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读书养才气)
- 格式:docx
- 大小:18.52 KB
- 文档页数:4
100句中国千年古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读书的名言读书的名言1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神童诗·劝学》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元〕许名奎外物之味,久那么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宋〕程颢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对联集锦》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集锦》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清〕张月楼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正确。
〔明〕唐寅磋砣莫遗韶光老,惟有读书好。
《宋诗纪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宋〕郑耕老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朱熹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宋〕黄庭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唐〕李欣读书即未成名,终究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对联集锦》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清〕王永彬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清〕朱用纯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对联集锦》养心莫假设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英国〕谚语读书,这个我们____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读书,这个我们____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
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孟德斯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读书是最好的。
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兴趣的一门科学。
中华10条古训,经典通透,一针见血!1. 此后总以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曾国藩家书》释义:今后是一定会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下生活的,不要总想着掀天揭地的战争生涯。
2. 摭其小疵,以为大恶,如遇亲故。
——刘清之《戒子通录》释义:当孩子犯有效的错误,反而当做是一些大恶,遇到亲朋好友,反而添油加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 务使上可以答君恩,下以见祖父。
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种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
——林则徐《不取污手之钱》释义:上要对得起浩荡的皇恩,下则在死后有脸面去地下面对先祖。
我们林家氏族世代清白,这种肮脏的钱财,我就连一文钱都不会要。
4.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见利。
——家颐《教子语》释义:对于家中的子弟,要使得他们随时都能够见到美好的德行,而不可以使他们过得的看到世俗的功力,以免他们受到过多的诱惑。
5.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司马光《家范》释义:我听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女,应当教导他们为人的正途,而防止他们走上邪路。
6.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颜之推《颜氏家训》释义:谚语说:“教导媳妇,要在媳妇处进入家门的时候,教导子女要在他们是婴孩的时候。
”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7. 倘吾前日事亲之道有所未善,将以责其子,得不有愧于心!——袁采《世范》释义:如果自己侍奉父母没有尽善尽美,反而去责怪孩子不能够做到这样,难道就不有愧于自己的良心吗?8. 读书当如刺绣,细针密缕处,方见工巧。
——彭玉麟《为学宜有愚公移山志》释义:读书就像刺绣一样,在细针用得最多的地方才能显示出工艺的精巧。
9.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
——李鸿章《学无止境》释义:学业才识,如果每天不能有所长进,那么就会有所退步。
必须每一时刻、每一件事,留心留意,刻苦用力。
10. 吾迩年在家见弟辈读书悠忽,心窃非之而隐忍优容不能痛加督责,或启口未半而又中止。
——刘蓉《与诸弟》释义:我最近看到家中的弟弟们读书十分悠闲散漫,心中隐隐担忧,但是又不忍心对他们加以督责,或者说了一半,便没有办法在说下去了。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这些古训,把做人的道理都说透了 讨老婆看妻舅,买衣裳看衫袖。两家养驴驴瘦,合伙用船船漏。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勿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重之酒。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沙锅不打不漏,朋友不交不透。干姜扭不出汁,老糠榨不出油。各师傅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驭横切莫逞气,止谤还要自修。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一年之计种松,十年之计种柳,一年之计种谷,一月之计种韭。
夜里千条路,早起卖豆腐。心宽体自胖,才大气也粗。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无事此静坐,有福才读书。兴来常对酒,意到即成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闲陪诗客语,静读圣贤书。 玩笑忌伤人,诙谐忌粗俗。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认真还自在,做假费工夫。廉者乐无穷,贪者常不足。要打当面锣,不敲背后鼓。树倒须人扶,人弱要人护。偷吃不会肥,做贼不会富。上屋搬下屋,少了三箩谷。钱多腰杆硬,力大嗓门粗。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女子重前夫,男儿爱后妇。好人多磨难,真爱无坦途。人生万里路,走好每一步。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登峰观海月,面壁读奇书。虚心以求理,平静以处物。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回。志骄者必败,气盈者必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人亲财不亲,人熟礼不熟。兄弟要和睦,亲朋要互助。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强筋骨,无病便是福。见面道辛苦,毕竟是江湖。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50字读书心得(29篇素材参考)50字读书心得篇1数星星的孩子今天,爸爸让我读《数星星的孩子》。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张衡,他特别爱数星星。
夜深了,他仍然注视着夜空,他发现北斗星围着北极星在移动。
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我要学习张衡对知识认真、执著,一丝不苟的追求精神。
50字读书心得篇3今天,天气清爽。
吃过早饭,我读了《两只狮子》的故事。
故事中有两只小狮子,一只很刻苦的学习生活的本领;一只不学习本领,说靠妈妈是森林中的大王而不用学习本领的。
妈妈告诉不学习本领的小狮子说“总有一天妈妈会老去的,会离开小狮子的,只有自己学到本领才能生存的。
”50字读书心得篇4我的伯父周恩来《我的伯父周恩来》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这本书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一代周恩来的生活事迹,让我们深深体会的伟大,做事的严谨,细致,认真,以及对周围群众的和蔼可亲。
