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 格式:doc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9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案D【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
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因此A、B、D正确。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
故C错误。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答案C【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
200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答案—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C4.B 5。
D二、多项选择题6.AB 7。
AC 8。
AD 9.BCD三、简答题10.(1)9.940 (2)⑥ (3)dD L πρ4 11. (1) 0.16 (0.15也算对) (2)(见右图)(3)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12A. (1) D (2) 吸收 0。
6 0。
2(3) 设气体体积为0V ,液体体积为1V气体分子数A N m V n 0ρ=, 631d n V π=(或31nd V =) 则A N d m V V 3016πρ= (或A N d mV V 301ρ=) 解得401101-⨯=V V (45102~109--⨯⨯都算对) 12B 。
(1)D (2)4 正 10(3)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R ,运动员的实际长为L折射定律︒=sin90nsin α几何关系lL r R h R R=+=,sin 22α 得r lL n h ·12-= 取m L 2.2=,解得)(1.2m h =(m 6.2~6.1都算对)12C 。
(1)A (2)14102.8-⨯ 遵循动量守恒 (3)粒子的动量 k mE p 2=,物质波的波长ph =λ 由c n m m <,知c n p p <,则c n λλ<四,计算题13。
(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1a匀加速运动21121t a H = 由牛顿第二定律1ma f mg F =--解得)(4N f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1v ,上升的高度为1s匀加速运动221121t a s = 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2a ,上升的高度为2s由牛顿第二定律2ma f mg =+211t a v =22122a v s = 解得)(4221m s s h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3a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4a ,恢复升力时速度为3v 由牛顿第二定律 3ma f mg =-F+f —mg=ma 4且22333422v v h a a += V 3=a 3t 3解得t 3=322(s )(或2.1s ) 14.(1)设粒子第1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为r 1,速度为v 1qu=12mv 12qv 1B=m 211v r解得1r =同理,粒子第2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2r =则21:r r(2)设粒子到出口处被加速了n 圈221222nqU mv v qvB m Rm T qBt nT π==== 解得 22BR t U π=(3)加速电场的频率应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即2qB f m π=当磁场感应强度为Bm 时,加速电场的频率应为2m Bm qB f mπ= 粒子的动能212K E mv = 当Bm f ≤m f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B m 决定2m m m v qv B m R= 解得2222m kmq B R E m = 当Bm f ≥m f 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f m j 决定2m m v f R π=解得 2222km m E mf R π=15.(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 sin 40mg d W BIld α+-=且Q W =-解得 4sin 0Q mgd BIld α=-=(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1v ,则接着向下运动2d由动能定理 211sin 202mg d BIld mv α-=-装置在磁场中运动时收到的合力 sin 'F mg F α=-感应电动势 ε=Bd υ感应电流 'I =Rε 安培力 ''F BI d = 由牛顿第二定律,在t 到t+t 时间内,有F v t m = 则22sin B d v v g t mR α⎡⎤∑=∑-⎢⎥⎣⎦有23112sin B d v gt mRα=- 解得 2312sin B d R t mg α= (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m x 之间往复运动 由动能定理 sin ()0m m mg x BIl x d α--= 解得 sin m BIld x BIl mg α=-。
绝密★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答案。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错误;B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D正确。
15.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
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A.0.19 B.0.44 C.2.3 D.5.2答案B。
【解析】天体的运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可知,可见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B 正确。
16. 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
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 和b 以与磁极N和S 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使用时,两电极a 、b 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
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 、b 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
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
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µ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 。
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 、b 的正负为A .1.3 ,a 正、b 负B .2.7 , a 正、b 负C .1.3,a 负、b 正D .2.7 , a 负、b 正答案A 。
