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场勘测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6
1092019年07月 增刊1浅谈线路微地形微气象调查分析周 俊,郭新春,胡 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摘要:微地形微气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确定输电线路中微地形微气象区的设计气象条件意义重大。
本文简要总结了微地形、微气象区辨识、调查和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步骤,供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风速;覆冰;辨识;现场查勘;分析论证。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913(2019)S1-0109-0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topography andMicrometeorology for Transmission LinesZHOU Jun, GUO Xin-chun, HU Bo(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f CPECC, Chengdu 610021, China)Abstract: Microtopography and micrometeorology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afe ope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s,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desig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s, methords and procedures of microtopography and micrometeorological area identification, investigiation and analysi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meteorological survey of transmission lines.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s; wind speed; icing; identification; site investigiation;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收稿日期:2018-12-10第一作者简介:周俊(1985- ),男,江苏仪征人,工程师,从事电力工程水文气象勘测工作。
一、实习地点:二、实习班级时间:实习班级:实习时间:三、公路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车速:40km/h3.路线长度:不少于l.2km。
四、各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一)选线组1.现场直接定线,定出路线交点、转点,拟定平曲线半径。
(平、纵、横三方面要同时考虑)2.实测路线各偏角(精度40″)3.钉出分角线方向桩4.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测量交点之间的距离5.现场复查和核对6.选线组成果包括:1)交点水平角的观测手薄2)路线导线边长的测量表3)平面点位略图(比例尺自定,以表示清楚明白为准) 4)推荐半径及缓和越线长。
(二)中桩组1.丈量距离、复核路线各偏角值、设置曲线、钉中桩。
桩距:直线段50m,曲线段20m:精度:直线(s/1000±0.1m),曲线(纵:±L/1000横:±10cm)。
2.路线加桩:地形变化点,桥涵中心桩和地质变化点(由桥涵地质组定);3.旧路用钢钉钉中桩,指示桩钉在路线右侧或左侧,各桩的正面写上里程桩号,背面按0~9循环编序号;4.交点桩和转点桩固定;5.记录表用当天业余时间整理,成果包括:1)给出所采用的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平面点位略图:如果选线组的推荐值被采纳,则可用选线组所提供的略图,如果重新设定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则需另行绘制略图2)逐个交点的详细测设计算表(支距法、偏角法、极坐标法、坐标法等) 3)逐桩点位说明表:包括桩号、桩的类别、位于何处等。
(三)水平组1.基平测量⏹设置水准点,水准点间距不大于500m,大中桥位需增设水准点。
⏹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两水准点间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不大于±30L(mm)。
⏹记录表用当天业余时间整理。
2.中平测量⏹测量所有路线上中桩高程,精确到厘米;⏹与基平组闭合,高差闭合差为±50√Lmm⏹记录表用当天业余时间整理。
3.水平组成果包括:1)基平成果表: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表(往返测量) 2)中平测量成果表(四)横断组1.逐桩实测路线横断面。
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建设测风塔塔体及其防雷技术要求2008年4月目录一、概述 (2)1.1目标 (2)1.2编制依据 (2)1.3相关说明 (3)二、风能观测网建设总体要求 (4)2.1风能观测网总体布局 (4)2.2风能观测网建设维护要求 (6)三、测风塔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7)3.1测风塔建设基本要求 (7)3.2测风塔分类及观测要求 (8)3.3测风塔塔体结构及设计要求 (9)3.4测风塔材质质量要求 (10)3.5测风塔基础设施技术要求 (10)3.6测风塔使用寿命要求 (10)3.7测风塔抗风要求 (10)3.8测风塔防腐蚀要求 (11)3.9测风塔抗覆冰能力要求 (11)3.10测风塔制造运输要求 (11)四、测风塔防雷技术要求 (11)五、测风塔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12)5.1测风塔施工建设准备 (12)5.2测风塔施工建设要求 (12)5.3测风塔观测仪器安装调试要求 (12)六、测风塔维修维护技术要求 (13)6.1测风塔及防雷设施免费保修期限 (13)6.2测风塔维修响应时间要求 (13)七、测风塔设计制造施工单位资质要求 (13)7.1测风塔制造商资质要求 (13)7.2测风塔设计单位资质要求 (14)7.3测风塔施工建设单位资质要求 (14)7.4测风塔防雷工程设计建设单位资质要求 (14)一、概述1.1 目标为了进一步做好风能资源评估工作,掌握我国风能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特点,科学制定风电发展规划,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由中国气象局负责组织开展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的建设工作。
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建设共布设测风塔400座,主要覆盖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并兼顾其他具有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的内陆地区。
