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之节水节肥技术实践与案例应用分享
- 格式:docx
- 大小:49.89 KB
- 文档页数:7
2018年第4期扫一扫看全文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8.04.040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刘峰摘要:水资源短缺以及肥料利用率不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能够保证我国现有的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对水肥增产效应的利用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增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此,本文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优势以及现阶段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来探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农业;技术;应用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4-0063-01中国图书分类号:S275;S147.2文献标志码:A (山东省沂水县农业局山东临沂276400)1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优势1.1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灌溉和施肥融合为一体的农业高新实用技术,该技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以及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转化为较小的流量,使其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者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这样便可以将水以及养分按照作物的生长需求,定量、定时地直接运输给作物。
1.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优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喷管等地节水灌溉方式对作物进行施肥,从而把对水的浪费降低到最小,它还能够减少水的下渗以及蒸发,从而大大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而且,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但能够节省施肥劳力,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这是由于它直接将溶解后的液体肥料直接运送到植物的根部集中部位。
另外,水肥一体化技术还能够使微灌灌水均匀度达90%以上,能够妥善解决淋灌可能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
2现阶段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存在的问题2.1缺乏高端的全水溶肥产品2.2一次性投资较大2.3政府投入不足2.4造成一些不良反应3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3.1施肥枪土壤注射施肥施肥枪土壤注射施肥不仅省工省时,而且操作简单,能够使旱塬土壤中肥料不能溶解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共5篇)第1篇: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价格水肥一体化设备厂家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价格水肥一体化设备厂家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意义: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滴灌施肥优点: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总结一、引言春玉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种植对保障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肥利用率,实现农田持续高产稳产。
本文通过对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的总结,探讨了该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的作用和使用策略。
二、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与作用水肥一体化是指在水分管理的同时,合理利用肥料,通过精确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1. 提高施肥精准度:精确计算并喷施合适的肥料量,精确时间和位置,从而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
2. 优化水肥关系:根据春玉米生长期需水量变化,科学灌溉并结合施肥,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3. 增加土壤肥力:适量施肥不仅满足作物需求,还有助于土壤养分的富集,提高土壤肥力。
三、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案例在进行春玉米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示范中,我们选取了河北省某农田作为试验基地。
根据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肥一体化措施,包括肥料施用技术、灌溉管理、土壤处理等。
1. 肥料施用技术:根据春玉米生长周期,我们制订了科学的肥料施用方案。
分为追肥和穴施两种模式,并利用农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撒。
这不仅提高了施肥效果,还节约了劳动力和肥料使用量。
2. 灌溉管理:我们采用了小区灌溉技术,将试验基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域,并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精确灌溉。
通过调节灌溉量,使得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适宜的水分供应。
3. 土壤处理: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我们进行了有机改良与覆盖。
利用有机肥和秸秆覆盖物,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水肥一体化增密增产效果分析通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 增产效果显著: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春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地块的产量明显提高。
