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 格式:docx
- 大小:50.57 KB
- 文档页数:50
【案例分析】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分析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措施。
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方法,保障社会稳定,是经济调控的手段及战略需要。
商业石油储备中有一定的可动用储备量,在国际石油供应不足与油价攀升时,具有抗风险能力;在国际供应充裕与油价下挫时,具有吸纳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安全与经济效益。
战略石油储备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的石油应急供应,使国民经济的各重要部门,特别是军队能够正常运转。
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本身对市场起制衡作用,其真正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掉的进口量,而在于遏制油价的上涨。
在紧急情况下,国家能及时利用战略石油储备减轻和限制“石油武器”或石油危机的冲击力,为解决危机和其他一系列问题赢得时间,同时还可能使潜在的对手认识到,这种储备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到石油供应的保护作用,在做出使用“石油武器”的决策时,不得不顾及可能给自己的石油收入所带来的无法承受的损失。
石油储备必要时还可以成为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在国家石油市场和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时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困难,这已成为石油储备作用和管理的一种新趋势。
油库作为储存石油的场所,做好油库防火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国防安全、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中外三起油库火灾事故做讲解分析,供石油库、石油储备库及相关企业借鉴参考,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及时查找事故隐患,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黄岛油库火灾1、事故概况山东青岛黄岛油库库区始建于1973年,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m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m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油库老罐区,原油储量2.3万m³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连续燃烧了104小时,到8月16日晚18时10分才被彻底扑灭。
整个救援中动用了2204名公安、消防战士,159辆消防车,10架飞机,19艘舰船,239吨灭火药剂。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油库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
油库计量工、化验工、……、司泵工等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石油库管理制度》【案例26】错开阀门溢油不知,未戴防火罩引起火灾一、事故概况1993年10月21日江南某炼油厂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
该炼油厂始建于50年代,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104t,目前已达到每年750×104t,该厂的主要产品是汽油、航空煤油、柴油和轻质石脑油等。
发生火灾的310#罐属该炼油厂油品分厂六油槽岗位(见图1-5),共有储油罐11座,分为东西两个罐区,中间由一条13#路相隔。
东罐区位于山坡上,有4座6000m3的70#汽油罐。
西罐区分为东西两排,东一排由2座10000m3的90#汽油罐和1座3000m3的石脑油罐组成,西一排4座90#汽油浮顶罐组成,在310#罐与311#罐间设有隔堤。
11#路西侧山坡上有2个10000m3的原油罐。
11#路、20#路和13#路与罐组防火堤间一条宽约1.5m的排洪明沟,排洪沟与罐组防火堤间有很多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工艺管道,占地宽度2m左右,防火堤内有一条排水明沟贯通隔堤和防火堤。
310#罐距11#路55.15m,距13#路55.10m。
11#和13#路路面很窄,不能满足错车要求,罐区没有环形车道和回车场地。
六油槽岗位的工艺流程见图1-6。
(1)火灾形成过程1993年10月21日13点3分310#罐收油结束,油迟高度为14.26m,白班操作工关闭了310#罐的进油阀门C,15时310#罐开始进行加剂自循环,这是需打开310#罐的进出油阀门C和A,但操作工误将311#罐的出油阀门B当作310#罐的出油阀门A打开,使得311#罐中的油泵入到310罐内。
15时41分,310#罐液位达到14.302m,已超过安全高度(安全液位为14.30m),操作室内超高液位报警器开始报警。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一、事故概况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
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
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
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
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
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
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 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
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
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案例2005年7月16日,中国大连庄河一石化公司的油库发生了一起特大规模的火灾事故。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燃烧了近16个小时才得以基本控制。
整个油库区域内的油罐液化气储罐相继爆炸,爆炸威力之大不仅炸碎了现场的钢筋水泥建筑,还影响了两公里外的居民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次特大油库火灾事故在当时震惊了全国,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二、事故原因1. 设备老化事故发生的油库属于一石化公司的老旧设备,距离建成已有近30年的历史,油罐、管道等设施的老化程度较为严重。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了设备老化速度加快,设备安全隐患增多。
2. 安全管理不到位据调查,一石化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油库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导致了设备故障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管理体系薄弱据相关报道,一石化公司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之处,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缺失。
而这些缺失,正是导致了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了35人死亡,196人受伤,其中有多名消防队员在扑救火灾时不幸遇难。
