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节(一)
- 格式:docx
- 大小:19.29 KB
- 文档页数:4
七月半是几月几号七月半是几月几号七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半是中元节吗中元节和七月半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中元节是由我们古代七月半的祭祖活动演变而成的。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的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
七月半鬼节的来历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
民间有阳间过元霄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中国七月半鬼节传说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
2021鬼节中元节是哪一天汇总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
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
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
它与寒食节、清明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
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
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
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是哪一天2021年中元节的具体时间为:2021年08月22日星期日,也就是辛丑牛年七月十五。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
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
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
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所以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
中元节出生的孩子有什么说法中元节出生的人也是有非常多的说法。
说法一:中元节出生的是天胎中元节出生的婴孩是“天胎”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命硬气场强大,一生顺遂。
从传统上认为命硬就是对身边的人不好,所以很多小孩因为命硬所以会找干亲的传统。
说法二:中元节出生是鬼仔整个阴历七月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游魂增多,夜间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则易引来百鬼!在鬼节出生的孩子称为鬼仔。
七月半鬼节的烧纸禁忌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月半鬼节的烧纸禁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先说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叫踏青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一天是汉民族的祭祀扫墓的日子,也是踏青出游的日子。
按照旧的习俗,清明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再说鬼节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俗称“鬼节”,传说“中元地官”的生辰(一定还有猫猫问我说谁是中元地官,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正是七月十五,是日为地官赦罪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
而佛教则称为“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
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
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传说一踏入七月,鬼门关会大开,游魂野鬼会藉此时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祭祀,直至七月三十日鬼门关再度关闭时,鬼节才结束。
七月十五这天我们有些猫猫会烧些纸钱送给下面的亲人或朋友,我说说需要注意的事项,不信就算了:1、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
传统文化中的“中元鬼节”有哪些习俗关键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中元鬼节的简介11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11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12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2、祭祖习俗21 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饭菜等,摆放在祖先的牌位前。
211 祭祀时,全家老小依次磕头行礼,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12 有些地方还会焚烧纸钱、纸衣等物品,希望祖先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生活富足。
3、放河灯习俗31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制作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河灯,通常以荷花、莲花等为造型。
311 在夜晚,将河灯放入河流、湖泊中,让其顺水漂流。
312 河灯象征着为亡魂照亮回家的路,也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4、祀亡魂习俗41 中元节被认为是鬼魂出没的日子,人们会在路边、街口等地祭祀无主孤魂。
411 摆放一些食物、酒水等供品,以安抚那些无人祭祀的亡魂。