【解析】依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 、ba b N S 血流 测电 势的正负为a 正、b 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可得,A 正确。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 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答案C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C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 1的表现型一致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 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C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 1自交,播种所有的F 2,假定所有的F 2植珠都能成活,在F 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 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 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 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B.3/8C.1/16D.3/16 答案B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 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Ba 2+ 、3N O -、4N H +、Cl - B. 2C a+、3H C O -、4N H +、2A lO -C.K +、Ba 2+、Cl -、3H SO -D. 2M g+ 、4N H +、24SO -、K +7.将15ml .2mol •.1L -23N a C O 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mol •.1L -n M C l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n M+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n M C l 中n 值是A. 4B. 3C. 2D. 1 答案B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2222223AL NaOH H O NaALO H ++=+↑B.4242222K M nO H C O O K K O H K M nO C O H O ++=+↑+C 22224(2M nO H C l M nC l C l H O ∆+=+↑+浓)D.22742424324324267()3()7K Cr O FeSO H SO Cr SO Fe SO K SO H O ++=+++ 答案B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1)7a - B.34a C.6(1)7a - D.12(1)13a -答案C10.用0.1 mol •.1L -的盐酸滴定0.10 mol •.1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4()c N H +>()c C l -,()c O H - >()c H + B. 4()c N H +=()c C l -,()c O H - =()c H +C.()c C l - >4()c N H +,()c O H - >()c H +D. ()c C l - >4()c N H +,()c H +>()c O H -答案C11.为了检验某含有3N aH C O 杂质的23N a C O 样品的纯度,现将1w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w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211845331w w w -B.12184()31w w w -C.211734231w w w -D.2111158431w w w -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B.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 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答案D13.下图表示反应()4()()X g Y g Z g + ,0H ∆<,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 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B.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答案B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答案A15.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B.32mC.40mD.48m 答案B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λ=0.6328µm ,2λ=3.39µm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E ∆=1.96eV 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2009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综真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5.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
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A. 0.19B. 0.44C. 2.3D. 5.216. 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
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
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
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
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µ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
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b的正负为A. 1.3m/s ,a正、b负B. 2.7m/s , a正、b负C.1.3m/s,a负、b正 D. 2.7m/s , a负、b正17.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A.时刻的瞬时功率为B.时刻的瞬时功率为C.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D. 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18. 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N点的坐标为,P点的坐标为。
2011届高考黄冈中学物理冲刺讲解、练习题、预测题08: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2)经典考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以及复合场、组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是每年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留下大量的经典题型,认真地总结归纳这些试题会发现以下特点:①重这些理论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1.图示是科学史上一张著名的实验照片,显示一个带电粒子在云室中穿过某种金属板运动的径迹.云室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照片向里,云室中横放的金属板对粒子的运动起阻碍作用.分析此径迹可知粒子[2009年高考·安徽理综卷](A.带正电,由下往上运动B.带正电,由上往下运动C.带负电,由上往下运动D.带负电,由下往上运动【解析】粒子穿过金属板后速度变小,由半径公式r=可知,半径变小,粒子的运动方向为由下向上;又由洛伦兹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以及左手定则知粒子带正电.[答案]A【点评】题图为安德森发现正电子的云室照片.2.图示为一“滤速器”装置的示意图.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进入a、b两板之间.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b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O′运动,由O′射出.