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
初中体育教学的思路及方法创新分析体育是一门素质拓展课程,也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组织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新思想和方法的引入,以此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进而打造出全新的课堂,让学生愿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1.利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初中学生比较贪玩、好动,因而他们对于游戏这种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
在组织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让体育课堂的气氛充分活跃起来,使得学生不再逃避体育课,而是开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此就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进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体育教师在利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课堂创新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对游戏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选择。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跑步练习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练习的积极性,具体游戏内容如下:由教师负责在学校跑道上设置一些障碍物,然后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组织学生参加过障碍接力游戏活动,让第一棒的学生穿越第一个障碍物之后,就需要将接力棒传递给本组的第二名学生,然后事先在障碍物周边等候接力的学生,从前一名学生的手中接过接力棒,再继续跑步前进,直到穿越障碍物遇到下一位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小组的最后一名学生,穿过最后一个障碍物走向终点,则游戏结束。
最后,由教师负责记录每一个小组消耗的总时长,其中,耗时最短的小组将取得游戏的胜利。
在这类游戏化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如此对于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非常有利。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实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快乐运动,寓教于乐—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有愉快的运动项目,更有枯燥乏味的运动技巧训练和运动理论认知,为了帮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需要教师采取兴趣教学法。
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师要能从组建兴趣小组、设置体育游戏活动、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教师的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喜欢上体育运动。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有效策略面对体育中考的压力,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结合学生的运动需求,以体育中考考核项目及指标为导向,要求学生反复训练,导致原本应该充满阳光与趣味的体育运动变成了鸡肋。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为目标,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一、组建兴趣小组,实现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也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推动体育教育的关键力量。
在过去,初中体育教师不太关注学生体育运动热情的激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反复训练,掌握技术要领,学生在这种运动模式中丝毫感受不到乐趣,很多时候犹如“闭门造车”,难以实现运动技能的有效掌握。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体育教学局面,教师必须要将激发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引导小组成员一起完成项目训练,通过这一模式,一方面在几个好朋友的一起训练中,会充实训练的过程,能在说说笑笑中愉快的完成训练目标;另一方面在小组集体训练中,有利于组员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实现集体提升。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如篮球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集中起来,成立篮球兴趣小组,然后引导兴趣小组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完成一场篮球赛。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
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2、根据教学內容特点展开挑选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
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独立,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挑选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
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
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
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
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出来予以运用,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力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学生自学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
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使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自学、独立自主自学和合作自学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单一制以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实用的)一、学校体育类:1、试论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3、试论体育道德形成的要求和规则4、论体育与智力开发5、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6、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7、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8、试论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9、体育技术学习与体能发展问题的研究10、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11、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与指导实践的研究12、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13、X X地区(学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分析14、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15、初论体育课外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6、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7、(某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的研究18、关于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19、新的教学方法(或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20、论教学艺术与体育教学艺术21、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22、中(小)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和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23、关于中(小)学建立单项(或健身、健美、体育娱乐)俱乐部的可行性及具体对策的研究24、论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与方法25、论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
26、浅析变异系数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27、平均数、标准差在运用会报名中的应用28、运用体育统计知识改进体育课教学29、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成绩”之我见30、利用假设检验知识改进训练方法二、基础理论类:1、心率指标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及原理2、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3、促进运动机能形成的方法和手段4、谈肌肉力量训练5、用能量代谢原理谈运动训练的设计6、从无氧域指标的分析中谈有氧工作训练的最佳化问题7、对肌肉工作前初长度的适度拉长提高力学效果的生理学分析8、试论运动生理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科学化中的作用9、用运动生理学原理与自己从事的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体会、总结文献综述或具体的实验等10、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身高的影响11、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12、赛前补糖对耐力运动的影响13、合理补充维生素C对运动能力的影响14、髌骨劳损的发生规律和预防的研究15、运动处方在运动实践中的研究16、骨骼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17、动作技术的解剖学分析在体育教学安排中的作用18、设计肌肉练习手段提高立定跳远(或铅球)成绩的研究19、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20、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某项技术重要环节以及相应的辅助练习手段21、不同运动项目下肢运动频率的测试方法研究22、中小学生短跑的步长步频指数研究23、跳跃的力学分析对跳跃技术教学的影响。
试论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果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以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文章基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应用为视点,对问题教学法的含义、特点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对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应用前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如何更好的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道新的历史课题,需要初中科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受初中科学课程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在初中科学课教学和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完全实现,这就更需要再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既能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又能揭示初中科学课程实质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概述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置于一种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式的方式将教师设置问题予以解决的过程;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将这些复杂化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掌握在复杂化问题背后的知识,以此更好的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过程中,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初中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自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和探究等诸多学习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优化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种必要的问题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实验实践基础上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初中科学教学和实验中渗透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方法,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符合21 