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8.摩氏硬度计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12.沉积岩的构造: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是一门关于旅游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发展、管理和保护的研究学科,其集中研究的焦点是旅游活动本身,如果不能衡量和管理旅游的市场及其影响,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文化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一定地区的环境质量,如气候、植被、岩石、水质、海洋资源及其他物种资源。
人文资源指某些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礼仪。
文化资源是指不同地区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遗产,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习俗、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
旅游资源发展的核心是结合保护和利用,即在利用过程中不断保护和改善旅游资源环境。
这就需要合理地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规划,做出明确的旅游规划目标和政策指导,以及重视开发前的环境评价。
旅游资源管理则,要重视实施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确保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分配,避免旅游资源管理中的混乱和纷争。
旅游资源的保护则,应重视环境质量的改善,构建良性的旅游经济环境,保护有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抑制旅游能耗和污染,提高旅游安全指数,实施旅游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旅游保护机制,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资源当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针对不同层面的旅游资源需求,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落实发展规划,定期审计和
评估,以及科学可持续利用,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学将会进一步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学科,其中包含着许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旅游资源学名词解释三个景区: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旅游吸引物:可以产生对旅游者吸引力的要素,它是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前提条件,决定着旅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价值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活动需要的,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其经济价值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在旅游活动中,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某一旅游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组合结构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同类地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组合结构,而这种差异又会导致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不同认知与评价。
四类资源:旅游资源类型中的A级资源、 B级资源、 C级资源、D级资源。
五大特色:山岳型[gPARAGRAPH3]、峡谷型sec日、洞穴型Cave、森林型Forest、草原型Grasslands。
六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观光型;城市旅游资源;度假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专项旅游资源;节庆旅游资源。
七种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交通运输旅游资源;军事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遗产旅游资源。
八大功能:休闲娱乐;探险猎奇;保健疗养;社会实践;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教育示范;科学研究;旅游商品;纪念收藏。
九大分类:自然风景类;人文古迹类;宗教寺庙类;建筑设施类;文化遗址类;民俗风情类;都市娱乐类;休闲购物类;体育运动类;现代科技类;博览会展类。
十大资源:自然风光;山岳旅游资源;峡谷旅游资源;江河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海滨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草原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休闲娱乐;体育运动。
十二类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十大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安全效益;管理效益;开发效益;组织效益;市场效益;规模效益。
1,风景气象、气候与天象旅游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速变性、配景性、借景性,2,雾凇雨淞景:吉林松花江3,雨景有一种朦胧美。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5,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6,道教:十六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7,特殊的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例:石林,石芽,石笋,石柱8,干旱风沙地貌:沙漠景观,戈壁景观和雅丹景观(新疆罗布泊洼地,乌尔禾“魔鬼城”)9,观赏植物的旅游功能:观赏功能(风采美,珍惜美,寓意美,奇特美,绿雕美)造园功能10,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安阳,开封,杭州11,福建“惠安女”的奇特装束(解放脚)12,内营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
13,外营力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
14,周代的封土为坟;秦汉两代的方上;唐代的以山为陵;宋代的方上;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15.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以此分布著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
16.道教文化建筑:道教宫观在建筑布局上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
17.伊斯兰教文化建筑:清真寺主要由大殿、望月楼、宣礼楼、经堂、浴堂等组成。
18生存时期:以皇家园林为主,特点大气雄伟厚重;转折时期:以私家园林为主,特点秀丽小巧典雅精致eg苏州园林。
19.园林艺术手段:利用抑景、添景、漏景、移景、框景、对景、夹景、借景等多种传统构景手法。
20海中之王:鲨鱼海中之狼:虎鲸,海豚体态最大的虎:东北虎岁寒三友:松竹梅活化石:扬子鳄,水杉,银杏,鹅掌楸山中之王:东北虎四君子:梅兰竹菊二,选择1,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具有审美,愉悦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学是将旅游资源的物种、空间、历史、政治、社会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预测和指导旅游业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效益为目标,以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探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演变特征、旅游空间可利用性等问题,并结合建设规划、经济学、保护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为旅游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旅游资源学的核心内容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理论。
旅游资源的研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利用状况,运用物理地理、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探讨旅游资源及其空间演变规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则是基于旅游资源供给状况和旅游需求变化,运用经济理论、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探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旅游业发展也带来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社会冲突等问题,必须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旅游资源学关注如何有效管理和开发旅游资源,以维护自然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另外,旅游资源学也关注如何通过改善旅游资源结构、改进投资和政策环境等措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旅游资源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律,掌握旅游资源经营开发的实务技能,以及具备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具备旅游资源学的基本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
一方面,旅游资源学对于学生从事旅游资源研究、规划与开发、管理与控制、审核与决策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指导旅游资源优化分布、旅游资源利用结构改善、旅游资源经营机制建设、旅游资源持续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安全及其他旅游资源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前言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基本认识、评价方法、开发策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旅游资源学实训活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实训目的(1)加深对旅游资源学理论知识的理解;(2)提高对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4)增强对旅游业的认识和热爱。