不计重力作用.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A.使a板的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使a板的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使a板的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D.使a板的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解析】要使电子能沿直线通过复合场,电子所受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必是一对平衡力.由左手定则及电场的相关知识可知,选项A、D正确.[答案]AD3.图示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09年高考·广东物理卷](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B.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荷质比越小【解析】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有:qU=m v2,粒子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有:Eq=q v B,粒子在平板S下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有:r=,由上述过程遵循的规律可知选项A、B、C正确.[答案]ABC4.带电粒子的比荷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比荷,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1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均合适的磁场B,使荧屏正中心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同学们正确推算出电子的比荷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一位同学说,这表明电子的比荷将由外加电压决定,外加电压越大则电子的比荷越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007年高考·广东物理卷][答案](1B.使电子刚好落在正极板的近荧幕端的边缘,利用已知量表达.C.垂直电场方向向外(垂直纸面向外(2说法不正确,电子的比荷是电子的固有参数.5.1932年,劳伦斯和利文斯顿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A处粒子源产生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加速电压为U.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作用.(1求粒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2求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到出口处所需的时间t.(3实际使用中,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都有最大值的限制.若某一加速器磁感应强度和加速电场频率的最大值分别为B m、f m,试讨论粒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E km.[2009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解析】(1设粒子第1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为r1,速度为v1,则qU=mv12qv1B=m解得:r1=同理,粒子第2次经过狭缝后的半径r2=则r2∶r1=∶1.(2设粒子到出口处被加速了n圈,则2nqU=mv2qvB=mT=t=nT解得:t=.(3加速电场的频率应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即f=当磁感应强度为Bm时,加速电场的频率应为fBm=粒子的动能Ek=mv2当fBm≤fm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Bm决定qvmBm=m解得:Ekm=当fBm≥fm时,粒子的最大动能由fm决定vm=2πfmR解得:Ekm=2π2mfm2R2.[答案](1∶1(2(32π2mf m2R2【点评】回旋加速器为洛伦兹力的典型应用,在高考中多次出现.要理解好磁场对粒子的“加速”没有起作用,但回旋加速器中粒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却与磁感应强度相关.6.如图甲所示,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N0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与x轴的距离为,A的中点在y轴上,长度略小于.带电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方向的分速度不变,y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P点瞄准N0点入射,最后又通过P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甲【解析】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N0′,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N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有:R=乙粒子的速度不变,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的位置间的距离x1保持不变,则有:x1=N0′N0=2R sin θ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距离x2始终不变,与N0′N1相等.由图乙可以看出x2=a设粒子最终离开磁场时,与挡板相碰n次(n=0,1,2….若粒子能回到P点,由对称性可知,出射点的x坐标应为-a,即:(n+1x1-nx2=2a由以上两式得:x1=a若粒子与挡板发生碰撞,则有:x1-x2>联立解得:n<3v=·a式中sin θ=解得:v0=,n=0v1=,n=1v2=,n=2.[答案]v0=,n=0v1=,n=1v2=,n=2能力演练一、选择题(10×4分1.如图所示,真空中O点有一点电荷,在它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点的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关于a、b两点的场强大小Ea、Eb及电势φa、φb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Ea=,φa>φbB.Ea=Eb,φa<φbC.Ea=3Eb,φa>φbD.Ea=3Eb,φa<φb【解析】由题图可知O点处为负电荷,故φb>φa,又因为Ea=、Eb==,可得Ea=3Eb.[答案] D2.一正电荷处于电场中,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tA、tB分别对应电荷在A、B两点的时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A处的场强一定大于B处的场强B.A处的电势一定低于B处的电势C.正电荷在A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B处的电势能D.由A至B的过程中,电场力一定对正电荷做负功【解析】由题图知正电荷在做加速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说明电场线的方向为:A→B,可知:φA>φB,EA>EB,εA>εB,由A至B的过程中,电场力一定对正电荷做正功.[答案] AC3.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中线进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内,恰好沿下板的边缘飞出,已知板长为L,板间的电压为U,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为q,粒子通过平行金属板的时间为t,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粒子在前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为B.