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一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8
板块一基本见解专题一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命题热门提炼三年考情汇总中心修养链接2019·Ⅱ卷 T7、T8,1.科学精神——经过认识传统Ⅲ卷 T71.化学与 STSE2019·Ⅱ卷 T7,Ⅲ卷T72019·Ⅰ卷 T7,Ⅲ卷T72. 化学与传统 2019·Ⅰ卷 T8文化2019·Ⅰ卷 T73.重要化学用2019·Ⅰ卷 T28(1),Ⅱ语卷 T26(1),Ⅲ卷 T27(1)文化中的化学识题和化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培育谨慎的科学态度、学习意识和踊跃研究未知,崇尚真谛的意识。
2.社会责任——关注化学有关的热门问题,认识环保和资源开发的意义,拥有可连续发展意识与绿色化学见解,理解化学与技术、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提出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微观探析——经过化学用语认识物质的构成和构造。
命题热门 1化学与 STSE■知识贮备——中心重点填补1.化学与环境(1)引起酸雨的常见气体有。
(2)引起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有。
(3)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常见气体有。
(4)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有。
(5)工业“三废”指的是。
(6)绿色化学的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反响物的原子所有转变成希望的最后产物。
【答案】(1)SO2、 NO2(2)CO2(3)NO2、NO (4)N 、P (5)废水、废气、废渣(6)利用化学原理从源泉上减少和除去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资料(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2) “ 84消-毒液”“洁厕净”“钡餐”的有效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绿色能源有。
(5)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资料,可经过乙烯发生________反响合成,此中的链节为 ________。
第1讲 传统文化与STSE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8·天津·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 A 错: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
B 对:后(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
C对: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D对:屠呦呦利用萃取原理将青蒿中的有机物青蒿素提取出来。
2.(2017·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解析]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相对分子质量并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
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
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3.(2015·北京·6)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题型一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考情分析在高考中,大多以某热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相关化学原理及简单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古代书籍文字和最新科技工艺中找到有关化学的信息,感受化学的久远与魅力,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方法指导1.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
对于新信息中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要从断键、成键角度分析,找出规律;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要找出其不同点。
2.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寻找要提取的信息。
3.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考法考向考向1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工艺1. 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2. “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3.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4. 《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种方法是蒸馏5. 《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6.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7. 《神农本草经》说:“水银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8. 古人精制砒霜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01·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考向1 化学与生产生活、历史及传统文化1.化学与生产生活:传统及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钡餐透视,治疗胃酸,肥皂去污,明矾净水原理,胶体聚沉、电泳、渗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蛋白质变性原理应用,非法食品添加剂,地沟油,腌制及熏制食品危害,维生素、钙吸收、微量元素硒、碘、锌等的保健作用等。
2.化学史与传统文化:道尔顿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创制元素周期表,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维勒人工合成尿素,中国第一次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古代青蒿素使用方法,湿法炼铜,古汉语翻译与理解能力等。
【说明】1.此类型题目通常以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环境污染问题,资源与能源利用问题,以及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化学的历史背景为载体,题目难度较小。
2.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掌握极其丰富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化学素养才能全面解决各选项。
3.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在填空题中一般以题干背景形式出现,但不会具体考查。
【例1】.(2018·全国Ⅰ卷,7)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金属、电解质溶液,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LiFePO4中含有Li和Fe元素,正极片碱溶所得滤液中含有Al元素,B正确;因流程中加入HNO3,故在含Li、P、Fe等滤液中加入碱液,发生“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C正确;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镁相似,由MgSO4易溶于水知硫酸锂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例2】.(2018·全国Ⅱ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第1讲传统文化与STSE [考纲·考向·素养]考纲要求热点考向核心素养(1)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2)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1)STSE(2)传统文化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利用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人体健康,具有“绿色化学”理念,崇尚科学和安全意识,自觉将化学成果应用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1.一念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名句。
“玉”的熔点较高,玉的成分是硅酸盐。
(√)(2)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3)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HgS(√)(4)“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属于物理变化。
(√)(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文中涉及到的操作是过滤,没有涉及到的操作加热、蒸发、结晶。
(×)(6)赵孟頫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7)用高锰酸钾溶液、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8)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9)“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
(×)(10)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11)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12)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了解化学与材料、人类健康、自然资源和能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关系。
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古代化学史,如陶瓷文化、冶金文化、本草医药、炼丹术、酿酒制醋和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