这本书写得很好,很细致,全面,很生活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周。
朴实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周的思念与尊重,令人回味无穷。
50字读书心得篇2学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夏洛蒂的生命及艰辛又壮丽,文中把它比喻成仙人掌花在合适不过了,仙人掌花有他的坚持也有他的傲骨。
夏洛蒂与两个妹妹发誓要在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他们成功了,他们的作品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售,受到追捧,他们成功了。
我学到了在困难中坚持不懈的挑战、战胜它,往往比逃避它更有用。
50字读书心得篇5今天,我读了安徒生童话故事的《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
这个故事说的是:女皇生病以后,大家纷纷献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玫瑰花去拯救女皇。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的善良和纯洁、奉献的心灵才是最美丽的。
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50字读书心得篇6“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名言昭示着我们应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由此看来书本对我们是至关重要,也是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的。
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优秀18篇)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篇1最近我一本书,书名叫《格林童话》。
书里有白雪公主、金鹅、画眉嘴国王等好多个故事。
画眉嘴国王,我知道不能随便取笑别人。
金鹅讲的是一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自私又冷漠,小儿子虽然愚苯,但是善良,热心帮助矮人。
于是得到帮助的矮人送他金鹅,还帮他得到了公主。
我要向小儿子学习,做个善良热心的孩子。
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篇2我知道她很悲伤也很痛苦,好想结束这种悲伤,却没有这种勇气与力量。
她是不是会哭泣?我知道她的伤和痛,可是却没有人来关心和安慰。
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你们还爱她吗?这种感觉像是从天堂坠落到地狱。
她是不是会哭泣?如果可以,我愿将自己的一切给予她,让她能有普通人该有的一切。
她是谁呢?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篇3我的伯父周恩来《我的伯父周恩来》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这本书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一代周恩来的生活事迹,让我们深深体会的伟大,做事的严谨,细致,认真,以及对周围群众的和蔼可亲。
这本书写得很好,很细致,全面,很生活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周。
朴实的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周的思念与尊重,令人回味无穷。
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篇4今天,天气清爽。
吃过早饭,我读了《两只狮子》的故事。
故事中有两只小狮子,一只很刻苦的学习生活的本领;一只不学习本领,说靠妈妈是森林中的大王而不用学习本领的。
妈妈告诉不学习本领的小狮子说“总有一天妈妈会老去的,会离开小狮子的,只有自己学到本领才能生存的。
”读书的心得感悟50字怎么写篇5《小王子》是一本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王子在星球间旅行和与人交往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友谊和爱的力量。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故事情节紧凑,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它也启发了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身边的人,以及珍惜每一个珍贵的友谊。
总之,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层读者阅读的佳作。
致高考生:学好语文的十条“古训”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
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
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一、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二、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三、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学好语文的十条“古训”学好语文的十条“古训”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学好语文的十条“古训”,希望有所帮助!一、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二、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是自主学习的重要。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三、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学语文所为何事?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
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
“思欲丽”,必多写!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
十条古代家训名言警句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训》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2.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要知道孩子是值得教育培养的,不要说小孩子“知道什么”这样的话。
3.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之推《颜氏家训》狎(xiá):亲近但态度不庄重。
简:简慢,怠慢。
父子之间要严肃,不可狎昵;骨肉之亲要仁爱,不可简慢。
指狎昵和简慢都不利于教育子女。
4.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王阳明家训》孩子们啊,要听从教诲:要勤奋地读书,还要孝顺父母;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节俭饮食,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心利益;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只要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的身份,这是有志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5.大参到任,必受知也。
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
——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大参就任官职后,必然受到了解和信任。
要一心勤学奉公,不要担忧前途。
意思是告诫在官场任职的后辈,要求他们为官清廉、办事公正,千万不要有私心私利。
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刘清之《戒子通录》生活环境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饮食穿衣,如果能考虑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
经典古训100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古训: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
宽厚养大气,澹泊养志气!
