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民勤生态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民勤县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就民勤县城市供水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勤县;城市供水;解决对策;一、供水水源状况(一)地表水源。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县境内地势平坦,降水稀少,不产生地表径流。
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是由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八条山水河流汇集而成。
各支流出山口后被上中游灌区引灌,灌溉余水及潜入地下的水流在中游形成泉水,成为石羊河下游的主要径流。
受石羊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石羊河上中游人类活动影响、上游调蓄工程相继建成和中游地区地下水的逐步开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使石羊河进入民勤境内的径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民勤的总径流量年均5.42亿立方米,九十年代年均1.524亿立方米,到了2005年地表水入境量已减少为0.61亿立方米。
从水源条件上分析,河道自然来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是无法满足城区供水的水源条件,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河道自然来水减少,河道自净能力降低,河道水质无可靠保障;二是受上游城市生活中水的影响,导致进入民勤境内的地表水水质极不稳定,水质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水量调蓄问题无法解决,红崖山水库是县境内唯一的地表水调蓄工程,是三水汇合的唯一工程,专门修建人饮供水水源蓄水池无地理条件,且水处理成本相当大。
(二)地下水源。
民勤地质位置处于阿拉善板块与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地带。
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南盆地,大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隆起的东南缘,称北盆地。
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地貌位置处青藏、蒙古高原接界的边缘,北祁连山地槽和阿拉善地台南缘民勤中新凹陷。
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倾。
早中更新世期间,境内仍有断裂活动。
整个民勤盆地呈下降趋势,沉降幅度达300米以上。
晚更新世是形成腾格里沙漠的物质基础。
设立民勤生态特区集成创新修复西北生态——决不让民勤变
成第二个罗布泊
花天崇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07(23)10
【摘要】在实践层面上,从10个方面比较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基于这种认识,从区域、生态角度提出了民勤生态特区的构想.综合了民勤生态问题四大基本特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视野,简述了设立民勤生态特区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初步设计了民勤生态特区的功能和目标,提出了近期急迫的工作,以期民勤摆脱发展的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同时为修复西北生态做出示范.
【总页数】2页(P4-5)
【作者】花天崇
【作者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绝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节水增收促发展防风治沙保民勤 [J], 丁多伟
2.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解读"南水西调"工程构想 [J], 屈一平
3.如何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落实温总理批示,解决民勤水危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J], 邱国玉;李小雁;冯右骖
4.民勤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关于武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研究 [J], 邹雅林
5."民勤沙漠化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在民勤启动 [J], 民勤连古城保护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1)描述石羊河的水文特征。
1.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季节性河流,有断流;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有夏汛。
(2)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减少,蒸发加强,导致水量减少;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甘肃省酒泉市的瓜州,古称“安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矿产资源丰富;因风能丰富被称为“世界风库”.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等机遇,大力发展风电.材料二: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材料三:河西走廊图(1)分析瓜州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1)①瓜州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②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③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力大等.(2)分析瓜州成为我国风电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①瓜州地广人稀,多戈壁荒漠,土地价格低;②有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支持;③有东部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等.(3)分析我国弃风限电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3)①西北地区风能资源集中、规模大,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工业落后,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或当地接纳能力不足)②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③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等.小结:影响风能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海陆位置(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内地丰富)2.下垫面(粗糙程度---建筑物等的阻力,植被密集程度,地形。
400字作文沙漠绿洲——民勤
我的家乡在民勤,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的夹缝中,它原来是一个被绿色植被所环绕的绿色长廊。
路边一排排常见的白杨树像一个个卫士,一样挺拔站着,守护着这个沙漠——民勤。
那是有着沙漠绿洲之称的——民勤。
先说说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吧。
它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东北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被国家列入“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北方防沙带,属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
荒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34%。
十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沙、省级财政防沙治沙、规模化防沙治沙、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重点工程项目,坚持造林、封育、管护并重,因地制宜,分类施治,合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全县形成了防风阻沙林带、基干防护林带、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生态经济林有机融合,以点、线、面结合,带、片、网配套,形成了结构合理、生态稳定、经济高效的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和林草产业体系。
现在放眼美丽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草木尽染、色彩斑
斓,青土湖水域候鸟翩飞,广袤深邃,苍茫壮美。
从沙漠到绿洲,
从节水增产到脱贫致富再到乡村振兴,防沙治沙成果对民勤县人民
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滴水,每
一丝气息,因为她越美丽宜居,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勤人!。
青土湖生态治理情况简介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明清时期有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1924年以来,再无较大洪水汇入。
