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骆马湖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82 KB
- 文档页数:4
滨湖地区旅游发展与规划策略研究——以宿迁环骆马湖地区
为例
梁忠生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18(25)7
【摘要】分析滨湖地区旅游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开发实践,以宿迁环骆马湖地区为实证研究,探索滨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的规划途径与策略.首先分析环骆马湖片区发展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策略:即以水资源保护为前提,充分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提出该地区旅游发展定位并塑造品牌旅游产品;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梳理城湖空间关系,完善\"外联、内环、慢体验\"的交通方式,以保障宿迁环骆马湖地区的旅游发展.
【总页数】5页(P112-116)
【作者】梁忠生
【作者单位】宿迁市住建局宿迁22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J], 孙朝晖
2.基于展现地域特色的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探索——以泗洪县通湖大道沿线概念规划为例 [J], 王敏
3.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龙海市东泗乡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J], 陈翔;姜晓琴;陆引
4.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规划及设施建设研究——以江华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为例 [J], 杨涛
5.滨河小城镇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孟津县沿黄三镇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为例 [J], 姚培;彭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迷人的宿迁骆马湖旅游度假区
嘿,朋友!今天我要和你唠唠宿迁骆马湖旅游度假区,那可真是个迷人的地儿!
前阵子,我和几个好友约着去骆马湖游玩。
一到那儿,哇塞,那景色简直美翻了!蓝天白云下,湖水波光粼粼,就像一大块蓝色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碰到了一位当地的大爷在钓鱼。
大爷乐呵呵地跟我们打招呼:“孩子们,来这玩儿啊?”我们点头回应,好奇地凑过去看他的鱼篓。
大爷笑着说:“今天运气不太好,就钓了几条小鱼,不过在这湖边吹吹风,钓钓鱼,舒坦得很呐!”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有一家人在湖边的草地上支起了帐篷,小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欢快得像只小兔子。
孩子的爸爸正忙着烧烤,阵阵香味飘来,馋得我们直咽口水。
孩子妈妈看到我们羡慕的眼神,热情地招呼:“来来来,一起尝尝,这湖边烤出来的肉啊,格外香!”我们笑着婉拒,继续往前走。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整个骆马湖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色。
我们找了个湖边的小餐馆,点了几道当地的特色菜。
老板一边忙着炒菜,一边和我们唠嗑:“这骆马湖的鱼可鲜着呢,都是刚从湖里捞上来的。
”不一会儿,美味的菜肴上桌,那味道,真叫一个绝!
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听着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柔。
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次骆马湖之行,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它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
下次,我一定还要再来!
朋友,相信我,你要是去了宿迁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也一定会被它的迷人魅力所折服!。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作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嗨,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头疼的问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你们知道吗?这就像是一场大戏,既要精彩又要有序,不能乱了套。
想象一下,你站在山巅,俯瞰着脚下的风景,那种感觉,是不是就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既激动又自豪?可是,如果你不注意保护好这些美景,让游客们一拥而上,那画面可就有点“狼来了”的感觉了。
咱们先说说开发吧。
现在,旅游业可是越来越火了,大家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赚个盆满钵满。
但是,我们得想想,怎么能既赚钱又不破坏环境呢?这就需要我们好好规划,比如建一些环保设施,限制一下游客数量,还有啊,还得加强宣传,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说到保护,那就更不能马虎了。
咱们得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不损坏自然景观,还要多植树造林,保持生态平衡。
对了,咱们还可以搞点特色活动,比如农家乐、户外探险什么的,既能吸引游客,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当然了,开发和保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灵活应对,比如遇到自然灾害,我们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保护好游客的安全;要是旅游市场不好,我们就得想办法创新,吸引更多人。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既要精心呵护,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这片美丽的土地继续发光发热,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的美好。
我想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有耐力和智慧。
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我们的家乡打造一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好环境吧!。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作文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这个话题啊,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让人头疼又让人着迷。
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呢!说到旅游资源的开发,那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大场面。
你看那些旅游景点,从古至今都是人山人海的。
比如长城、故宫这些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他们有的是为了欣赏美景,有的是为了体验文化,还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
这些人啊,就像是一群蜜蜂,围着花丛嗡嗡地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但是,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比如说,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就搞一些乱七八糟的商业活动,弄得原本宁静的环境变得喧嚣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你说这事儿多烦人啊,明明想去放松一下,结果却变成了一场“灾难现场”。
那么,我们该如何平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呢?我觉得啊,首先得从源头上做起,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比如,我们可以设立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比如限制游客的数量,或者对某些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
这样既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能避免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当然啦,除了管理上的措施外,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承担起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
比如说,在旅行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丢垃圾,不破坏文物,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再加上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旅游资源得到长久而美好的利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旅游资源保护的小小卫士哦!。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
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
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
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
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国内研究综述张艳玲(2007)认为陕西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指出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将新短板效应理论运用到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美丽的骆马湖作文骆马湖,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普洱市宁洱县,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
它的清澈碧蓝、环境幽雅,因此拥有了“世外桃源”的美誉,是许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骆马湖面积约50平方公里,水深77米。
湖里的鱼儿、虾蟹等水生生物非常丰富,加上湖边的山峦和草原,形成了宜人的自然风光。
湖面宽敞开阔,可以乘船观景,远眺远山近水,别有一番风味。
骆马湖水质清澈透明,是可供人类饮用的纯净水源之一。
湖周围地理条件独特,特别适合种植各类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同时,当地政府也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加强了环境管理,使得骆马湖的环境格外清幽、安静。
除了风景优美之外,骆马湖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是西南地区古茶马道的一个经停点。
草原和森林里,到处都有着这条历史文化之路的痕迹。
马背上的商贩携带茶叶、马铃薯、海绵、丝绸等物品,来往于山林之中,在这个地方驻留,品尝鲜美的茶水,交流消息,也留下了一段段历史的记忆。
如今,骆马湖的风景与文化历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它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通过开放旅游业,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观赏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这片传承着文化记忆的土地,同时也为当地的发展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有一片美丽的土地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骆马湖的美丽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所以我们应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当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应该更加自觉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让我们珍惜这个美丽的骆马湖,一起关注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美丽的未来。
浅谈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毕业论文引言我国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品味之高在世界上首届一指。
