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69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分析中国加入WTO 后,铁路运输面临着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铁路货运还将受到来自国际货运市场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铁路货运应充分发扬铁路运输的优势,充分考虑铁路站点自身能力和企业的需求,将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融合在供应链中,不断创新产品内容,使铁路运输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实现铁路资源的优化配置。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既关系到铁路货运行业本身,也关系到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无疑是具有现实价值的。
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1.铁路货运市场的变化和传统格局的矛盾在20 多年的体制改革过程中,运输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宗货物不断减少、高附加值、小批量运输不断增加,对货物运输在快捷性、机动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铁路运输还难以满足这些新的货物运输要求。
同时,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运量和部分长途运量,铁路货源不断流失,货运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足 15%,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呈下降趋势。
铁路货物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铁路货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缺乏深入改革的内在动力。
铁路所运送多是低附加值、批量大的货物,很难提升在货运市场的地位,而且铁路的送达速度慢、便利程度低、货损货差严重、灵活性差、无法满足货主的要求,导致部分货源流向其他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2.运输对象的变化目前,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建,以加工组装工业、电子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的运输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消费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运输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
在物流领域新兴的非国有 ( 包括外资) 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
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现状,任务和发展对策我国铁路旅客运输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
它既彰显出其重要性,又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客运提速的缓慢,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增强,维护效率的提高等等。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日益增加的旅客也给铁路运输带来更大的压力。
因此,为了保证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安全、稳定、高效,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旅客运输的改革和完善,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首先,建设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输体系。
应实施“健全架构、全覆盖、全时间、全质量”的综合改造,不仅建设可靠、安全的硬件基础设施,而且要改善从房车到客货联运,以及运输维护、客运提速、安全防范等方面的软件服务,从而提高运输客货联运的难度,保证旅客安全和准确性。
其次,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强化提速要求。
需要加大投入,保障设施设备的扩容和升级,改善线路条件,建立客运提速机制,将铁路建设内涵增强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效、安全、节能的全程运输服务”。
同时,优化客运服务体系。
应完善旅客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旅客享有正常的服务和“客易公”的便捷出行服务,如免费乘车、挂号运输等;同时,要加强售票服务实施,提高票务服务质量,实施智慧化票务服务,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最后,加大投入,加强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实施管片拆装、金具修补、轴承学习、山洪灾害防治、轨道管理、信号传输等技术维护工作,保证安全。
同时,强化限速、自动防护装置等安全防范技术,将安全性提升至新的高度。
因此,中国应该实施一系列改革,包括建设更安全和高效的运输体系,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投入,巩固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管理,这样才能让铁路客运既有更安全有更高的运输质量,也可以更有效的满足旅客的高要求,并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支撑。
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铁路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发展摘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发展现代物流是铁路车务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必然选择。
本文在分析了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铁路车务段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铁路;车务段物流;发展策略一、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当前,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物流量总规模日益增大,物流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
这种物流市场需求的兴起,给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极好的机遇。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需要现代化物流业作保证。
在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4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仅占15~25%之间。
由此可见,物流费用的潜力很大,要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必须要有现代物流业作保证。
(二)先进技术在流通领域中使用,催化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高潮。
应该看到,随着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物流”距离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现代物流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处理网络化,因此,网络化信息技术的推广,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又催化了发展物流业的高潮。
(三)经济结构优化、提升,需要我们在发展现代物流上大做文章。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保证。
尽管经过近几年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取得很大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们的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尤其是物流服务业显得特别落后。