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设计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体育课游戏教学设计篇1教学任务:1、初步学习、了解体育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2、学习、了解中国奥运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的顽强拼搏的表现及获奖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课堂常规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遵守课堂常规的持久性教学过程:导入:各位同学,大家至小学开始便接触、了解了课堂常规这一概念,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两个内容,一是学习体育课堂常规,二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中国奥运团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并对一些重点项目加以分析:一、体育课堂常规概念: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所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1、上课的时间、地点的安排2、体育课中运动服、鞋的要求3、身上不宜带比较锐利的东西4、体育课上关于迟到、早退等情况的处理5、场地、器材的要求6、师生关系的要求二、中国奥运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情况分析:1、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情况:金32枚银17枚铜14枚共计63枚,列第二名2、典型分析:一、唯一的集体项目的金牌: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时隔20年后再次获得金牌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项目:上海籍运动员刘翔110m栏冠军(破奥运纪录,平世界纪录)三、历史性突破的项目:孟关良/杨文军500m双人划艇四、对中国优势项目落马的分析五、闭幕式:张艺谋导演的“8分钟”文艺演出将闭幕式推向了高潮,结尾是由一个中国女孩用稚嫩的英语“欢迎到Beijing”结束的。
在分别奏完希腊和中国的国歌之后,雅典市长巴科扬尼斯女士将奥运会旗交给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后,罗格把会旗交给了北京市长王歧山,至此,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六、对美国“梦六队”的分析。
七、江苏苏州籍运动员张军、陈艳青的分析。
好家长 / 艺体之窗巧借体育游戏 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学校/朱慧卿【摘要】体育教学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增加其体育知识积累,增强其各项体育技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初中教育机构的体育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寻找和探索新型的教学策略,比较典型的为体育游戏教学,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有效性。
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 体育游戏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均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秩序、课堂教学氛围呆板、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以及体育训练缺乏安全性等多种问题,教学现状不佳。
对于这种教学情况,目前已有多项教学研究资料表明,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可快速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体育知识认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做好教学课前准备,设计适当的体育游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讲,其课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提前熟悉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体育项目操作技巧,并结合该课程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积极落实,同时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课堂体育游戏,并保证其教育性与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课前准备。
在初中体育课堂开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放松肌肉,避免在体育课堂训练过程中发生肌肉损伤或其他意外情况,使其能够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
其次,设计合理、可行的体育游戏。
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需将“教育教学”与“游戏乐趣”等因素结合起来,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参与度,还需增加其课堂体育知识储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体育关于“中长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高地占领”或“混合接力”的教学形式辅助教学,减少课堂教学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课堂体育训练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实现教学目的。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刍议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整体,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规律,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体育教师,教师就是学生的欣赏对象(如服装、动作),其本质也是欣赏、感受,教师的欣赏对象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1]。
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不应华而不实,要结合各种表现手段于一体,达到可听、可视、可触的效果,体育课堂教学不但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
在现代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一、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定义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2]。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情感性、娱乐性等特点。
二、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一)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艺术组织教学是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的[3]。
教师必须要有条不紊地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保证课堂的密度和运动量适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
认真地贯彻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堂课中,逐步达到既定的目的,饶有兴趣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情绪,并使学生了解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练习什么、怎样练,以及要达到什么的目标。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艺术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3]。
讲解的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讲解的语言要精明简练、抓住关键。
讲解时语言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
这样的讲解就才能吸引学生,达到以一贯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的“口诀”,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讲解的语言要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体育教学应当寓教于乐,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无味、千篇一律,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作者:毛效华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18期毛效华(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乡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从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始终,可以使“快乐体育”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让审美因素蕴含于体育课程之中,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催化剂”五个方面论述游戏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体育;游戏教学法;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94-01作者简介:毛效华(1971-),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体育课教学方法很多种,游戏教学法便是中学体育课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游戏往往用于激发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使体育课堂气氛能够活跃起来,但与体育教学内容结合甚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与健康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实施,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运用也有其独特的深远意义。
“寓教于乐”是游戏教学法贯彻的基本教育原则,游戏教学法是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效果非常好、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优越性较为明显。
“寓教于乐”不只是人性化与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应该追求的体育教学方向与目标。
所以说,游戏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至关重要,在中学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是否与教材联系紧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目标与要求,对预期的教学效果应有个大致的评估。
游戏教学法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依据体育课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内容与形式。
人类体育文化的渊源就来自人类早期的游戏运动,它是从人类诞生起所形成的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人类游戏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人类作为有效传递生存经验的方法与途径之一。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们用情感与智慧、汗水与心血浇灌了它,让游戏运动逐渐成为了当今深受全世界人们欢迎、喜爱的综合性健身竞技的体育活动。
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课1 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1.1 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
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
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
1.2 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
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
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
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较难的技术。
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的教材了。
