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名称。
3. 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该公司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与实际不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三、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作出如下处罚:1. 责令停止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的行为;2. 责令改正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的行为;3. 责令改正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行为;4. 罚款人民币10万元;5. 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法律意识。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公司因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违规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违规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违法行为,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本案中,该公司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2. 保健食品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保健食品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广告宣传、产品包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产品合规合法。
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保健食品。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保健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卫生标准与要求第四条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五条保健食品的原料、辅料、添加剂等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原料。
第六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第三章生产与加工第七条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
第八条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执行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制度。
第九条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销售与监管第十条销售保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第十一条销售保健食品的场所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保健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生产、销售保健食品造成消费者健康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按照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示例性的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草案,实际的管理办法应由相关法律专家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并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浙江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可致心血管病患者猝死2013年02月08日08:41 来源:北京晨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12年度浙江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十大典型案件,记者发现,壮阳药成造假重灾区,仅单个案件案值就达1亿元,多数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成分,可能导致心血管病患者猝死。
2012年4月初,金华海关查扣了一批报关出口的壮阳类产品和药品,经检验确认有9个品种为假药。
金华市公安、海关、药监等部门执法人员会同当地执法人员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缴获各类壮阳产品320余万粒,涉案值1亿余元。
壮阳药造假并非个案。
2011年9月,衢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抽取了400批“壮阳”类产品,发现有85批含有西地那非药物成分,应判定为假药。
2012年5月24日,衢州药监部门查获大量假药,涉及全国16个省,案值1000余万元。
浙江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数假壮阳药违法添加了西地那非等成分,该成分作用是扩张血管,与某些药物如硝酸酯类不能同吃,否则会加重药效,心血管病患者服用不当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浙江公布十大医药案:壮阳药超标避孕药不管用张琴王蕊2013年02月05日13:55 来源:钱江晚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原标题[不少假药通过网店销售网购减肥药壮阳药尤需当心]一盒成本只有五六元的假冒减肥药,换上畅销品牌的外包装,再放到网店上,以98元~138元的价格出售,短短半年获利百万。
去年7月,金华药监、公安联合捣毁了这个生产销售假冒减肥药的团伙,经过检验,假冒减肥药的主要成分,是家中做菜常用的淀粉,此外,还添加了国家早已明令禁用的药物成分。
这起案件,只是去年浙江打击假冒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一个缩影。
昨天,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2年度全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不少假药都是通过网络销售的。
减肥胶囊里装淀粉去年4月初,金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金华地区有人通过网络销售可疑减肥类保健食品,其中可能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旨在通过补充、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健康水平。
为了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食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本文将从保健食品的功能法律规定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保健食品,是指以天然、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2. 分类根据《条例》的规定,保健食品分为以下两大类:(1)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改善睡眠、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肠通便、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保健功能。
(2)调节免疫、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改善睡眠、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润肠通便、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和油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保健功能。
三、保健食品的功能法律规定1. 生产许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生产范围、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检验机构等信息。
2. 标签和说明书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规格、食用方法、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信息;(2)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3)不得使用医疗术语、非科学性表述;(4)不得与药品混淆。
3. 广告宣传保健食品广告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2)不得含有医疗术语、非科学性表述;(3)不得与药品混淆;(4)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专家、患者等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保健品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保健品,是指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等商品形式,以预防疾病、改善人体功能、调节生理功能、增强体质等为目的,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商品。
