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现场手印查证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试论如何做好放火嫌疑案件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袁晓东李彦峰摘要:近年来,放火嫌疑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还会威胁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面对放火嫌疑案件,要做好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从中找出强有力的证据,以便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做好放火嫌疑案件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放火嫌疑案件;火灾现场;勘查工作0.引言放火嫌疑事件通常指犯罪嫌疑人为了一己私利,主观上达到报复等目的,蓄意而为烧毁财物,或者是掩盖罪证而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
水火无情,当犯罪嫌疑人蓄意纵火后,案件现场的所有东西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无疑增加了消防队伍的侦查难度。
另外,一些犯罪嫌疑人实施放火的手段十分隐蔽,并且行动异常,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阻碍消防队伍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想要做好放火嫌疑案件,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进行,就要探究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
1.判定案件性质消防队伍要想使放火嫌疑案件水落石出,提升火灾现场勘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判断火灾性质。
消防队伍要兵分两路,一队负责事故火灾现场的救援工作,另一队实施现场勘查工作,并且两队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
如此一来,既能减少因火灾造成的损失,又能保证勘查工作的进度,从而提升整体救援效果。
研究发现,火灾的性质分为自然起火、失火和人为放火。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伍要尽早判定放火嫌疑案件的性质,因为它决定着勘查工作的范围与方向。
如果是自然起火,就要分析起火原因,找出起火点,将其彻底熄灭,避免二次起火发生;若是人为放火,便要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线索的地方,层层推进。
2.确定起火点对于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来说,起火点的判定可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避免勘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不必要麻烦。
通常来讲,意外发生的火灾只是从某一处开始燃烧,随着范围的扩大,起火物和火源十分容易发现。
但对于蓄意纵火来说,根据消防队伍多年的经验总结得出,如果火灾现场的起火物与货源之间存在不正常引燃关系,或者是起火处无危险情况,这就说明火灾是人为发生,并非偶然。
基于痕迹物证的放火案件现场勘查分析作者:崔卜文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2期摘要:放火嫌疑案件由于现场物品燃烧损毁严重,有价值的线索大量流失,致使侦破工作变得极为困难。
应以物证为基础,重点分析烟熏、木材燃烧、玻璃破坏和金属变化等现场痕迹;做好现场询问、现场勘查和采集物证等工作;分析放火嫌疑与案件性质、起火点、引火源与起火物、起火原因和嫌疑人等,重建放火案件现场,为最终确认案件性质,侦破案件事实提供证据支撑。
关键词:放火现场;现场勘查;痕迹物证中图分类号:D91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2-0059-04Analysis of the Scene Investigation on Arson Cases Based on Trace EvidenceCui Buwen(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110031)Abstract: In cases of suspected arson, due to the serious burning and damage of items at the scene, a large number of valuable clues are lost, which making the detec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This paper suggests: it should be based on physical evidence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moke,wood burning, glass destruction and metal changes and other traces of the scene; do a good job of on-site questioning, on-site investigation the collection of physical evidence and so on; analyze suspected ars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case, the point of origin, the source of ignition and fire, the cause of the fire and the suspects to rebuild the scene of the case of arson to provide evidence support for the final confirmation of the nature and the detection of facts of the case.Keywords: fire site; on-site investigation; trace evidence近年來,随着个别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放火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重大甚至恶性放火案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
