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艺术对比—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艺术对比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摘要】中西绘画的差异根植于两个文明系统中不同的价值追求,也受到历史、地理、气候、政治、经济等方面很大的影响。西洋画中的实在与理性精神和中国画中的气韵与感性诉求都是世界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中西绘画渊源差异比较

通过一个学期的艺术欣赏课,发现中西两个文明体系中在艺术审美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与差异。比如,在建筑园林方面,中西方就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旨趣:中国的建筑主要是木砖泥瓦结构,有着“因势利导”的排水系统,封闭集合的空间布局,貌如山坡的屋顶,和对风水五行的讲究等,园林则是假山水池,这无不透露出一种与自然相契合、“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而在西方的建筑主要以石头作为材料,房屋庙宇强调几何数学的形式对称,石柱的坚实厚重。屋顶的构造对于人或者神地位的彰显,开放单体的空间布局,园林修剪的整齐对称等,这都体现了西方人对于理性、精确、实用、开放、控制自然的审美价值追求。

当然了,这些差异主要是受不同的自然气候、文化渊源、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西方人的审美里面有着很大的宗教信仰、逻辑理性、实用扩张的内涵,对自然更多的是一种积极进取、控制征服的态度,黑格尔就强调:“真正的美是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1]相反,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中更多的是伦理秩序、情感诉求、自然协调、强调“自然就是美”,这种情趣在中国园林、绘画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绘画是艺术组成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绘画上,中西的艺术比较,宗白华先生说得非常透彻: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番礴,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相的刻画。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

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

间。[2]

在中西绘画中,以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作为代表

来进行比较。油画是最能体现欧洲绘画历史脉搏与博大精

髓的类别,水墨画又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神韵的艺术种

类。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有荷兰人发明的,

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油画

是伴随着文艺复兴而发展的,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

想的力量。自此,科学探索的精神得到张扬,实证求真的

风气开始兴起。油画突破了原来宫廷、教廷的题材与技法

等束缚,在形式结构、画面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世俗人物、自然风景与历史事件等为主题的油画大量涌

现,比如说《蒙娜丽莎》《自由引导人民》等,《蒙娜丽莎》

画的是一个普通女人,《自由引导人民》画的是一场自由

革命,这些题材都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油画中有着解剖学、光线透视与明暗分布

方面科学精神的张扬,人体解剖学的应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的准确比例、体型、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话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远及近的清晰层次。[3]材料工具与题材主题的发展,使得油画的写实风格进一步凸显。求真理性的态度,无不一透露出一种对于事物真实性与事件过程性的精确追求,其无一不受到希腊的雕刻与建筑的空间布局、对称平衡的影响。西洋的绘画渊源于希腊。希腊人发明几何学与科学,他们的宇宙观是一方面把握自然的现实,他方面重视宇宙形象里的数理和谐性。于是创造整齐匀称、静穆庄严的建筑,生动写实而高贵雅丽的雕像,以奉祀神明,象征神性。希腊绘画的景界也就是移写建筑空间和雕像形体于画面;人体必求其圆浑,背景多为建筑。(见残留的希腊壁画和墓中人影像)经过

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更是自觉地讲求

艺术与科学的一致。画家兢兢于研究透

视法、解剖学,以建立合理的真实的空

间表现和人体风骨的写实。[4]画家通过

油画的光与色,表现了不同艺术流派对

于“眼中事物”不同侧面的描写的强调,

但其本质都是对于“模仿自然”(表现为

物体雕刻的圆描)与“形式美(表现为

建筑几何对称)的继承和发展。绘画中,

无一都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理性求实

精神与悲壮热烈气质的追求。

而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是用纯用水墨来画画的。水墨画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在五代成行,在宋元达到高峰,水墨画是充分利用墨色深浅、笔法走势来表现空间立体、事物形状与起色神韵的。唐代诗人王维,提出“水墨为上”的画体思想。经过文人墨客与宫廷画师等的努力,最终确立了水墨画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水墨画,就是中国文人对于诗画意境、空灵脱俗、回归自然的追求以及心境写照。水墨画,又以宋元山水、明清鸟虫为主要代表。水墨画不强调几何对称与形式写实的做法,主要通过虚虚实实的笔法走势与或浓或淡的墨色分布来表现作画者的心境与情怀。水墨画在笔法上来源于中国书法与诗歌的高度发达,书法的洒脱不羁与诗歌的随性而至,赋予了水墨画极高的灵感触动。在一幅水墨画上,画家往往在旁边赋诗一首,同时也展现自己的书法造诣。水墨画不在意物体在光线或者环境中的客观状态,强调的是画家的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情状态,恰似“一切画境皆心境”的灵性一动是,如董源的《潇湘图》、范宽的《雪景寒林》等。在中国水墨画里面,没有焦点透视,不用从一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深度刻画,而运用的是散点透视让欣赏着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能够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景意味。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把人物画的极其微小,以此突显个人的渺小、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生命的惆怅感伤意识。所以水墨画更多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面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保守内敛”的价值追求,在水墨画里面看不到画家的积极物欲与扩张征服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平和舒缓、情绪微露额自然写意的状态。这正是中国文人所强调“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一种写照。水墨画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很大影响。当然了,山水、花鸟等水墨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市民经济开始繁荣、文人士族集团开始涌现的产物。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的六朝,反而成熟于市民经济发达的宋元呢?正如欧洲的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反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级一样。”[5]

中国画是一种点线笔墨的艺术,讲求气韵境界与空灵超逸,而对凹凸阴影、光线色彩、透视结构的不太讲究,是从骨气神韵的强调来表现人物情绪的流露。宗白华称之为,点线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