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学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16
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入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瞭望B. 蹉跎C. 踌躇D. 潦草答案:C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词性是()。
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B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
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 月亮挂在天空中。
B. 柳树在风中摇曳。
C. 河水静静地流淌。
D. 太阳从东方升起。
答案:B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桃李”指的是()。
A. 桃子和李子B. 桃树和李树C. 老师和学生D. 桃花和李花答案:C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
A. 杜甫的《登高》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A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的“塞翁”指的是()。
A. 一个老人B. 一个牧羊人C. 一个马夫D. 一个农夫答案:A8. 下列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是()。
A. 画龙点睛B. 狗尾续貂C. 锦上添花D. 雪中送炭答案:B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骥”指的是()。
A. 马B. 牛C. 羊D. 鹿答案:A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后汉书》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答案:《春晓》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
答案:《望岳》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
答案:《孟子》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答案:《道德经》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
答案:《史记》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开学测模拟试题(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10题,共30分)1.在纪念册扉页上书写下面的话。
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分)用才智描绘生命的美好画卷,用勤奋书写青春的崭新篇章。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惊惶(huāng)瞻仰(zhān)耽搁(gē)声泪俱下(jù)B.收敛(liǎn)承载(zǎi)清翠(cuì)万不得已(yǐ)C.衣襟(jīng)铁锨(xiān)严峻(jùn)司空见贯(guàn)D.依偎(wēi)剥削(xuē)防御(yù)不可思议(yì)3.“宵”和“霄”容易混淆,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意思。
他在下面的句子中依次填入()(3分)经过科学家们日复一日通()达旦的研究和试验,“神舟”飞天、“天问”探火……中国航天的脚步飞速前进。
4月16日,在太空“出差”的宇航员乘坐“快车”回家了。
透过电视镜头,看到他们平安出舱的画面,掌声、欢呼声顿时响彻云(),之前所有的担心、不安早就抛到九()云外。
A.霄霄宵 B.霄宵宵C.宵宵霄 D.宵霄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下地名或人名的拼音拼写,只有“宁波Ning Bo”拼写正确。
B.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划线部分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仇》等。
在《穷人》一文中,他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桑娜的形象。
D.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同敌人斗争从不屈服,为人民群众竭尽所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始祖,泛指创始人)A.行善积.德(积累)B.开山鼻祖..C.日暮汉宫传蜡烛(传递蜡烛)D.终日不成章.(花纹)...6.下列句子中,表示年龄的加点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3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C.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D.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
B.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C. 小明这次考试又挂科了,真是无地自容。
D. 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让人百读不厌。
3.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惊恐惊慌惊吓B. 欢喜欢腾欢乐C. 喜悦喜悦喜悦D. 轻松轻松轻松5. 下列句子中,句式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C. 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
D. 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他总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词语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a. 潮湿(cháo shī)b. 模检(mó jiǎn)c. 缘分(yuán fēn)d. 轰鸣(hōng míng)7. 下列句子中,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a. “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问道。
b. 月亮升起,星星闪烁。
c.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d. “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微笑着问。
8. 下列诗句中,填写正确的下一句:a. 春眠不觉晓,______。
b.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全日制学生入学检测试题试题姓名:时刻:得分:注意:试卷分值150分完成时刻150分钟一、(共24分,其当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穴.道/戏谑.勾.当/诟.病墙隅./踽踽独行..B. 殷.红/姻.缘竣.工/隽.秀寒暄./烜.赫一时C. 卷帙./轶.事模.样/描摹.谙.熟/万马齐喑.D. 冠.盖/纶.巾压轴./诅咒.朔.风/横槊.赋诗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拿过镜子,她认真端详镜中的自己,发觉眼神已再也不清澈单纯,随着笑容的绽放,眼角的皱纹也清楚可见。
B. 基层公共建设没有明星的轰动效应,也没有市场利益的诱惑,说到底,这是一种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够慧及全民族的公益事业。
C. 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
在方才过去的那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自世博开园后,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
D.咱们应该感激诺贝尔文学奖,它以固守的独特标准,为咱们斟选出一些质量上乘、但又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和作品。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利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安局长女儿公事员考试取得99分的事件,暴露出部份官员以权谋私的特权行为,使,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得一些不符合招考条件的人员得以登堂入室....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清规诫律....,以致离开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境界。
C.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尽管穿行在繁华世界里,可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假设素.....。
D.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伙儿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蒙受严峻旱灾,马上义形于...色.,不仅自己带头捐钱,还踊跃协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疆经济进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族同胞倍加珍爱,任何企图破坏新疆繁荣和稳固的行为,都是新疆各族群众不能许诺。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一、积累(32分)(一)词语积累运用(1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自然之美wèi为壮观;诵古典诗歌,赏名篇佳作,①远流长,耐人寻味,文化之美各美其美。