平均增产率达到20%,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水肥一体化之节水节肥技术实践与案例应用分享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
整个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
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
一、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滴灌施肥的节水节肥作用,配合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达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目的。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吸收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也就是利用其灌溉系统设备,把灌溉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溶液加压(或地形自然落差)、过滤,通过各级管道输送到田园,再通过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不断地湿润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壤,使其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含水状态。
1、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的选择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滴灌施肥系统。
大田果树或蔬菜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分为自然压差系统和动力压差系统。
水源在田面高处可选用自然压差系统,特点是不受电力有无而约束,只要蓄水池有水,就可以进行滴灌施肥;其他情况则选用动力压差系统,滴灌水压力由加压泵来完成,同时要有缓冲池作为水源的调节;灌水器一般应用滴灌管;施肥装置一般选择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通过科学施肥和节水灌溉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方案。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科学管理水肥的供应,可以避免因过量施肥或过度灌溉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推广经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肥资源,达到节约资源、增产增效的理念。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
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量大、浪费严重、农田污染等问题。
通过科学调配水肥比例,实现肥料的精准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土壤负荷过重和化肥残留的情况,有效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吸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施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避免因施肥不当导致的施肥浪费情况,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
进一步探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将灌溉和施肥过程结合起来的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它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肥资源,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就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植物生长需要为基础的施肥技术。
它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需求,精细地调控灌溉和施肥的水平,保证作物根系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大大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减少了施肥量和灌溉量,达到了节水增产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避免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减少因灌溉不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作物的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蔬菜、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的生产。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以番茄为例,通过灌溉水中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湿度,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水稻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水稻是一种高水耗作物,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精细地调控农田的水分和养分,有效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大大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在小麦、棉花等作物的生产中起到节水增产的作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是指在灌溉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养分物质,以满足作物吸收养分的需求。
一般来说,施肥技术包括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式。
基肥是指在作物生长前,将一部分有机肥、化肥等养分物质直接施入土壤中,以供植物长时间吸收。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适量补充有机肥、化肥等养分物质,保证作物长势的良好发展。
灌溉技术是指在施肥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调控灌溉水量和水质,以保证植物根系充足吸收水分和养分。