第三条国家对保健品实行严格监管,坚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保健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本规定,依法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保健食品第五条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第六条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有依法取得的生产许可证或者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三)符合国家规定的标签、说明书、广告等要求;(四)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七条保健食品的生产者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二)对原辅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进行严格把关;(三)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四)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
第八条保健食品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一)对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等进行审核;(二)对保健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三)对保健食品的销售进行规范,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四)对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
第九条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二)不得宣传疗效或者预防疾病;(三)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的用语;(四)不得利用学术机构、专家、患者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第十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二)标注营养成分、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三)标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CFDA:今日起,这10种保健品全国禁售!总局关于10起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广告的通告(2017年第204号)2017年12月15日发布近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互联网上监测到10起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内容存在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扩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患者名义或形象作功效证明等问题,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一、“洛阳九九龄维他醋官网”网站发布的标识为“99龄维他醋”的广告。
该产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1996)第053号,证件持有人为洛阳九九龄醋业保健品有限公司,广告中宣称“喝的九九龄醋太神奇比吃药强多了,然后又检查卵巢,一查卵巢囊肿也没有了,九九龄能给人类大益处,真的能给人类作出突出贡献,无药胜药,屡见神效”等内容。
二、“正颖牌红景天颗粒官网”网站发布的标识为“正颖牌红景天颗粒”的广告。
该产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证件持有人为北京天草商贸有限公司,广告中宣称“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以往上课犯困的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以前困困洋洋的感觉一扫而光,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全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等内容。
三、“芝圣堂官网”网站发布的标识为“芝圣堂牌硒芝胶囊”的广告。
该产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证件持有人为山东芝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告中宣称“孢子粉多糖有效率达90%以上,天然有机锗,抑制癌细胞扩散率达89.3%,吃药十几年,不如吃硒芝胶囊三十天”等内容。
四、“健必依营养口服液官网”网站发布的标识为“健必依营养口服液”的广告。
该产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1997)第482号,证件持有人为上海农工商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工商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健必依保健品厂,广告中宣称“效果显著,除药物之外见效最快,无添加剂,无不适应人群,化疗后白细胞低怎么办,求得良药我成功地多活了一辈子”等内容。
五、“尼亚人罗布麻茶官网”发布的标识为“尼亚人罗布麻茶”的广告。
如何防范保健品推销陷阱作者:吕程程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27期宣称“包治百病”“补脑降糖”、利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行骗、打着“免费送米面鸡蛋”旗号诈骗、伪装名医专家“忽悠”……今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了个别保健食品企业虚假、夸大宣传事件,保健品行业乱象被揭开,套路既深且杂。
保健食品推销存在哪些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保健品推销问题多现在有个别企业在销售保健食品过程中,涉嫌通过会议营销等方式虚假、夸大宣传,声称所售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欺骗包括老人在内的诸多消费者。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健食品市场上的常见陷阱包括“专家健康讲座”,即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邀请所谓“专家”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神奇,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购买,并套取消费者的联系方式,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免费抽奖活动”,即在人流集中处,采用“免费抽奖”等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用“托儿”在旁煽风点火,诱使消费者大量购买。
涉事人员将被重罚食药监总局表示,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相关问题,已立即部署相关省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迅速组织查处涉事企业和产品。
同时,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食品的生产经营监管,严惩重处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等严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鼓励消费者举报,发现食品欺诈行为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内容相一致,标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虚假宣传仍是“保健”市场头号乱象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第12期文/本刊首席记者刘回春“生产高压交变场能等多种能量因子综合作用于人体,通过对血液、细胞中电离子的平衡拉动作用,帮助修复细胞能场、改善血液品质和循环能力、平衡植物神经,由里及表疏理生理组织和生理系统,通经活络、通气活血,从而翼求达到恢复人体固有自然自愈力、从根本上恢复健康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并具有塑身美容之功效”、“场能健康器对睡眠、头疼、腰腿疼会得到一定缓解、净化血液、活化细胞、安定神经,调解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等作用”;“纳豆制品”具有防血栓、溶血栓、抗凝血、降血压等治疗或保健功能。
这是浙江台州玉环翀源健康咨询有限公司销售“场能健康器”和“纳豆制品”所做的宣传。
经市场监管部门检查,该场能健康器为一款家电类电器产品,并非医疗器械;“纳豆制品”仅为普通食品,不具备治疗或保健作用,且当事人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和《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和《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299.2257万元。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典型案例20例,其中关于“保健”市场乱象,全部涉及虚假宣传,无一例外,虚假宣传成保健品市场头号问题。
打着各种“治疗效果”旗号的保健品依旧“野蛮生长”在保健品的销售中,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十分普遍。
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事件屡见不鲜,消费者对于保健品“不是药品,对于疾病没有治疗效果”的认知意识不够强。
为什么虽然保健品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消费者健康和利益,但是打着各种“治疗效果”的保健品依旧“野蛮生长”。
浙江金华市查处网络虚假宣传案,当事人通过引人误解或虚假的商业宣传,推销其销售的一款名为“日加利酵素胶原低聚肽饮品”的普通饮品具有“预防癌症、瘦身、祛斑祛痘、解酒护肝、抗衰老、改善近视、防疲劳、养发固发”等20大功效。
经侦战报Briefing74四川泸州邬龙门市部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2017年底,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获该区邬龙门市部违法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
当事人虚假宣称伊路健牌蜂胶等保健食品胶囊可治愈胃炎、高血压、糖尿病、胰腺炎、脑溢血、脑梗塞、肺气肿、坐骨神经炎及癌症等。
违反了《广告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五)项的规定,该局依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罚款15万元。
