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及灌浆联合处理软土地基的应用和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6.42 KB
- 文档页数:3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桥梁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软土地基由于其较差的承载能力和易发生沉降的特点,容易导致道路、桥梁工程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软土地基是指有机质含量高、压缩性大、水分含量高的土壤,这类土壤常常造成路面和桥梁的下沉或变形。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水文特性和地质特征。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工程的要求和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以达到稳定和安全的施工效果。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基加固和地基处理两种。
地基加固是通过加固材料进行施工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地基处理是通过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达到稳定的目的。
地基加固的方法主要包括砂石桩、振动加固法、加筋加密法等。
砂石桩是将砂石灌注到软土层中,增加软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振动加固法是通过振动作用,促使软土层颗粒重新排列,达到提高土层承载力的效果;加筋加密法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添加钢筋或纤维材料来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预压和固结等。
预压是在软土地基上方施加水平或竖向荷载,以压实和强化软土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固结是通过排水、回填、压实等工艺手段,将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还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环境条件等因素。
地下水位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地下水位都会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地质构造是软土地基处理的基础,理清软土地基的地质构造对软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气温、降雨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通常含有较高含水率。
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路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固、改良和加固改良两大类。
加固技术是指通过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变形,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挖土加固和加筋加固两种。
挖土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开挖一定深度的坑槽,然后将强夯、灌浆等方式进行注浆或夯实,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对土质要求不高,对于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效果较好。
但是挖土加固的施工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对挖掘机械和注浆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
加筋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埋设一定深度的地下加筋,以增强土体的抗拉性能,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加固材料主要包括钢筋、玻璃纤维和塑料纤维等。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向力能力,适用于对承载能力和变形有一定要求的路基。
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改良和添筑改良两种。
原位改良是指在软土地基中施加外部荷载或引入外加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原位改良的方法包括预压法、挤密法、冲击法、石墨烯物理改良等。
原位改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施工难度较大。
添筑改良是指向软土地基中添加一定量的外加材料,改变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联合法处治软土地基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刘英【期刊名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年(卷),期】2010(000)008【总页数】2页(P201-202)【作者】刘英【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通过分析某高速公路第十五合同段立交区域的软土地基地质、地形等情况的分析,决定综合采用PHC桩、碎石桩对软基进行处治,经工程检验,达到处治目的,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引言在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为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和道路正常的使用性能,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
某高速公路第十五合同段立交桥区域,全部位于软弱地基区段,大面积的软弱地基,厚度较大,且位于缓坡地带,采用联合处治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问题。
可为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建议。
工程地质情况某高速公路处于软土地基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及现场挖探表明,软土层厚较大,局部深达12m,其下为持力层,土质为黑色淤泥,弱膨胀性粘土。
若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路基将很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土有沿淤泥质粘土软弱面产生滑动趋势,造成路基破坏,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处治方案的选择经分析该区域的地质状况后可知,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同时解决如下两方面的问题: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小路基沉降。
限制路基位移,保证路基稳定综合分析类似工程参考资料和实际工程情况后,决定采用PHC桩植入地基,阻抗路基底部两侧的侧向及路基纵向的位移。
选取直径为D=400mm,壁厚δ=80mm的AB型桩,其抗裂弯矩为63KN· M,极限弯矩Mmax=104KN·M。
减少路基沉降,控制总沉降量本工程的地质特性,决定了必须进行深层处治。
综合考虑解决路期沉降问题各方法的优缺点,决定采用碎石桩加固地基,提高土基强度,控制后续的路基总沉降值。
碎石桩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加速固结沉降,但其长期效果能减少路基总沉降量,对泥炭类土是比较合适的处治方法。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流程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前先进行试桩试验,掌握施工现场的成桩经验及有关技术参数。
桥梁及涵洞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桥梁及涵洞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地基的影响,如果地基较为软弱,容易造成桥梁及涵洞下沉、位移等问题。
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是确保桥梁及涵洞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弱地基加固方法1.灌浆加固法灌浆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灌注浆液填充地基孔洞,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灌浆材料有水泥浆、聚氨酯浆等。
2.深层处理法深层处理是通过将钢筋混凝土柱、桩等固定在软弱地基下部,使其与上部结构连为一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性能。
深层处理方法包括灌注桩法、大直径灌注桩法、螺旋桩法等。