一般来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方式,通过灌溉设备将水和养分物质直接送达植物根系附近,以减少水质和养分的浪费,提高作物的养分利用率。
河南农业2018年第7
期(上)
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防效指标中,以处理3最大,且与其他处理极显著水平。
三、结论
生物菌肥不但能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等矿物营养,使之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且还能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从而产生抑制病害的作用。
同时,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使作物株高、叶片数、叶绿素质量分数、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以及产量显著增加。
本试验条件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除处理2外,在生长指标、产
量指标上处理1、处理3均优于对照,其中处理3总体表现略优于处理1,但在干鲜比指标中,处理1数据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性极为明显,说明适量的施肥量对干物质的积累影响较大。
综合以上因素及考虑到成本因素建议大田推广碳酶菌肥80 kg/667 m 2。
目前,在韭蛆害虫的防治上,生物防治的研究较多,成学美等利用8000 IU/mL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韭蛆的初步试验表明,当每667 m 2用药剂5~6 kg 时防治效果可达75%。
阿维菌素(齐螨素)在韭菜产区的推广应用,已收到很
好的效果,应用时要把握卵孵化盛期用药,把迟眼蕈蚊幼虫消灭在钻蛀韭菜之前,可提高防治效果在10%以上。
通过试验数据可以看到,该生物菌肥对韭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高防效达55.6%。
另据调查,该生物菌肥在韭菜上应能明显促进韭菜生长发育,主要表现植株长势强、叶片深绿油亮、商品性好。
在韭菜上的使用未发现对植株生长有不良影响,表明其在韭菜上使用安全。
可见该生物菌肥是一种安全、高效、低毒的生物有机肥,值得推广应用,以替代高残留、高毒农药防治韭蛆,提高韭菜食用安全性。
新疆玉米的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实训报告1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1.1耕地选择只有地势平坦和坡度小的地块适合水肥一体化灌溉,保证管道内的压力平衡,保证滴水的均匀,避免有些玉米得不到水肥,从而影响水肥一体化灌溉的效果。
1.2品种的选择选择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之后,玉米生长期内水分供应充足,能够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
为此,要选择耐水肥、耐密植和抗倒性强的品种,同时产量潜力巨大,科学地选择种植密度,真正实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1.3分期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让肥料和水共同滴入到土壤中,结合玉米的需肥规律采取分次追肥的原则,选择种肥异位同播,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施入适量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平衡复合肥的使用量。
在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时期,需要施入攻穗肥;玉米花粒期,要追施攻粒肥,并且随着灌溉管道一同施入,满足玉米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
1.4管道的铺设1.4.1铺设时间。
当玉米生长到5~8叶期,在玉米行间铺设灌溉管道,选择适合的铺设时间,一旦铺设过早,会影响除草效果,或者影响管道的固定,一旦出现刮风天气,管道可能相互缠绕,破坏管道,还需要重新铺设。
1.4.2铺设方法。
选择科学的滴灌管道铺设方法,首先在机井旁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之后购买一定规格的滴灌带、输水管道、接头和开关若千个,每间隔一行需要铺设一个滴管道,之后结合玉米田地的供水能力和田间坡度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管道数量,将地块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区域,设置总开关,通过输水管道以及机井旁水肥一体化设备将滴管道和输水管道连接,保证每根滴管道的长度控制在30~50米。
如果超过50米会造成水压的不一致,浇水不均匀。
1.5大田管理1.5.1化学除草。
在玉米1~3叶期,使用爱玉优和蒡去津是浮剂兑水之后喷雾,可起到封杀除草的效果,或者在玉米3~5叶期,使用爱玉优和蒡去津可分散油是浮剂兑水之后喷雾,可起到很好的除草效果,必须保证喷洒均匀。
适量加入甲维盐和芸苔素内酯,能够防治虫害,促进玉米的生长。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随着绿色节水农业的兴起,水肥一体化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各地的重视,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为突破干旱地区缺水对农业的制约,启动实施了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上推广面积达到了1900 hm2,主要应用在番茄、黄瓜、辣椒、硒砂瓜、茄子等经济作物。
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力、省工,不仅有效破解了水资源短缺、水肥利用率低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了作物水肥管理水平,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俗,实现了精准化、科学灌溉],而且由于其使用方便,有利于蔬菜机械化生产,对于促进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1.1 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作物开展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省劳动用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与传统灌溉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利用率提高30%-70%,肥利用率提高20-30%(详见表1);亩用工节省10-15个;平均亩产增加20%-28%,亩节本增效1000-5000元(详见表2),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1.2 应用范围逐步拓宽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不断优化、扩大,从最初的设施温室走向露地蔬菜,从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等作物)发展到经济作物(如番茄、黄瓜、辣椒等)、设施果树等;应用范围也从大规模生产基地扩展到小规模、小基地;使用主体也从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大农户、大公司,扩展到一家一户;技术装备也从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扩展到单棚单户的简易精量水肥一体机。
