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的距离成反比。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贸易协定: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调整他们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完成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
第三世界: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比较优势: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组合。
绝对优势:一国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同样单位的商品是,这个国家在生产该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的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需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同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贫民劳动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使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使不公平的,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对李嘉图模型的误解,以本国自己的劳动衡量,与外国低工资率无关)派生需求:指因为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贸易所得: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和方法。
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非贸易品: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李嘉图模型: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一:稽留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摄氏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二:间歇热:骤起寒战高热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三:回归热:指体温骤升达39摄氏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四: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五: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座位减轻。
病情较重的患者,被迫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
主要是因为活动时加重心脏的负荷,机体耗养量增加;坐位时下半身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的程度,同时膈肌位置低,膈肌活动增大,肺活量可增加11%~30%六: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的表现:患者于熟睡中突然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呈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罗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
七:三凹征:见于喉部疾病、气管疾病、外压性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其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常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八:发绀:亦称紫绀,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弥漫性青紫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末梢部位,如舌、口唇、鼻尖、颊部和指甲床处表现较为明显。
名词解释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非己”产生免疫应答加以清除,对“自己”产生免疫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和结合,促使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共同抗原。
4、TD抗原:即胸腺依赖性抗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的为TD抗原,也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5、TI抗原: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不需要胸腺辅助直接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是TI抗原,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6、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7、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8、ADCC作用:IgG的Fab段与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上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与具有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如NK细胞。
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和增强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9、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等调理素能够覆盖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表面,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发挥吞噬作用,此即调理作用。
10、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1、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T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并产生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12、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13、人工主动免疫:是运用经处理的抗原刺激物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的方法。
14、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注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效应物质,直接发挥免疫作用,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15类毒素:是用细菌的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了免疫原性,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毒素。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减数分裂(meiosis ):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二)填空题1.(1)发生;(2)发展;(3)演变;(4)诊治。
2.(1)既往的健康状况;(2)曾经患过的疾病;(3)手术外伤史;(4)预防注射史;(5)过敏史。
3.(1)未婚或已婚;(2)结婚年龄;(3)配偶健康状况;(4)性生活情况;(5)夫妻关系。