二、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物流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物流业正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成为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泉”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改革货运管理体制,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同时,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要改变车站布局不合理,生产站段管辖范围过小,站段数量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分析目录第一章铁路运输行业概况 (2)第一节铁路运输业界定 (2)第二节铁路运输业细分领域 (2)第三节铁路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一、铁路运输业地位 (2)二、铁路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第二章2014年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 (4)一、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 (4)二、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4)三、宏观经济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的关系 (5)第二节政策环境分析 (5)一、主要政策汇总 (5)二、重点政策分析 (6)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10)第三节热点事件透视 (10)一、高铁列车开行范围扩展至28个省区市 (10)二、我国首条30吨轴重重载铁路建成 (11)三、2014年我国铁路知识产权及获奖成果频出 (12)四、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12)五、铁路货运改革为物流运输打开绿色通道 (13)第一章铁路运输行业概况第一节铁路运输业界定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
铁路运输是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这样,在火车上面的人会感到更舒适,而且节省能量。
如果配臵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客货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
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火车的重量,令火车的载重力大大提高。
第二节铁路运输业细分领域铁路运输按照用途可分为客运、货运两大类。
客运用于运送旅客和为旅客服务;货运用于运输货物,包括生产生活资料等。
从所有制关系上讲,我国铁路目前主要有国有铁路、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三种形式。
第三节铁路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一、铁路运输业地位铁路作为公共交通设施,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铁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铁路运输与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
中国铁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铁路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路网之一,铁路覆盖所有中国省份及自治区,并连接着主要城市。
最近几年,中国铁路快速发展,不断推出高速动车、城际快车等高速列车,缩短了跨越国家的旅行时间。
目前,中国铁路总长已达到13.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2.2万公里,同步建设的高速公路也累计超过14万公里。
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升级:中国铁路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同时推进智能化运输,提高调度运行效率。
2. 节能环保:中国铁路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采用清洁能源和二次利用技术,实现环保发展。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铁路将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国际铁路大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4.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中国铁路将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合作,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
5. 打造智慧铁路:中国铁路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铁路,提高维护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以智慧的方式推进铁路行业发展。
我国铁路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铁路物流业的现状,针对我国铁路物流的目前显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物流现代物流优势劣势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对物流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在我国的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铁路物流对我国物流业来说十分重要。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使得我国的铁路物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标准,也与我国目前对物流的要求并不相匹配。
1.我国铁路物流现状1.1我国铁路物流的优势1.1.1发达的铁路网络截止到2010年我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9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二,同时根据规划我国铁路总里程将在2020年达到12万公里。
其中我国目前电气化铁路总里程已达4.8万公里,已经超越了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
另外随着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了8600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设备,基本达到或者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发展的需求。
铁路的六次大提速,加快了铁路运输的速度,提高了我国铁路物流的效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1.1.2完善的铁路信息网络我国铁路系统目前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企业计算机系统,并开始广泛的在工作中应用信息系统,tmis(铁路管理信息系统)和dmis (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已经连接到了各个车站,可以说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
而发达的信息网络为铁路物流与现代物流接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1.3有利的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目前就已经开始重视物流业发展,而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国家大力投资建设铁路网络,同时对铁路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成立了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实现了政企分离,结束了铁路系统多年的计划经济特征,有利于打破目前铁路系统的僵化体制,而且又于近日调整了铁路货运的计费方式,这都将极大的促进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
中国铁路网络的现状与发展一、中国铁路网络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交通也更新换代,目前中国铁路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完善。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底,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3.0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占到了3.7万公里,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
日均开行旅客列车9600余对,每年旅客发送量和货运量均突破10亿。
1、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是国家进行基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自2008年首条高速铁路——京津高铁开通后,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覆盖全国各省区市,其运营里程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速铁路总里程之和。
目前,中国铁路高速铁路的最高设计时速达到了350公里。
2、铁路货运的发展中国铁路运输现代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运输品种、品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中国国内外商品流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铁路货运分为集装箱、散堆、重载三类,目前装备有多个管理模式与业务系统,重载铁路是中国铁路货运的特色之一。
