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体会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问题已经从各个层面强调多年,然而目前在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够规范的使用,这说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我们从多方面采取对策,以下仅从临床方面谈谈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几点体会。
1、抗生素应用原则:①怀疑细菌感染时,尽早留取相应标本送检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②按照药物的抗菌谱以及抗菌药物消除半衰期特点选择用药。
熟悉各类药物特点,如对于胆道感染,需要选择针对革兰阴性细菌且主要通过胆道排泄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对于药物透过性差的感染部位,如脑膜炎、骨骼系统感染、前列腺炎等,需要注意抗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组织分布状况。
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必要时结合血药浓度监测。
④掌握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理论,优化抗生素使用方法:按照PK/PD理论,抗生素可以分为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两类,前者多提倡持续静脉滴注,后者可以采用每日一次给药的长间隙给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2、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本院或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选用抗生素。
3、特殊人群或病理状态下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①老年人和婴幼儿肾功能低下,慎用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毒性作用或致畸作用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③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主要在肝脏代谢的药物,禁用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两性霉素等。
④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头孢唑啉及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必须使用时注意调整用量或延长给药间隙。
禁用四环素、新霉素及长效磺胺类抗生素。
4、抗生素联合应用原则:①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和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联合应用可以获得增强作用。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抗生素是医学界的一种重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
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出现了不合理使用、滥用甚至误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甚至加剧了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对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盲目使用抗生素在基层医院,医生缺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细菌培养鉴定能力,导致盲目使用抗生素。
有些医生面对患者症状不清晰或不明确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医患矛盾和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会轻易地开具抗生素处方。
2.滥用广谱抗生素由于广谱抗生素对细菌杀灭范围广,效果显著,因此在基层医院中滥用广谱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在治疗慢性疾病或者反复感染的情况下,一些医生会长期为患者开具抗生素处方,这不仅没有缓解患者的病情,还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二、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1.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导致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一方面是因为抗生素没有有效治疗患者的病原体,另一方面是患者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或者耐药性。
2.医疗费用增加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
一方面是因为抗生素价格昂贵,长期使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患者需要额外的医疗费用。
3.细菌耐药性增强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还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
长期使用、滥用抗生素会让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原有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减弱,对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解决办法为解决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医生的规范培训。
通过加强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知识学习,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和对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判断能力,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已经成为医生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危重病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将病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治疗费用,为治疗提供更好的成效。
但是,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很多问题:一、乱用抗生素一些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认识不充分,或者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存在大量乱用抗生素的现象。
例如,只要病人出现发热,就会盲目地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无视病情具体情况,这导致抗生素的大量浪费。
而且,长期的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在医院的细菌耐药碳水化合物。
二、用量不足一些医生为了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会过于谨慎地减少药品的用量。
这使得不能达到抗生素有效梯度,无法形成药物浓度,导致用药前景不佳。
即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也无法消除抗生素的最初效果。
三、长期住院期间的抗生素使用在医院长期住院期间,一些病人会出现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但是,医生不应该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秒表让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细菌株的出现。
四、库存量不够在基层医院,抗生素的存货量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在病人治疗期间,抗生素订购需要时间,这导致很多病人在治疗期间,抗生素的用量不足。
五、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丰富,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但是,由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医院无法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和培训,很多医生需要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补习和学习。
这些问题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医疗费用的增加,抗生素依赖的现象,耐药细菌株的出现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些现象,需要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抗生素使用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实现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不可或缺的药物,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类药物。
它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
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要引起重视。
标签:抗生素;合理应用;耐药性;滥用;病毒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体微生物。
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生素。
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后一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不具有固有耐药性,其耐药性是后天获得的,是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如何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运用抗生素,响应: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值得我们深思。
1 我国抗生素应用的现状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高达74%的年应用率,外科科室更变成抗生素的重灾区,其住院患者抗生素达到了97%的应用率。
严重滥用抗生素的状况不但在医疗机构内存在,从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等联合颁布的《2010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显示:有自备抗菌药物习惯的有79.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生素的有75.4%的居民。
这样广泛与大规模应用抗生素,直接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持续增加。
全中国每年有8万人由于滥用抗生素死亡,中国已经变成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2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意义2.1耐药菌株延缓产生近期流行病学调查发觉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达60%~80%的应用率,新生儿病房抗生素甚至达100%的应用率,抗生素联合应用率居高不下,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渐渐增加。