4.(1)初潮的年龄;(2)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经血的量和色;(4)经期症状;(5)有无痛经或白带;(6)末次月经日期;(7)闭经日期;(8)绝经年龄。
5.(1)妊娠次数;(2)生育次数;(3)妊娠与生育的年龄;(4)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5)有无死产;(6)是否手术产;(7)有无产褥感染;(8)计划生育状况。
6.(1)父母;(2)兄弟;(3)姐妹;(4)子女。
(三) 问答题1.采集现病史应包括的内容: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⑤伴随症状;⑥诊治经过;⑦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2.系统回顾问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②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③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便秘、黄疸;⑤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尿血、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尿道及阴道异常分泌物;⑥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食、多尿、怕热、多汗、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⑦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淤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⑧肌肉与骨关节系统: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⑨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⑩精神系统: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音节: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叫音节。
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叫音素。
声母:声母一般是指汉字字音中开头的辅音音素。
韵母:韵母指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声调:声调指读一个汉字时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调值:调值是指某一种声调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读法。
调类:调类是指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类别。
四呼:四呼是韵母按韵头情况分出的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填空1.语音具有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三个属性,其物理性质、生理性质是语音的自然属性,社会性质是本质属性。
2.从物理性质看,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要素,如 yē和yě的不同是音高的不同。
3.人体发音器官可分肺和气管、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4.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如b、p是辅音,a 、o 是元音。
5.汉语音韵学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6.普通话中辅音共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尾,ng则只能作韵尾不能作声母。
7.声母的发音特点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8.从发音部位看,b 是双唇音,k是舌根音,zh 是舌尖后音;从发音方法看,s是擦音,j 是塞擦音,l是边音;从送气与否看, p 、t、k、z只有z不是送气音。
9.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每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
10.从结构成分分类,an、iong是鼻韵母,iao、uei是复韵母,a、i是单韵母。
11.从韵头情况看,iong是撮口呼韵母,音节 zhi中的i是开口呼韵母,yuan中的韵母是撮口呼韵母,wang中的韵母是合口呼。
12.普通话声调由音高变化形成,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13.ü行韵母同j、q、x相拼时,省略ǖ上两点;同零声母相拼时,写成yu。
14.舌根音声母只能同四呼中的开口呼韵母、合口呼韵母相拼。
三、判断(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1.凡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都是语音。
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历的一种途径。
狭义的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是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的人。
3.受教育者:是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开展方面有目的地承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开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开展的需要提出的,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规格和素质开展要求的预期设想和规定。
7.培养目标: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8.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9.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开展和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0.教育制度:广义的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指学校教育制度。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那么,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
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构造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13.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4.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那么。
名词解释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
也称作”。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7、断章取义:,此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8、连类并称: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9、反义词对举:,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10、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
(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11、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
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