2. 实训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3)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的讨论;(4)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实训过程1. 实地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XX风景名胜区、XX历史文化名城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色和魅力,对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价等方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案例,如XX景区的开发、XX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了解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市场前景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3. 分组讨论我们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讨论,我们掌握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
4. 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了实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实训成果、个人体会等。
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此次实训,我们对旅游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评价方法、开发策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学是研究旅游资源组成情况及变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旅游资源的收集、综合分析、总结、比较研究为主,研究旅游资源的结构变化规律、有效利用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旅游的管理、发展等的关系。
旅游资源学主要涉及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的收集、分析和提炼、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的研究。
旅游资源是指旅游地区吸引游客的自然、人文、社会文化、经济资源的总称,旅游资源学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收集、分类和提炼,以及游客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学从多方面研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学对旅游资源的收集有很深入的研究。
旅游资源收集是指从多种来源获取旅游资源信息,将现有信息和经验综合处理,形成旅游资源信息库,以便旅游研究或者进一步加以分析。
旅游资源学还涉及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提炼研究,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性的分类,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不同的类型,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资源提炼是指在收集各种旅游资源信息后,根据游客需要,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分析、对比各种旅游资源信息,提出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方案,以满足游客需求。
此外,旅游资源学还研究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它强调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旅游资源的保护,关注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考虑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研究如何保护和优化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之,旅游资源学侧重于旅游资源的收集、分析、总结、比较研究,主要涉及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的收集、分析和提炼、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的研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方案,满足游客的需求。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旅游资源,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优化旅游资源,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旅游资源学期末科目总结一、引言旅游资源学是一门系统研究旅游资源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种类、特征、评价、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科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价值以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旅游资源学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课程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在学习旅游资源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为其提供一定旅游满足感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
根据旅游资源所属的不同领域,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三个大类。
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点等;人文资源主要指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等;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社会经济要素,如商业街、旅游饭店等。
2. 旅游资源的特征和评价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旅游资源的特征和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非物质性、多元性和二次经济价值等特征。
稀缺性意味着旅游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非物质性意味着旅游资源是一种服务,不能像物质产品那样进行存储和交易;多元性意味着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二次经济价值指的是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活动创造经济效益。
评价旅游资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可持续性评价、旅游资源的可利用性评价、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等。
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学习旅游资源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过程。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可利用性、市场需求以及保护环境的要求。
我们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开发方式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管理等内容。
4.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最后,我们学习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名词解释旅游资源:是指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之中,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活动的自然与社会各种事物、因素和现象的综合。
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一门学科,它直接将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就旅游资源的成因、分类、开发及合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自然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它们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旅游资源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以旅游资源为根本,以旅游目的地为基础,并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共同构成的旅游活动特定区域范围复合环境系统.地质旅游资源: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貌旅游资源:是内外地质作用在地表所形成的具旅游价值的典型地貌景观。
山地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蜃景空气光线穿过密度梯度足够大的近地气层而使光线发生显著折射时, 在空中或地平线下出现的奇异幻景。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丹霞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和保护珍贵、稀有或经济价值高而濒于灭绝的生物种源,保存有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监测人为自然界的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库。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是指古代遗存的,有一定纪念意义,或者今天有一定欣赏、研究价值,从而能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遗迹、遗物和遗址。
旅游资源学课程总结旅游资源学课程总结「篇一」复习大纲旅游资源:凡能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做出的评判和鉴定。
旅游资源分类地质旅游资源: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地质体形成的景观统称为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气象与气候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以溶蚀作用为主所塑造的各种地表和地下的地貌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
雨凇景佛教雕塑:主要是指寺院和石窟中雕刻、塑造的佛像,以及各种金、石、玉、木、陶等雕刻成的器皿等艺术品。
化石风景名山:指以具有美感的,典型的山岳自然景观为主体,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
内力作用: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势发展;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趋向于削平地表的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
布局美:指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在整体布局、全面安排方面体现出来的风格特征。
结构美:指各种人文旅游资源由于构成材料、组合方式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风格风貌。
海蚀崖、峡谷:峡谷是指谷地狭而深,两坡陡峻的河谷地貌。
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