粒子在后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为C.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前和后位移内,电场力做的功之比为1∶2D.粒子在竖直方向的前和后位移内,电场力的冲量之比为1∶1【解析】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电场力做的功为:W电=qUAB=q·E·y,其中y为粒子在电场方向的位移又由题意知:at2=,a·(2=故在前内电场力做的功W1=qU,在后内电场力做的功W2=前后位移内电场力做的功之比为1∶1又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1∶(-∶(-故I前∶I后=1∶(-1.[答案]B4.如图所示,在一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金属块沿倾角为θ的粗糙绝缘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斜面的高度为h.金属块滑到斜面底端时恰好离开斜面,设此时的速度为v,则(A.金属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做的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金属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qEhC.金属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mv2-mghD.金属块离开斜面后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析】金属块在下滑的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增大,洛伦兹力增大,对斜面的压力减小,故摩擦力f=μ(mg+qE-q v B不断减小,金属块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选项A错误.又由功能关系得:ΔE机=W电-W f<qEh,选项B错误.机械能的变化量为:ΔE机=ΔE k+ΔE p=m v2-mgh,选项C正确.由题意知,mg>qE,故离开斜面后金属块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C5.如图所示,充电的两平行金属板间有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和方向与电场垂直(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构成了速度选择器.氕核、氘核、氚核以相同的动能(Ek从两极板中间垂直于电场和磁场射入速度选择器,且氘核沿直线射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射出时(A.动能增加的是氚核 B.动能增加的是氕核C.偏向正极板的是氚核 D.偏向正极板的是氕核【解析】带电粒子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的条件为:v0=对于氘核:qE=qB·对于氕核:qE<qB·,向正极偏转,动能减少对于氚核:qE>qB·,向负极偏转,动能增加.[答案]AD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个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在两板之间等高处有两个质量相同的带电小球,P小球从紧靠左极板处由静止开始释放,Q小球从两板正中央由静止开始释放,两小球最后都能打在右极板上的同一点.则从开始释放到打到右极板的过程中(A.它们的运行时间t P>t QB.它们的电荷量之比q P∶q Q=2∶1C.它们的动能增加量之比ΔEk P∶ΔEk Q=4∶1D.它们的电势能减少量之比ΔE P∶ΔE Q=2∶1【解析】将两小球的运动都沿水平和竖直正交分解,竖直的分运动都为自由落体运动,故它们从开始释放到打在右极板的过程中运行时间相等,选项A错误.对于水平分运动,有:··t2=·t2故知qP∶qQ=2∶1,选项B正确.P球动能的增量ΔE k P=mgh+qPE·d,Q球动能的增量ΔE k Q=mgh+qQE·=mgh +·qPE·d,选项C错误.同理:ΔEP=qPE·d,ΔEQ=qQE·,可得ΔEP∶ΔEQ=4∶1,选项D错误.[答案]B7.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的半径相等的半圆形绝缘杆被正对着固定在同一平面上,如图所示.AB是两种绝缘杆所在圆圆心连线的中垂线而且与二者共面,该平面与纸面平行,有一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初速度v0一直沿直线AB运动.则(A.磁场是匀强磁场B.磁场是非匀强磁场C.带电粒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带电粒子做变加速运动【解析】由对称性知直线AB上的电场方向与AB垂直,又由两绝缘杆的形状知AB上的电场并非处处相等.在AB上的每一点,由平衡条件知qE=qvB,故知磁场为非匀强磁场,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8.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没有电场和磁场的空间内以速度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空间只存在垂直于xOy平面的匀强磁场时,粒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Ek;当空间只存在平行于y轴的匀强电场时,则粒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A.E k B.2E k C.4E k D.5E k【解析】由题意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或洛伦兹力的作用,且有E k=mv02当空间只存在电场时,带电粒子经过P点,说明:·vPy·t=v0·t=10 cm,即vPy=2v0由动能的定义可得:E k P=mv02+mvPy2=5E k.[答案]D9.如图所示,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滑行运动,运动到B 点静止.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的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B间的距离为B.点电荷乙从A运动到B的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的速度小于C.点电荷乙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m v02D.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解析】由题意知电荷乙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可知点电荷乙从A运动到B的中间时刻的速度vC<,故选项B正确;这一过程一直有<μmg,故sOB>,选项A错误.点电荷乙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设为W,由动能定理得:W-μmgs=0-m v02可得:此过程中产生的内能Q′=μmgs=W+mv02,选项C错误.由上可知,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选项D正确.[答案]BD10.如图甲所示,在第Ⅱ象限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第Ⅰ、Ⅳ象限内分别存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有一个带电粒子以垂直于x轴的初速度v0从x轴上的P点进入匀强电场中,并且恰好与y轴的正方向成45°角进入磁场,又恰好垂直进入第Ⅳ象限的磁场.已知OP之间的距离为d,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第二次经过x轴时,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甲A. B.(2+5πC.(2+ D.(2+【解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由题意知,带电粒子到达y轴时的速度v=v0,这一过程的时间t1==又由题意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轨道半径r=2d乙故知带电粒子在第Ⅰ象限中的运动时间为:t2===带电粒子在第Ⅳ象限中运动的时间为:t3=故t总=(2+.