我国慎用抗生素联盟最近的公告指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是中国”。
2.2使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保证用药安全:由于不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每年导致中国聋哑儿童超过30万人,让人惊心动魄。
为了对患儿负责,在有众多抗生素能提供选择时,以不应用为妥。
2.3防止或减少二重感染依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调查发觉:由于抗菌药物滥用而诱发的各类很难治愈的严重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抗生素在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是一种抗菌药物,在治疗病菌感染和细菌性疾病时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其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首先,必须准确诊断疾病,区分病原体的类型。
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有作用,而对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不产生治疗作用,因此对于病原体类型的诊断非常重要。
对于一些特殊的感染病,需要进行深入的细菌学检查,以确保选择的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其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针对不同的细菌感染,选择不同的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某些抗生素只对特定的细菌有效,因此根据病情和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极为关键的。
第三,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是确保抗生素有效的关键。
如果剂量和疗程不正确,会导致抗生素的浓度不足,从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治疗失败。
第四,坚持使用单一抗生素。
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可能会加重细菌的抗药性,因此尽量选择单一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最后,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监测不良反应的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维持人类健康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对病情细致的分析和对病原菌的敏感性的测试,合理选择抗生素,恰当用药,才能起到良好治疗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从而保持健康和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医院感染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医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患者中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峻。
因此,对于医院感染患者来说,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期减少医院感染患者的不良后果。
首先,对于医院感染患者来说,了解患者情况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原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等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这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还需要配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保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其次,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坚持药物的规范使用。
医院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进行使用。
包括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周期等方面,都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
此外,还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调整。
除了规范使用抗生素外,医院感染患者还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了解。
抗生素并非万能的,对于某些病原菌,特定的抗生素可能无法有效治疗。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了解抗生素对于自身病情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
这样可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此外,医院感染患者还应重视身体健康和预防措施。
合理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以及增加运动量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此外,注意个人与环境的卫生,勤洗手、注意通风等,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从而减少了感染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机会。
最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还需要加强医患沟通与合作。
医生需要详细告知患者关于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疑问。
患者则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按时完成相应的用药。
只有医患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感染患者而言,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感染、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强身体健康管理、预防措施以及医患沟通合作,都是减少医院感染患者不良后果的重要方面。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中国的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所述:1.过度使用: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足够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导致医生常常凭经验或症状进行诊断,并且过度使用抗生素。
据调查,在中国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60%-80%,而且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使用率更高。
这种过度使用的做法不仅加速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2.不合理的使用:基层医院中经常出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如选择错误的药物、不正确的剂量、治疗时间过短或过长等。
这种不合理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减弱,还会增加抗生素副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3.滥用:滥用抗生素也是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患者被指示购买携带或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或者不从医院购买抗生素,而是从药店购买劣质或假冒伪劣的抗生素。
这种滥用不仅增加了抗生素的耐药性,还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4.缺少培训:基层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往往缺乏抗生素的管理知识和培训,因此很难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通过临床路径管理、使用最佳治疗实践和制定抗生素管理计划等措施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
5.缺乏监管:在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管理往往比较薄弱,没有人监督医生是否恰当地使用抗生素,并且很少对药品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这种缺乏监管的情况会导致药品流通渠道不透明,而且无法控制药品的采购和销售环节。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过度使用、不合理的使用、滥用、缺少培训和缺乏监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包括提高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抗生素的质量和来源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推广抗生素的合理用药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院抗生素运用模式的思考摘要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缓解了病情,但亦造成了广泛耐药感染发生率的不断升高。
随着耐药菌的不断产生,“超级细菌”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家对于抗生素使用的关注,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学体系,对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规范和强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基层医院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生素合理使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抗生素管理模式探讨我国目前细菌耐药居高不下,主要问题在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政策及相关指南落实不到位。
尤其是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对抗生素合理用药、耐药的危害认识不到位,因而基层医院如何充分掌握抗生素运用情况,加强抗生素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和大众抗生素认识水平显得更加重要。
我院抗生素运用存在的问题接受抗生素治疗比率高:我院抗生素的应用多以经验治疗为主,无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用药指征。
医生常常为简单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开出抗菌药物处方以预防可能的继发性感染。
卫生部公布的统计年报显示,住院患者中,仅有10%的人是因为细菌感染,加上院内感染、手术预防用药等,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比例在30%左右,但临床已经达到70%。