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1.3 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2.1 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020 年 24 期当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下,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希望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此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为相关的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讲授,内容单一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教师根据教材进行课堂讲授,内容多偏向于理论阐述,缺少形象生动地说明,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导致学生对所教授内容似懂非懂,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
除此之外,初中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体育动作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锻炼,导致体育本身带有的磨砺意志、促进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效果有限[1-2]。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因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因此会集中讲授教材内容,因此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导致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学生不能很好的调动其自身的感官经验,与教师产生互动,从而在双向的交流中完成教学活动。
同时,体育教学偏重教师示范,但因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生对动作的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有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因此课后难以进行有效的练习,导致动作不规范,影响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一)丰富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为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纳入一些体育前言资讯和体育趣闻、体育代表人物的事迹[3]。
在每个各年级初中体育开课前,体育教师可以开设一两节体育理论课,主要讲解世界体育的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国体育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和热爱。
在每一个体育内容教学开展前,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体育界当前发生的事件。
如在开展短跑教学时,可以引入美国刘易斯的事迹,在篮球教学中引入姚明,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
体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
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
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乒乓球综合教学法”在初中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郑海波【摘要】Through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and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carri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the effect of"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able tennis"proposed by author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able tennis interest fostering.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ed mode was better in foster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able tennis interest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P0.01).It was easy to be operated,and its superiority especially appeared in suiting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fter 90s,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relieving stress,culturing students'innovation thought,bridg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increasing the spirit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promoting teachers themselves in quality,etc.%采用实验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就"乒乓球综合教学法"对培养初中生乒乓球兴趣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
初中生体育教学理念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体育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生体育教学理念。
二、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1.尊重学生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2.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3.鼓励学生自主锻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强化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1.注重体育与健康的结合: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注重预防运动损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提高心理素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合作的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1.创设有趣的体育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举办校内外体育比赛、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3.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资讯:培养学生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了解体育动态,增强体育意识。
总之,初中生体育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强化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篇幅可能因具体要求而有所不同。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篮球传切配合篮球传切配合是篮球比赛中一种重要的进攻战术。
学生需要掌握传球、接球、切球等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篮球传切配合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战术意识。
- 280 -
作者简介:王锐,男,江西大余人,大余县南安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体育。
试论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王 锐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中学,江西 大余 341500)
摘 要: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在初中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实践,增强身体素质和提高身心综合素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
教师可以运用兴趣教学法,通过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将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以及引导学生组建体育俱乐部等措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情境;游戏教学;体育俱乐部
初中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能够舒缓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所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中,不仅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
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通过运用体育教学法实施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兴趣产生内在动力,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
一、创设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首先需要创设体育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我们知道,环境能够塑造人,不同的环境能够塑造不同的人格。
对于学习来说,比如两个各方面条件都相同的人学习英语,一个是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一个是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那么第一个人英语学习的效果必定会比较好。
对于体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与某项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这些运动的兴趣,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运动项目的视频,或者通过讲述体育运动员的故事等,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1]。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体育“短跑”的相关教学中,我先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与短跑相关的田径世锦赛和奥运会田径比赛的视频,通过视频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与短跑相关的规则和起步等方面的技巧,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短跑运动的激情和魅力。
二、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对于刚结束小学生活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仍然处在青春发育期,同样具有一种爱玩的心理,对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
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初中生这个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将体育运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有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实施这种教学活动前,应该根据具
体的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那些适合多人展开的游戏,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2]。
三、引导学生组建体育俱乐部,维持体育运动兴趣的持久性
初中体育教学运用兴趣教学法,要维持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的持久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组建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
通过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学生可以在其中互相交流和学习,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运动技能不断强化,运动的兴趣也会越来越强[3]。
每名学生都有一些体育兴趣爱好,通过引导学生让其自由地组织和建设不同的体育运动俱乐部,能够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的技能,对于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导了几个班级学生组建了篮球俱乐部和跑步爱好者协会,开展了一些运动竞赛活动。
这些学生在这个俱乐部和协会中通过交流合作,以及在竞赛中充分地展现,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兴趣教学法实施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提高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组建体育俱乐部,维持体育运动兴趣的持久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珍明.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6(94):97.
[2] 刘超.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
导:教师通讯,2017(9):88.
[3] 郭小祥.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
(中),2017(4):94.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