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大连财经学院

2011级旅游管理

摘要

保存至今的数以千计的中国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古村落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休闲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中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经营体制不顺,利益分配不均,风貌损毁严重,忽视社区参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欠佳,交通相对闭塞,管理效益偏低,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策略:1)在政策导向上,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2)在经营体制上,提倡多元融资结构,多种所有制形式,3)在利益分配上,主张社区参与,村民与企业共同受益,4)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加强古村落遗产和风貌保护,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5)在发展模式上,提倡因地制宜,找准路子,6)在内部管理上,要求强化标准,做到环境有序。

关键词古村落,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芙蓉村,遗产

一.中国古村落旅游之现状

(一).起步晚但发展快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村落旅游业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是,最早推动中国古村落旅游的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谢凝高教授,他于1988年主持完成的浙江省“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把楠溪江流域众多的古村落作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纳入到旅游规划中,从而使得古村落旅游被提上

议事日程。虽然楠溪江流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即有古村落旅游的萌芽,但其真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古村落旅游是在当时流行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文化浪潮的引导下,随着以“青山绿水”和“耕读文化”著称的楠溪江流域旅游业的崛起而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旅游亮点。楠溪江流域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区域总体规划创意,还是配套设施建设与服务,都是同类旅游中开展得最早、最好且最成气候的。与此同时,安徽南部的一些古村落如西递村、宏村、唐模村、呈坎村等,此时也在宣传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的同时,零零散散地开始发展自己的旅游业。

之后于九十年代中后期陆续推出的贵州省屯堡村,湖南省岳阳的张谷英村,湘西的王村、矮寨、德夯村、皇都村、高椅村,江西省乐安的流坑村,福建省南靖的田螺坑村,山西省临县的西湾村,陕西省韩城的党家村,浙江省武义的俞源村等几十个古村落,均走上了挖掘传统乡村文化、发展古村落旅游的新路子。一时间,古村落旅游之势蔓延全国,成为全国旅游的热点。近年来各种关于古村落旅游的指南图书以急剧的速度猛增。中国古村落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

(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各地古村落之所以保留至今,大凡有以下几点相同的地方:一是多处在偏僻的山野里,虽然这些村落在历史上的交通可能发达,但近现代交通相对落后,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二是多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落后就意味着无资金改造或改建老建筑,客观上使这些古村落风貌得以较好地保留。简言之,古村落保存较好的地区往往是交通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发展偏远落后乡村的经济,成为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首先是积极申报各种遗产、名村、文物等重点保护名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希望获得“尚方宝剑”以决定古村落的未来发展。

中国古村落旅游地保护与展示的主要形式表

资料来源:本人研究整理。

二.中国古村落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古村落旅游虽然因为资源独特、政府重视等原因而迅速发展成为国内“休闲游”和“乡村游”的重要目的地,但由于发展的时间短、基础差、管理落后等原因,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古村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经营体制不顺,村民与企业利益冲突明显。

目前关于古村落旅游地的经营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3种,1)所有者(集体)自主经营。因为民居是居民的私有财产,居民将民居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归于一体,再加上集体所有的其它的村落内的土地,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的形式组成经营主体,自己集资,自己经营,自己管理,如黟县的西递村、徽州区的蜀源村、韩城的党家村。其好处是经营起来容易沟通,且经营利益与每位居民家庭利益息息相关,百姓积极支持,但普遍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管理水平很低、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2)非所有者的委托经营。包括个体承包(如婺源的理坑村)和企业租赁(如宏村、南屏村等)经营。其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全面负责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工作,在

资金投入、减少浪费、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村落发展均有好处。经营者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与村落的互利、互控关系。此模式的缺点是,投资经营者更多关注的是产出效益,会进行目的性很强的选择性投资,不利于村落整体环境的营造;同时,由于经营者多是与地方政府签定的经营合同,每年从利润中付给地方政府的收入,经过层层分配,最后到达居民手中的钱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各种经营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问题还是村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因此,完善并探索更为有效的经营体制、正确处理好村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已成为古村落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追求发展,古村落风貌损毁严重。

近年来,古村落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如安徽黟县这一古村落集中区域,2000年的游客就达到4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亿元,所以,许多古村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旅游。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资源、环境与风貌的保护。各地古村落不是文物古迹遭到无情的破坏,就是人为的“假古董”、“假文物”到处充斥;不是破坏性建设,就是建设性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给宏村和西递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为古民居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有的村民为了经商需要,随意搭建用房;有的村民则无视整体保护的要求,私自拆迁和改建房屋。鉴于江苏周庄这个仅有0.24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已有约600家注册商号的事实,周庄镇政府于2003年开始实施“减商”行动,第一个动作是裁掉25家丝绸店,并陆续裁减其它有关商铺,目的是减少过多的商业性,还古村镇一份本有的宁静,这一做法值得古村落借鉴。

(三).忽视社区参与,背离主题

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项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而古村落旅游所涉及的旅游环境更是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参与。也就是说,不仅古宅、古街、风土人情等是古村落旅游的重要内容,而且世代生活于其中的村民及其日常表现也是古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古村落旅游的有效开展,也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是在村落发展、村落规划的决策方面忽视社区村民的参与。极少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考虑居民的态度、愿望和要求。二是旅游经营者忽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社区环境的建设,居民的受益程度低。居民得到的实惠越少,久而久之,导致游客量下降。三是忽视社区发展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只有社区经济得到发展,村落旅游才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古村落社区的发展是开展古村落旅游的最终目的。所以古村落旅游必须立足古村落本身经济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