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由329座70米、68座100米和3座120米测风塔组成,建设内容包括测站选址、观测仪器购置、测风塔建设及观测资料传输处理等。
观测仪器知识点总结一、观测仪器的种类1、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测远距离物体的仪器,它主要由目镜、物镜和支架等部分组成。
望远镜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地质勘探、军事侦察等领域。
2、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测微小物体的仪器,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和光源等部分组成。
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3、摄影机:摄影机是一种用来拍摄静态或动态影像的仪器,它主要由镜头、快门和感光元件等部分组成。
摄影机广泛应用于摄影、电影、监控等领域。
4、雷达: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位置和速度的仪器,它主要由发射机、天线和接收机等部分组成。
雷达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气象、军事等领域。
5、卫星遥感仪器:卫星遥感仪器是一种用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仪器,它主要由卫星平台、光学系统和电子系统等部分组成。
卫星遥感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农业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
6、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大气中的降水和风暴系统的仪器,它主要由天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等部分组成。
气象雷达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飞机导航、气候研究等领域。
7、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种用来测距和探测目标结构的仪器,它主要由激光源、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激光雷达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三维建模、车联网等领域。
8、红外望远镜:红外望远镜是一种用来观测红外辐射的仪器,它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和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红外望远镜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夜视观测、地质勘探等领域。
9、夜视仪:夜视仪是一种能够在低光环境下观测目标的仪器,它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夜视仪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安防监控、野生动物观测等领域。
10、音频观测仪器:音频观测仪器是一种用来录制和分析声音的仪器,它主要由话筒、放大器和分析软件等部分组成。
音频观测仪器广泛应用于录音、语言分析、声学实验等领域。
二、观测仪器的原理1、光学原理:望远镜、显微镜、摄影机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学系统对光线的聚焦、放大和成像,实现对目标的观测或拍摄。
第一章概述(一)任务依据、工程概况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受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废弃低品位矿渣堆场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详勘阶段),该项目的设计单位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工程位于赫章县城东南松林乡,距赫章县城约45.00Km,地理坐标:东经104°51′35″—l04°47′41″,北纬26°53′37"—26°35′44″。
初选渣库场址距赫章县松林鑫扬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约4.00km,修筑简易道路与附近赫章—六盘水212省道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
本工程堆场库容约为100万m3,最大堆渣高约45m,堆渣高程1880m。
满足堆场10年使用要求。
本工程主要由渣库、初期坝、堆积坝、地下水导排系统、库内排水系统、防渗系统、截洪沟、调节池、进场道路、泵房及管理房等组成。
初期坝坝型初拟为碾压堆石坝,坝高约15.00m。
初期坝下游布置有调节池、泵房及管理房等建构筑物;其中泵房为1F砖砼结构,设计±0.00标高1858.00m,最大基础荷载300KN;管理房为1F砖砼结构,设计±0.00标高1860.00m,最大基础荷载300KN。
(二)勘察等级、任务和要求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及场地地质、地形特点,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二级场地),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
综上所述,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委托的勘察任务和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库、坝区的岩溶发育程度及渗透特征和渗漏途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对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3)查明堆场库、坝区及道路区岸坡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场地整体稳定性、场地地基稳定性及边坡稳定性并提出处理建议。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 )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
(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 3 )外业作业( 4 )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及勘察等级1、工程概况拟建“XXXXXX市政道路工程”为XXXXXX水库周边的路网工程,由道路一(路宽12m,道路长0.5879KM)、道路二(路宽15.5m,道路长1.63KM)、道路三(路宽12m,道路长0.32KM)、道路四(路宽40m,道路长0.325528KM)、道路五(路宽16m,道路长0.214KM)及洛平新街(路宽43.5m,道路长1.067KM)共6条道路组成,道路四及洛平新街设计为城市Ⅰ级主干道,其余为城市Ⅰ级次干道,路面设计荷载标准为BZZ-100,道路分为左右两幅,设计基准期为20年。
