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键入文字]50 年国民党女兵裸身逃亡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1950 年4 月初,西昌战役尾声中,近3 万人包括家眷的国民党溃军散向各地,其中有万人裸身大逃亡!由于还处于奴隶社会的各部落彝人的介入,这些溃军面临绝境。
国民党政府长期歧视压迫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众对国民党军队早就恨之入骨。
国民党溃军满以为可以如内地一样照常规逃窜,在潜入深山后就较容易避开沿大道追击的解放军,却不料在彝人最原始的滚木擂石阻击下,他们先仍枪,后缴物,被洗劫一空。
好在贫穷的部落彝人仅是为了夺一套衣裤,就好象猎获一只野兽只为了取其皮以御寒一样,除此外一般不再伤其人身性命。
一阵阵雨点般的乱石下,被脱得精光的国民党溃兵(其中有一多半是家眷)便返转身反而向着大道方向疾跑。
于是,在这特定的环境时空下,上映了这万人裸身大逃亡的荒诞离奇一幕。
这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恐怕再难找到有如此大逃亡的天方夜谭般场景。
那些往日每战必言兵书的国民党军将领们,万万也没想到他们果真入了《孙子兵法》上一再告诫的“死地”。
几天内,大凉山沟沟坎坎,突然间冒出了如此庞大阵容的裸身大逃亡人群。
两人一伙,三人一堆,满山遍野蹒跚地跑着。
如果这时谁的脚上还曾有一只鞋子或袜子,那准会被再次洗劫而去。
非被剥得全身一丝不挂,这才不会再遭拦劫。
然而,当野蛮的奴隶主见从这群全裸的溃军及家眷身上再也剥不下什么身外之物后,便打起了肉体人身的主意,他们开始掠夺健壮的活人,捉去充当娃子,也即是奴隶。
据档案资料,在当时的彝区,奴隶的买卖是天经地义的事,其价格是:9—10 岁的姑娘值10—11 锭白银,男的值5—9 锭白银;11—19 岁的妇女值30—35 锭白银(婚配后可繁殖小奴隶。
当地风俗女孩在17 岁之前即已经婚配),男的值17—18 锭白银;20—29 岁的妇女值27—28 锭白银,男的值9—14 锭白银;30—40 岁的妇女值14—15 锭白银,男的值7—8 锭白银;41—45 岁的妇女值4—5 锭白银,男的值1.5—3 锭白银。
中国历史最长的朝代是什么朝
中国历史最长的朝代是周朝。
周朝存在的时间是791年。
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灭掉了商纣王,创建了周朝,而周朝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社会,同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奴隶社会。
周朝历代皇帝的介绍:
1、周武王姬发:周武王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2、周康王姬钊:周康王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
3、周穆王姬满:周穆王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4、周幽王姬宫湦: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这就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
什么是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什么是封建社会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封建社会的资料,仅供参考。
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根据领主们的封地规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国王授予公、侯、伯、男、子爵位.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封建社会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封建社会主要特征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
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封建社会”是西方社会学家划分的一种社会形态,特指西欧的中世纪。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将“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将封建社会看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取代奴隶社会、孕育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阶段。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计划
哇塞,你知道吗?奴隶社会那时候的学前教育可跟咱们现在完全不一样!
在奴隶社会,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有什么专门的学前教育计划呀。
那些奴隶主家的孩子倒是会有些特别的安排。
就说那些奴隶主们,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后可得继承家业,管理好多好多的奴隶,所以学前教育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
他们会专门找有学问的人来教孩子读书认字。
有一次,我仿佛看到一个奴隶主家的小孩子,才四五岁的样子,就被要求每天早上早早起来,跟着老师背诵那些复杂的文章。
他那小脸上满是不情愿,嘴里嘟囔着:“为
啥我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出去玩?” 老师却一脸严肃地说:“你以后可是要做大事的人,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行?”这像不像咱们有时候不想学习,被爸爸妈妈唠叨的样子?
奴隶主们还会让孩子学习礼仪,一举一动都得有规矩。
吃饭得怎么坐,见了长辈要怎么行礼,稍有不对,就得挨批评。
这就好比是给小树苗绑上了直直的木棍,非得让它长成规定的样子。
而且,他们还得学习骑马、射箭这些技能,说是以后要保卫家族的地位和财富。
这是不是跟咱们现在学各种特长有点像?只不过咱们是因为自己喜欢,他们是被逼的。
你想想,咱们现在多自由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学。
可在奴隶社会,那些孩子根本没得选。
他们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虽然吃喝不愁,但是失去了自由和快乐。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计划,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完全是为了满足奴隶主的利益和需求。
这难道不可悲吗?咱们应该庆幸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和学习。
所以说,时代在进步,咱们的教育也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注重咱们的兴趣和发展啦!。
什么是人类的社会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
但是,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变革和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具有历史性、阶段性、渐进性、相互影响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1.原始社会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长时间的阶段。
这个阶段人类还没有出现劳动分工和生产力的分化。
人们过着游牧和采集生活的原始经济形态,不断摸索和发展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
2.奴隶社会阶段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标志着生产力和财富产生了大的分化,有了阶级的出现。
而奴隶制作为第一个阶级社会的形式,拉开了人类社会进入历史时期的序幕。
3.封建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是在奴隶制社会的基础上继承而来,在欧洲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末,期间经历了殖民和开发的大浪潮,出现了许多文化与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
4.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产生于16-17世纪的欧洲,并在19-20世纪达到顶峰。
这个阶段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科技和工业化的革命给人类社会的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特点1.持续性和和谐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断探索新的社会模式和生产方式。
在过程中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多元化和分化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多种因素所决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方式不断变化,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
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分化,形成了各种社会阶层和文化流派。
3.动力和影响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类力量,不仅决定着社会进程的方向和速度,更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力量源泉。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时期
中国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
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思想大发展的时代。
轴心文明假说同马克斯·韦伯有关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研究存在着内在联系,故自20世纪60年代后,它便引起了西方社会学家的广泛注意。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又是在春秋时期萌芽,在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而东周时整个社会有特别重视各个领域的文化发展。
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建立了这样一个“文化轴心”: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
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公元前475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
那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公元前475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
这是春秋是奴隶制瓦解的时代。
也是战国是封建制形成的时代。
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朝建立后正式形成相应的封建制度。
此后各代相继沿袭。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导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设置迟,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什么是封建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很久的一段时间。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封建社会的相关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封建社会的解释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2年。
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
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的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
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
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封建社会”是西方社会学家划分的一种社会形态,特指西欧的中世纪。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将“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将封建社会看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取代奴隶社会、孕育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阶段。
中国古籍有“封建”一词,意思是“封国土、建诸侯”。
唐朝柳宗元写有《封建论》,将夏、商、周、汉四个朝代认定为“封建”。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试题1.《荀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西周时周天子开创了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A.禅让制B.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度D.分封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意思是西周初年分封71个诸侯国,来治理国家。