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是什么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查明火灾原因,明确事故责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火灾事故调查取证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关键线索和证据。
1、环境勘查首先,要对火灾现场周边的环境进行勘查,包括建筑物的布局、通道、消防设施的位置和状态等。
了解火灾现场周边的道路、水源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火灾扑救和蔓延的因素,如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电气线路的铺设等。
2、初步勘查在进入火灾现场之前,要对现场的整体情况进行初步观察,包括火灾现场的燃烧范围、火势蔓延方向、建筑物的受损程度等。
注意现场的出入口、门窗的破坏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人为破坏的迹象。
3、细项勘查进入火灾现场后,要进行细致的勘查。
对火灾现场的残留物、燃烧痕迹、烟熏痕迹等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注意寻找起火点,通常起火点处的燃烧痕迹最为严重,残留物的破坏程度也最大。
检查电气设备、线路是否有短路、过载等故障迹象;检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情况;检查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
4、专项勘查对于一些复杂的火灾事故,可能需要进行专项勘查,如对电气系统、机械设备、化学物品等进行专业的检测和分析。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避免人为破坏证据。
同时,要做好勘查记录,包括现场的照片、绘图、文字描述等。
二、询问证人询问证人是获取火灾事故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
1、确定证人范围证人包括火灾现场的当事人、目击者、消防队员、周边居民等。
尽可能全面地确定证人范围,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2、询问内容询问证人时,要了解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火灾发生前现场的情况,如人员活动、设备运行、物品存放等;火灾发生时的情况,如火焰的颜色、烟雾的情况、声音等;火灾发生后的情况,如人员的疏散、扑救过程等。
放火案件现场特征与勘查取证要点分析摘要:放火案件中经常会出现证据的缺失或是破坏,使得证据的提取十分困难。
在对此类案件进行侦办的过程中,要从犯罪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等原因进行更有效的分析,从而构建起完善的证据体系。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放火案件现场的特征展开研究,并进一步论述勘查取证的要点,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能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放火案件;现场特征;勘查取证;要点在对放火现场形成、遗留物和痕迹等特征进行归纳的前提下,有效分析了放火案件现场中的勘查要点与工作重点。
经过实际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当前放火案件中现场物证或是痕迹受到损失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只要我们牢牢掌握放火案件中现场的本质,从低位燃烧或是现场物品变形情况上对问题进行研究,全面破解当前公安刑事部门在放火案件进行现场勘查中面临的问题。
一、放火案件现场的特点放火案件的主要原因多是为了对作案痕迹进行掩盖或是毁灭,通过这种方式掩盖自身杀人、盗窃、抢劫或是报复等犯罪行为。
在动机与目的的双重作用下,放火案件现场经常和其他火灾现场的时间等存在明显差异,在放火案件中现场的特点展现在以下几点:(一)现象的形成具备显著突发性和连续性由于恶意放火是一项明显的犯罪行为,多伴随着预谋和准备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放火案件的现场在形成上也具备十分明显的突发性与连续性。
犯罪嫌疑人为了对自身犯罪行为进行掩盖和隐藏,达到防火的目的,在放火的时候多选用比较特殊的时间进行作案,比如深夜或是上下班前后等,具备十分明显的突发性特点。
而在某一地区或是同一单位中出现多次起火,或是同一个时间段中多次起火,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同样地点上发生自然或是失火的可能性比较低,比如物资摆放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或是易燃品燃放地点中,发生人为纵火的可能性就很大[1]。
(二)现场存在放火遗留物品在放火或是起火过程中经常伴随着火光和烟雾,使得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暴露机会也将大大增加,这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内心所受到的压力也将明显提升,因此经常会采用引火物、助燃物等方式,使犯罪地点迅速起火并达到快速逃离现场的目的。