1.3 绿色环保安全作用凸显在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中,通过在农田铺设主支管网,作物所需水肥在水压推动下通过毛细管道,直接将水肥流到作物根部,能够保证作物及时得到所需的水肥,做到了缺什么补什么,满足了作物生长期对水肥的不同需要,使作物生长处于适宜状态。
棉花的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实训报告棉花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管网系统优化配置模式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子,水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基础,同时水和肥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 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水建学院院长严海军教授主持。
该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双减专项的49个项目之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9家单位共同参与,主要在养分快速诊断与原位监测技术、水肥一体化装备研发、技术模式及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装备》课题6,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大学3家单位参加与共同实施。
由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子课题“滴灌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田间管网系统优化配置模式研究”棉花核心示范区喜获阶段性成果。
2019年9月27日,课题组邀请石河子大学危常州教授、新疆农垦科学院孔宪辉副研究员、石河子农科院刘洪亮研究员、杨永林副研究员以及第八师水利局张佳科长、科技局张燕等6位相关领域专家,对课题组位于新湖农场的棉花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网优化布置的220亩核心示范区域开展测产。
课题牵头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课题参与单位石河子大学等十余人协同参加了此次测产。
示范区棉花管网布置模式分别采用一膜一管一行(70亩)和一膜一管两行(150亩),配合管网布置模式分别选用鲁棉24号和石城棉1号,亩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株和14000株;同等水肥条件下开展水肥效率优势对比,其中灌溉定额为3780m3/hm2,N:P2O5:K2O 为345-331.35-194.25kg/hm2,全生育期灌溉10次,水肥一体施肥8次。
冬枣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田间试验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最早始于1960年的以色列。
是一种施肥与微灌相结合,水肥同步控制的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是既能节水节肥,又能大幅度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不仅适用于经济作物,也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
由于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严格控制水肥量,为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冬枣;水肥一体化技术;田间引言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过度投资于水和肥料、种植效益提高缓慢、十年干旱和水资源日益短缺,经常发生干旱,严重制约了农业加工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通过注重农业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建设,不断提高用水和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发展当前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通过示范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果。
1水肥一体化技术概念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通过田间自动管理系统的建立,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种植情况制定其需水需肥规律,再利用管道系统压力,以及田间施肥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定时定量的浇水与施肥,进而保障施肥浇水的科学性,并准确将水与肥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提高农作物对水与肥的吸收率。
这样的栽培方法更加科学,能够在提升水肥利用率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生产种植的成本,同时节约水资源与肥资源,实现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之所以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农业的集约式、规模化发展。
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率,同时还能够实现自动化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实现了农业集约化发展。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试验场土壤的原料为冲积层原料,土壤类型为硫酸盐Fluvo-Aquic土壤,土壤质地重,堆积密度为1.37g/cm 3,飞行前地层土壤理化性质分别为9.8g/kg有机质、0.65g/kg总氮、76.6mg/kg碱性水解氮、16.31mg/kg可用磷、194.4mg/kg可用钾和8.76kg ph值。
枸杞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案(全程滴灌水溶肥,省肥、省水、省工更省心)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富含枸杞蛋白多糖、维生素C、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需肥特点:枸杞的需肥规律枸杞水肥一体化枸杞水肥一体化枸杞每个阶段都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有些物候期是重叠进行的,如:枝叶生长、花芽分化、花蕾和果实生长等都有同时进行的时候。
