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 国内外研究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现状评述[摘要] 本文通过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研究文献的评述以把握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重点。
结合企业面临的新的经营环境,本文认为当前继续探寻战略管理理论对成本管理理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战略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战略管理理论指导下的一系列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集合,战略成本管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系统的、严谨的理论方法构架,在现阶段开展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对于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和厘清战略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战略;战略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1 引言近年来,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研究热点,但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传统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使其在某些方面显露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面对新的经营环境,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修正,试图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是美国成本管理的代表模式,是在作业成本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就是对产品价值链上的“成本链”进行管理,剔除不增值或低效益的活动,减少“负增值”额,使整个链上的成本最低,以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从而使得链上的企业获得共赢。
成本企划是日本成本管理的代表模式,在日本的现代成本管理处于重要地位。
成本企划可定义为:在生产、工程、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和财会等部门的配合下,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种成本管理工具。
在我国,面对经营环境的变革,一些有长远目光的企业也在努力寻找出路,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索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
如邯郸钢铁总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管理方法就是在这些总结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方法。
然而,不管是作业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管理、成本企划,还是邯郸模式,都只是对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存在某些局限性,面向新经营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体系作出系统改造的研究还没有提出。
企业成本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简介企业成本控制一直是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需要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国内外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探讨不同观点和方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控制模式: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成本控制模式,如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分析、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以帮助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成本管控体系。
2. 成本控制技术:研究者探讨了各种成本控制技术的应用,包括ABC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3. 成本控制策略:研究者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下的成本控制策略,如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供应链管理等,以指导企业实施更加精准的成本控制。
三、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控制创新:国外学者在成本控制领域提出了不少创新理念和方法,如环境成本控制、社会责任成本管理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2. 成本控制标准:国外研究注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致力于建立全面、科学的成本控制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稳健有序进行。
3. 成本控制效果评估:国外学者注重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和追踪,倡导建立各种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持续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四、结论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企业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需要企业管理者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学习和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成本控制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势。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它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
而成本管理应用则是将成本管理理论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介绍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成本管理应用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成本管理应用的优化方案,以期推动成本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现状分析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成本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获利的关键,尽量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成为了企业在市场上求生存的基本策略。
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转变成为精益型企业。
精益型企业通过提高效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但是精益化管理仍有一定局限性,难以根本解决成本问题。
而成本管理应用则通过常规成本控制之外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成本问题,实现企业真正的精益化管理。
二、成本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成本管理应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手段不完善,成本信息收集速度慢许多企业在应用成本管理技术时,技术手段不完善,信息收集效率较低。
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情况,从而不能快速制定符合实际的成本策略。
2、成本管理无法与战略规划相匹配有些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策略时,无法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匹配,导致成本管理策略的制定不够精准,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
3、成本分析不够深入,缺乏数据分析和对比成本管理应用中,很多企业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成本控制层面上,没有深入分析数据,缺乏对比分析,对企业成本的优化帮助有限。
4、成本管理职能部门不够重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职能部门对成本管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缺乏决策权,在企业中缺乏影响力,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成本管理应用的优化方案为了解决成本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技术手段的升级应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提高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速度和精准度,实现对成本的全面覆盖和实时掌握,提高企业对成本情况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试论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成本管理逐渐被认为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本文在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在实现战略成本管理上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本文认为,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增强战略成本管理的能力,实现成本优势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增加差异性又能适应市场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和企业发展的长久生命力。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竞争优势,成本优势,差异化正文:一、引言战略成本管理,英文缩写为 SCM,是目前管理学中普及度颇高的研究领域。
SCM 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流程,特别是将供应链管理纳入其研究范畴,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运作、节约开支提高利润,从而增强企业市场地位和现金流量。
战略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在服务、制造业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尤其是小型企业中,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成本管理(SCM),是在战略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在企业的供应链中进行成本优化的方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优化企业内部制度、提高员工素质、比较采购成本等手段,使企业更加高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虽然我国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和现状,但是在近年来国家对此巨大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探索。
1. 我国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的认识有所提高随着国家的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对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2. 在战略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和技术门槛上,我国企业还存在相应的问题由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企业的推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目录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1)1.2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述评 (3)2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4)2.1成本相关概念 (4)2.2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4)2.3标准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内容 (5)2.4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方法 (6)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外研究现状(1)成本控制研究成本控制于19世纪近代工业经济发展的萌芽时期被提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确定了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Ursula Kuehn从项目成本的角度来看,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被认为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
Edward Blocher阐明了成本控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成本优势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战略成本控制是现代管理会计领域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2]。
Daniel提出了成本控制对于现代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掌握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成本优势将会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3]。
Baayen鉴于他们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困难,他强调,要想更好地控制成本,应严格控制整个过程的成本[4]。
Pelagagge提出成本控制是企业战略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产品成本失控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意识[5]。
William lanen曾说,企业想要提升利润需要利用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以供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成本控制在企业决策中的存在价值[6]。
(2)标准作业成本法研究Robert V okurka和Rhonda Lummus进行了大量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成本法下,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出的产品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
尤其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较高的产品中,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误差更小[7]。
Basuki使用作业成本法对酒店和客房进行核算,可以提高酒店容量成本率的准确性,提高市场定价的灵活性[8]。
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一、战略成本管理概述众所周知,战略主要是谋划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对企业整体计划和策略起着极其关键的指导作用。