现场勘查中的手印痕迹检验分析作者:唐科张树才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在刑事案件侦查中,手印痕迹是判断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证据,也是寻找线索和证据不可缺少的指向,能够帮助警方更好、更快地侦破刑事案件。
所以,在现场勘查中,必须选择应用合适的手印痕迹检验技术,才能确保收银痕迹检验的准确性。
近几年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作为警方工作人员,需要持续、深入地研究和改善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才能为刑事案件侦查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基于此,本文对现场勘查中的手印痕迹检验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现场勘查;手印痕迹;检验中图分类号:D91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3-0139-02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创新,逐渐呈现科技化。
所以公安机关采用传统的破案方法,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轨,无法再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
在当前的案件侦查工作中,警方必须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引用先进的侦查技术,才能提升案件侦破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在案件侦破中引进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印痕迹是最能证明犯罪分子的依据,也是犯罪分子最容易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证据,警方可以根据犯罪分子的手印痕迹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从而加快了案件的侦破效率。
在现场勘察中采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能够快速提取手印信息,锁定犯罪嫌疑人,为警方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一、现场勘察中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性手印痕迹主要指的是犯罪嫌疑人留在刑事案件现场的指纹以及掌纹等痕迹,手印痕迹检验主要对犯罪现场的手印痕迹进行提取、分析比对以及检验,从中获得相关的手印痕迹信息。
由于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同的手印痕迹,所以通过手印痕迹的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充足的证据。
火灾事故现场勘察与取证技巧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火灾事故现场勘察与取证技巧是解决火灾事故并确定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勘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勘查的步骤与技巧、取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进行火灾事故现场勘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勘查人员需要了解火灾的基本情况,包括起火时间、火势大小、火源位置等。
同时,还需了解火灾发生地点的结构、用途和装修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勘查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勘查人员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如相机、测量工具、采样瓶等,以便在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取证工作。
接下来,进行火灾事故现场勘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与技巧。
首先,勘查人员应该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外观观察,了解火灾的整体情况。
在观察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火灾的起火点、火势扩散路径以及可能存在的人为纵火迹象。
其次,勘查人员需要对火灾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查,包括对火源物的收集、现场痕迹的记录等。
在勘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现场的完整性,避免对现场的污染或破坏。
此外,勘查人员还应该与现场目击者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火灾发生的过程和可能存在的隐患。
在火灾事故现场勘查过程中,取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取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火灾的原因和责任,并为后续的调查和诉讼提供依据。