所需的养分多,供肥期限长,如果养分供应不足,就会使新发的枝条短、弱,花芽分化受影响,花量少,落花落果加重,果实小,还会影响根系生长和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它不仅会影响当年产量,还直接影响树体养分积累和第二年生长结果。
枸杞水肥一体化1、4月上旬-5月,枝叶养分含量较高,其N、P2O5、K2O含量平均达到2.79 %、0.06 %、0.99 %;枸杞水肥一体化2、6月中旬-7月初,由于树体开花结果,枝、叶中养分逐渐向果实转移,枝叶中氮磷钾含量降低,果实中养分含量较高(N、P2O5、K2O达到1.82%、0.56%、1.00%);枸杞水肥一体化3、7月中上旬-7月中下旬,由于盛果期树体大量开花结果,消耗大量的养分,果实、枝条、叶片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都逐渐降低;枸杞水肥一体化4、7月底-8月底,枸杞根系进入夏季休眠状态,此时枝、叶中的养分含量较低;枸杞滴灌5、到9月初,枸杞进入了秋果生长期,此时根系开始恢复活动,枝、叶养分含量随之回升;枸杞滴灌6、9月下旬-10上旬,秋果结实期枸杞果实中的养分含量较高,N、P2O5、K2O含量平均达到1.47%、0.24%、0.83%;枸杞滴灌水肥一体化方案:枸杞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案(1亩)枸杞萌芽前,土地解冻后,根系开始生长,为了保证枸杞萌芽时期所需的养分、为萌芽做准备,需补充全面营养。
枸杞第一阶段水溶肥是高氮型水溶肥,含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能促进树体养分的及时全面补充,保证开春后养分的及时供给。
补充的腐植酸液体肥含有的特有活性有机质可加强根际微生物活动,增加有益菌含量;富含大量矿物源黄腐酸钾,促进芽前生长,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保水、松土功能。
醴陵市葡萄园水肥一体化之节水节肥技术醴陵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廖世喜李江林2016年4月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葡萄园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葡萄园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
整个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
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
一、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滴灌施肥的节水节肥作用,配合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达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目的。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吸收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也就是利用其灌溉系统设备,把灌溉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溶液加压(或地形自然落差)、过滤,通过各级管道输送到田园,再通过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不断地湿润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壤,使其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含水状态。
1、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的选择葡萄园选择滴灌施肥系统,选用动力压差系统,滴灌水压力由加压泵来完成,同时要有缓冲池作为水源的调节;灌水器一般应用滴灌管;施肥装置一般选择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2、水肥一体化滴灌水运行与大水漫灌的区别滴灌水在土体中通过滴头不断的滴水,土体纵切面有上而下逐渐扩润,横切面由中心点由里向外逐渐扩润,滴点之间、滴灌管之间经过时间的延续相互重叠湿润;而土壤表面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不宜形成板结,抑制了杂草的生长。
真正达到了浇作物的效果。
大水漫灌则是由地头开始,水在田面整体下渗,地头水极度浪费,地尾水不能足够渗到,不仅水浪费,而且容易造成地面板结。
3、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的铺设不同作物、不同树龄、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栽培方式,滴灌管离作物主干基部的距离应有所不同,合适的铺设距离对滴灌浇水施肥的效果影响较大。
铺设的原则是:滴灌管上的滴点应在作物根系生长最集中的部位。
根据这一原则,葡萄的不同种植方式:篱架栽植应在两侧顺行铺设;棚架栽植应在棚下根据行距大小顺行铺设2-3根管,每根距离1-1.2米。
以此类推。
4、水肥一体化大田滴灌系统及设施的冬前管理入冬前,由于葡萄已经收获不需要灌水作业,为了下一年的安全浇水和系统中的设施、设备的冬季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打开蓄水池、滴灌主管道最低处的排水阀,放干其中的存水;并关好阀门。
二是将过滤器、施肥器进行清洗,之后安装待用。
三是将田间滴灌管卸下,放干存水,盘好放入仓库。
四是田间露出田面的支管道口、水表等部件,可用带颜色的塑料袋包好,有明显标志,以免人蓄破坏。
做好这几项工作,可延长系统、设施的使用寿命。
5、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操作规程5.1水肥一体化运行操作步骤1、开启要灌溉田间地块的各阀门,检查清理两个过滤器。
灌溉过程中要对系统首部组合过滤器(离心+网式)定时冲洗。
对于离心式过滤器:根据水质含沙量多少,对储沙罐内的沙子进行冲洗,冲洗时先打开压盖,将沙子取出冲净即可。
对于网式过滤器:手工清洗时,板动手柄,放松螺杆,打开压盖,取出滤网,刷洗筛网上的污物并用清水冲洗干净;自动冲洗时,打开排污阀,反复冲洗,直到正常为止。
2、由深井通过管灌系统或深井直接,经过已开启的蓄水池阀门,将水注入池中。
水位超过池内水泵时,合闸启动水泵运行,及时检查电源电压,检查水表压力不得超过2.5。
3、池内水泵运行正常后,到田间巡回检查各个滴头滴水是否正常,不滴水的地方可用木棍轻轻震动,保证所有滴头正常滴水。
4、田间检查完后,对所施可溶性化肥按比例配方在适当容器中,充分溶解,可使用细纱网或纱布进行过滤,将不含残渣的肥料溶液注入施肥罐或池中待用。
先开启施肥罐出水口开关,再开启进水口开关。
如果用简易施肥池,注意注肥泵的压力要大于输水管的压力。
5、施肥过程应放在该组浇水的中间环节,以利于滴灌管得到充分清洗,减少堵塞现象发生。
施肥结束后,不要立即停止,系统须运行一段时间将剩余肥料用清水冲洗干净。
肥料全部施完后,先关闭进水口开关,再关闭施肥罐出水口开关。
根据水表水量确定达到要求的灌水量时,更换下一组地块,应先开启下一组各开关,再关已灌水的所有开关,下一组的操作步骤按以上重复进行。
6、所有地块灌水结束后,先关闭管灌系统或深井的开关或阀门,其次关闭池内水泵开关,最后关闭田间的各开关。