3.加筋土工法加筋土工法是将钢筋与土壤混合使用,通过土体与钢筋的相互作用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向位移能力。
常见的加筋土工法包括土壤钉墙法、土工格栅法等。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案选取在处理软弱地基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特点、工程要求、成本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案。
常见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案选取方法有以下几点:1.勘察分析通过对软弱地基的勘察分析,获得地基的性质、厚度、孔隙度、承载能力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2.工程要求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地基处理的目标及要求。
如承载能力要求、变形控制要求等。
3.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取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
4.技术可行性考虑处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包括施工工艺、设备条件等。
5.工期限制根据施工工期的限制,选择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处理方案。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法、深层处理法和加筋土工法等。
在选择处理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特点、工程要求、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工期限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案。
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才能确保桥梁及涵洞的安全稳定运行。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施工项目也在不停的增长,而在这之中,公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们出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对于公路的基础承载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保证公路工程安全运转的重点。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应用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其处理方法也非常多样,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公路工程建设中发现的实际地质状况,选择正确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并灵活地运用,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是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中,公路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对公路工程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强,在公路建设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公路施工质量提高非常有利。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合理运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软土层的土质,为公路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还能够提高公路施工质量,保证公路运输的安全,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软土路基的施工特点1.1软土路基定义在公路的建设工程中,软土路基常常是指在相对松软和土地含水量较多的土地进行公路软土路基建设施工。
由于土地的松软与含水量的较高,导致土地本身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路面地基的施工难度较大,由于土壤的柔软从而无法保证整个软土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
软土路基路面的土壤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空隙,其内部存在的水往往会导致植物或者植物根系的生长,导致软土路基路面的抗压能力相对很弱,其土壤的压缩性极差,导致土地的整体结构易变且无法稳定。
1.2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特点在软土路基建设路面地基往往表现为公路的抗压能力弱,承载能力较低,易出现沉降问题。
软土路基的透水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洪水和雨水的腐蚀,从而改变软土地基的原本形状。
工民建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析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弱、水分含量较高、承载力较低的土壤,其截然不同于强固的岩土地基。
在工民建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正常进行。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浅析。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加固两个方面。
预处理是指在施工之前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固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强化。
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排水处理和地基处理两个方面。
排水处理是指通过排除软土地基中的过多水分,降低土壤的含水率,提高土体的稠度和承载力。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有挖排沟、安装排水管和灌浆排水等。
地基处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压实法、深基坑法和挖土梁法等。
加固技术主要包括加筋土工法、灌浆加固法和土体固结法三个方面。
加筋土工法是指在软土地基中加入加筋体,通过加固体的刚度和强度来增强整个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筋土工法有钢筋土墙、钢筋混凝土桩和搪瓷筋等。
灌浆加固法是指在软土地基中注入固化材料,通过填充孔隙、提高土体强度和粘结土粒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常用的灌浆加固法有水泥浆注浆和聚氨酯树脂注浆等。
土体固结法是指使用外力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固结,提高其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常见的土体固结法有动力压实法和振动加固法等。
除了上述的预处理和加固技术,软土地基处理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完善和提升也需要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进行实践、研究和探索。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艺流程的确定、施工方法的选择和技术操作的规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推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工民建施工提供更好更可靠的基础。
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路桥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城市地质条件的限制,很多路桥工程不得不建设在软土地基上。
而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因软土的特性,危险系数很高,如何科学地处理软土地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当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预压处理、加筋处理、桩基处理、浆液注入、高压水射流预处理等几种技术。
下面针对这几种技术做一个简单的解析。
1、预压处理技术预压处理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重机载荷的作用,使得软土变形量逐渐减小,从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这种技术一般适用于基础面积较小、地基深度适宜和地面较硬的情况下。
