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5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
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
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红井》教案1一. 教材分析《红井》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革命题材为主题,通过介绍红井的历史背景、井泉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关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附有红井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对人物神态、表情的刻画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红井图片,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掌握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掌握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红井图片,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红井的历史故事,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红井图片,分析红井的形态特征及人物刻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井的图片、相关历史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红井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红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红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井的形态特征,如井泉的形状、水质的颜色等。
同时,分析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如人物的衣着、表情、姿态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红井形态特征和人物形象,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江西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学习基本线条和形状,进行简单的组合创作。
2. 第二课: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3. 第三课:学习绘画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4. 第四课:学习绘画人物,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动态。
5. 第五课:学习版画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新性的美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分析其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绘画和制作,提高其美术技能。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从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彩泥、版画工具等。
3.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知识,并通过示范进行讲解。
3.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绘画或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学生的记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我做的动物明星|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动物明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明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指导学生进行动物明星的制作。
3. 评价和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制作动物明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制作出有个性的动物明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明星的制作示例,制作动物明星所需的材料。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明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制作动物明星产生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制作动物明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制作:指导学生进行动物明星的制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5. 评价:评价和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板书设计1. 我做的动物明星2. 主题:制作动物明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内容:动物明星的制作步骤,注意事项,评价标准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制作一个动物明星,要求制作的动物明星要有自己的特色。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将作品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评价。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最为密切的部分,也是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的阶段,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技能和兴趣能否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明星图片,如动画片中的角色、动物园中的明星动物等,同时可以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喜欢哪个动物明星?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课的主题。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江西版)第一章:认识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3. 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三、教学重点1. 美术的定义和分类2. 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四、教学难点1. 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定义和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认识。
2. 新课:讲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的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方法,讲解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章:线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线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线的敏感度,提高线条表现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的定义和分类2. 线的运用方法3. 线条表现力三、教学重点1. 线的定义和分类2. 线的运用方法四、教学难点1. 线条表现力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 画纸、画笔、铅笔等绘画工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线的定义和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作品,让学生对线有初步的认识。
2. 新课:讲解线的运用方法,分析线条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线条的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线条绘画方法,讲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形体的表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形体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形体的表现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 学会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耐心、细心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 学会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表现祖国的美丽风景和文化特色。
2. 第二单元:我眼中的世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会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包括人物、动植物、建筑物等。
3. 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学会用绘画表现自然之美。
- 学会用色彩、线条等元素表现树木、花草、山水等自然景观。
4.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艺术- 让学生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美术方式美化生活。
- 研究制作手工艺品、设计图案等,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法、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能、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 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
五、教学安排- 每个单元安排4-6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每课时安排40分钟,包括课堂讲解、示范、练和总结环节。
六、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
- 绘画工具和材料: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画纸等。
-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七、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欣赏、互相研究的良好氛围。