今天,“呦呦鹿鸣”诗歌社带你一起漫步古诗yuàn,感受中国式浪漫。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wèi为壮观古诗yuàn(2)为文中①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汉字。
①()A.渊B.源(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游目骋怀()A.chěng B.Chéng2.古诗文里的四季都有独特的色彩,请根据相应主题,填写表格。
(8分)君子之志古诗文名句作者与出处追忆前朝宫苑,感慨历史沧桑鸟下绿芜秦苑夕,①。
许浑《咸阳城东楼》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心系朝堂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打破时空阻隔,发出美好祝愿③,④。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冲破万重阻力,施展豪迈抱负⑤,⑥。
李白《行路难》刚正愈老弥坚,匡正义无反顾⑦,⑧。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语言表达班主任王老师在离别之际为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作为寄语,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副,并根据对联的基本特点,填写到相应位置。
(2分)A.古道执手,细品千遍比邻情B.歧路挥手,莫做沾巾小儿女C.长卒送别,通望万里天引路(二)文言文阅读(16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音正确的是:A. 梦想(mèng xiǎng)B. 水滴(shuǐ dī)C. 蜜蜂(mì fēng)D. 暖和(nuǎn huo)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A. 沉默(chén mò)B.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C. 悄悄(qiāo qiāo)D. 舒服(shū fu)3.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小明跑得快,像一阵风。
B. 这本书很厚,有几百页。
C. 小花画了一幅美丽的画。
D. 妈妈的裙子是红色的。
4.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 老师叫我们做作业。
B. 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C. 小明每天都按时起床。
D. 这座房子很高,有十层。
5. 下列成语解释错误的是:A. 一丝不苟(一丝不马虎)B.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C.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D.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之涣)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甫)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 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B. 小明今天感冒了,所以没来上学。
C. 这本书很有趣,你应该看看。
D. 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看电视。
8. 下列词语中,属于量词的是:A. 本B. 些C. 个D. 些9. 下列句子中,用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是:A. 你喜欢苹果吗?B. 你今天很开心吧?C. 你是不是去公园了?D. 你看过这部电影吗?10. 下列句子中,用感叹句表示疑问的是:A. 你是怎么做到的?B. 你真的喜欢吃巧克力吗?C. 你会游泳吗?D. 你今天有没有出去玩?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看到床前明月光时的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éi)C.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D. 稳如泰山(wěn rú tài sh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C.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D.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游泳,每次去游泳都会感到非常愉快。
3. 下列词语中,与“和颜悦色”意思相近的是:A. 和蔼可亲B. 和风细雨C. 和衷共济D. 和平共处4. 下列成语中,与“一鼓作气”意思相反的是:A. 三心二意B. 一步一个脚印C. 一蹴而就D. 一丝不苟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 一丝不苟B. 一心一意C. 一帆风顺D. 一举两得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B. 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我喜欢听音乐,因为它能让我放松心情。
7. 下列词语中,属于名词的是:A. 学习B. 生长C. 阅读D. 思考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B. 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C. 雨水滋润着大地。
D. 风儿吹拂着湖面。
9. 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是:A. 奋斗B. 美丽C. 高兴D. 读书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品行端正。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飞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
入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语文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振耳欲聋B. 磬竹难书C. 再接再励D. 黄梁美梦答案:C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诗经》B. 《论语》C. 《史记》D. 《庄子》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脸色苍白。
B.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脸色苍白。
C.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脸色苍白。
D.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脸色苍白。
答案:B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倍功半。
C.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半功倍。
D.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画蛇添足。
答案:C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长恨歌》B. 《琵琶行》C. 《滕王阁序》D. 《离骚》答案:A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开阔了眼界。
C. 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 这次活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答案:B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 曹操B. 王勃C. 杜甫D. 李白答案:A9.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倍功半。
B.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半功倍。
C.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画蛇添足。
D. 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答案:A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B二、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大学入学考试题语文及答案大学入学考试,通常被称为高考,是许多国家选拔高等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迫取消。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答案:C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D. 李白被称为“诗圣”,杜甫被称为“诗仙”。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答案:举头望明月2. “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答案:海上生明月3. “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全日制学生入学检测试题试题姓名:时间:得分:注意:试卷分值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一、(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穴.道/戏谑.勾.当/诟.病墙隅./踽踽..独行B. 殷.红/姻.缘竣.工/隽.秀寒暄./烜.赫一时C. 卷帙./轶.事模.样/描摹.谙.熟/万马齐喑.D. 冠.盖/纶.巾压轴./诅咒.朔.风/横槊.赋诗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拿过镜子,她仔细端详镜中的自己,发现眼神已不再清澈单纯,随着笑容的绽放,眼角的皱纹也清晰可见。