我院是一所高校医院,服务对象90%以上为16~24岁大学生,社会患者少,住院患者少,病种少,危重患者少,门诊多为常见病,然而抗菌素应用比例高达70%,,存在患者要求应用抗生素的情况,造成抗生素滥用现象。
医师对抗生素应用常识和细菌耐药危害缺乏认识: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约50%以上无指征的治疗用药,部分抗菌药物品种、剂量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
反映出医师抗生素运用过程中对采集病史和查体、解读实验报告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等知识的缺陷。
因而不能很好的重视患者病情、危险因素,参照指南推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不够:医院按照《指导原则》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但未很好的履行职责,未很好的开展定期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能及时提出糾正与改进意见。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基层医院是指城市、郊区、农村地区的医院,是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任务。
在基层医院中,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在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滥用现象。
滥用抗生素是指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过度使用或不正确使用抗生素。
在基层医院中,一些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认知和使用存在误区,以致在病情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仍然将其用于治疗。
这种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会导致抗生素的有效性降低,增加患者耐药性的风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药品浪费,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未按照规范使用的问题。
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其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指南。
然而在基层医院中,由于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不足,以及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在抗生素选择、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规范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导致一些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一些医生可能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或者是自身利益,超范围、超剂量或非正当使用抗生素。
而一些医疗机构也存在对抗生素的过度销售,以致导致患者过度使用抗生素,这些现象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滥用现象、不规范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以及患者自行购买和滥用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水平;建立健全规范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强化医院药品供应和销售的监管,加强对患者购买抗生素的管理;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认知和宣传教育,避免患者自行购买和滥用抗生素。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抗生素作为医疗业的重要工具,在我们日常诊疗过程中使用频率也逐渐增高,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
1.过度使用:许多研究表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相关菌群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
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因为缺乏完善的检查与检测手段,常常会出现错误和过度使用,从而导致患者耐药性增加。
2.不合理使用:在许多情况下,基层医院医生使用抗生素仅仅是为了保险起见,而并不是因为病人需要。
这不仅会增加病人的医疗成本,还会导致药物的损失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3.副作用:抗生素不是无害的药物,它们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
基层医院医生必须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病人因用药不当而增加其医疗负担。
4.低水平医生:基层医院医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生特别是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容易犯错。
为了促进医疗的进步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基层医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人类在许多严重疾病中遭受的苦难和痛苦。
但同时,在基层医院使用抗生素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基层医生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药物,正确使用抗生素并减少不必要的用药,以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浅谈基层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体会
1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①为了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②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③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性;④避免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⑤根据药敏试验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
2 医院内对使用抗生素的管理
2.1 医院应结合本院情况,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专家委员会。
监督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
比如,目前重庆就有一家医院装上“电子眼”监督医生滥用抗生素,实施抗生素三级监管制度,医院按照医生的级别进行分类,从源头限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
据悉,这一做法在国内尚属首例。
2.2 组织药房和微生物室定期检查,调研和分析全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3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各种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各种信息。
2.4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给药途径,规格,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2.5 护士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
3 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3.1 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
病毒感染或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
3.2 如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敏试验,即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3 用药量要足,还要保障坚持按疗程用药,但如系老年人、儿童、孕妇、体弱消瘦和肝、肾功能不好者,则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要酌减。
3.4 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时,要考虑是否用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差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原因予以调整和改善,疗效就会提高,不要频繁更换药物,造成用药混乱现象,这对患者有害无益。
3.5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针对性选用抗生素,并密切注意病性变化,一旦确认非细菌性感染,应立即停用抗生素。
3.6 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要避免细菌性感染所致发热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主要体征消失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
比如,慢性咽炎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造成的,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滥服抗生素反而可能会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的失调,引起双重感染。
如果患者伴有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根据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3~5d,急性症状消失后就可停药。
3.7 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即一般情况下不因预防目的而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滥用广谱抗生素。
3.8 皮肤、粘膜疾病,要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绝对不用,
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3.9 一药多名、一药多规,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我国很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同时生产着同一种药品,就出现了不同的商品名。
譬如头孢三嗪,头孢吉松、罗氏芬、菌得治、菌必治、安塞隆、泛生舒复等同属于一种药;每一种药品又有不同的规格、剂型,这些内在品质一样,商品名称毫无关联的药品,记忆比较困难,有可能会出现重复使用。
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原则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
3.10 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的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的好坏和级别是错误的。
3.11 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抗生素,强调综合治疗,让患者的用药达到安全、合理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