3、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我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际交通体现的是区域性铁路发展,其目的是解决城市之间的高速客运问题,在不同城市之间提供更为快捷的联系方式。
而城市轨道交通则更侧重于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比如地铁和轻轨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二、中国铁路网络发展中国铁路网络的发展,有赖于长期以来政府的大力投资和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中国的铁路建设发展经历了路基建设、线路建设、电气化改造、设备改造等多个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政府主导地位的调控,是保障中国铁路网络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
1、政府投资扶持和监管中国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对于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大力投资是保障其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03年到2017年,国家向铁路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1万亿元,铁路货运和客运发展的运力不断提升。
同时,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保证铁路行业合规运营、健康发展和运营能力建设。
中国铁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中国铁路建设已经迅速发展了许多年,它在中国交通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铁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出行需求。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铁路建设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铁路建设现状中国铁路运输工具已经广泛运用于中国各地。
它能够连接各大城市,连通中部和南部的高速铁路网架设中。
目前,中国铁路网正在不断完善之中,新的铁路线、站点和列车正不断投入使用。
中国铁路建设和运营系有独立的企业控制。
火车站设施现代,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深受人们喜爱和信赖。
中国铁路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
因为中国铁路安全性较高,可靠性高,其价格也相对较低。
中速铁路和高速铁路都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和其他地铁系统一样,中国的铁路系统需要维护,以确保安全和器材装备的稳定。
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正迅速实施其“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中国的铁路网络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提升。
同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运输解决方案。
中国铁路网络正在不断发展,以满足需求。
未来几年,中国铁路将重点关注高速铁路和包括北斗导航和在线支付服务在内的技术方面的发展。
中国铁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推行全国性的铁路运输联网,提高运行效率,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并鼓励外部投资。
在多年以来的发展中,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从速度、便捷性和可靠性来说,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了中国交通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努力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中国铁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实现智能化交通的愿景,并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快捷。
2023年铁路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铁路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包括了铁路车辆、铁路设备、铁路运输、铁路技术和服务等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铁路行业的市场情况。
一、铁路车辆市场铁路车辆市场包含了铁路客车、货车、动车组等车辆。
近年来,中国铁路在发展高速铁路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升级铁路车辆,以提高列车的速度和运行效率,提升旅客和货物的运输能力。
例如,中国铁路目前正在实施高铁动车组购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新增1000多列高铁动车组,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也将会提升中国铁路动车组制造业的水平,拓宽铁路车辆市场。
二、铁路设备市场铁路设备市场包括了铁路通信和信号设备、电力和电气设备、轨道和固定设备以及雷达和导航设备等。
这些设备对于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加快铁路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例如,日本铁路开始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提高铁路通信的效率和质量,美国铁路正在研究新一代的信号系统,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这些都将会提升铁路设备市场的发展。
三、铁路运输市场铁路运输市场包含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和运输服务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和物流需求转向铁路运输,这也使得铁路运输市场越来越重要。
例如,中国的京雄城际铁路,连接北京和雄安新区,预计将在2019年投入运营,这将会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拓宽铁路运输市场。
四、铁路技术市场铁路技术市场包括了铁路信号技术、电气技术、车辆控制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
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会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效率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近年来,中国铁路引进进口化学品检测仪和碾压草坪专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将会带动铁路技术市场的发展。
总体来看,铁路行业市场在增长,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以促进更高的增长率和更广泛的市场规模。
铁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铁路行业概述铁路是指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用于运行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铁路运输是主要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通过机车牵引车辆组成列车在铁轨上运送客或货的一种运输方式。
按速度划分,中国铁路可分为常速铁路、快速铁路、高速铁路。
其中常速铁路货运专线速度在160km/h以内,而客运专线在140km/h速度级别;快速铁路是指设计速度在160km/h至250km/h之间的铁路,而新建的新线铁路路线的主体路段限速达到250km/h,仅用于客运专线;高速铁路是指列车运营时速达到250km/h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车型主要是以动车组列“和谐号”和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为主。
中国铁路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铁路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铁路网络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中国铁路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起步期、政府主导期、市场导向期和跨越式发展期四个阶段。
二、铁路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引进、借鉴、吸收日本、美国等国家技术的基础上,中国铁路行业内的企业已逐步拥有独立研发和生产制造铁路列车相关零部件,制动系统,动车组等相应铁路装备的能力,且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铁路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满足了中国铁路建设运营的产业化能力,中国铁路建设正有序推进。