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 训诂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
名词解释1、古诗十九首的概念(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
(2)内容上: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
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同时,也描写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如《涉江采芙蓉》。
它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3)艺术特色:其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
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富,即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
(4)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2.建安风骨(1)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
它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2)建安风骨具有以下特点:时代特色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文风清俊,慷慨悲壮,气盛词壮,文笔华丽健美。
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互见法(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纂历史的方法。
它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在各篇章中,互相参见,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2)互见法在《史记》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直接明示,其二是不明示。
如要了解项羽其人,只通过《项羽本纪》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高祖本纪》等,才能完整地理解。
4、《七发》(1)《七发》是由枚乘所作,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
全文假设楚太子生病,吴客探问,陈说七事(即音乐,饮食,车马,宫苑,巡游,畋猎,观涛等)以启发太子,故称"七发"。
一、名词解释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形成、生长、衰老和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复杂变化和变化机制的科学。
2、发育:包括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自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熟个体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系统发育是同一起源的生物群的形成历史。
3、生殖细胞:是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内承担繁殖后代任务的细胞的总称。
包括原始生殖细胞到最终分化的精子和卵子。
(不是性腺产生的,其前体为原始生殖细胞。
)4、生殖质: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特殊细胞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决定原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线虫的生殖质通常称为P颗粒,果蝇——极质)5、精子发生:指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为精原细胞,再发育到精子成熟并排出体外这一过程。
6、卵子发生:指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卵原细胞,再由卵原细胞发育到排出成熟卵子这一完整过程。
7、生发泡:生长期的卵母细胞核内核仁增大增多、合成活跃,细胞核膨大,称为生发泡。
8、受精:是指两性生殖细胞融合并形成具备双亲遗传潜能的新个体的过程。
9、皮层颗粒反应:指精卵质膜融合时受精卵被激活,皮层颗粒膜与其外的卵质膜发生融合,导致皮层颗粒的胞吐作用。
10、灰色新月区:在动物极皮层含有大量黑色素的物种中,皮层旋转使精子进入位点对面的卵表面形成“新月形”的灰色区域,该区域称为灰色新月区。
11、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重复的有丝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过程。
12、卵裂球:卵裂所产生的子细胞。
13、桑椹胚:卵裂晚期,哺乳动物等形成的实心多细胞球体。
已经发生致密化,尚未形成中空的哺乳动物囊胚。
14、囊胚:多数动物晚期的卵裂球产生卵裂腔,即囊胚。
15、卵裂期: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的过程。
16、孵化:海胆囊胚的细胞外表面具有纤毛,纤毛的摆动使胚胎在受精膜内转动。
动物极细胞分泌孵化酶消化外面的受精膜,使胚胎能进入外界环境的过程就叫孵化。
17、细胞宗系:研究无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一种方法。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名词术语解释表一、TS16949相关术语1.控制规划(Control Plan):为控制产品而要求的体系和过程的书面描述。
2.负有设计职责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有权限建立新的、或更改现有的产品规范的组织。
注:本职责包括在顾客规定的应用范围内设计性能的测试和证验。
3.防错(Error Proofing):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制造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4、实验室:进行检验、试验和校准的设施,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化学、金相、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
5、实验室范围:受控文件包括:-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用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清单,-进行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6、制造以下制作或加工过程-生产材料;-生产件或维修件;-装配,或-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他表面处理。
7、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 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8、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计划外的中断而策划的措施,作为制造过程设计的一项输出。
9、附加运费:在合同约定的交付之外发生的附加成本和费用。
注:这可能是因为方法、数量、计划外或延迟交付等导致。
10、外部场所:处于支持现场且不存在生产过程的场所。
11、现场:发生增值制造过程发生场所。
12、特殊特性:可能影响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二、参考手册中出现的部分专门用语1)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定义了生产件批准的一般要求,包括生产件和散装材料。
PPAP 的目的是用来确定组织是否已经正确的理解了顾客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以及该制造过程是否具有潜力,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依报价时的生产节拍,持续生产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认可的实验室(ACCREDITED LABORATORY):是指经国家认可的认可机构,或作为选择,经顾客认可的认可机构评审和批准的实验室,它符合ISO/IEC 导则58 并获得ISO/IEC 17025 或国家等同标准的校准或实验室认证。