教堂:教堂是基督教宗教建筑的主体,是基督教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1.世界著名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圣彼得教堂;圣保罗大教堂。
2.中国著名的教堂:北京宣武门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广州石室堂。
1.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共同特征1.广域性/广泛性2.区域性3.不可再生性4.永续性(重复使用性)5.文化性属性6.季节性与时限性7.观赏性(二)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1.天然性2.地带性(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1.人为性2.时代性3.变异性 2.你是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的? 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旅游资源学教案教案标题:旅游资源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3. 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4.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旅游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3.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案例分析:4.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案例分析,包括该资源的地理位置、特色、吸引力和开发利用情况等。
5.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结果,讨论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
讨论和总结:6. 学生分享各自的案例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资源,撰写一份关于该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案,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教学辅助工具:1. 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旅游景点。
2. PowerPoint或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3.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2. 学生撰写的作业质量和可行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状况。
2. 邀请相关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旅游资源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分类、分区等基本理论;掌握有关地文、水体、大气、太空、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主要类型;掌握有关文物古迹、古典园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城乡风貌、现代设施、民俗风情、饮食与购物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价值;掌握中国和世界旅游资源区的分布与特点;掌握旅游资源审美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有关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过程任课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创新原则,构建一套系统、完整而又科学、严谨的体系,并注意深入浅出,将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争取反映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旅游资信息。
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可安排36—54学时,可根据课程设置情况对本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
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除平时参观外,可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野外实习,使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特征、分类、组合情况、旅游价值、开发利用和保护状况等,并写出野外实习报告。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二、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分类4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二、水文旅游资源三、大气与太空旅游资源四、生物旅游资源8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一、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二、中国古典园林旅游资源三、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五、城乡风貌旅游资源六、现代设施旅游资源七、民俗旅游资源八、饮食与购物旅游资源12第四章旅游资源分区一、旅游资源分区的意义和原则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区三、世界旅游资源分区2第五章旅游资源的审美一、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二、旅游资源的审美意义三、旅游资源的审美方法4第六章旅游资源的调查一、旅游资源调查二、旅游资源评价6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评价、开发与保护四、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目录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分类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第二节水文旅游资源第三节大气与太空旅游资源第四节生物旅游资源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第一节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旅游资源第三节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第四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第五节城乡风貌旅游资源第六节现代设施旅游资源第七节民俗旅游资源第八节饮食与购物旅游资源第四章旅游资源分区第一节旅游资源分区的意义和原则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分区第三节世界旅游资源分区第五章旅游资源的审美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审美意义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审美方法第六章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资源调查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四节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了解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旅游资源学知识要点旅游资源是指可以吸引游客、提供合理消费、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可供开发的社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总称。
旅游资源学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理、生态、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学科综合体,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下面为大家介绍旅游资源学知识要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
2、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迹、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等。
3、社会经济资源:包括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1、景观的优美性:景观的形式、大小、颜色、构图等是否美观。
2、景观的独特性:景观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和潜在刺激效应。
3、景观的稀少性:景观的珍稀度和独特性,已有的游客流量。
4、景观的完整性:景观是否受到污染或人为开发对景观造成的破坏。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1、可持续性:旅游资源开发要保证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2、就地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为基础。
3、多样性:旅游资源开发要在尽可能多的领域提供不同的旅游体验。
4、集约化:在旅游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供康体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多种选择,减少供给飞跃性。
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1、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评估资源的特点、质量和价值。
2、旅游资源组合型态知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合,策划旅游路线。
3、旅游资源会计:对旅游资源进行费用估算,制定旅游资源开发预算。
4、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进行旅游资源宣传推广,提供游客所需的旅游服务。
五、旅游资源管理的原则1、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资源管理不仅仅是单个的一种工作,而是一个统一体系的工作。
2、资源管理的开放性:管理方案需要听取多方面的信息意见,Take a Break 计划旅游。
3、资源管理的协调性:组织和管理旅游资源必须考虑多个利益相关者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协调性。
4、资源管理的寻求合理性:管理方案需要优化费用和效益,避免可能的资源浪费。
旅游资源学知识要点旅游资源学知识要点旅游资源学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旅游行业的基础和核心学科,对于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旅游资源学的知识要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开发和利用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称。
包括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旅游设施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和管理资源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地貌、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等。
包括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海滩、岛屿等。