这说明了西周开创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西周的分封制2.《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A.尧B.舜C.禹D.启【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建立和兴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3.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A.夏B.商C.周D.战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朝代时间。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存在约47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存在约554年,周朝分西周、东周,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存在约825年,战国从约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存在约254年,所以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战国七雄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建立的时间,通过绘制的年代轴,让学生从年代轴上分析。
世界古代史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世界古代史的结束具体时间,希望对你有用。
世界古代史的结束时间古代是在1840年结束的,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世界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世界古代史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到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一段时期。
什么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在特定社会形态下,人们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方法和规律。
生产方式不仅是生产力的结构性组成部分,而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方式,还决定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什么是生产方式。
一、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生产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互联系的方式、规律和方法。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都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
因此,生产方式一般被分为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奴隶社会的奴隶经济生产方式、封建社会的封建经济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经济生产方式等不同的阶段。
二、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即把生产直接与自然界联系起来,人们靠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来谋生。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是混在一起的,且个人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
2.奴隶社会的奴隶经济生产方式在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由自然经济向奴隶经济过渡。
奴隶经济是以奴隶为劳动力的生产方式,通过剥削奴隶和剩余价值的获取,增强统治者的财富和权力。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劳动者的全部个人所有制已经消失,被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所消灭。
3.封建社会的封建经济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由奴隶经济向封建经济过渡,封建经济是以地主为代表的,地主通过对农民的剥削,获取土地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封建的特殊历史条件,让地主和农民形成主奴关系,也就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4.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经济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由封建经济向资本经济过渡。
资本经济是以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财富,获取劳动力所生成的剩余价值。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而劳动者则只有自己的劳动力,是一个双重人格的状态。
三、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影响生产方式不仅不断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引导了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的演变。
社会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吗? 1、什么是阶级 阶级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2、什么是阶级社会 阶级社会是指社会的存在是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的社会。它包括三个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3、区分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的主要标准 区分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的主要标准,不是看这个社会有没有阶级的存在,而是看其是否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是阶级矛盾。虽然阶级社会都是有阶级的社会,但是有阶级的社会未必就是阶级社会。 4、我国不是阶级社会 我国现阶段,虽然存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不对立;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但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阶级社会。 人权和公民权的异同
人权就是人作为一个生命和社会人所应当享有的生存、安全、信仰、思想、言论、受教育、自决等基本的自由和权利。它起初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特权而提出来的一个口号,到了17、18世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生来具有生存、自由、平等等权利。 人权和公民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人权是公民权构成的基础,人权的内容包含着公民权,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化。 人权的一部分要上升为公民权必须要由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每个国家的人权有每个国家人权的特点,我们讲的人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人权。 如何正确理解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 1、概念不同 (1)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籍的人。这就是说,凡具有某个国籍的人,就是该国公民。是否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是成为这个国家公民的前提条件。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不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如何,不论是否居住在我国境内,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外国人(包括无国籍的人)。 (2)人民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敌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敌人则是专政的对象。 2、表示的范围不同 公民一词一般表达的是个体的概念,人民一词所表达的是群体的概念。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人民都是公民。 3、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同 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例如,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就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不得服兵役。 4、使用的范围不同 在我国宪法和法律中,烦涉及国家主权或者从总体上说明国家权利的归属时,经常使用人民这一概念;而在涉及个人的法律地位时,则使用公民这一概念。 科学发展观就是可持续发展吗?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不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它要求人们对子孙后代负责,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内容远远大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奴隶社会是什么
世界上经历过奴隶社会的国家屈指可数。
中国是否存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奴隶社会是什么的呢?本文是整理的奴隶社会是什么资料,仅供参考。
奴隶社会是什么奴隶社会是指在一个人类社会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瓦解后出现的人剥削人的社会。
以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人身、实行超经济奴役为主要特征。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中国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
产生和确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能够生产剩余产品,从而使奴役他人变为有利可图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形式,即奴隶占有制。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
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奴隶社会产生。
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原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原因主要有
大量劳动力的保存
在奴隶制度下,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保存大量劳动力,就有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生产和劳动协作
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大量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和作坊中,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
③分工和协作的发展
大量的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使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
这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表现
①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标志)
进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特别是冶金技术大大提高,青铜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青铜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②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冶炼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在奴隶社会,青铜工具也主要是用于手工业。
奴隶社会的手工业是展示当时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主要表现在手工行业齐全、规模庞大、工艺精细等方面。
③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终于,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从中牟利的商人,他们的出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⑶结论(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事实证明,奴隶制的建立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