受建设单位委托,本次勘察范围为道路四及道路五,道路四、五位于场区的南侧,几乎平行,距离约150m左右。
其中道路四全长0.32552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355.217,Y=365668.869;中桩设计高程H=1125.00);终点中桩里程:K0+325.528(中桩坐标:X=2922418.343,Y=365988.218;中桩设计高程H=1115.30),道路五全长0.21425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175.618,Y=365697.838;中桩设计高程H=1119.264);终点中桩里程:K0+214.258(中桩坐标:X=2922209.736,Y=365909.362;中桩设计高程H=1115.571),两段道路均无桥梁及隧道工程。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公司,设计单位为XXXXXXXXXXXXX公司。
2、勘察等级根据现场踏勘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如下:①、根据工程规模和拟建物特征,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②、拟建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③、场地基岩为白云岩(可溶性碳酸盐岩石),为特殊性岩土,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④、根据以上3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乙级。
浅议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 (real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
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本文介绍了gps 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该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控制测量做了一些尝试,对该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gps;土地测绘;控制应用gps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实时rtk平面精度2cm+2ppm高程精度为5cm+1ppm作业距离达15km,该仪器集成性能较好,主机、电源、数传电台一体化,整机功率低,17ah基站蓄电配2个锂电可连续工作12小时,rtk 基站自动智能设置,移动站一键飞梭。
gps rtk技术系统配置包括以下三部分:①基准站接收机;②移动站接收机;③数据链。
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具有已知坐标(也可无已知坐标,地势较高)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的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通过数据链发送出去,移动站接收机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otf(on the fly)算法快速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通过相对定位模型获取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坐标和精度指标。
1.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测区的控制测量,它是测绘地籍图件和数据采集的基础,而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主要是为满足测量土地权属范围的特征点,即界址点服务。
网点密度,gps 地籍网可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基本网和加密网两类。
由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较大,故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便于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
gps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并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因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气象台观测场勘测报告
勘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勘测地点:气象台
勘测天气:阴
勘测对象:观测场
勘测人员:
勘测工具:皮尺、摇表、电笔、电笔、锉刀、等电位
测试仪
目录
第一章: 勘测依据
第二章: 勘测原则
第三章: 现场勘测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五章: 勘测结论
一、 勘测依据
本勘测报告依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
二、 勘测原则
防止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
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三、 现场勘测
现场勘测对象 气象台观测场
观测场基本情况
观测场(L) 35m 勘测环境 Td=56.4
观测场(W) 25m 接地体工频接地电阻值 7.5Ω
观测场(H) 15m 土壤电阻率 120Ω.m
观
测
场
四
置
图
实习观测场
公
路
气
象
台
信
息
学
院
草
坪
风向风风速传感器
仪器
接闪杆
观
测
场
系
统
工
程
类
型
观测场作位于南昌市雷打山上,海拔高度为49.9km。观测场内设有
风向标、风向针,雨量器、湿度器等仪器。观测场呈矩形形状,且
四周有高1m的金属栏杆围护。在距观测场西侧5m,北侧4m设有
高为30m的独产接闪杆。观测场内的风向标、风向针均高为15m。
四、 数据分析
预计雷击次数N=K×Ng×Ae
K取1,Ng=0.1Td,Ae=[LW+2(L+W))200(HH+πH(200-H)]×10
-6
N0.11 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接闪杆的保护范围: rx=)2(hhrh—)2(hxhrhx
r0=)2(hhxh
计算得出:
r0=42.4m>35m
因此得出结论,接闪杆能够保护整个观测场。
五、 勘测结论
a) 接闪装置与引下线的腐蚀过于严重,超过规范要求,应做防雷
修复工程。
b) 需要对腐蚀的接闪杆进行修复,如果腐蚀超过其1/3,就应该
换掉,如果没有超过,涂一层防锈漆即可。观测场内的风向针、
风向标等金属器件可自身保护,且均有接地。
c) 观测场内各金属器件都有进行等电位连接,接地装置采用人工
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值为7.5Ω小于10Ω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