这一次特大火灾事故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也让全国人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火灾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油类和化学物质泄漏,不仅给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而且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还包括大量家畜的死亡。
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让人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经济损失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了直接受灾的企业和民众,还包括了各种相关的资源浪费,比如灭火救援的人力物力资源等。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入库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有效的消防罩……。
严禁未按规定和无安全措施情况下在库区进行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
——《石油库管理制度》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库。
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加油站管理制度》【案例19】作业区住家属,吸烟引发油气着火一、事故概况某年4月20日18点30分左右,某石油站油库的4名工人到1名电工家属的临时住房闲谈。
此房在库内泵房的西侧,原为一间接车员值班室。
几人离开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仍在了地面易燃物上,引燃了床下面的破棉手套、扫帚、牛皮纸、床板、床上衣物等。
电工的爱人发现起火,便端起一盆洗脸水超火上泼去。
此举未将火扑灭,火却越少越旺。
她急忙开门到外边去取水灭火。
此时,在门外8m处的栈桥旁停放着15辆铁路油罐车,3辆车钢卸过油,空气中充满可燃气体。
屋门一开,火焰立即从屋内喷出,顺泵房向东窜去,形成长40m、宽10m的火带,室内外一片火海。
事故发生时,泵房内1名卸油工首先发现火光,立即停泵并切断所有电源。
其他人员很快赶到现场灭火。
恰好在发生事故的前一天上午,油库组织了一次消防训练,市消防队讲解了消防知识和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又进行了消防演习,因而火灾很快被扑灭。
这些活动对扑灭这次火灾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事故原因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三、事故教训(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主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吸烟,酿成事故,反映了该库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进出业务区检查和收发作业管理等重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事故调查发现,该库安全教育学习组织不力,对上级要求的学习教育落在纸面计划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即便搞了也是走过场,业务人员根本没有入心入耳,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对在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玩火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
“7.16”大连中石油保税区油库火灾案例分析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由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港合资建设,油库一、二期共设20个原油贮罐(17个10万m?储罐,3个5万m?储罐),总储量为185万m?。
该单位东侧为大连港罐区,总储量为132.45万m?(12个10万m?原油储罐和大小51个二甲苯等化学危险品储罐);西北侧为大连商业储油公司原油储罐区,总储量140万m?(14个10万m?储罐);北侧为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储油公司300万m?的原油储罐区(30个10万m?储罐);南侧为在建LNG接收站和港区单位、办公用房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
整个大孤山半岛规划设计储量2000万m?。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期火灾处置情况7月15日15时45分,外籍“宇宙宝石”号油轮开始向原油库卸油。
20时许,上海祥诚公司人员开始利用卸油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天津辉盛达公司人员负责现场指导。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开始扫舱作业。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m? “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2010年16日18时12分,大连支队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调集的全市执勤中队中所有高喷车、大功率泡沫车、重型水罐车等128台石化火灾专业作战车辆和相关社会联动单位相继赶到现场,全力扑火。
一是派出灭火攻坚组与单位技术人员一道,深入罐区关阀断料,利用工艺措施阻止油品进一步泄漏,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二是组织14门车载炮和3门移动炮对着火罐、毗邻罐进行冷却抑爆;三是集中18支泡沫枪全力扑救管线、泵房、地面流淌火;四是在东侧、北侧、南侧和海港码头增设4道防线,防止火势扩大;五是调动远程供水、药剂补给、油料供应、器材补充、生活保障、装备抢修、医疗救护等战勤保障编队,作好“灭大火、打恶仗”的长期准备;六是启动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迅速调集公安、卫生、环保等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协助进行灾害处置工作,协调政府调集海事部门到场配合灭火。
油库吸烟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1、某日,某厂油漆班赵某与黄某在本班所管辖的油库房内为厂内栅栏配油,另一工人刘某这时也正好来领机油。
因倒油时油溅到鞋上,黄某用抹布蘸香蕉水擦鞋,向抹布倒香蕉水时香蕉水洒了满地。
2、赵某打完油,刘某拿香烟点上,同时也给赵某点了一支。
3、“轰!”的一声,地面香蕉水残迹燃爆起火,将刚配好的油漆桶引燃,大火迅速扩展整个油库,三人被重度烧伤,烧伤面积达75%.
二、事故原因分析
地面溅洒的可燃性极强的香蕉水挥发性强,当遇到落下的香烟头火源引发了火灾。
这是一起明知故犯,严重违章的恶性火灾事故,当事人在油库重地点明火的违章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对明知故犯的违章者要严肃处分。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一章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
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
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
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
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
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
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
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