B. 基层公共建设没有明星的轰动效应,也没有市场利益的诱惑,说到底,这是一种通过日积月累才可以慧及全民族的公益事业。
C. 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60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自世博开园后,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
D.我们应该感谢诺贝尔文学奖,它以固守的独特标准,为我们斟选出一些质量上乘、但又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和作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公安局长女儿公务员考试取得99分的事件,暴露出部分官员以权谋私的特权行为,使得一些不符合招考条件的人员得以登堂入室....,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B.青春、时尚、流行,似乎成了某些选秀类节目的清规戒律....,以致脱离了它的艺术为上、全民舞台的属性,渐渐滑落到时尚娱乐至上的地步。
C.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D.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遭受严重旱灾,马上义形于色....,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积极协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族同胞倍加珍惜,任何企图破坏新疆繁荣和稳定的行为,都是新疆各族群众不能答应。
B.2009年至今,中国社会经济各项主要运行指标先抑后扬,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回暖和显现强劲增长,在稳定全球经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 近20年来,中国大学里的学术腐败行为和观念,似乎越演越烈,大有燎原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议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D.温家宝强调,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沉着应对、冷静观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微博”下定义。
(3分)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 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
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知识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微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你所在的学校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著名的书法家、作家、金中校歌的词作者,校友刘一光先生将应邀参加校庆典礼,金中电视台记者要对他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4分)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周末逛街买东西砍价很正常,但近日南京某校园出现了有组织的专业“砍价团”,他们通过帮人砍价来赚取“砍价顾问费”。
“砍价团”现在有7名成员,砍价业务主要包括数码产品、服装、饰品等。
组员利用对各自所学专业领域产品的了解来帮助买家砍价,每次收取1%至5%的“砍价顾问费”。
有人觉得这些学生不务正业,也有人觉得这是大学生学以致用,接触社会的方式。
请你就此发表看法。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
(不少于60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诗人、小说家、政坛领袖卡拉季奇的经历让我想起“诗人专权者”这一命题。
如果说“诗人哲学家”的命名,是着眼于哲学乃是最有诗意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加斯东·巴什拉等哲学家身上寻找诗的灵魂和言路,那么,我认为“诗人国王”、“诗人独裁者”一类的命名似乎不大妥当,因为这两个职业中,前者是终生的,是属于灵魂的事业,后者总显得短暂、波诡云谲、刀光剑影。
但权杖不可能在狐步舞带起的石榴裙红云中坐怀不乱,权杖乃是剑杖,它立定生根,以木质化的外表与民同乐,唱和之作成为了“传帮带”的N年之痒。
权杖枝叶袅娜,立刻就是诗会的中心。
诗人与专权者在历史上的确有不少雌雄一体化的表演,而且诗人与封建君主、极权者、后极权主义均有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
印度笈多王朝第二任君主海护王(335—380年在位),文治武功,写有大量诗作,与乾隆皇帝近似,在日进斗金之余,也挥诗万首,获得了“诗人国王”的雅号。
有鉴于西方学者往往用权威主义人格来表征那种反民主的专制性的人格特征,广义的权威主义涵盖了这个领域的手舞足蹈与口沫,但不全面,全权主义是用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全面控制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天宇和地界,并命令、动员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支持其权力运动。
从表面上看,与诗完全无关的领域,口号、标语、巨幅画像、向日葵、文件、编者按、特约评伦员、语录、黑体字、万人歌舞、人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才是全权主义的肢体语言。
但诗人可以是个人化的、忧郁的、冥想的,谁也不能阻止那种翱翔宇宙、让历史随意改变流向的气概进逼文学,那也是一种诗。
就是说,至少存在一种诗化的可能。
这种诗的挥写固然可以使用“愿大海为墨、愿蓝天为纸、愿森林为笔”的大手笔,但“海水用干、蓝天写满、森林写秃”都不足以把神的大爱写完时,权杖就逶迤回环,天生一个仙人洞,一笑百媚生。
我们可以把这些匍匐的文字视为权杖的精神体操,权杖可以硬如勃起的枪刺,可以蜷身如芒果,也可以柔情似丝带,比如流行的黄丝带、红丝带,拧成一股绳,编织出大红绳结之类的迷宫。
布罗茨基认为:“诗人与暴君有很多共同性。
首先,两人都想成为统治者;一个统治身体,另一个统治精神。
诗人与暴君互有联系。
”其实,他们心性上都痴迷于“惟我独尊”,前者是内在精神的,顽固自执,一意孤行,乃诗人之本色,优秀的诗人哲学家往往是精神独裁者;后者是渴望权力辐射到社会所有角落之余,以诗兴再做思想动员,并愉快地启动顺口溜大集会、赛诗会、批判会一类形式,娱乐人民、开启民智之后,再立新功。
一般的说法是,好的诗、好的哲学,容易成为专制的传道工具,但更上层楼的全权主义者,口舌生辉,自己就是这漩涡的主心骨。
8.对“全权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权主义是用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全面控制的。
B.全权主义是全体成员被命令动员因而消极参与的权力运动。
C.全权主义全面控制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
D.口号、标语、语录等是全权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外在表现。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哲学家身上都拥有着诗人的灵魂,他们从事的事业是终生的。
B.在作者看来,“诗人国王”“诗人独裁者”的作诗只是专权者的表演作秀而已。
C.专权者写的“匍匐的文字”虽柔情似丝带,但那只是他们权杖的精神演练,带有很大的迷惑性。
D.全权主义者发动诗人写作,以此作为他们专制的传道工具,他本人因此成为这漩涡的主心骨。
10.请归纳概括诗人与暴君的异同点。
(3分)答:11.请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答:(二),完成12—16题。
(20分)夜宿乌镇朱希和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
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
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
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
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
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
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
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
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
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
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
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
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
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
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
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