412 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亡者的同情和关怀,也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平安。
5、焚纸锭习俗51 焚纸锭是中元节常见的祭祀方式之一。
人们将纸钱折成锭状,然后在特定的地点焚烧。
511 认为焚烧的纸锭可以传递给祖先和亡者,供他们在阴间使用。
512 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关心。
6、祭祀土地习俗61 中元节也有祭祀土地的传统。
人们会在田头、地头等地祭祀土地神。
611 感谢土地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612 祭祀时会献上祭品,如香烛、水果、肉类等,并进行祈福仪式。
7、其他习俗71 一些地方还有挂钟馗像、跳钟馗等习俗,以驱邪避鬼。
七月半鬼节真的有鬼吗七月半鬼节真的有鬼吗根据民俗和道教佛教的说法鬼节这一天是有“鬼”的。
从民俗角度讲,“鬼”就是已经去世的先人,这一天鬼开门要祭祖。
这一天在道教的传统中叫做赦罪,因为一天也是道教的中元节,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
而在佛家中这一天是盂兰盆节,是布施于饿鬼,常怀慈悲之心让饿鬼道受苦的饿鬼有东西吃。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半有什么风俗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中元节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跳天灯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河灯度孤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
七月半烧纸是哪天烧七月半烧纸的时间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四。
所以从农历七月十一至七月十四这几天烧纸最佳。
七月半烧纸有什么讲究1、烧纸时要一边念祭奠词一边烧。
2、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只要进了墓地就该恭敬点。
3、烧纸的纸钱不要买市面上那种花里胡哨的印刷品,最好以传统为主。
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2023年七月半鬼节时间:8月30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
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的习俗中元普渡民间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游荡于天地之间。
中元普渡,就是在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水果、糖饼等各种祭品,专门祭拜那些无人供养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中国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
祭祖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
民间传说祖先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探望子孙,所以就需要祭祖,但祭祀活动并不限定于某一天,只要在七月底之前完成就行。
祭祖活动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但一般都是上坟祭奠祖先,摆上一些供品,再烧上一些纸钱。
放河灯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人们用木板加上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中间点上蜡烛,有的还做一只五彩纸船。
到了晚上,将纸船和灯放入河中,让其顺水漂流,小孩们盯着自己家的灯看能漂多远,老人们则念念叨叨,不断地祈祷。
放焰口放焰口,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法事。
焰口,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
向饿鬼施舍食物,就叫放焰口。
我国民间从梁代开始,中元节就开始举办设斋、供僧、放焰口等活动。
中元节的节日意义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七半写包烧包习俗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七月半写包烧包习俗南山秀竹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中元节本来是七月十五,但我们这里多数是过七月十三,少数是过七月十四。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附:封皮路票文字内容:元始符命。
时刻昇迁。
北都寒池。
部卫形魂。
制魔保举。
度品南宫。
死魂受炼。
仙化成人。
生生受度。
劫劫长存。
随劫轮转。
与天齐年。
永度三途。
五苦八难。
超凌三界。
逍遥上清。
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花包封面)(白包封面)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中元节的习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的习俗汇总中元节是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的一个节日,作为一个流传已久的节日,中元节的习俗中自然有着很多不同的讲究。
七月半鬼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_盂兰盆节_中元节七月半鬼节2023年是几月几日?2023七月半时间为:公元2023年08月30日,农历2023年七月十五,星期三,猴日冲虎(甲寅)。
七月半鬼节有什么大忌?1、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2、床头勿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3、勿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4、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5、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6、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等。