在用零件(ACTIVE PART):是指当前正在提供给顾客用于原设备或维修用途的零件。
该零件只有在顾客有关部门授权工装报废后才放弃。
对于用非顾客拥有的工装加工的或同一零件或由同一工装加工多种零件的零件,要求有顾客采购部门的书面确认,方可放弃。
注:对于散装材料,“在用零件”指合同约定的散装材料,而不是由该材料随后生产出的零件。
外观项目(APPEARANCE ITEM)是指在车辆完工后即可见的产品。
某些顾客将在工程图纸上标注外观项目。
在这些情况下,要求在生产零件提交前,对外观颜色、纹理和织物)进行专门的批准。
批准(APPROVED):在PPAP 中,指零件、材料和/或有关文件(或记录提交给顾客,并由顾客评审后),满足所有的顾客要求。
经批准或临时批准后,组织被授权按照顾客指导发运产品。
批准的图样(APPROVED DRAWING):是指经工程师签字的、在整个顾客系统中发布的工程图样。
批准的材料(APPROVED MATERIALS):指由行业标准规范(如:SAE、ASTM、DIN 和ISO)或由顾客规范控制的材料。
批准的货源清单(APPROVED SOURCE LIST):指一份被顾客接受的组织和供方的清单。
使用来自一个批准的供方的产品并不减轻组织对那个产品质量的责任。
计数型数据(ATTRIBUTES DATA):是指能够用计数来记录和分析的定性数据。
例如:一个要求的标签存在和不存在,所有要求的紧固件的安装。
对于生产件提交,不接受计数型数据,除非不能获得计量型数据。
经授权的顾客代表(AUTHORIZED CUSTOMER REPRESENTATIVE(S)):是有权代表顾客批准的个人或一些人。
注:顾客的过程应该确定批准权限。
黑盒子(BLACK BOX):指一个部件(例如:一个组装、电子装置、机械装置、或控制模块)其设计职责属于组织或供方。
黑盒子的要求通常限制于要求与顾客接口连接和功能性要求的验证。
“O.D.D”(外部的设计和开发(Outside DesignDevelopment,O.D.D.))具有相同的意识。
散装材料(BULK METERIAL):诸如粘合剂、密封剂、化学品、涂料、纺织品和润滑剂等的物质(如:不成型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如果发布了一个顾客生产件编号,那么这种散装材料就会成为生产材料。
散装材料要求检查表(BULK METERIAL REQUIREMENT CHECKLIST)规定了顾客对散装材料的PPAP 要求。
(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的条件下,把从某一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或量具上的数值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操作。
能力(CAPABILITY):是指一个稳定过程中固有变差是总范围。
测绘图样(CHECKED PRINT)是一份已批准的工程图样,上面有组织的实际测量结果。
这些结果接近于每一个图纸尺寸和其他要求。
合格(CONFORMANCE):指部件或材料满足顾客的规范和要求。
控制计划(CONTROL PLANS):是指对控制生产件或散装材料和过程的系统的书面描述。
组织编写此文件的重点在于表明产品的重要特性和工程要求。
每个零件都必须有控制计划,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系列零件”控制计划可适用于相同的过程生产出的许多零件。
顾客(CUSTOMER):组织或供方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
设计预期的稳健范围(DESIGN -INTENDED ROBUST RANGE)在保证产品符合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其参数允许变化的限制范围。
设计记录(DESIGN RECORD)是零件图样、规范和/或电子(CAD)数据,用来传送生产一个产品必须的信息。
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指一组系统的获得:(a)识别和评审产品或过程的潜在失效及其影响,(b)确定能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机会的措施,和(c)将此过程文件化。
它是补充定义产品或过程以满足顾客。
标记过的图样(MARKED PTINT):是由顾客工程师修改、签字和注明日期的工程图样(必须包括工程更改编号)。
组织(ORGANIZATIONS)是将:a)生产材料,b)生产件或服务件,c)组装,d)热处理、焊接、喷漆或其他最终服务,直接供给OEM 或要求此文件的其他顾客的供应商。
零件提交保证书(PART SUBMISSION WARRANT ,PSW):是指对所有新开发或修改的产品所要求的一种行业标准文件。
在该文件中,组织确认对生产件的检验和试验均符合顾客的要求。
易损工装(PERISHABLE TOOLS):指钻头、切削刀具、镶嵌刀片等,用于产品,并在过程中消耗。
过程(PROCESS):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流程图(PROCESS FLOW DIAGRAM):是过程流程的示意。
注1:过程流程图应该关注制造过程,包括返工和返修。
注2:过程流程图可应用于其他任何方面的业务。
生产环境(PRODUCTION ENVIRONMENT):是指生产现场中进行制造的地点,包括生产工装、量具、工艺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设置,如:进给量、速度、循环时间、压力、温度、生产线节拍等。
定义环境为围绕或影响零件或产品制造和质量的所有过程条件。
对于每一个现场,环境都会有所不同,但是通常包括:清洁整理、照明、噪声、HVAC、ESD 控制和与清洁整理有关的安全危害。
生产材料(PRODUCTION MATERIAL):由顾客给定一个生产件编号,且直接装运给顾客的材料。
生产件(PRODUCTION PART):在生产现场,用生产工装、量具、工艺过程、材料、操作者、环境和过程设置,如:进给量/速度/循环时间/压力/温度等的过程设置下被制造出来的部件。
生产件批准提交(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SUBMISSION):是以从有效的生产(Significant Production Run)中抽取特定数量的生产件或生产材料为基础,该生产过程是用生产工装、工艺过程和循环次数来进行的。
这些用于生产件批准而提交的零件或材料要由组织验证满足所有设计记录上规定的要求。
生产节拍(PRODUCTION RATE):是在计划的时间段内生产出经协议的数量的零件,用以满足顾客组装或制造工厂量产的需要-需考虑其他产品混线生产或机器的可获得性。
质量指数(QUALITY INDICES)是对产品或过程的能力或性能的衡量,例如:Cpk 或Pp k。
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是指一种确定生产某具体产品或系列产品(如:零件、材料等)所用方法(如:测量、试验)的结构化的过程。
质量记录(QUALITY RECORD)是说明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执行的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例如:试验、内部审核结果、校准的数据。
常规生产工装(REGULAR PRODUCTION TOOLING)是制造厂用于生产产品的工装。
可销售产品/零件(SALEABLE PRODUCT/PART)是指在顾客和组织的合同中规定的产品/零件。
规范(SPECIFICATIONS)表明要求的文件。
注:对于PPAP,由工程规范确定的产品特性必须满足要求,要求实际的测量和试验结果。
规范不应该与代表“过程声音”的控制限相混肴。
稳定过程(STABLE PROCESS):是一个统计控制的过程。
在稳定过程中输出的变差只是来自普通原因。
统计控制(STATISTICAL CONTROL):是一个过程的状态,变差的所有特殊原因已消除,仅存在普通原因。
供方(SUPPLIERS):是将生产材料、或生产件或服务件,或装配、热处理、焊接、喷漆或其他最终服务,直接提供给向OEM 或要求此文件的其他的顾客供货的组织的供应方。
工具(TOOL)是过程设备的一部分,是指一个部件或分总成。
工具(或工装)用于过程设备以把原材料转化成零件或总成。
确认(VALID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确认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要求已经被满足。
计量型数据(VARIABLES DATA)是用于定量分析的测量结果。
例如:用毫米表示的轴承轴颈直径,用牛顿表示的关门的力,用百分数表示的电解液浓度,以及用牛顿·米表示的紧固件扭矩。
RPN 选择法:风险优先系数是严重度(S)、发生率(O)和探测度(D)的产物。
(S) X (O) X (D) =RPNSOD,SD 选择法:一些组织选择SOD 或SD 作为优先排序工具。
SOD 是严重度、发生率和探测度的非数学组合。
SD 是严重度和探测度的非数学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