湖北武汉瞿某、吴某、刘某涉嫌制售假冒“周黑鸭”食品案2018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处4个制售假冒“周黑鸭”产品的黑窝点。
经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该案查扣标识为“周黑鸭”商标产品鉴定,认定非该公司所生产,且其未授权涉案嫌疑人使用“周黑鸭”等注册商标。
瞿某、吴某、刘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周黑鸭”产品的行为,涉嫌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该局将该违法制售生产经营假冒“周黑鸭”产品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重庆市合川区渝川良仓超市经营“江小白”牌假冒白酒案2017年底,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川区分局根据举报线索,经查实5家由渝川良仓超市销售假冒“江小白”牌假冒白酒案,涉案物品263瓶,货值金额4208.00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2017年10月,该局对当事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1.没收涉案“江小白”牌假冒白酒263瓶:2.罚款4.5万元。
广西钦州巫某未经许可从事酒类产品经营案2017年底,广西自治区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群众举报,查获巫某无证销售食品案。
经查实,当事人2016年5月至案发前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酒类产品经营。
涉案货值10.9万元,已销售的违法所得2.9万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该局对当事人无证经营酒类产品的行为作出处罚:1.没收非法物品;2.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9万元;3.罚款10.9万元。
越来越多的人抱着“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心态够买保健品食用,要知道“保健品并不是药品,保健品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不要随意听信推销人员的言辞,可能你食用的保健品非但不能治病强身,还可能让你倾家荡产。
近日#无限极疑致女童心肌损害# 的事件登上热搜。
1月16日一位网友爆出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要知道,保健品不是药物,直销企业最大的危害就是过度宣传,把保健品吹的比药物还厉害。
如今保健食品热的兴起,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有错误或者不健全的理解。
一、保健品首先不是药品,能调理生理功能,但是对治疗疾病效果不大。
可以用来进行辅助治疗。
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规定有27种,包括:1、增强免疫力功能;2、辅助降血脂功能;3、辅助降血糖功能;4、抗氧化功能;5、辅助改善记忆功能;6、缓解视疲劳功能;7、促进排铅功能;8、清咽功能;9、辅助降血压功能;10、改善睡眠功能;11、促进泌乳功能;12、缓解体力疲劳功能;13、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功能;16、改善生长发育功能;17、增加骨密度功能;18、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20、祛痤疮功能;21、去黄褐斑功能;22、改善皮肤水份功能;23、改善皮肤油份功能;24、调节肠道菌群功能;25、促进消化功能;26、通便功能;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同时,在保健食品包装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
凡是超过上述27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
二、注意标志和批号。
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或者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第号。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 送审稿〉2009年5月31日... 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_ ( 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_ ),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保健食品 , 是指声称并经依法批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保健食品应当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 ,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产品及说明书应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素补充剂纳入保健食品管理。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 , 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 保证保健食品安全 , 接受社会监督 , 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保健食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保健食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 , 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 , 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 宣传、普及保健食品安全知识。
第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 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 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管理保健食品评价指导原则和功能范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 适时调整、公布保健食品的评价指导原则和功能范围。
第九条保健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 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保健食品管理制度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包括具有增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消化和吸收、抗疲劳等保健功效的食物。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实施了严格的保健食品管理制度。
一、保健食品管理法规中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保健食品管理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目前,《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标签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已经相继颁布。
1、保健食品认定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对功效的主张必须明确,必须有足够的科学和营养学理论和实际数据支撑,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和审批,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2、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保健食品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生产企业等信息,并且不得夸大功效,不得虚假宣传。
3、保健食品零售保健食品的销售必须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备案、注册手续,不得超范围销售,不得瞒报、漏报、虚报信息,不得夸大宣传,不得利用广告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4、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如营业执照、生产资质证书、销售许可证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定的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标准生产、销售保健食品,并承担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
二、保健食品管理措施为了全面加强保健食品管理,确保保健食品安全、有效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1、保健食品统一管理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保健食品将被纳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国家保健食品名录范围内,未被列入国家保健食品名录的保健食品不得在市场销售。
2、加强保健食品监管为了应对市场上流通的众多保健食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国家相应部门加强保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情形。
3、加强保健食品宣传力度为了让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保健食品,国家加强科普工作,发挥媒体、专家、科研机构等宣传作用,对保健食品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
关于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保健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能提供维生素或矿物质类营养物质、或可改善身体机能的产品。