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4年的11.2万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13.9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为4.4%,中国铁路路网规模逐年扩大,带动了铁路运营效率的提高。
在中国铁路行业发展中,中国高铁发展迅速,高铁铁路从大城市逐渐向中大型城市延伸,覆盖了中国大陆大部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高速铁路网规模已居全球第一。
截至2019年,中国现已开通运营高速铁路3.5万公里。
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络基本成型。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联通覆盖了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此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理所当然地应当承担起先行官的历史重任。
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铁路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运输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远远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迫切需要走内涵式挖潜扩能之路。
一、当前铁路的主要矛盾铁路当前最基本的路情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国铁路近年来发展很快,进步很大,其运输效率和效益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二是中国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限制型运输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发展很快。
进步很大一是近年来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截至200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408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织,增加运力,坪石口客车要达到145对,同时要严厉打击票贩子,维护广大旅客利益。
在那种情况下,作为运输局局长,我感触良多,尤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1 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27年了,我国早已告别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短缺年代,当年的粮票、布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一些爱好者的文物收藏,现在有钱买不到的普通商品只有火车票了,而且时至今日我们还不得不常年依靠公检法的专政力量,像对待走私、贩毒一样来对付票贩子,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确实相去甚远。
因此,我打心眼里赞成和拥护部党组抓紧修建铁路客运专线的战略决策,企盼这种状况早日得到彻底改变。
二是从货运看,近年来尽管我们一年一个台阶,日均装车数量大幅度提升,但我们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度,不仅没能提高,差距反而在扩大。
这两年,煤电油运一直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也成为上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下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突出问题。
铁路运输行业深度洞察报告第一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概述 (2)第二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市场需求与前景分析 (4)第三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内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6)第四部分铁路运输行业重点城市和区域的市场分析 (8)第五部分铁路运输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11)第六部分铁路运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4)第七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16)第八部分铁路运输行业SWOT分析 (19)第九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2)第十部分铁路运输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24)第一部分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概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概述一、引言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铁路运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概述。
二、历史发展中国的铁路运输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中国政府开始考虑修建铁路。
1905年,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的开端。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政治因素,铁路建设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进展缓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路运输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在规划和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铁路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这为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三、现状分析线路建设:中国铁路运输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0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技术升级:中国铁路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不断引进先进的高铁技术和设备。
中国高速铁路已经形成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覆盖网络,高铁时速也在不断提升。
运输能力:随着线路和技术的改进,中国铁路运输的运力大幅提升。
每年,数以亿计的乘客选择搭乘铁路出行,同时铁路货运也在逐年增长。
质量与安全: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在质量和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概况、铁路客运行业发展趋势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概况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对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经济布局和国防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一直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4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倍,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50%以上,城际、城市和农村交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一体化衔接水平不断提升。
高速铁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电动汽车、特种船舶、国产大型客机、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交通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世界领先,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全国联网,新能源运输装备加快推广:,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综合运输通道的完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客商务出行、休闲旅游出行等需求及货物跨区域运输、调配的需要逐渐增加。
2013年以来,我国旅客运输周转量及货物运输周转量整体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2020-2026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按照运输方式进行分类,交通运输可以分为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等方式,各类运输方式的旅客运输周转量呈现不同发展态势。