在取证过程中,勘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勘查人员应该将现场的痕迹进行详细的拍摄和记录,包括现场的整体状况、火源物的位置和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痕迹等。
其次,勘查人员需要采集现场的样品进行化验和分析,以确定火灾的起因和可能存在的燃烧物质。
在采样过程中,应该注意采样的方法和保存的条件,以保证样品的可靠性。
最后,勘查人员还需要与相关的专家进行合作,如火灾原因鉴定专家、法医学专家等,以获取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取证结果。
除了上述的步骤和技巧外,火灾事故现场勘查与取证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事项。
首先,勘查人员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的影响。
火灾调查中痕迹的运用分析徐耿鑫发布时间:2021-09-29T06:53:17.48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4期作者:徐耿鑫[导读] 火灾属于非常严重的灾害事件,火灾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发生火灾事故之后,相关人员必须要及时展开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具体分析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合理的应用火灾痕迹能够保证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火灾防范。
徐耿鑫济南市天桥区消防救援大队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火灾属于非常严重的灾害事件,火灾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还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发生火灾事故之后,相关人员必须要及时展开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具体分析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合理的应用火灾痕迹能够保证事故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火灾防范。
关键词:火灾调查;痕迹运用火灾痕迹是判断火灾事故的基础,更可以在实践中帮助火灾调查人员找出诱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并更好地判断火灾的性质。
通过火灾痕迹可以找到火灾事故的原因,火灾痕迹的物体还能作为火灾原因的物证。
在调查火灾事故时,一定要详细掌握火灾勘验的方式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出火灾痕迹。
1 火灾痕迹概述痕迹证据其位置在火灾现场中一般存在有两种情形。
一是原位置不变另一个是已更改的位置,消防人员可以在现场找到痕迹证据其初始位置,并将其直接用于现场修复。
重新定位痕迹的证据要求消防员采取一系列重新复位的行动,同时也有必要找到并重置触发位置变化的因素,以及注意这些因素对跟踪证据位置的影响。
因此,火灾调查人员接触现场后,但请勿盲目相信追踪证据。
相反,必须首先确定跟踪证据的位置,并以不同方式处理不同情况,以协助现场的恢复工作和操作有序进行。
影响火灾现场痕迹位置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和自然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消防、救援和营救的各个方面,以及火灾前后其他人的行动,同时,追踪证据的位置会影响调查并产生负面影响,要考虑的人为因素包括受害人的行为、火灾和救援行动,现场救援和保护行动以及检查员的现场检查。
火灾后如何进行现场分析和取证火灾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在火灾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进行现场分析和取证对于确定火灾原因、追究责任以及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火灾后如何进行现场分析和取证。
一、现场保护火灾现场的保护是进行有效分析和取证的前提。
在火灾扑灭后,应尽快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现场保护人员要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不被破坏,包括火灾现场的物品、痕迹、建筑物结构等。
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的物证,避免其受到天气、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丢失或损坏。
二、初步勘查在现场保护工作完成后,消防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会进行初步勘查。
初步勘查的目的是了解火灾现场的大致情况,包括火灾的范围、燃烧的程度、建筑物的受损情况等。
勘查人员会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绘制现场草图,记录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初步勘查中,还需要注意寻找火源和起火点。
火源是指引起火灾的最初能源,如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等。
起火点则是火灾最先发生的地点。
通过观察现场的燃烧痕迹、物品的烧毁情况、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火源和起火点的位置。
三、详细勘查在初步勘查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勘查。