对过滤器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达到下一次正常运行的标准。
6、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大水漫灌转变为浸润式灌溉,由浇地转变为浇作物,由单一浇水转变为浇营养液。
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露天条件下,滴灌施肥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
膜下滴灌亩节水100-150方左右,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70%左右。
2、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膜下滴灌使用滴灌专用肥比传统施肥节省化肥20-40%。
3、节药。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滴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
4、省工。
滴灌施肥减少了中耕和防治病虫害等劳力投入,一般每亩每季节省劳力4-6个。
膜下滴灌设施栽培节省防治病虫害和中耕等投工15-20个。
5、改善生态环境。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地温比常规灌溉施肥技术提高,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二是减轻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和团粒破坏程度,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三是减少了水分下渗引起的土壤养分淋失和地下水的污染。
6、提高土地利用率。
滴灌网络从水源到地头,不用修渠、打埂,提高土地利用率5%-7%。
7、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作物一般增产10%-30%。
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8、提高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和节省投入的效益。
二、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的选择1、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的选择原则一是溶解度、纯净度高,没杂质;二是相容性好,使用时相互不会形成沉淀物;三是养分含量较高;四是不会引起灌溉水PH的剧烈变化;五是灌溉设备的腐蚀性小。
同时,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尽管很少,如果通过微灌系统施肥,就需要考虑其溶解度。
2、水肥一体化常用的滴灌用肥固体肥料:大量元素肥料有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钾、磷酸、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工业级)、氯化钾(加拿大钾肥除外)等;常用的中量元素肥料有硫酸镁,微量元素应选用螯合态的肥料。
在配制时要特别注意:①含磷酸根的肥料与含钙、镁、铁、锌等金属离子的肥料混合后产生沉淀;②含钙离子的肥料与含硫酸根离子的肥料混合后会产生沉淀;③最好现用现配;④对于混合后会产生沉淀的肥料应采用分别单独注入的办法来解决。
3、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料的配制原则在微灌施肥制度确定之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肥料。
一是可以直接选用市场上的微灌专用固体或液体肥料,但是这种肥料中的各养分元素的比例可能不完全满足作物的需求,还需要补充某种肥料。
二是按照拟定的养分配方,选用溶解性好的固体肥料,自行配制微灌专用肥料。
生产实践中选配肥料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解析法,通过公式计算求出基础肥料的用量和肥料总量。
三、葡萄应用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1、葡萄生长发育需水特性葡萄是比较耐旱的果树,但在干旱季节和葡萄需水期适时灌水才可获得高产和更优质的产品。
葡萄有4个需水关键时期。
一是萌芽期。
由于休眠状态刚刚结束,土壤和植株体内易出现暂时的水分亏缺,而且萌芽和新梢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
此期水分供应不足,将造成萌芽率下降、萌芽不整齐、新梢生长缓慢、坐果率低等现象。
二是浆果膨大期。
开花坐果后,浆果进入细胞分裂期,此期的水分状况对浆果的生长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如出现水分亏缺,将明显抑制浆果的细胞分裂和膨大,造成产量下降。
同时,浆果膨大期也是花芽分化的旺盛时期,供水不足,会影响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下一年的产量。
三是果实采收后,由于树体消耗了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应及时补充,否则将影响植株的越冬和下一年的萌芽率。
四是越冬前,需要埋土防寒。
在埋土防寒前后浇冻水,可明显改善土壤和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有利于植株的越冬和下一年的萌芽。
2、葡萄生长发育需肥特性葡萄以萌芽期、新梢、花序生长期、幼果膨大期需要量最大。
氮是葡萄需要量较多的营养元素之一,氮肥对葡萄树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多施氮肥,可增加葡萄枝叶数量,增强葡萄树势,协调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副梢萌发,起到多次开花结实提高产量的作用。
但若施用氮肥过量,则会引起枝梢徒长,导致大量落花,引起产量降低,而且还可以引起新生枝条和根系木质化程度降低,影响越冬能力,葡萄展叶后,随着枝叶的增长,开花和果实膨大对磷的需要逐渐增加。
葡萄树对磷的需求最较少,但由于土壤固定等因素,在实际施肥时肥料用量要比需要高出许多。
在果实采收后施磷比较关键,因为此时葡萄根系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尚未结束,施入的磷肥被葡萄吸收后,参与代谢、制造合成大最的有机养分,增加了树体的营养贮藏量,既可恢复树势、促进花芽的分化,又可提高葡萄的抗冻能力。
葡萄需钾量大,有“钾质作物”之称,适当施用钾肥对浆果成熟、着色,提高糖分含量、风味及耐贮性能有重要作用,还可促进根系生长、枝条成熟,增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
葡萄施用硼肥可提高坐果率,改善葡萄的营养状况,提高产量。
2.1葡萄滴灌用水配肥制度2.2葡萄滴灌用水配肥方案本方案适宜丘陵区,中壤土质,土壤pH为5.1左右,要求地势平坦,耕性良好,保肥保水性好。
密度为330株/亩,目标产量1200-1500kg/亩。
秋季葡萄落叶后沟施基肥,每亩沟埋秸秆200kg及优质腐熟的畜禽肥800~900kg、氮(N)0.2kg、磷(P2O5)10.5kg/亩。
肥料品种可选择过磷酸钙75kg/亩和碳酸氢铵1kg/亩,增施碳酸氢铵1kg/亩目的是调节C/N,促进玉米秸秆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