其中,铁路、民用航空旅客周转量增长速度较快,铁路运输旅客周转量占比由2011年31.02%提高至2018年41.34%;民用航空旅客周转量占比由2011年14.64%提高至2018年31.31%;水运旅客周转量占整体旅客周转量比重较低,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公路旅客周转量及占比有所下降,由2011年54.09%下滑至2018年27.12%。
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近年来,高速铁路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铁路的快速、安全和便捷使得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更为多样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形成。
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超过3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两倍以上。
高速铁路的运营路网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省份,实现了重要城市的快速交通连通。
2.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列车速度和运行效率得以提升。
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成为高铁技术的杰出代表,最高时速可达到350公里。
这种列车具有优异的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
3.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速铁路行业不仅注重线路的建设和列车的技术创新,还致力于提升服务水平。
高速铁路站点设施完备,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列车上设有高标准的餐车和卫生间,为乘客出行提供更好的体验。
同时,高铁服务还涵盖了网络售票、无线网络等多方面,使得乘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高速铁路出行。
二、高速铁路行业的未来趋势展望1. 发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愈加完善的东部地区,高速铁路的密度已经相对较高。
未来的发展重心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大动脉”高铁项目,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更加公平均衡的区域发展。
2. 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技术将不断创新,列车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高速铁路行业也会倾力于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列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列车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3. 融合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及利弊呼铁局包头西站孙建强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在内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
本文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出发,总结了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分析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现状与趋势,以供同行参考。
1 高速铁路定义和主要类型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
高速铁路按列车的支承和推进原理可分为轮轨式和磁浮式;按建造和运营方式,轮轨式可分为新建客运专线、新建客货共线和既有线改造提速三种类型;轮轨高速列车按动力分布和驱动设备的设置可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按转向架布置和车辆间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式和铰链式。
以上各种类型又有单层和双层列车之分。
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机理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按材料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
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建成通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10公里。
东京到大阪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30分钟缩短为3个小时。
后经改造,目前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70公里。
2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法、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
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
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
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
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
一,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第 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早在 1865年,中国 的国门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后, 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 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 0.5公里长的一 小段“展览铁路。虽然在当时的中国仅仅作为了 一种展示,但是却让封闭的中国人第一次看见了 马车以外的新型交通工具。而中国的第一条真正 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 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全长 14.5 公里。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 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 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 买,即被拆 除。中国的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 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矩铁 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 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全长9.2公里。为了将唐 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这
是第一条用于货 运的铁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法国,俄国, 日本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 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 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虽然当 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 铁路发展大大加快,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非常重 要的意义。中国铁路经过了 1865-1911, 1911-1949,1949至今三个阶段。
二,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 提速前,中国铁路各种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 度不超过120 km/h,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技术速 度不超过60 km/h,旅行速度不超过50 km/h, 运输质量和运
行速度的低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 展需要很不适应。1994年12月,建成开通广州 至深圳准高速铁路,为
中国铁路提速至160 km/h 开创了先河,并为后来既有繁忙干线的提速工作 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5 年6月,铁道部 做出关于分步骤立即开始在繁忙干线上提高旅 客列车运行速度到 140〜160 km/h,货物列车也 相应提高速度的决定。从此,中国铁路先后实现 了五次大面积的提速。1997年4月1日起, 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 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大铁路干线提速,开行9对