[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6分在“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中,所用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的关系是:当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时,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1某同学在实验中接通电源开关,将两表笔E1、E2在导电纸上移动,不管怎样移动,表针都不偏转.经检查,电源与电流表均完好,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排除故障后,用这个电表探测基准点2两侧的等势点时,将电流表正接线柱的E1接在基准点2上,如图所示,把负接线柱的E2接在纸上某一点,若发现电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该同学移动E2的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A.若电表的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E2向右移动B.若电表的指针偏向正接线柱一侧,E2向左移动C.若电表的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E2向右移动D.若电表的指针偏向负接线柱一侧,E2向左移动[答案](1导电纸导电一面向下(3分(2BC (3分12.(6分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 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1当屏幕上出现如图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_旋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_旋钮或______旋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2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__旋钮置于__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___旋钮.[答案] (1竖直位移(或↑↓衰减(或衰减调节Y增益(每空1分(2扫描范围 1 k挡位扫描微调(每空1分13.(10分一种半导体材料称为“霍尔材料”,用它制成的元件称为“霍尔元件”.这种材料内有一种称为“载流子”的可定向移动的电荷,每个载流子的电荷量q=1.6×10-19C.霍尔元件在自动检测、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录像机中用来测量录像磁鼓的转速,电梯中用来检测电梯门是否关闭以及自动控制升降电动机的电源的通断等.在一次实验中,由一块霍尔材料制成的薄板宽L1=ab=1.0×10-2 m、长bc=L2=4.0×10-2 m、厚h=1.0×10-3 m,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B=1.5 T 的匀强磁场中,bc方向通有I=3.0 A的电流,如图所示,沿宽度产生1.0×10-5 V的横向电压.(1假定载流子是电子,则a、b两端哪端的电势较高?(2薄板中形成电流I的载流子定向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解析】(1根据左手定则可确定a端电势较高.(3分(2当导体内有载流子沿电流方向所在的直线做定向运动时,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产生横向分运动,产生横向电场,横向电场的电场力与载流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平衡时,导体横向电压稳定.设载流子沿电流方向所在的直线做定向运动的速率为v,横向电压为Uab,横向电场强度为E.则:电场力FE=qE=(2分磁场力FB=qvB(2分平衡时FE=FB(1分解得:v=6.7×10-4 m/s.(2分[答案](1a端电势较高(26.7×10-4 m/s14.(10分图甲为电视机中显像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子枪中的灯丝加热阴极使电子逸出,这些电子再经加速电场加速后,从O点进入由磁偏转线圈产生的偏转磁场中,经过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MN上,使荧光屏发出荧光形成图像.不计逸出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在边长为l的正方形abcd区域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且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每个周期内磁感应强度B都是从-B0均匀变化到B0.磁场区域的左边界的中点与O点重合,ab边与OO′平行,右边界bc与荧光屏之间的距离为s.由于磁场区域较小,且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大,所以在每个电子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可认为磁感应强度不变,即为匀强磁场,不计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求电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2为使所有的电子都能从磁场的bc边射出,求偏转线圈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3若所有的电子都能从bc边射出,求荧光屏上亮线的最大长度是多少?【解析】设电子射出电场的速度为v,则根据动能定理,对电子的加速过程有:mv2=eU (1分解得:v=.(1分(2当磁感应强度为B0或-B0时(垂直于纸面向外为正方向,电子刚好从b点或c点射出(1分丙设此时圆周的半径为R,如图丙所示.根据几何关系有:R2=l2+(R-2(1分解得:R=(1分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因此有:evB0=m(1分解得:B0=.(1分(3根据几何关系可知:tan α=(1分设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离O′点的最大距离为d,则:d=+s tan α=+(1分由于偏转磁场的方向随时间变化,根据对称性可知,荧光屏上的亮线最大长度为:D=2d=l+.(1分[答案] (1(2(3l+15.(12分如图甲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第一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内的有界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图中未画出;在第二象限内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一粒子源固定在x轴上的A点,A点坐标为(-L,0.粒子源沿y轴正方向释放出速度大小为v的电子,电子恰好能通过y轴上的C点,C点坐标为(0,2L,电子经过磁场偏转后恰好垂直通过第一象限内与x轴正方向成15°角的射线ON(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甲(1第二象限内电场强度E的大小.(2电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θ.(3圆形磁场的最小半径Rm.【解析】(1从A到C的过程中,电子做类平抛运动,有:L=t2(1分2L=v t(1分联立解得:E=.(1分(2设电子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为vC,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由动能定理,有:mvC2-mv2=eEL(2分乙解得:vC=vcos θ==(1分解得:θ=45°.(1分(3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如图乙所示,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1分电子在磁场中偏转120°后垂直于ON射出,则磁场最小半径为:Rm==rsin 60°(2分由以上两式可得:Rm=.(1分[答案] (1(245°(316.