去年,XX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XX市特殊食品经营规范提升活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健全体制、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努力建立适应XX实际的特殊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疫情放开后,我县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一)营销越来越隐蔽。
疫情期间,人们聚集集会减少,聚众营销容易被发现,一经查实便会重点打击。
疫情后,聚集集会增多,聚众营销不易被发觉,此外保健食品除传统聚众营销模式外,新涌现了网络销售、电话销售、会议销售、微信销售、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保健食品营销方式越来越私人化、隐蔽化。
对于隐蔽销售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难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查,消费者也无法在购买之前对其质量进行验证。
像电话销售、会议销售等方式,更是存在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的难点,更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办案越来越困难。
老年人针对自身存在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病症,有很大的消费诉求,一些表面上效果明显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违禁成分,老年人在使用产品后短期内表面上改善了病痛,便对其功效深信不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由于聚众销售很容易被发现并被整治,随着电话销售,微信销售,抖音销售兴起,不法分子先免费试用并赠送小礼品、后微信收费,通过快递虚假邮寄。
上当受骗后再报案已经来不及,此外被骗群众往往法律意识不强,不会收集证据,导致后期办案极其困难,被骗钱财往往无法追回。
(三)信息泄露越来越频繁。
我们经常听到小区的老人聊天说,某某地方只要登记个电话号码就能领礼品,于是一大群老太太,老大爷一大早便相约排队领取。
保健食品推销员往往瞄准现代消费者迫切健康需求的心态,在老年人较多小区附近发放各类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义诊等宣传资料,还利用到场可以领取礼品引诱消费者前来体检,收集个人信息,添加微信。
保健食品的相关常识及虚假宣传销售 保健食品的危害
近年来,以专家健康讲座的方式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案件在各地频频出现。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使得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深受其害。下面我就相关常识向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五大非法陷阱 (一)“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容。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二、消费者盲目购买保健品及保健食品的典型案例 华声在线曾报道,心怀长命百岁、投资增值等美好愿景,老人美莲生前十年花光20万养老金,悉数投入保健品市场。 其中,老人最大的单笔投入是东宇公司销售的一款名为“馨波尔”的玉石床垫,售价高达16800元。销售人员卖床垫给老人时说,这款床垫是国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加热方式,使玉石部的能量挥发出来,能使人延年益寿。但经调查,“馨波尔”玉石床垫是用石头做的,有加热作用,冬暖夏凉,但并不具备延年益寿的神奇功能。老人当时正是因为当时听信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于是花天价买下了该产品。 通过美莲老人留下的近百单据中,记者整理出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公司,数量多达19家。一周以来,记者按照信息联系这19家公司。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公司要么已经是空号,要么公司地址已经人去楼空,能联系上的公司不到四分之一。这就说明,美莲老人花高价购买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些小企业,甚至是非法企业生产的产品。 三、服用保健食品的误区 (一)保健品能治病。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二)拿保健品当饭吃。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三)过量服用保健品。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四)撇开医生胡乱买。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五)价格越贵越好。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奇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六)迷信“高科技”。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说可以使人头发变亮,精神好,食欲增加,减少关节发炎,帮助记忆力恢复。事实上,蛋黄、大豆、玉米、棉籽、油菜籽、葵花籽及猪脑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个鸡蛋,摄取适度的胆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满足肌体对卵磷脂的需求。 四、保健食品的规管理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 《省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涉及药品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由发现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查封、扣押,提请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该产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五、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的定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这一规定,一些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保健食品行为已构成了民事欺诈。 首先,有欺诈的故意,即不法经销商明知自己宣传的产品不是药品,却告知对方有治疗功效,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有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次,经销商具有欺诈的行为,其组织的专家健康讲座或免费体检,存在“夸大保健功效、渲染治病疗效、依托专家效应”等现象,这些活动事实上会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错误认识,具有较强的诱导和欺骗性。 第三,老年人陷入错误认识是基于不法经销商的欺诈,即正是因为老年人听信“专家”宣传某产品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加上求医心切,才会花大价钱购买产品,导致上当受骗。 第四,老年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即事前并不知道是保健食品,而是听了“专家”虚假宣传后,误认为是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才购买,这种意思行为是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 六、怎样应对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行为 (一)远离虚假宣传推销现场 以健康讲座为幌子,保健食品推销者往往召集群众到指定地点听“专家”免费讲座,采取当场免费赠送物品、凭宣传单入场购买可享受优惠等方式进行诱骗。大家有病了要到正规医院治疗,谨慎对待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之类的活动,因为这都有可能是保健食品推销陷阱。 (二)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现在,保健食品推销者在农村里活动频繁,大家要提高警觉,发现情况及时向村委会、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报告。监管人员到现场来了,要积极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不法推销者绳之以法,并及时退还群众的被骗钱财。 但现在有些群众,受不法分子的蒙蔽,不相信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甚至阻扰执法人员开展工作,这样只会让不法推销者有机可乘,助长其嚣气焰。而一旦不法推销者逃离现场,被骗群众的钱财几乎是不可能被追回的。 (三)注意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 大家在购买药品时要仔细查看包装和说明书,认准药品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个数字”,如“国药准字Z12020440”;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卫食健字+年份+编号”或“国食健字G+年份+编号”。如“卫食健字(1997)第640号”或“国食健字G20100628”。 作为一名食药监管人员,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跟我说,现在药店里假药很多,我们经常买到。结合日常监管,我分析,他们是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买回家了,而保健食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使用之后肯定不会有预期的效果。 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不仅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为目的,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积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