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 第十一章 机械的平衡1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8
第⼗⼀章机械的平衡第⼗⼀章机械的平衡11-1 机械平衡的⽬的和内容11-2 刚性转⼦的平衡计算11-3 刚性转⼦的平衡试验11-4 平⾯机构的平衡11-1 机械平衡的⽬的和内容1. 机械平衡的⽬的2. 机械平衡的内容1. 机械平衡的⽬的(1) 不平衡的危害1) 造成有害振动2) 降低⼯作质量3) 造成破坏性事故(2) 平衡的⽬的设法将构件的不平衡惯性⼒加以平衡以消除或减⼩惯性⼒的不良影响。
1) 造成有害振动因叶轮没有平衡好,电风扇出现振动现象。
2) 降低⼯作质量砂轮没有平衡好,产⽣振动,影响加⼯质量。
3) 造成破坏性事故挠性转⼦实验台较长时间运转在⼆阶临界转速附近时,轴产⽣塑性变形。
2. 机械平衡的内容(1) 绕固定轴回转的构件( 转⼦) 的平衡(2) 机构的平衡1) 刚性转⼦的平衡2) 挠性转⼦的平衡作往复运动或平⾯复合运动的构件,为使惯性⼒和惯性⼒矩平衡,必须对整个机构进⾏研究。
,弹性变形⼩1)75.0~6.0(c n n <,弯曲变形⼤1)75.0~6.0(c n n ≥机械的平衡是现代机械的⼀个重要问题。
对于⾼速⾼精密机械尤为重要。
转⼦的不平衡惯性⼒可利⽤在其上增加或除去⼀部分质量的⽅法加以平衡。
11-2 刚性转⼦的平衡计算1. 刚性转⼦的静平衡计算2. 刚性转⼦的动平衡计算1. 刚性转⼦的静平衡计算(1)静不平衡(2)静平衡计算(3)⼏点结论1. 刚性转⼦的静平衡计算(1)静不平衡对于轴向尺⼨较⼩的转⼦( b/D<0.2),如砂轮、带轮、齿轮等,可近似认为其质量分布在垂直于其回转轴线的同⼀平⾯内。
若转⼦质⼼不在回转轴线上,当其转动时,偏⼼质量就会产⽣惯性⼒。
因这种不平衡现象在转⼦静态时即可表现出来,称为静不平衡。
1. 刚性转⼦的静平衡计算(2) 静平衡计算1) 根据转⼦结构确定出各偏⼼质量产⽣的离⼼惯性⼒的⼤⼩和⽅位。
2) 计算出为平衡偏⼼质量需添加(或除去)的平衡质量的⼤⼩和⽅位。
第五章机械的平衡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解决机械的动平衡和静平衡问题,学会用平衡基面法消除机械系统的动平衡。
本章主要内容是:1.掌握机械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静平衡、动平衡等;2.掌握转子进行静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静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静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3.掌握转子进行动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动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4.掌握平面机构的平衡方法;5.了解空间机构的平衡方法;本章重点是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本章难点是转子动平衡和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要点分析机械在运转时,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在运动副上引起了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动压力,这种动压力不仅会降低机械效率,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其它不良现象。
机械平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惯性力对机械系统的不良影响,借助于增减校正质量或者改变机械系统的质量分布将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加以消除或减少。
尤其是对于高速运转的机械,如果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频率等于机械的固有频率时,将导致共振现象,这将对机械造成破坏,对操作者带来不安全因素。
由于构件的运动形式不同,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平衡方法也不同。
对于绕固定轴转动的回转构件(即转子),可以就其本身加以平衡;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必须就整个机构进行平衡。
所以,机械的平衡问题分为转子的平衡和机构的平衡两类。
根据转子的工作状态和力学特性,从平衡的观点出发,常把转子分成两类:刚性转子和挠性转子。
一般来说,凡是工作转速远低于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刚性转子;而把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挠性转子。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平衡词汇"标准ISO1925-1981和我国"试验机名词术语"ZBY033-82中,刚性转子被更确切地定义为"可以在一个或任意选定的两个校正平面上,以低于转子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进行平衡校正,且校正之后,在最高工作转速及低于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和接近实际的工作条件下,其不平衡量均不明显地超过所规定的平衡要求"的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