(13分如图甲所示,竖直挡板MN的左侧空间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电场和磁场的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的大小E=40 N/C,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选定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在t=0时刻,一质量m=8×10-4 kg、带电荷量q=+2×10-4 C的微粒在O点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v=0.12 m/s,O′是挡板MN上一点,直线OO′与挡板MN垂直,取g=10 m/s2.求:(1微粒下一次经过直线OO′时到O点的距离.(2微粒在运动过程中离开直线OO′的最大距离.(3水平移动挡板,使微粒能垂直射到挡板上,挡板与O点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解析】(1由题意知,微粒所受重力G=mg=8×10-3 N电场力大小F=Eq=8×10-3 N(1分因此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微粒先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qvB=m(1分解得:R==0.6 m由T=(1分解得:T=10π s(1分则微粒在5π s内转过半个圆周,再次经直线OO′时与O点的距离l=2R=1.2 m.(1分(2微粒运动半周后向上匀速运动,运动的时间t=5π s,轨迹如图丙所示.丙位移大小x=vt=0.6π m=1.88 m(2分微粒离开直线OO′的最大距离h=x+R=2.48 m.(2分(3若微粒能垂直射到挡板上的某点P,P点在直线OO′下方时,挡板MN与O点间的距离应满足:L=(4n+1×0.6 m(n=0,1,2 (2)若微粒能垂直射到挡板上的某点P,P点在直线OO′上方时,挡板MN与O点间的距离应满足:L=(4n+3×0.6 m(n=0,1,2….(2分[若两式合写成L=(1.2n+0.6 m(n=0,1,2…同样给分][答案] (11.2 m(22.48 m(3P点在直线OO′下方时,距离L=(4n+1×0.6 m(n=0,1,2…P点在直线OO′上方时,距离L=(4n+3×0.6 m(n=0,1,2…[或L=(1.2n+0.6 m(n=0,1,2…]。
200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学实验1、(2009年全国卷Ⅰ2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长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块上。
在平板上标出A 、B 两点,B 点处放置一光电门,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的时间,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测最滑块的挡光长度d ,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 ;②用直尺测量A 、B 之间的距离s ,A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1,B 点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离h 2; ③将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的挡光时间t ;④重复步骤③数次,井求挡光时间的平均值t⑤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摩擦力f 和斜面倾角的余弦值cos α;⑥多次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②③④⑤做出f 一cos α关系曲线。
(1用测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为g ①斜面倾角的余弦cos α= ;②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 ;③滑块运动时的加速度a = ; ④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 ;(2测量滑块挡光长度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所示,读得d = 。
答案(1①cos α=②d t③222d a st = ④21222h h d mg ms st -- (23.62cm【解析】(1物块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①根据三角形关系可得到cos α=,②根据x d v t t== ③根据运动学公式22v x a =,有22v s a=,即有222d a st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mg f ma θ-=,则有21222h h d f mg m s st-=-. (2 在游标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 ,在游标尺上恰好是第2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再考虑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读数为3.6cm+0.2×1mm=3.62cm 。
2、(2009年全国卷Ⅱ23.某同学得用图1所示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纸上描出了小球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但不慎将画有轨迹图线的坐标约丢失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2所示,图2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每小格的长度均代表0.10m ,P 1、P 2和P 3是轨迹图线上的3个点,P 1和P 2、P 2和P 3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物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个大小分别为1F 和2F (21F F <)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 满足A .21F F F ≤≤B .121222F F F F F -+≤≤ C .1212F F F F F -≤≤+D . 222221212F F F F F -≤≤+2.一根容易形变的弹性导线,两端固定。
导线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当没有磁场时,导线呈直线状态;当分别加上方向竖直向上、水平向右或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时,描述导线状态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3.两刚性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直径分别为a d 个b d (a d >b d )。
将a 、b 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a a a ()d d d d d <<+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
设a 、b 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1f 和2f ,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所以接触都是光滑的,则A .()a b 12, F m m g f f =+=B .()a 12, b F m m g f f =+≠C .()a 12, a b m g F m m g f f <<+=D .()a a 12, b m g F m m g f f <<+≠4.一长直铁芯上绕有一固定线圈M ,铁芯右端与一木质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金属环N ,N 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移动。