加筋处理技术是利用钢筋、地锚等材料将软土牢牢锚固在地面上,使之达到加固效果的目的。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地基较深、地基土质发生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但是,由于加筋处理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因此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4、浆液注入技术浆液注入技术是一种利用特别制作的注浆管将浆液注入软土中,从而使软土中的颗粒凝结成为坚固的基础的处理技术。
此种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解决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高压水射流预处理技术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技术。
通过发挥高压水射流的水力力度,将软土破碎,压实,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这种技术一般适用于黏性较大的软土地基处理。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是施工前必要的工作,不同的处理技术应该根据情况做出选择,进行适当的组合,从而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软基加固技术是一种在道路施工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道路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基加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效果。
一、软基加固技术的原理软基加固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善地基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技术。
在软基加固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深层加固、地下连续墙等。
1、灌浆加固:灌浆加固是一种通过注入混凝土、砂浆等材料来填充和固化土体孔隙的方法。
在灌浆加固中,常用的灌浆材料包括水泥、石灰、膨润土等。
灌浆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弱土的内聚力和强度,从而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深层加固:深层加固是一种通过在地基深处埋设钢筋等材料,将地基加固的方法。
在深层加固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钻孔加筋和浅层排桩加筋等。
深层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水平和垂直承载能力,从而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是一种通过挖掘地基土体,在土体周围浇筑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来加固地基的方法。
地下连续墙可以有效地防止土体流失和滑坡,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1、确定软基加固方式:在施工前,需要对道路地基进行勘测和测试,确定所采用的软基加固方式,以保证加固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2、进行软基加固施工:根据软基加固方式,进行灌浆加固、深层加固或地下连续墙等施工工作。
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保证加固效果。
3、道路基础填充:在软基加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道路基础填充,以保证道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道路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经过软基加固施工后,道路的沉降和变形率显著下降,道路的稳定性和平整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总之,软基加固技术是一种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灌浆法在加固处理软路基中的应用1100字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灌浆法在加固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探讨了灌浆材料的选择、灌浆方法的选择以及灌浆方案的选择。
毕业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灌浆法中图分类号:TQ6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grouting method in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Discusses the grouting material choice, the choice of the grouting method and grouting options.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soft ground grouting method前言:软土地基,通常是指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其上面构造物要求的承载力,或虽在构造物施工时能达到要求,但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本身的原因或水的原因,使地基失稳,造成构造物超限沉陷或不均匀沉陷以致彻底破坏的不良地基。
一般的处理方法有:垫层处理法、抛石挤淤法、加固土桩法、土工布加固地基、碎石桩、砂桩和袋装砂井法、塑料排水板法等。
因此,为了正常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对于路基出现的沉降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路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工程中常采用的处置措施有: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和灌浆法。
1.灌浆材料的选择灌浆材料通常分为粒状浆材、不稳定的粒状浆材、无机化学浆材和有机化学浆材等几类。
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常用粒状浆材。
粒状浆材主要以硅酸盐水泥、粘土、粉煤灰等构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操作工艺简单,广泛用于地基加固灌浆中。
但因其粒径大,可注性差,不宜用于防渗、堵水灌浆工程中。
化学浆材一般都可注入,主要用于防渗,堵漏加固工程。
加固处理软路基中灌浆法的应用(济宁市任城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山东,济宁,272005)【摘要】软土路基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情况,因此,在进行软路基处理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处理方法。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加固处理软路基中灌浆法的应用,从而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路基;灌浆法;应用一、灌浆加固原理在加固处理软路基过程中,采用灌浆法进行处理就是将浆液在软路基中渗透、填充,在软路基中,由于土层的土体分布不均匀,向土层中加入浆液后,钻孔会因为浆液的填充向外扩张,压实钻孔周围的土体,从而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同时随着灌浆的进行,浆液会在土体中形成不同的浆脉,浆脉硬化后,会与土体紧密的接触在一起,形成桩柱体,这样就能对软路基的沉降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二、工程概况山东省济宁市某公路软基全长1289m,在该公路施工过程中,其现场地质条件很差,主要受力层由杂填土层、淤泥层、粉砂层等组成,其中杂填土层厚度为1.3m-3.5m,淤泥层厚度为0.5m-1.6m,粉砂层厚度为0.6m-3.5m,由于杂填土层比较疏松,淤泥层土质比较软,粉砂层土质比较松散,在试验夯击中发现,该路基很难承载上部荷载,很容易在通车后,形成路基沉降。
为确保该公路能正常使用,保证路基沉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该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通过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勘探,发现杂填土的孔隙比较大,如果采用灌浆法进行处理时,能通过灌浆来提高杂填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对于淤泥层和粉砂层,通过灌浆能提高土体的压实度,并且还对土体有一定的置换作用,综合比较后,施工单位决定采用灌浆法进行软路基加固处理。
三、灌浆设计3.1 灌浆标准在本次灌浆施工中,要求灌浆结束后,杂填土层的承载力满足130kPa,淤泥层的承载力达到80kPa-100kPa,粉砂层的承载力需要达到110kPa,整个路基的承载力不能小于130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