解放初期,水域面积仍有120平方公里,至1959年完全干涸,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成为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围之势。
2007年10月1日,温总理视察民勤青土湖时指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要打好三套“组合拳”,上游涵养水源,中游管理调度,下游注水恢复,将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
为了全面贯彻温总理讲话精神,进一步遏制沙患,阻隔两大沙漠合拢,坚持造管并举、封造结合的原则,采取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和重点生态项目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治理活动。
一是治沙,采取压设沙障的形式固定流沙,并通过与科研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治沙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试验示范,建成防沙治沙核心示范区1000亩;二是造林,人工营造防风固沙林7万亩;三是封育,对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采取人工围栏封育,促进植被自然修复,增加植被盖度。
目前已完成围栏封育12万亩。
通过采取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退牧还草等各项治理措施,湖区部分区域的生态植被得到有效恢复。
2010年秋季,受红崖山水库调蓄能力的限制,同时为改善青土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促使该区植被尽快恢复,红崖山水库共向青土湖下泄生态水量1290万方,实际入湖水量860万方,在青土湖形成了约3平方公里的水面。
今年,红崖山水库共下泄用于青土湖注水和生态林灌溉2160万方,其中向青土湖下泄1800万方,沿途渗漏补给540万方,实际入湖水量1260万方,人工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季节性水面;用于生态林灌溉360万方,灌溉生态林1.17万亩。
2011年,县上继续把青土湖作为全县防沙治沙的主战场,集中打造“重点治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三位一体的示范区。
以青土湖纪念碑为中心,布局建设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带、压设麦草沙障营造防风固沙林展示带、配套滴灌设施实施通道绿化展示带、注水区域人工种草恢复生态展示带、护路堤岸营造防护林展示带,提升展示区建设质量和治理成效。
浅析甘肃民勤生态问题
民勤作为夹在两大沙漠之间的珍贵绿洲,作为河西走廊的关键地带,其生态问题引人关注。
民勤生态环境恶劣,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当然也有现今人们造成的恶性循环。
民勤县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该地区的生态治理仍任重道远。
1民勤生态环境概况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邻巴丹吉林沙漠沙漠,东北靠腾格里沙漠。
民勤作为两大沙漠夹缝中的一抹绿洲,是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屏障,但在这个长达4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沙漠仍在日夜不停的侵吞着这最后的土地。
人为开发与自然环境本身限制造成了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质也恶化严重。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地盐碱化日益严峻。
草场林地不断退化、万亩植被死亡,自然防沙屏障屡遭破坏。
沙患等灾害性天气直接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
民勤的存亡关系着河西走廊的安危,关系着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这里的生态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反思。
2民勤生态危机原因
(一)历史原因
民勤这片神奇之地,演绎了大漠绿洲的沧海桑田。
四千多年前,人类开始在民勤居住。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屯田实边”。
当时民勤境内“河流遍布”、“湖泊星罗”。
清雍乾年间,垦荒大军涌进这一地区,耕地猛增,河流逐渐不能敷用。
到清末,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植被衰竭,风沙肆虐。
民国时期,战乱肆意,军阀集团种植鸦片又使农业极度衰败,沙漠化已无法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石羊河流域大规模的农业开发,造成石羊河水资源空间配置不均。
民勤人民又大量开采地下水作为弥补,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如今的民勤样貌。
(二)具体原因
1.水资源短缺
民勤县唯一的地表径流就是石羊河。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使石羊河上游大力修建水库,流入民勤的地表径流逐年锐减。
人民又大面积开发利用地下水。
但上游的开发阻断或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民勤产业用水结构也存在缺陷,农业用水方式以漫灌为主,这使得民勤水资源问题加剧。
同时当地大气降水不仅少而且年内和年际分布都不均,蒸发量又大,该区水资源可想而知。
2.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所引发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不计其数,民勤现状也受到影响。
由于沙面比热容高,导热性强,在日光照耀下,沙面温度会迅速增加。
裸露的沙面将大量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大气,使得这一地区春季增温迅速,这就响应了全球变暖时气候的不稳定性。
如此现象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农作物遭受冻害、风沙等灾害,减产严重。
特大沙尘暴也导致停电、火灾等灾害。
全球变暖使得民勤县气候变化明显,极端气温出现频繁,给居民生活及农牧业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
3.人为原因
造成民勤生态退化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人类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合理利用。
石羊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上游水库无力调节。
大力开发地下水,出现大量弃耕现象出现。
人们生产与生活用水造成水污染,而石羊河流量小,无法自净调节,使得下游水水质迅速恶化,也加重生态危机。
还有粗放型生产方式、消极退耕还林意识等等,种种因素都使得民勤处于生态急剧恶化的尴尬境地。
3措施与效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勤生态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并于2007年亲赴民勤视察,这就更加坚定了民勤人们保卫绿洲的决心。
近年来,民勤县为防沙治沙采取了诸多措施,当然,效果也很明显。
1.生态移民
民勤县政府也提出了以水定人、生态移民的人口发展思路。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以整村移民的方式,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实现人口与水资源的平衡。
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县外定居。
同时,民勤根据水来规定发展规模,也依据水来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高效的农业与畜牧业。
大規模提倡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节水技术,构建节水型社会。
2.改革水权水价,实行调水方案
治理民勤生态,最主要的是协调治理好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配。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出台。
全县开始推行节水型建设,通过价格控制水资源配置。
农户拥有水权证,使每个农民对自己有多少水了如指掌,提高了农户的节水意识。
逐步告别粗放型漫灌方式。
实施“景电二期工程”和“大柳树调水”等工程,向民勤调水。
科学加大人工增雨雪作业力度,补充水源。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
在党与国家的鞭策与鼓励下,民勤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把恢复生态环境定为发展前提。
不再一味的提高经济发展,甚至在环境极度恶化地区不再提倡经济高速增长。
工业发展也秉持节水型体系。
4.人民智慧的结晶
麦草方格压沙技术的节能环保、经济实效性得到了国内外治沙专家的高度赞赏。
梭梭从新疆引入民勤后就成为人工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
其耐干旱、易成活,还可促进土壤的形成。
除梭梭外,还有许多珍奇的沙生植物,例如锁阳、沙葱、沙枣等植物,它们不仅承载着防风固沙的使命,还可用于药材实用。
民勤人同样意识到绿洲边缘的积沙带的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科研人员通过人工设计,借用风力和风沙流,促使积沙带形成与增高增大,使得防御风沙范围扩大,同时保证积沙带的稳定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民勤,顽强地阻隔着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也坚强地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生机与不息。
虽然民勤县生态环境还具有不少问题,其措施也在一步步改善与修整,但民勤精神却让我们看到了这片绿洲战胜风沙的希望。
民勤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还会继续对该地区的生态治理予以关注与帮助,这场与风沙的战斗才刚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