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4
张养浩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元史·张养浩传》①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优其过勤而止之。
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②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③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④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注释】①平章:官职名。
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
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受审讯的规定。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遇人有遗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 四顾壁立顾野有麦场C. 其人已去其真无马邪D. 乃荐入御史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0、下列对文中画我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A.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B.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C.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D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怠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焦遂听说张养浩“幼有行义” “读书不辍”,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B. 对有盗窃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张养浩宽严有别。
篇一:张养浩传阅读答案篇二: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翻译】: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今属山东)人。
年幼的时候就有侠义行为。
2011年中考分类阅读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及答案。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 3分)
20.(共2分) B
21.(共3分)既然已经用刑罚处分了他,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
的道路啊!(“犹”、“绝”准确落实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通顺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事迹见于《元史张养浩传》。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下面是xx整理的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参考答案:1. (共2分)B2.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3(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怎样概括中心思想明内容,清目的;连段意,答问题;审清题,仔细品;析人物,思言行;抓要点,明背景;叙事情,抓重点;写景物,思特点;细推敲,套格式。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1、总结上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叛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
尝出,遇人有遗?chǔ,纸的代称)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
台巨(谏官)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
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
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
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我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则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B.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C.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D.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察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官署名。
张养浩行义阅读答案:篇一:中考文言文真题阅读答案:《张养浩》阅读答案中考文言文真题阅读答案:《张养浩》阅读答案(2011 middot;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
(8分)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
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
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分)中考文言文真题阅读答案:《张养浩》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仅供参考:20. (共2分)B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张养浩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④,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④缗;成串的钱。
11、对文中加框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1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京师,指古代帝王所在的京城,一般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但不定是经济中心。
语文高二上语文版年末文言文阅读练习之(张养浩)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那么赈之,死者那么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那么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因此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那么祷于天,昼那么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游:游学B.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纳:上交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昏:模糊不清D.夜那么闭户,张灯窃.读窃:盗窃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⑥夜那么祷于天,昼那么出赈饥民,终日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②⑥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如此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特别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慷于心,则馁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
尝出,遇人有遗赭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槊,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经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诺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B. 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C. 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D. 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敢”一样,都是古汉语中的谦词。
元史张养浩阅读答案【篇一:张养浩】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背景]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
从张养浩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痴苦相当关心。
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不重有“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注释:①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聚——聚拢;包围③怒——指波涛汹涌[1]④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⑤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⑥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⑦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⑧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⑨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⑩宫阙——宫殿。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译文一]大大小小的山峰好像都在这里集聚,黄河的波涛奔腾咆哮如狂如怒。
依山靠河的就是这潼关的道路。
西望京都,心潮起伏。
伤心这秦汉兴亡的经行之处,千万间巍峨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焦土。
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亡,还不都是老百姓的痛苦。
译文二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
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元史张养浩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③.也。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④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改动)【注释】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台掾(yuàn):御史台属官,副职,助手。
④拜:任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其人已去.( )(2)读书不辍.( )(3)四顾.壁立( )(4)终日无少怠.(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B.骈死于.槽枥之间C.欲报之于.陛下也D.受地于.先王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20.张养浩去世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请结合本文和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他为人敬仰的原因。
【答案】17.离开停止看懈怠18.B 19.(1)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2)(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家里的所有家产都分给乡里的穷人。
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答案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其事迹见于《元史张养浩传》。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材料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
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释】:
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
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题目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诸:各种
B.水三尺乃止乃:才
C.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去:离开
D.悉以印记其背悉:全,都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B.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
C.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D.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
(3分)
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④
B. 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B.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
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
9.(1)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分)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分)
②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3分)
《元史张养浩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5.A (诸:兼词"之于")
6. C
7. B 【①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②表现他对生活条件不计较,④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8. B 【"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 9.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1)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他(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