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7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1提示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理论进行价格决策弹性理论是重要的供求分析工具之一,对分析许多经济问题和作出经济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1.根据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我们知道:商品价格高,对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
而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则是不同的,这就是需求价格弹性。
所谓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为E d -=P P QQd //∆∆-=Qd PP Qd⨯∆∆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五种类型:第一,E d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
奢侈品,如保健品、汽车、珠宝、国外旅游等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第二,E d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
第三,E d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蔬菜等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第四,E d =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
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第五,E d =∞,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弹性。
但是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缺乏弹性。
下面举例说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实际运用: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这里以TR 代表总收益,Q 代表需求量(或销售量),P 为价格。
以电视机为例。
假定电视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 d =2。
当价格为500元,即P 1=500元,销售量为100台,即Q 1=100台时,总收益TR 1为:TR1=P1•Q1=500元×100=50000元现在假定电视机的价格下降10%,即P2=450元,因为E d=2,所以销售量增加20%,即Q2=120台,这时总收TR2为:TR2=P2·Q2=450元×120=54000元TR2-TR1=54000元-50000元=4000元这表明,由于电视机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了。
2021年研究生经济学问答题与答案解析28一、问答题(共20题)1.假定小李的两根消费场景如下:(1)当话剧门票价格为120元时,小李打算买两张话剧门票。
但事实上话剧门票价格上涨为180元,于是小李决定放弃看话剧。
求小李关于话剧门票需求的价格弹性。
(2)小李在某公司上班,公司附近只有一家可供用餐的快餐店。
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为8元时,小李每天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当每份套餐的价格上涨为12元时,他仍然每天中午都在该快餐店用餐。
求小李关于快餐需求的价格弹性。
(3)对小李的两个消费场景而言,为什么(1)和(2)结果相差甚远?【答案】:(1)由需求价格弹性可知:ed=-△Q/△P×P/QAQ=2,AP=-60,P=120,Q=2代入公式可得ed=-2/-60×(120/2)=2。
(2)由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可知:ed=-△Q/△P×P/QAQ=0,故ed=0。
(3)分析(l)、(2)可知,(2)中价格弹性为0,因为快餐店用餐对小李来说是生活必需品,而话剧门票对小李来说可有可无,故(2)中的需求完全无弹性。
【解析】:2.爬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I【答案】:该汇率制是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的一种,指由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和爬行盯住汇率制组合而成的复合汇率制度。
兼有盯住汇率制度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灵活性、防冲击性,是一种国际上许多学者都推荐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新型汇率管理准则。
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用于确定中心汇率,其作用是保持有效率的稳定。
盯住一篮子货币可防止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
爬行汇率制的作用是调整物价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通常影响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实际汇率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受国内外物价变动的影响。
当本国物价上升快于国外物价时,相对物价的变化将引起本币实际汇率高估,为了阻止这一趋势,本币需要贬值,其结果名义汇率脱离水平运动并形成爬行走势。
以上两种汇率机制的配套使用可保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
垄断竞争7.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的异同。
(上海大学1997研)答:(1)完全竞争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②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③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
④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
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
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
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
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
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
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
(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SAC=LMC=LAC,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且AR=LAC=SAC。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比较如下。
相同点:第一,从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实现长期均衡都是通过厂商调整生产规模以及进入或退出生产集团的形式实现的;第二,从长期均衡的结果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在长期均衡中,需求曲线都和LAC曲线相切,即在长期中利润为零。
不同点:第一,从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看。
在完全竞争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其实现机制是随着厂商变化,市场上产品供给改变,从而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曲线并没有移动。
在垄断竞争实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由于厂商的变化,代表性企业的需求曲线发生改变,从而使企业原有均衡点位置受到扰动,从而逐步实现长期均衡;第二,从长期均衡的结果看。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概述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的市场形态。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着多家规模较小的厂商,每家厂商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进行竞争。
这种市场形态下的厂商均衡是指在规模较小的厂商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价格和产量的分配,每家厂商都无法改变市场价格,只能通过改变自身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差异化来在市场中寻求利润最大化。
首先,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数量较多,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较小。
由于厂商数量众多,市场上的供应量相对充足,消费者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
这就要求每个厂商都要通过差异化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相依赖关系。
每个厂商的产品虽然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存在差异化,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替代关系。
消费者在决策时会比较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质量和特点等因素,而不会只关注单一厂商的产品。
因此,每个厂商都需要考虑其他厂商的产品竞争力来制定自己的价格和产量策略。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都希望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每个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都是下降的,即边际收益递减。
当厂商增加产量时,其产品的价格将会下降,从而减少单位产品的利润。
因此,每个厂商都需要找到最佳产量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厂商的均衡产量水平取决于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
厂商将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点上选择最佳产量水平。
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而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厂商的利润才能达到最大化。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均衡还与差异化程度有关。
厂商通过差异化产品可以将其产品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市场中,如果存在一家厂商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且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较强,那么该厂商就能够在市场中实现相对较高的价格和利润。
在理解长期均衡时要注意两点:第一,长期均衡的点就是收支相抵点(P=AC)。
这时成本与收益相等。
厂商所能获得的只能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作为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之一,是成本。
收支相抵点中就包含了正常利润在内。
所以只要获得正常利润就是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第二,实现了长期均衡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MC=AC),这说明,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或叫经济效率最高,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资源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最优化。
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有所不同。
(因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短期内,完全垄断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
但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加之完全垄断行业在长期内也不可能有其它厂商加入,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
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其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与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首先,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SMC=LMC=LAC=SAC。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