2. 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历史遗迹、文化广场、博物馆、纪念馆、故居等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和文物,是表达一定民族文化特点和历史文化深度的重要载体。
3. 民俗资源民俗资源是指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活动等,如千年古村、民俗风情馆、民间游艺、民间技艺等。
4. 旅游设施旅游设施是指为旅游者提供便利和安全服务的设备、场所和建筑物,包括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卫生等。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提高旅游业的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整合,寻找资源的优缺点和潜力,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和方案。
2.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满足旅游者的参观和娱乐需求。
主要有建设旅游设施、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和推广等。
3. 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防止因开发利用而对资源造成损伤和破坏。
保护旅游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选择的一些标准和指标,主要有景观美丽度、历史文化深度、自然生态度、旅游设施完善度、管理水平等。
一.名词解释
1.“三三六”评价法:是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
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是指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是指地理位置和交通
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
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2.六字七标准:六字标准是指美、古、奇、特、名用;七项标准是指季节性、环
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
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承载力,即任何一旅游地域接待的旅游客
流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的限度
4.旅游资源系统:是建立在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上的基础上,由计算机硬件,软
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的,可以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
集,储存,管理,分析,操作,描述,模拟和显示,适时提供
空间,动态的旅游资源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一类信息系
统
二.问答
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建立的过程包括哪些?
(1)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的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
(2)过程:①将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层次划分,划分出大类,类和层等,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②给出评价因子的大类,类,层的权重,根据权重的排序,以一百
分为总分,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支,得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
数表
2.什么是指数表示法?包括那几步?
a.E=∑FMV 式中:E——旅游资源评价指数
F——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
M——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
V——旅游者对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
n——旅游资源总数
b.第一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量的
分析
第二步,调查分析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旅游需求量,旅游者的人口构成,平均逗留时间,旅游消费趋势,旅游需求构成,以及需求的节律性第三步,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
三.论述
1.吉林省通化市旅游资源调查为例说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吸引物之间是否存在包容与交集、区别在哪?
a.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
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
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物: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吸引物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狭义的旅游吸引物一般是指有形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
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广义的旅游吸引物除有形的旅游
资源外,包括旅游服务、社会制度、民居、生活方式等无形
的旅游资源
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后形成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和服务,以及游客的经历和感受,其经济价值可以通过直接向游客销售
获得收入来体现
3.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时,划分依据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谈谈你认为最合理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管理范围分类:a.世界级旅游资源
b.国家级大型旅游资源
c.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
d.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
(2)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a.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
b.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
c.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
d.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3)按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分类:a.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b.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c.未开发利用(潜在)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分类新方法:a.软资源:即是已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
游产品,如常见景区、景点等
b.硬资源:是潜在的,还不能被游客直接消费,但
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味
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
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直至
当前的政策环境等各类资源的统称(5)按照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分类:
A.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山岳、洞穴、海岸、地质地貌等)
水域风光类(海、江、河、湖、瀑、泉等)
气象气候类(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
生物景观类(动、植物景观)
B.人文旅游资源:古迹和建筑类(遗址、古都名城、古建筑、陵墓、石
窟、园林等)
现代景观类(大型工程、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
乐康体设施)
民俗风情类(节会庆典、民间公益、习俗、服饰等)
文化艺术类(宗教文化、文学曲艺、书法碑楹等)
购物饮食类(特产、实体店、菜肴等)
4.怎样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①a.邓观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
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b.周进步: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
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c.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综上所述,我认为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
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②a.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b.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5.什么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怎样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a.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
害的发展,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并通过现有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在确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经济的产物
b.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是指人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旅资
资源
c.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意识形态
第三,政治环境气氛
第四,资源本身
第五,其他因素
d.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第一,建立旅游资源综合数据库
第二,建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规范标准和体
系
第三,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
中综合考虑
第四,树立新的资源观,建立旅游资源的忧患意
识
第五,重视科技兴旅,加强旅游活动的管理和引
导
第六,认真做好旅游资源的修复和养护工作
第七,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社区参与
第八,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第九,加强旅游教育,培养旅游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