详细勘查需要运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对现场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检查和分析。
1、痕迹分析火灾现场会留下各种痕迹,如烟熏痕迹、火烧痕迹、液体流淌痕迹等。
通过对这些痕迹的分析,可以了解火灾的蔓延方向、燃烧速度、火势的强弱等。
例如,烟熏痕迹的颜色和厚度可以反映出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浓度和流动方向;火烧痕迹的形状和深度可以推断出火焰的接触时间和温度。
2、物证采集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要采集与火灾有关的物证,如残留的燃料、电气设备、易燃物品等。
这些物证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其成分、性质和来源,从而为火灾原因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3、建筑结构检查对火灾现场的建筑物结构进行检查,分析建筑物在火灾中的破坏情况。
检查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墙体、屋顶等是否受到影响,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
纵火现场手印查证随着各种媒体对公安工作的报道越来越多,当今社会中各种各样高科技的犯罪手段不断出现。
犯罪分子从网上,书籍,电视中学到了一些反侦查手段,给公安侦破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有些犯罪人在犯罪后,为了掩盖其犯罪的动机目的、转移侦察视线,往往在作案后放火破坏现场,这类案件在案发后,由于扑灭火险、抢救人员等人为因素,导致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遭到严重的破坏,给勘查现场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们在勘查这些案件现场时,往往只注重寻找起火点、起火原因、助燃物等,而忽视现场痕迹物证的勘验,尤其现场犯罪手印的勘验,导致纵火现场中的犯罪手印勘查提取率较低。
文章试图对纵火现场中的犯罪手印的勘查进行初步研究。
1纵火现场的概念及其特点1.1纵火现场的概念纵火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为达到犯罪目的,故意实施放火行为形成的火烧场所。
1.2纵火现场的特点纵火现场是火场中的一种,它与失火现场、自然火灾现场有着形成的区别,它是由犯罪嫌疑人的故意放火行为形成的。
纵火现场因燃烧的作用,使现场物质氧化一炭化一灰化,常常使建筑倒塌,现场物品烧毁,改变现场原来的状态,直接破坏了犯罪遗留的痕迹物证,给收集犯罪证据带来了困难。
研究纵火现场的犯罪手印勘查必须从纵火现场的规律和特点人手。
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化合时放出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是一种或一连串的化学变化,物质以高速氧化(即与氧气或其他助燃气体(如氯气)化合)并发出光和高温。
要完成燃烧这种化学反应,必须具有可燃物质、氧、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
在燃烧的过程中,物体(包括固体及液体)必须先行受热,发挥成气体,然后再与氧化合而产生燃烧。
如果燃烧是没有足够的空气或氧化剂就不可能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就会形成烟雾。
因此,无论是完全燃烧现场还是不完全燃烧现场,纵火现场上物质产生的火焰燃烧痕迹和烟雾的烟熏痕迹是必然存在的,是犯罪嫌疑人所掩盖不了的。
2燃烧对手印造成的影响纵火现场多数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犯罪分子故意放火烧毁公私财务,危害公共安全以及行凶、盗窃后进行放火灭迹现场,这些室内现场里可燃烧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都要产生烟雾,在起火点周围的物体表面留下烟熏痕迹,并可闻到各种不同的气味。
而室内火场由于客观环境的封闭性,必然导致燃烧的不完全,而形成大量的烟雾。
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一般会在犯罪现场不同客体上形成灰尘手印、汗潜手印、油渍手印和血手印等不同种类的手印。
在纵火现场中能存在手印前提是遗留有犯罪手印的客体必须不完全燃烧或未燃烧,例如:金属制品、瓷制品、玻璃等不易燃烧的客体。
这些物体表面遗留的手印物质在高温的作用下汗液、血液、分泌液等不同手印都会造成影响,高温作用使这些手印的水分减少,手印物质中的无机盐、氨基酸、脂类等物质成分的含量及化学性质也发生变化,再加上油烟的熏染,使得手印上覆有烟垢杂质,给技术人员的显现和提取带来不少困难。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火场物质燃烧产生的黑色烟子,对于常见的汗潜手印、油渍手印和血手印能够进行熏染,因物理附着作用能在一定范围上会显出灰黑色手印。
3纵火现场中手印的寻找3.1寻找火场中手印的重点部位火场勘查不同于其它现场的勘查,是由于遭到燃烧、倒塌、的破坏,而导致在勘查中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殊性和内在变化规律,针对其特点,把握该类现场的勘查重点。
3.1.1出人口。
根据燃烧的规律特点我们知道纵火现场中,出口或入口外侧燃烧程度相应轻些,因为火势大多是往外蔓延,这部位往往有不易燃烧的客体,如铝合金、玻璃等,在燃烧过程中,烟雾往往从出人口喷出,在这些客体上有时会出现烟熏手印。
同时,在地面上,注意对卸下的玻璃或由于爆燃面崩裂的碎玻璃进行寻找,在这些客体上可能有汗潜手印或因受热而形成较稳定油垢手印。
3.1.2中心现场。
中心现场往往是燃烧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方,这也是痕迹物证最多和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在中心现场,由于摆放客体的燃烧性能差异、助燃剂多少情况、客体间相互遮挡或覆盖情况,往往会有未被燃烧破坏的客体,在变化中找不变,如尸体下未燃烧的客体,罪犯翻动后覆盖的客体等,都是我们进行手印勘查的重点部位。