7、勿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记住你的名字就麻烦了。
七月半鬼节可以出门吗?其实是可以出门的。
七月半鬼节出门的注意事项1、鬼节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少说话、不熬夜、早早入睡。
2、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要绕着走,不要迎面撞上,也不要踩地上的冥纸等祭拜的物品。
如果实在绕不开,也注意,在心里说声,对不起,请借道等话。
3、八字轻的人、及身体弱的人,天黑后别出门并枕头下压桃符保平安,使其灵魂躲着自己走,避免出现身体异样及鬼压床等事。
如若必须出门,那么衣兜内放好桃符,路上不要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不要念经文说忌讳的话。
4、当晚、若走在路上有钱出现,勿捡、赶快走,尤其身体不佳的人。
7月半鬼节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辟邪?桃木首饰古人认为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有辟邪镇宅的作用!所以咱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道士用桃木剑驱鬼作法:但是带把剑在身上实在是不妥~不如就带桃木首饰吧!不管是桃木、桃核都有辟邪化煞的功效:桃木手串对了,还有一种“桃篮”首饰,就是将桃核做成篮子状,然后用红绳串起来,戴到手腕或者脚腕上,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农历七月半是什么节农历七月半是什么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七月习俗传说很多节日习俗都是从很久之前得来的,也都从古流传至今。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
七月半鬼节(一)
老家有一句话“七月半的鬼,六月二十四的水”,意思是到那一天,这两样东西是一定会日期而至的。
农历七月半,叫鬼节,接祖,送祖,就是接鬼,送鬼;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老家楚雄彝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此时已是夏末,无论之前如何干旱,这一天,或者火把节期间,一定会下大雨。
明天又是七月半鬼节了。
我不相信有鬼。
但是老人们,是相信或者说惟愿鬼是会来的,回来享受给他们的祭品,烧给他们的纸钱。
当然,老人们只迎送自己家祖先的鬼魂。
七月半,或者提前一天,黄昏,很多人家就会在院外、路边、河边送鬼。
一些老奶奶,蹒跚着缠过或者没缠过的小脚,提着或大或小一提箩东西,酒肉、水果、麦芽等祭品,领着个半大孙儿,或者小媳妇,到路边去送鬼。
忽明忽暗的火,照得他们的表情十分可怕。
其实,跟在老奶奶身后的半大孩子,或者年轻小媳妇,往往也现出害怕的样子。
一袋袋大大的包封里,包满金银定,金黄金黄的金银定,纸折的金子样子,现出一锭锭银子的模样,十分好看。
不过活人千万不能喜爱和眼红。
我高中政治老师的老伴,一位迷信的老奶奶,常年四季就是折这种金银定卖。
平时,买的人不多,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前买的人很多。
她家住在古老的街道米市街,折好了金银定,和打好花印的纸钱,新式
的冥币一起,一摞摞,一筛筛,摆在街边,和其他古老小店的锄头犁钯、炉子木桶、铲子火钳、锅碗瓢盆、草烟烟筒、篾帽草帽、竹箩筛子一起,作为商品卖。
其实送鬼,是要先迎鬼的。
小时候,常住外婆家,我记得每年七月初,就要把祖宗的鬼魂接回家来,叫做接祖。
外婆做得很认真。
六月底,就买好各种纸,折金银定的金黄纸,打印冥币的土黄草纸,包封金银定的包封袋。
接祖时只摆酒饭水果等祭品,在门外插上香,在祭祀的供桌前,也要插上几把或者几柱香。
贫穷农家,没有香炉,外婆一般都是把香插进一个矮点的酒瓶口,或者在一个大碗里盛满灶坑里的火灰,把香插在碗里,有时也把香插在一个大萝卜上。
外婆对祖宗很虔诚,怎样贫穷,七月接祖回来,都要给祖宗鬼魂吃肉喝酒,准备丰盛的饭菜。
每天吃饭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着点燃的香,虔诚祭拜,有时她会让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
我听见她很虔诚地呼唤着一个个我根本不认识的祖先的名字,叫他们回家来,来享用祭品。
她还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达感情,说是常去看他们的住房坟墓的,不过由于贫穷和忙碌,没有经常维修他们的住房坟墓,可能致使他们的坟墓阴宅漏雨漏风,并且给他们许愿说,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帮他们培土、修缮一下。
然后外婆还会趁机委婉地埋怨他们,已经烧给他们足够的纸钱了,每个节气都祭拜他们,为什么还要来纠缠家里的活人,为什么不保佑家人无病无灾。
我在一旁或者后
面,听着外婆跟我根本看不见的鬼魂说话,她含糊阴森的声音,叫我心惊胆战,我以为她看见了一个个作古已久的鬼魂飘飘而来。
看着缭绕飘渺的青烟,乌黑低矮、阴暗阴森的农家瓦房,我经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惊胆战。
祖先鬼魂,当然不会真的来把祭品吃掉。
我观察过无数次,不敢问外婆。
有一次,终于憋不住了,问外婆,祖先为什么没有把祭品吃掉。
外婆说不清楚。
不过,祭祀完之后,她就会很快把水果拿一个给我。
外婆疼我,知道我想什么。
那时贫穷得很,乡村里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红梨,有时还会有苹果和香蕉,乡村里更难见。
接祖前,要焐麦芽,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麦芽长在一个个大碗里,或者小盆子里,长得很高,撑住了碗边,甚至可以提着高高的嫩绿麦芽,把碗也提起来。
麦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征子孙兴旺,酝酿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还是因为知道祖宗都是农民,忘记不了庄稼,因此摆几碗旺盛的麦芽在供桌上,让祖先鬼魂看了欢喜。
送祖,就是送自己家祖宗的鬼魂。
一般就叫送鬼,说自己家祖宗,当然不能这么说,得叫送祖。
不会填包封袋,外婆就请前面邻居家的一个老人填,他有文化,旧知识分子,熟悉民间文化习俗,毛笔字也写得很好。
他们家也是外婆的本家,我也叫他外公。
我曾经几次在他们家,看老人戴着黑黑的老花镜,为村里许多人家填
包封袋。
外婆和我请请他填,他很高兴。
他曾经教过我填包封,给这些作古的人写这种特殊的信封,当然得讲究古礼,得竖着写,由右向左,由上到下地写,还得讲究“先妣”“先考”等独特称谓。
这位很独特的,会给先人、已故祖先写信封的外公,死于我远在省城昆明上大学期间,我来不及在他面前改正自己犯下的一个知识错误,至今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