快速旅客列车。在1,398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 以上的旅客列车,其中有 58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752 km线路开行160 km/h 快速旅客列车。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提 速。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和北京至哈尔滨三 大铁路干线开行快速旅客列车增加到 39对。在 6,449 km 线路上开行9对120 km/h以上的旅 客列
车,其中有3,522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 速旅客列车,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快速 旅客列车。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提速, 提速范围扩大到
了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等繁 忙干线,北京至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首府所 在地开行了特快旅客列车或快速旅客列车。共开 行“T”字头特快旅客列车49对,“K”字头快速 旅客列车39对,开始了全路全面提速。在9,581 km线路上开行120 km/h以上的旅客 列车,其中 有6,458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 1,104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提速,提速范围扩 大到了所有繁忙干线。开行“ T”字头特快旅客 列车和“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98对,实现了 全路全面提速。开行120 km/h以上旅客列车的 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13,166 km,其中有9,779 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客列车,1,104 km 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旅客列车。 2004 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开行“ T”字头特快 旅客列车和“ 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共达到 118 对,开行“ Z”字头跨局一站直达(途中不进行 技术作业)特快旅客列车19对。开行120 km/h 以上旅客列车的提速网络总里程达到 16,500 km,其中有8,800km线路开行140 km/h快速旅 客列
车,7,700 km线路开行160 km/h以上特快 旅客列车。2006年10月1日中国铁路将实施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第六次大提速将首次在既有 提速干线开行200 km/h动车组,以及120 km/h、 载重5000 t货运重
载列车。目前正在抓紧提速 基础工程改造和机车车辆准备工作,以及修订完 善相关规章制度。 三,中国铁路货物运输现状 一. 货物运输的特征:(1)准确性和连续性强。 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 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铁路货运速度每昼 夜可达几百公里,一般货车可达 100km小左右, 远远高于海上运输。 (3)运输量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 3000〜5000t货物,煤运专线可开兴 1万吨的重 载
列车,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4) 运输成本较低。铁路货运费用仅为公路运 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 公路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5) 安全可靠。铁路货运有可靠的安全行车设 施和运行规章制度,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铁路运输的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种现代 运输方式中,按照所完成的货物吨公里计算的事 故率,铁路相对是最低的。 (6)建设周期长,初期投资大。铁路建设需要 铺设轨道、建造桥梁和隧道,建路工程艰巨复杂; 需要消耗大量钢材、木材;占用土地,其初期投 资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 二. 运输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 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 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货物运输 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零 散货物大量流向公路,相当一部分由铁路运输的 大宗物资改走公路和水运,铁路货物运输原有的 垄断地位已不复存在,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 挑战。随着我国多种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 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货物运输市场需求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运输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 变化。社会主义市场多种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 带来了铁路运输服务对象的变化。二是货物运输 品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 发展,多品类、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运量迅 速增长。三是由于多种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 货 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对运输服务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不得不承认铁路的货 物运输在呈现一种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 现状的原因分析: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其它 运输方式发展迅猛,经营方式灵活,营销手段先 进,竞争能力较强,造成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 份额下降。但从主观上分析,铁路货物运输的经 营观念、货物运输 组织、市场营销还不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 5个方面: (1)观念转变不到位,经营方式落后,是导致铁 路货运在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 ⑵过多的价外收费以及僵化的价格机制,削弱 了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 货物运输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运 输市
场的需要。 (4) 运力和需求矛盾突出,货物运输能力不足。
(5) 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货运市场的开拓。
四,中国铁路客运运输现状 中国铁路客运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主要的旅 客运输方式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管理 营运即今天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旅客吞吐量 超过10亿人次,其中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最大, 例如2006年春运运送旅客1.44亿人次。因此春 运又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迁徙”。客运的发 展状况一直呈现着上升的态势,下面是由中国铁 路总公司的统计数据截图得到的具体指标。 2012年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咸情况 抬 标 计負塑荷 本年累计 主咸 丄年同期 兗 成 址上卑 同期増捕 比丄算同 期增闱% 一.联踣运械 万人 1S9337 130T19
8613 4展
具中:n泰铁懿 万人 1E7863 179199 4.3
躺酿合直钱將 万人
-100 <0.:
拒 标 计篇单傥 本年鑒计 完 咸 上年風期 完 旗 It 上 年 同棚増减 比上年同 —,铁晴诉輸 1 •施客发送量 万人 Z10597
nous 10,3
與屮:匡宾悽茴 万人 20T54L 1S7509 20033 10.7
非控股含竇轶昭 万人 23&6 2057 309 15.0
2014年1—8月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圮 H寸间:2014阳7?
计算单位 本坪累计 完 威
上年同團
完 tt丄 同期
鹉毎 也L年同
朗憎科热
一、钱路远输 1.旅容真送量 万人 1551 ns 140028 1E0S0 10.8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铁路的运输状况尤其是客运发展不断好转, 随着第六次大提速的发展,人们发现出行火车是 个好的选择,通过近两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 国铁路客运的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