古训: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澹泊养志气
读书养才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节;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其很多智慧都来自书中。
王阳明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
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
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勤奋养运气
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
其实不然。
所谓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整个《周易》都在强调“感应”。
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勤奋就可以养运气。
一个人勤奋,善于做好准备工作,每当时机来临,自己便会受益。
反之,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消,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
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将手表调快10分钟是李嘉诚多年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在李嘉诚看来,这就是一种抓住机遇的表现。
在商场中有所收获的人,一定都是勤劳的、善于把握先机的人。
每天提前10分钟,就意味着每天多10分钟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眼里,什么是先机?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
当有50%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
当超过50%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这是使李嘉诚常胜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透过这个“先机”要诀,我们不难发现,赶紧、做早等字眼无不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奋。
宽厚养大气
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宽厚,也就越大气。
层次低的人,境界狭小,不知宽厚为何物,整日数米计薪,患得患失。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素以宽厚待人闻名乡里。
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一模一样。
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
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邻居知道搞错了,连连道歉。
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宋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宰相吕蒙正的故事。
吕蒙正中进士后没几年就当上了参知政事,在当时相当于副宰相之职。
有一天早晨上朝,听到有人隔帘指责他资历太浅不能居参政之职,吕蒙正装作没听见。
随行的同僚要为他追查说此话的人,吕蒙正却说:“如果我知道这个人的姓名,我还会耿耿于怀,这有什么好处呢?再说,不追究此事,对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正是因为有着这般的宽容大度,吕蒙正辅佐太宗巩固了宋初的统治,成为一代名相。
人与人之间贵在和谐,如果谴责别人的小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念念不忘别人的旧恶,将使我们的心受到挟制,心眼狭小,更造成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潜藏危机,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
相反,一个讲宽恕待人之人,心胸开阔、宽恕仁爱,他自身的修养不但臻于完美,与他人之间也是一团和气。
没有敌人,灾害自然也不会降到他的身上。
明代学者杨继盛有一次在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
“宁可我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我容人,不要使人容我;宁可我吃亏,不要使人吃亏;宁可我受气,不可使人受气。
别人有恩于我,我终生不忘;别人有怨于我,我及时丢掉。
看到别人的好处,就称赞不已;听到别人的缺点,就守口如瓶。
有人向你说某人对你要感恩报答,就说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这样就使感恩的人感受更深。
有人对你说某人恼恨毁谤你,就说他平时与我最要好,怎么会有恼恨毁谤我的道理,这样就使恼恨毁谤的人听后怨恨自然化解。
”
人生在世,要活出滋味、活出样子,就不能没有肚量。
而要做到有肚量,就不能不心宽。
心不宽,天地小,路就越走越窄,甚至没有出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男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有些男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
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有一个大气而又逍遥自在的人生。
淡泊养志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中,诸葛草庐中门联为:澹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纠缠。
人的心,也容易成为欲望的俘虏。
所谓,心是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还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猿和马,都是活动讯速,难于控制的动物,古人将他们对比我们的心,可谓寓意深远。
《老子·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要真正立志做一件事,就要淡泊,恬淡,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该在追求感官的享乐中消磨志气。
淡泊宁静不仅是我们明志、立志的不二法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
俗话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也只有在淡泊宁静的境界里,我们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悠然度日。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妨守一颗淡泊的心,不必因计较得失而设计最美的行程。
这样,即使将来归于尘土,也坦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