3.1.3外围现场。
在外围现场注意寻找盛装助燃剂的瓶具、打火机等可疑物,根据犯罪分子来去路线、踩点、伺机等待的隐蔽处注意寻找发现嫌疑手印。
3.2寻找手印的要领3.2.1在现场不易燃烧的客体上寻找。
火场现场上一些被犯罪嫌疑人触摸过而不易燃烧的客体如(金属制品、瓷制品、玻璃等物品),这些物品上遗留的汗液手印经烟熏后会形成灰黑色手印。
如果效果不佳,用粉末显现亦可重现。
3.2.2在火势蔓延相反方面寻找。
由于火通常是侧面扩散式地向上燃烧,其向低处蔓延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同时其蔓延的方向受建筑物结构、燃烧区域、方向的影响,因而可以位于气流和风的方向的反方向的客体上寻找和发现手印。
3.2.3在不易被燃烧到的地方寻找。
由于室内火场受到空间位置、客体结构及气流条件的影响,造成燃烧有一种逐渐扩散、逐渐蔓延的趋势,加之客体质料的不同,燃烧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一些家俱的内层结构位置较高又处于背火面的地方受损较小,因此可以在这些不易被火燃烧到的客体上寻找和发现手印。
4手印的显现提取因火场手印大多为烟熏形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取。
即:照相法、原物提取法和透明胶带复印提取法。
纵火现象中除了汗潜手印外,往往有油手印、烟熏手印、潜血手印。
由于高温作用,这些手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处理和提取时,针对不同的手印,要注意采用相应的科学的合理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汗潜手印应先加温,再进行502熏显。
烟熏手印首先进行拍摄固定,软质客体可用指纹胶带粘贴在手印上直接固定,对烟熏浓重的烟垢手印可用指纹毛刷尖部轻扫多余的烟垢,显出清晰的手印后可固定提取。
对潜血手印,先用乙醇固定,阴于后,涂1四甲基苯胺的乙醇固定液进行显现。
4.1“502”显现法在火场中的燃烧往往是带有油脂,因为很多纵火案都与命案有关系,在焚烧尸体的同时会生成油脂,油脂中含有烃基,能引发“502”胶单体的聚合,这中聚合在“502”胶重显时并不明显,而“502”胶液含有化学添加剂,显现效果更好,相对于较薄的油质加层手印,油质减层手印大多数显现效果理想,对于较厚的近于立体的油质手印,其显现效果受手印汗液物质和其他杂质多少,油质种类的影响,效果不稳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多数案件所形成的油质手印均是污垢、汗液物质和油质混合物,因此其显现效果往往好于实验室,对于油质减层或加层混合手印(油质加层手印的显现不是难题,许多方法均得到满意的显现结果)一定要想法拍照然后可用“502”液体法显现,被油质覆盖的手印如果油脂能够引发“502”胶聚合或油脂太稠,建议先用石油醚冲洗掉覆盖的油脂,然后用显现液显现。
油质手印的显现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油质的种类及牌号;形成的油质手印的厚薄;油质的洁净程度;形成手印时手上污垢的多少。
4.2可见光检验火场中在出人口的木框、玻璃上潜在手印的遗留,多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是攀窗人室推拉窗子时所行成的。
木框的汗液平面手印、玻璃上的汗液平面手印、灰尘立体混合手印这些都是突破案件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部分潜在的手印在高强度、单色性(窄波段)的青、蓝、绿光激发下可能显示出一定的橙、黄色荧光。
但在火场的手印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荧光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
火灾后的教光滑木框、玻璃表面对光线的定向反射性质没有改变。
现场手印的汗液、油质成分的性质发生变化,但汗液、油质成分物质对光线呈混合反射性质,细微灰微仍呈漫反射性质。
用可见配光检验手印时,通过手印物质与承受客体对光线的反射、折射、吸收性质的差异,可以光学显现出现场手印。
4.3血手印的识别血手印经高温燃烧作用后,血液中生理因子发生变化,但它的性质未变,在完全失去生化条件下,我们做科学实验是可以区别的。
可疑血手印经高温后完全失去生化条件,只能在接近现场条件下进行实验。
4.3.1实验样本:准备承痕普通稿纸,用人血、油垢,红色印泥,蛋清捺印指纹样本。
4.3.2实验:与现场相同的方法燃烧,直至样本纸张呈炭化状;(资料显示,纸张燃烧温度为摄氏340—360度)。
4.3.3实验结果:对大量不同程度实验样本,经比较验证,血迹手印样本纹线的色泽,炭化凝聚状态的质感与现场比较吻合。
同时发现纸张燃烧后产生整体微缩。
油垢、印泥手印样本纹线消失,蛋清样本纹线色泽浅于血迹样本。
4.3.4实验论证:经对四种不同留痕物质实验结果证明,血迹手印样本纹线呈黑褐色并有质感,因血液中主要生理因子为血红蛋白质,燃烧后,生成独立的炭化物质凝聚在载体上,在同一载体上出现可识别反差纹线,而油垢、印泥属非蛋白物质,经燃烧高温完全消失,蛋清样本实验结果,接近血痕样本,纹线色泽浅,主要区别于蛋清中不含血红蛋白物质。
确定为潜血手印后,先用乙醇固定,阴干后,涂1四甲基苯胺的乙醇固定液进行显现。
5案例2000年4月8日凌晨4:O0,姜堰市溱潼镇南村刘××家后邻听到柳家有连续的鞭炮爆炸声,起床后发现刘家房间起火,即呼村民扑救。
因柳家无人居住在家,即报警。
现场勘查时,发现柳家院墙上有擦划痕,堂屋门西侧木窗开着,玻璃被砸坏,东房门暗锁被撞开,房间内梳妆台被烧毁,梳妆台位置有鞭炮碎片。
窗及组合柜等不同程度的被烧,室内现场由于群众抢救财物、用水浇灭火以大部分被破坏。
现场勘查时,我们发现事主家老式木架床西南角床柱(高2.OO米)西侧一张铁质折叠椅(高0.45米),床柱上方距床顶板0.10米处背火面有右手食、中、环3枚灰黑色指纹,系烟熏指纹。
分析是犯罪嫌疑人站在椅子上,手抓住床柱拿取床顶板上物品是形成的汗液手印,后经放火引起的浓烟熏染而形成的灰黑色指纹,照相固定提取后,经对到过现场的群众及事主家庭成员进行比对,认定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从而为确定案件性质,排除可疑人员,认定犯罪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