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学的流派——经世致用之学的探寻
- 格式:ppt
- 大小:879.50 KB
- 文档页数:40
哲学社会学的研究历史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并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当中总结出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能够准确把握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物质生活及由其所决定的精神生活。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社会精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把握了一定时期特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实质,也就把握了这个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本身。
所以说,研究以时代精神为代表的社会精神生活对研究一个社会十分重要。
而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相对应时期这个社会的哲学。
在研究了历史方面的知识之后,我的兴趣转向了对哲学的学习。
哲学的学习开始是从哲学史方面着手的。
我学习了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兴趣的所在。
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使我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
西方哲学高度的思辩性和科学性给我以深刻印象。
但使我颇感兴趣的是十七世纪近代哲学上的自由主义和洛克,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初期的自由主义是英国和荷兰的产物,它维护宗教宽容,反对宗教战争。
崇尚贸易和实业,支持新兴的中产阶级而不是君主和贵族。
尊重财产权并进而上升到民主主义,认为人生而平等,不平等是环境的产物。
初期的自由主义充满乐观精神,生气勃勃,又理性冷静。
它反对哲学和政治里一切中世纪的东西。
它这种乐观,理性,上升的特点吸引了我。
洛克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始祖,他提出的国家起源,国家目的,分权理论和政府解体说等思想,推动了后世自由平等政治思想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封建专制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法国资产阶级的先进人物继文艺复兴以后,开始掀起批判封建的意识形态,宗教神学及其政治制度的思想运动,即启蒙运动。
我就被启蒙运动中的自然法学派所吸引。
特别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
在哲学上相当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我花在了中国哲学上。
可能是出于文化上的天然亲近感吧!哲学方面的主要兴趣我放在了她的身上。
而对于全体中国传统哲学来讲,我研究的重点和兴趣主要放在了先秦子学和明清实学这两方面。
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变动不居的时代。
处在具有无限变数时代的知识分子,其现实生活、精神世界和学术研究都充满着内在张力。
本文的研究对象清代浙东学派即是诞生于此种语境下的一个学术流派。
该派由黄宗羲在清初创立,一直延续至清中叶,代表学人主要有黄宗羲、李邺嗣、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以经史之学名世,但研究领域又广泛涉及哲学、经学、史学、文学、伦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是一个有着独立学术精神和鲜明学术个性的学术派别。
清代浙东学派虽不以文学为主业,但却有着数量不菲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并形成了系统化的成熟的文学思想,这在清代学术流派中并不多见。
受其经史之学成就的遮蔽,学界对该派文学思想的关注明显不够。
现有研究中,对该派文学思想的综合研究更显薄弱,对该派在文学思想上的独特贡献、其在清代文论史上的地位、对后世文论的影响等问题均缺少系统化探讨。
基于此,本文以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对该派学者文学思想的全面把握中寻绎其共同的文学旨趣,展示其同中有异的文学观念,并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具体如下:导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本论文以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清代浙东学派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学术流派,拥有丰硕的文学成果,他们对文学问题的系统讨论和思考为清代文论提供了经史学家的独特只眼,是清代文论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当前学界对该派文学成就和文学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之后,梳理了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系统梳理了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渊源和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了该派的学术谱系、学术定位和学术精神,探讨了文学活动在该派学术系统中的地位。
清代浙东学派在学术渊源上远绍南宋浙东学派,近承王阳明、刘宗周之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