-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课题:熟悉教材、名画欣赏 课时:1 教具:相关资料 学具:课本,白纸,铅笔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熟悉课本,强调课堂学习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熟悉本学期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新学期的课堂学习行为规范 二、启学 1、请同学们把教材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了解本学期将要学习哪些内容 2、请部分同学说一说自己最喜欢课本中的哪一课?为什么? 3、每位同学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一课选出来,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4、分组讨论:对今后的美术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好的希望或者建议? 5、学生举手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进行交流,或者采用其他形式课下交流 6、欣赏名画作品: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 7、教师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欣赏,了解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帮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展学 请学生自由讨论,对作品加以欣赏交流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我的小天地 课时:2 教具:作品图例 学具:白纸,铅笔,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目的:根据记忆画出自己的小天地,或者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居室 教学重点:观察回忆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欢的居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吗?{有,没有} 2、 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呢?{想} 3、今天就来说说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天地吧! 二、启学 1、回忆自己的小居室有什么特点 2、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小居室 3、小组派代表,说给全班同学们听一听 4、评一评,谁的小天地最好?(好不好都不要紧,我们可以自己来设计) 5、说说自己的居室还有什么希望改进的地方吗? 三、展学 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自己的小天地,或者自己设计(铅笔稿) 第二课时 1、涂色 2、展评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民间面塑 课时:2 教具:面泥,剪刀,牙签 学具:同上 教学目的:时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艺术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学 1、展示面人 2、板书课题 二、启学 1、欣赏录像:民间艺术家的作品 2、关于面塑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作简单介绍,渗透人文知识 4、面塑的题材:人物,动物,植物 5、面塑的艺术风格:南方派和北方派 6、特点:南方派:精秀优美,北方派:小巧玲珑 7、代表人物:“面人汤”:汤子博,“面人郎”:郎绍安 8、面塑的工艺类型:“粗,细”两大类。粗者多为街头艺人所作,细者则为专业艺术家作品 三、展学 学生自主交流评述面塑作品,体会不同的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学 1、请同学说说你想用彩面去塑造什么? 2、导入问题:怎样动手呢? 二、启学 1、 请大家把彩面拿在手里感受一下,与橡皮泥有什么不同? 2、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想可以用那些手段来造型 3、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是你不知道怎么做的? 4、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做哪些特殊的装饰。(重点放在动物表现手法上) 5、教师演示:用搓花条的方法搓一条蛇 6、板书:形象概括,夸张,特征突出 三、展学 1、学生自由创作或分小组创作 2、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欣赏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冰棒棍玩具 课时:2 教具:冰棒棍,彩纸,彩笔,胶水,大头针,剪刀 学具:同上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奇,牢固,美观,生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说一说,你喜欢什么玩具? 2、板书课题 二、启学 1、自己玩一玩桌上的冰棒棍,看看能不能把它变成玩具? 2、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冰棒棍进行组合,说说组合后的冰棒棍有什么特点 3、你能变出多少种组合 4、提出探究问题:(通过实物和课件进行研究) 5、从造型上看,这些冰棒棍玩具有什么不同? 6、从颜色上看,这些冰棒棍玩具有什么特点? 7、玩一玩,想一想,开合的冰棒棍玩具像什么? 8、这些冰棒棍玩具使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可以用那些材料来进行制作? 9、怎样才能将冰棒棍制成活动的玩具? 10、用课件演示冰棒棍的制作方法,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三、展学 1、分组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4、组织学生评价 5、拓展:能不能用其他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造型奇特的玩具?学生发表想法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植物子粒拼图 课时:2 教具:图例 学具:白纸,胶水,植物子粒 教学目的:了解用植物子粒的色彩和适合设计稿各部分大小的籽粒拼摆、粘贴图形的方法,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选择,进行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利用植物子粒拼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生动,富于美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组织教学 2、板书课题 二、启学 1、展示不同大小的植物子粒,问:你能说出这些植物子粒的名称吗? 2、问: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子粒?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幅画呢? 3、探究学习,通过教材中的作品或实物作品进行研究 A、分析教材中的植物子粒拼图,说说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B、从造型上分析这些作品抓住了动物的那些特征 C、从颜色上分析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 D、说说这些作品用了哪些植物子粒?如何用这些植物子粒来进行创作? E、你将如何更巧妙地运用这些植物子粒创造出更精美的作品? 4、运用课件演示拼图的制作方法 三、展学 1、互相说说准备怎样利用植物子粒来进行创作 第二课时: 2、自选合作伙伴,进行创作 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欣赏 4、组织评价 5、谈自己在拼图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6、拓展:说说还有哪些天然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工艺作品和绘画作品?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面具 课时:2 教具:面具,课件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组织教学,展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面具:知道它叫什么吗?能做什么用? 2、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戴上面具,做一个动作 3、板书课题 二、启学 1、古今中外有很多不同的面具,你想了解吗? 2、看课件,提出问题:这些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共同特点:手法夸张,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点 4、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问: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那部分用得比较巧妙? 5、分组讨论:分析学生作品材料的选择运用,如何进行夸张表现? 6、讨论本组面具的设计 第二课时 三、展学 1、布置作业 2、分小组合作 3、集体展评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红色的画 课时:2 教具:范画 学具:白纸,彩笔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感知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 3、提出问题:我们的环境是绚丽多彩的,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色彩的问题 二、启学 1、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谈感受 2、解决的问题:(1)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感受色彩使我们的生活变的魅力多彩 3、出示三原色:有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和不出来的,他们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被称之为三原色 4、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的色彩与前面的图片有什么不同?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红色带给我们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6、出示课题 7、展示以红色为主的绘画作品,问:以红色为主的画面,是不是一点其他的颜色也不能用? 8、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是,可以少量的运用 9、看书,问:你认为有哪些内容可以用红色的画面去表现? 三、展学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用铅笔打稿) 第二课时 1、涂色 2、小组展示交流 3、集体展评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心得
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课时:2 教具:图片 学具:彩笔,油画棒,白纸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感知和认识黄色和蓝色特有的美感,分别以这两种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学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二、启学 1、出示黄色的实物,如麦穗,芒果,树叶等等 2、提出问题,黄色常常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什么?一年四季中那个季节是可以用黄色来表示的?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色带给我们成熟明亮的感觉,黄色代表着秋天,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出示课题) 4、请学生把各种黄颜色的树叶展示出来,问:这些树叶的颜色一样吗?你能从你的颜料盒当中找出类似的颜色吗?(认识各种偏黄的颜色) 5、看书新上以黄色为主的图片和画面,问:这些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用到了哪些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