当探测器在飞越月球上一些环形山中的质量密集区上空时,引力变大,探测器做近心运动,曲率半径略为减小,同时由于引力做正功,动能略为增加,所以速率略为增大竖直方向向下运动,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24.2J 答案D【解析】电压表示数为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由图像知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2220V ,有效值E=220V ,灯泡两端电压()V r R REU 209=+=,A 错;由图像知T =0.02S ,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变化两次,可知1s 内电流方向变化100次,B 错;灯泡的实际功率459.8W W 95209RU P 22===,C 错;电流的有效值A r R E I 2.2=+=,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J J rt I Q r 2.24152.222=´´==,D 对。
17.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为x=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x=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的振动图象,则A.t=0.15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t=0.15s 时,质点P 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轴负方向C.从t=0.10s 到t=0.25s ,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6 m D.从t=0.10s 到t=0.25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答案AB【解析】由y-t 图像知,周期T =0.2s ,且在t =0.1s Q 点在平衡位置沿y 负方向运动,可以推断波没x 负方向传播,所以C 错;从t =0.10s 到t =0.15s 时,Δt =0.05s=T /4,质点Q 从图甲所示的位置振动T /4到达负最大位移处,又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所以此时Q 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而P 点从图甲所示位置运动T /4时正在由正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的途中,速度沿y 轴负方向,所以A 、B 都对;振动的质点在t =1T 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4A ;t =T /2,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A ;但t =T /4,质点运动的路程不一定是1A ;t=3T /4,质点运动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A 。
2009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省理综试题物理部分答案解析版2009年理综全国卷I (物理部分)全解析14.A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气体压强的宏观和微观理解解析:气体压强从微观角度理解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的撞击产生的力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效果,亦即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力;B 选项中应强调“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冲量”;C 、D 选项是考查气体压强和宏观量的联系,应该是由“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的密集程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所以C 、D 选项均不对.15.B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物体在平面镜内多次成像问题,侧重考查思维的多向性.解析:根据平面镜物像的对称性,作出成像图如下,即可知B 选项正确,作图时左右交替进行,以免漏画.检查时分别以两镜为对称轴观察是否符合对称性.16.D 考查目标:考查波尔理论的基本形式;光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解析:由波尔理论可知:ΔE =hv ,对光有:λv =c ,由两式可知:cE h ν?=,故有:2112E E λλ?=?,从题中数据可知λ1约为λ2的15,故ΔE 2=0.36比较接近.17.A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力的合成.解析:方法一:三段导线受到安培力的大小均为ILB ,据左手定则可知,各力都有沿纸面向上的分量,且bc 段受到的力大小为ILB ,故abcd 受力一定大于ILB ,故选A .方法二:利用等效长度定性判断,可知等效长度大于L ,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可知A 选项正确.18.AD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电场的性质,场强、电势分布.解析:作出过M 点的等势线,该等势线与P 点所在电场线的交点一定在P 点下方,故可知M 点的电势比P 点的电势高,故A 选项正确;O 点电势高于P 点电势,故负电荷从O 移动到P 点,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也可根据电场力和位移方向间夹角总是钝角判断),故B 选项错误;由于沿+y 方向场强由大变小,故O 、M 两点间电势差大于M 、N 两点间电势差,故C 选项错;电场在y 轴上方向一直沿+y 方向,故释放正电粒子会沿y 轴做直线运动,D 选项正确.19.D 考查目标:本题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天体的密度.解析:由近地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有2224GMm m r r Tπ=,由于是近地卫星r =R ,由密度公式m V ρ=和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得23GT πρ=,又据体积和质量比可知密度比,可知M V MV ρρ''=',代入数据可得D 选项正确. A B A1 B1 A220.BC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根据波动图象分析质点间的振动关系,再结合其中之一的振动图象分析另外质点的振动图象.解析:由波动图象可知Q 质点和P 质点平衡位置相隔3m ,故振动相差34T ,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故不知两点的振动先后,尽管从P 的振动图象能判断0时刻P 的振动方向沿+y 方向,故Q 的振动可能超前P 34T ,也可能滞后34T ,故B 、C 选项均正确.21.AB 考查目标:本题属两体碰后可能性问题,考查碰撞中动量守恒、能量关系、及碰后运动关系.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物块的动量均为2MV ,由于碰后M 的速度不可能小于m 的速度,故有22MV MV M m≤,可得1M m ≥,由碰撞前后能量关系有:222()()122222MV MV MV M m≥+,可得3M m ≥,故选A 、B 选项. 22、(1)电压欧姆(2)开关或连接点5、6(3)①调到欧姆挡;②将红、黑表笔相接,检查欧姆挡能否正常工作;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2.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32(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32+He32→H112+He42,关于He32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32聚变反应发电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 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10m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s末与第5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4.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v(m/s) t/s 1 2 3 4 5 2 0 图1 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5.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2.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A.地球的引力较大 B.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重力加速度较大 D.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6.如图3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B.物块受到的库仑力不做功 C.两个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D.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小于其受到的库仑力