化学与STSE1.化学与STSE的常见考点(1)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及成因污染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成因雾霾SO2、NO x和可吸入颗粒物(如PM2.5)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酸雨SO2、NO x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过程如下: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或2SO2+O2粉尘2SO3,SO3+H2O===H2SO4);2NO+O2===2NO2,3NO2+H2O===2HNO3+NO光化学烟雾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污染物臭氧空洞NO x、氟氯代烃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淡水中)或“赤潮”(海水中)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最终导致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白色污染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2)常见材料的组成或性质材料组成或性质天然纤维棉、麻富含多糖纤维素,只含C、H 、O三种元素蚕丝、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人造纤维将天然纤维(木材、甘蔗渣)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和农副产品做原料加工制得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硅材料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合金材料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新材料包括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3)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限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1.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这里“M气体”是指 (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 答案:A 2.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奇物”,所得产物不可能是( ) A.Au2S B.Ag2S C.CuS D.FeS 解析:S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所以只能将金属氧化为低价,所以将Au、Ag、Fe分别氧化为+1、+1、+2价,转化为Au2S、Ag2S、FeS,所以选项A、B、D有可能;S氧化Cu应该生成低价的Cu2S,选项C是不可能的。 答案:C 3.(2019·福建漳州模拟)铅霜(醋酸铅)是一种中药,具有解毒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其制备方法为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以三层细纱布趁热滤去渣滓,放冷,即得醋酸铅结晶,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制备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萃取 B.溶解 C.过滤 D.重结晶 解析:将醋酸放入磁皿,投入氧化铅,微温使之溶化,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铅和水;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将醋酸铅溶解于水中,该操作为溶解;以三层细纱布趁热滤去渣滓,滤去难溶性杂质,该操作为过滤;如需精制,可将结晶溶于同等量的沸汤,滴醋少许,过七层细布;清液放冷,即得纯净铅霜,该操作为重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醋酸铅,所以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萃取,故选A。 答案:A 4.《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涉及的“法”分别是( ) A.蒸馏 焰色反应 B.萃取 升华 C.蒸馏 丁达尔效应 D.升华 焰色反应 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答案:A 5.(2019·山东淄博模拟)《新修本草》中有关于“绛矾”的描述为:“绛矾,本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下列对“绛矾”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结晶水 B.灼烧产物中有氧化铁 C.含铜元素 D.被灼烧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绛矾为绿色晶体,受热后分解为氧化铁,易失结晶水,A正确;B.绛矾为绿色晶体,灼烧产物中有氧化铁,变为红色,B正确;C.绛矾为硫酸亚铁晶体,不含铜元素,C错误;D.硫酸亚铁晶体被灼烧时生成了氧化铁,铁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C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解析: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选项A正确;B.“夫遂”是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不正确;C.“曲蘖”是起催化作用的酶,为催化剂,选项C正确;D.“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D正确。 答案:B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记载或叙述错误的是( ) 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因为加热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成HgS晶体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解析:A.丹砂烧之成水银的意思是说HgS灼烧转化为Hg,所以选项A符合题目要求。B.雾霾形成的是气溶胶属于胶体,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B不符合题目要求。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目要求。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指的是蒸馏酒精,选项D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A 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
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D 《诗经·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糖类均有甜味 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解析:A.剂钢为Fe的合金,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A错误;B.能蚀五金可知为王水,为盐酸、硝酸的混合物,而HF酸与玻璃反应,B错误;C.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灼烧时焰色反应不同,分别为紫色、黄色,可鉴别,C正确;D.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且有甜味的不一定为糖类物质,D错误。 答案:C 9.(2019·河南郑州模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A正确;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B错误;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C正确;D.生活污水中含植物营养元素,若直接排放,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D正确。 答案:B 10.高科技材料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重点发展的科技材料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于“天宫二号”的纳米陶瓷铝合金硬度大、强度高 B.生物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高性能分离膜可用于海水淡化 D.用于3D打印材料的光敏树脂是纯净物 解析:A.纳米陶瓷铝合金属于新型材料,具有高熔点、硬度大的特点,则用于“天宫二号”的纳米陶瓷铝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点,A正确;B.生物塑料属于可降解塑料,在自然界中会发生降解,不会产生白色污染,B正确;C.高性能分离膜的特点就是“智能化”,有选择地使粒子通过,所以可用于海水的淡化,C正确;D.光敏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属于混合物,所以用于3D打印材料的光敏树脂是混合物,D错误。 答案:D 11.(2019·河南洛阳模拟)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B.推广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将金属钛、铝混合后在空气中熔化可制得强度较大的钛合金材料 D.为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部分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 解析:A项,T-碳是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晶体,与C60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B项,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C项,在空气中加热熔化,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直接在空气中制备钛铝合金,错误;D项,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部分CO和NO转化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正确。 答案:C 12.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 D.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解析: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项错误;C.人类历史上,不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晚,重金属一般为不活泼金属,轻金属为活泼金属,C项正确;D.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化石燃料属于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等),D项正确。 答案:B 13.化学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19年春节部分地方燃放的“烟花”应用了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B.棉麻桑蚕丝均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用稀硫酸反应即可 D.医院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 解析:A.“烟花”的焰色来源于高温下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故A正确;B.棉麻的成分是纤维素、桑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C.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处理该水垢的方法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将其转化为碳酸钙,再用盐酸将碳酸钙溶解。若用稀硫酸溶解,由于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水垢不能完全除去,故C错误;D.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的消毒效果好,所以医院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故D正确。 答案:C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除水垢,纯碱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纤维、有机玻璃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可燃冰是新型清洁能源,其化学式为CH4·H2O D.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为物理变化 解析: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为化学变化,纯碱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钠能够促进油脂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碳,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可燃冰是新型清洁能源,其化学式为CH4·8H2O,C错误;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氢气、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氢气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