其次,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不可能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最后,获得利润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1)含义和形成条件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1、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质产品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条件: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量;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完全垄断者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P=AR=MR=d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
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异同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价格为P。
,短期内因为生产规模给定,厂商只能在既定的SAC1和SMC1下,根据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SMC,厂商选择最优产量Q1,利润为较小的阴影面积。
在长期中,根据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厂商会达到长期均衡点E2,并且选择SAC2和SMC2曲线所代表的最优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获得较大阴影面积的利润。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生产要素在各个行业之间的调整,生产要素总会流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行业,也总会从亏损的行业流出,使得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为零。
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在于:(1)资源利用不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在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运营。
而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所用的工厂是以最低平均成本生产长期均衡产量的,但所用的工厂本身,并不是可能的平均成本最低的工厂。
一般说来,如果垄断厂商扩张其长期均衡产量,那么,它就能够利用平均成本更低的工厂。
(2)价格和产量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高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而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3)垄断造成的净损失不同(4)合并的福利效应不同。
第六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西方经济学根据厂商数目的多寡、产品差别程度和资源流动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完全竞争,亦称纯粹竞争,它指的是一种不存在丝毫垄断因素,竞争可以充分展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销售者和购买者。
他们的数目多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个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都极小,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2、产品无无差别3、进出无障碍4、市场信息完全畅通,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三)举例现实中最类似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结构:农产品市场牛奶市场没有一个牛奶买者可以影响牛奶价格,因为相对于市场规模,每个买者购买的量很少。
同样,每个牛奶卖者的对价格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许多其他卖者也提供基本相同的牛奶。
由于每个卖者可以在现行的价格时卖出他想卖的所有量,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收取较低价格,而且,如果他收取高价格,买者就会到其他地方买。
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因而被称为价格接收者。
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决定开一个奶牛场,而且,如果任何一个现有奶牛场可以决定离开奶牛行业,那么,牛奶行业就完全满足了这个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AR曲线与MR曲线1、需求曲线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的获利情况1、当P>AC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
2、当P=AC时,厂商利润为零。
3、当P<AC时,此时厂商亏损最小。
(1)P>AVA时,亏损继续生产(2)P=AVA时,停止营业点(3)P<AVC时,停止生产(二)图形分析(三)短期均衡条件P=AR=MR=SMC(四)学以致用:狡猾的农场主一个生产小麦的农场主向他的工人发布了以下的坏消息:今年的小麦价格很低,而且我从今年的粮食中最多只能获得3.5万美元。
论述题: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姓名:王芳班级:2010年(秋)会计本学号:1011001258047
解答:
一、市场结构类型的概念:
市场结构,是指反映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状态。
我们一般按市场中厂商的数量、交易商品质量的差别性、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和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等,将市场分为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2)完全垄断市场结构;(3)垄断竞争市场结构;(4)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二、厂商均衡的概念:
厂商均衡理论研究的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厂商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
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对所有决策变动进行的选择。
三、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及其均衡分析:
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一个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满足以下主要条件:(1)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2)市场上的产品无差异;(3)厂商
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进退和自由流动;(4)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的信息完全了解。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但一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最为合理,资源利用最为充分,生产效率最高,可以作为衡量其他现实市场的一个标准,也是其他各种市场理论的标准。
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
线。
P=AR=MR=d
3、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例如:(1)SAC小于AR,MR,P,故厂商有超额利润在Q0处(MR=MC)。
(2)P等于SAC,供给等于需求,此时超额利润为0,存在正常利润。
(3)P小于SAC,此时超额利润为负,出现亏损,厂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不变成本。
厂商的选择是,继续生产,逐渐
收回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
(4)P等于SAC,此时亏损额为P1FEP0,厂商只能收回全部不变成本。
(5)P小于SAC,此时亏损额为P1FEP0,
厂商只能收回部分不变成本。
出现了一种极被动的局面:越生产,越赔本。
必须及时停止生产。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MC,价格水平高(P>S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价格
大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P≥SAVC。
4、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长期均衡:在短期内,完全竞争
厂商虽然可以实现均衡,但由于不能调整生产规模,厂商在
短期均衡时可能会有亏损,如上所分析的那样。
但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以通过调整自
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
利润,最终使超额利润为零,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也可写成:
MR=AR=LMC=LAC=SMC=SAC
四、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及其均衡分析:
1、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
完
全垄断市场具备的条件是:(1)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
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量;(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
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3)其他厂商
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完全垄断者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
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
的左下方。
3、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4、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长期均衡: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
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
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加
之完全垄断行业在长期内也不可能有其它厂商加入,厂商的
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
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
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
完全垄断行业
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如图所示:
图中,垄断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与边际收益曲线
MR相交于E点,此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实现了
长期均衡,均衡产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厂商获得的超额
利润为图中阴影部分。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五、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均衡比较分析结论:
1、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与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区别:
(1)长期均衡的条件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SMC=LMC=LAC=SAC。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
(2)长期均衡点的位置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生于长期平均。
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而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不可能产生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获得利润不同。
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2、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产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厂商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