7.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1、K2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8.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5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9.图6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示意图,关于远距离输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增加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B.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少电路的发热损耗 C.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越小 D.高压输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一定是电压越高越好
v t t0 t1 t2 t3 A +q1 +q2 图3 垫片 K1 图4 K2 G/N t/s 540 490 440 t0 t1 t2 t3 图5 v t t0 t1 t2 t3 B v t t0 t1 t2 t3 C v t t0 t1 t2 t3
D 10.如图7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合上开关S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B.L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C.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 D.通过R3上的电流增大
11.如图8所示,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上,并处于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在滑块下滑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滑块到达地面时的动能与B的大小无关 C.滑块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D.B很大时,滑块可能静止于斜面上
12.图9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带电粒子被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内相互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的强度分别为B和E。平板S上有可让粒子通过的狭缝P和记录粒子位置的胶片A1A2。平板S下方有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B.速度选择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能通过狭缝P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E/B D.粒子打在胶片上的位置越靠近狭缝P,粒子的荷质比越小
(一)选做题 13、14两题为选做题,分别考查3—3(含2—2)模块和3—4模块,考生应从两个选做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3.(10分)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10,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
图9 14.(10分) (1)在阳光照射下,充满雾气的瀑布上方常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太阳光射人球形水珠经折射、内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不同介质的__________上,不同的单色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_____________不同。 (2)图11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U形管A和B套在一起,A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_____________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A、B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________________。
(二)必做题 15-20题为必做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 15.(10分)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 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2122vv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图13 16.(14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器材包括:输出为3V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4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 ,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 (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给出了图15的关系图线,其斜
率为 11A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 .的电阻之和.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6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 .图15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 ,其数值和单位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20分) (1)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处以速度v0水平匀速发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求炸弹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及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2)如图17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同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求: ①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受到的摩擦力 和支持力的大小; ②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 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