战略一旦确定,将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对未来整体格局的发展演变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战略化将日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战略的高度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分析和管理价值链,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战略地位为目标而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在战略管理上运用成本管理信息,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履行管理职能,以提高长期效应,减少或避免短期行为损害长远利益,确保企业以正常的活力和秩序运行,并促进企业实现战略规划。
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考虑成本节约,而且更要重视成本避免,以成本预防为立足点,关注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等特点。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地工程,其目的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并保持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并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以长远的战略目标为落脚点;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偏重于短期的管理,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的全局出发,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成本管理范畴。
它以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作为出发点,不仅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分析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以知己知彼,总揽全局;传统的成本管理则仅仅局限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以达到成本最低化,而成本最低化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再次,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出发,不仅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而且还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
因此,它必然将成本管理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前期设计环节,向后延伸至售后服务环节。
而传统成本管理则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却忽略了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供应与销售环节。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及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接着,分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价值链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等,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
针对当前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成本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两者的融合。
成本管理理论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成本,包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
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全面地识别、计量和控制成本,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
战略管理理论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指导。
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实现长期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纳入战略管理框架,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实现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还包括成本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的融合。
通过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考虑成本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加合适的战略。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化研究引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优化。
一、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概述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将成本管理纳入考虑的范畴。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往往只关注成本的控制和降低,而忽略了成本与战略目标之间的连接。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将成本视为战略资源,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绩效和竞争力。
二、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在我国企业中,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已经逐渐增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层面,而是需要考虑到战略层面的因素。
例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时,已经开始将成本管理纳入其中,并将成本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
另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关注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精简业务流程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
三、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应用的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提升企业绩效: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经营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绩效水平。
2.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战略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在成本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3.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风险,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四、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应用的挑战和优化研究尽管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优化的问题。
1.缺乏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当前我国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探索。
2.组织架构和文化变革的困难: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进行组织架构和文化的变革,而这往往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3.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题: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企业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于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
1988 年,Bromwich 撰写的《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推进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Bromwich 指出,战略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是未来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
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需要收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更应该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要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周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Jack Shank和indarajan等人(1993)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
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1995)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
该模式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
英国教授Robin Gooperand(1998)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
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战略管理会计。
1998 年,Richard M. S. Wilson 在其撰写的《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总结了
多年来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并收录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要文献。
Wilson 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明确战略问题和所关切重点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2000 年,Blocher 等人发表《成本管理:以战略为重心》一书,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融合到了成本管理的方法体系之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成本管理的理论界和企业界也开始加强对战略成本管理及其竞争情报的应用等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划。
这种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是从事物的最初点开始,实施充分透彻的成本信息分析,来减少或者消除非增值作业;应用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方法,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比较,也设计产品的成本,从而使成本达到最低,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的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情报研究过程。
2.2国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与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兴起较晚,没有为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供现实的环境和平台。
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机构和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王学军(1992)在《财会通讯》上发表了《论战略成本管理》一文,是国内最早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研究的文献。
随后国内理论界逐步开始对战略成本管理做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探讨。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研究所(1999)《战略成本管理课题组》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年在《四川会计》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探讨了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意义,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扩张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等问题。
夏宽云(2000)出版了专著《战略成本管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介绍,详细介绍了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三种分析工具: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以及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这三种工具在企业实际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同时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相配合,把企业的成本管理融入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
陈轲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以成本管理环境的变化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是从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两个层面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系统研究。
在该书中,作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框架做进一步分析,主要加深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程序和方法的研究,从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与评价等环节入手,提出了不少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在该书的最后部分,提出了如何应用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提升国有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新建议,这对于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在各类期刊中还公开发表了一些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论文,这些成果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多局限于纯粹理论层面的分析而没有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王耕等所著《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本文运用实证方法,从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将作业成本法用于中型国企(EPW 厂),纠正了成本计算不实所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找到了降低成本机会之所在,提高了作业活动效率,完善了定价决策,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改制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其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一般处于多层次状态,仍可适当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管理实践,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