经过近二十年的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点)的建设,接待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到一定的改善,为我国将来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旅游资源与环境日渐衰退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保护好旅游资源与环境已成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旅游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旅游开发对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的影响,包括水体、大气与气候、土壤与岩石等,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构成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最基本要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车辆、物资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区出现了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土地板结、岩石(山体)坍塌等现象,这些对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
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尤其表现在水体资源方面。
2. 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地球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单独成为人类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对象,而且还与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组合,构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系。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体系。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 旅游地生态系统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同一体。
与其他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一样,一方面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演变同样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各个构成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不断加深。
2. 旅游活动影响旅游资源与环境后会产生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
由于旅游区划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割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单元(即斑块),这些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随着生态过程的作用而不断改变。
景区的建设可能会使环境在一定时间造成破坏。
三、建立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制度1. 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因素更复杂,因此,要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依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价值工程0引言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能更好地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使其展现其存在价值,从而形成了现代旅游业的理论研究方向。
然而旅游资源开发必然会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破坏,而环境质量的恶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在客观上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机制,进而实现旅游资源在环境保护中合理开发的目标。
1传统旅游资源开发产生的问题1.1和谐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不断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旅游业随之发展,从而大力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这样就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出现了不和谐。
比如滥伐森林,造成草地退化,湿地缩小,土地沙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某些物种的灭绝;有害物种繁殖并侵入;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球变暖等等。
可想而知,我们现在生活的和谐生态系统正在被破坏中[1]。
1.2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污染、噪声和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自然景观原有面貌的破坏这四个方面[2]。
水污染主要由旅游经营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废水造成的,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时不经意间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往水里乱扔废弃物也是水域被污染的原因之一。
噪声源主要是交通和游客的喧哗。
在大量景区分布的地方,游客众多,交通也就变的拥挤,车辆的喇叭声不绝于耳,汽车尾气更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而在景区里面,游客之间会相互交流,人多嘴杂,声音也就很大,从而影响附近的居民生活。
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景区游客抛弃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
在旅游景区,游客会自带食物,吃完就会随地乱扔,造成废弃物污染。
2现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内涵2.1现代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是保护,没有保护就没有以后的开发。
2000年7月第15卷第4期(总第84期)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 tJuly,2000vol.15N o.4(General,No.84)【名家特稿】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吴楚材(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湖南株州 412006)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摘 要: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生态旅游的定义,并提出了“城市水泥沙漠”理论和“人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与其居住地物种数量成正相关”理论。
在此基础上,作者论述了生态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
最后,作者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方向和内容。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0)04-0007-07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Ecotourism ResourcesWU Chu-cai(Fores t Recr eati on Rese ar ch C enter,C ente r South Fore str y Univ ers ity,Zhuzhou412006,C hina)Key words:eco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A bstrac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ecotourism,the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way of developing and constructing ecotourism resources.生态旅游在当今世界旅游业中已成为一个热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心,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1世纪是生态旅游世纪,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本文目录1.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 2.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3.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4.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5. 生态旅游论文篇二6.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7.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8.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
下面是今日首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生态旅游论文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1.1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
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
物的行为,也使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了毁坏。
二、解决的思路和对策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针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1.对风景名胜区实行ABC重点管理法。
把风景区的核心部分划分成A 区,在这类地方,不建大型生活建筑,只建少量观赏型建筑,尽量保持本景区原有的自然特色,突出它的自然美。
在A区的外围地带划分为B区,在这一地带,除了建一些观赏性建筑外,还可以建小型的服务设施,以备旅游者所需,本区的建筑应采用园林建筑中的传统造园手法,如借景,对比,对景等,将B 区建筑和A区景物和谐地融合到一起,而不是显得格格不入,很突兀和生硬。
在B区外围地带,也是风景区的界线划分成C区,在这可以搞一些生活建筑,但是要保护好视野空间环境,确保景观的完整性。
2.建立风景防护地带。
就是在风景区外围建立防护地带。
在防护地带内,进行大面积绿化,不准兴办能造成污染的工厂和其他设施,控制农药的使用,居民点的建设也要规划好,以维护风景区内的生态平衡,保护景观原有的特色。
譬如,武夷山风景区,就将精华的九曲溪景区上游地段划为保护地段,加以保护九曲溪。
3.在开发风景名胜区之前,作好全面规划,提出各种开发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克服“三无”,“三乱”建设。
在风景区的建筑要少而精,既满足了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又能和周围的景物协调的配合,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更好了。
4.加强对游人的教育和管理。
在游人进入景区之前,应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育。
5.对景区的垃圾和粪便要严格的管理。
游客在景区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一些垃圾和粪便,对于此,景区一定要有足够的垃圾桶和厕所,同时要配备足够的清洁人员,以保护景区的环境。
6.要加强对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
7.要加强对地貌旅游资源的保护。
8.要加强对生物旅游资源的保护。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把一切有保存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尽可能的就地保护起来。
生态旅游资源论文范文怎么写(2)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篇三:《试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摘要:当今,生态旅游是一种立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并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
本文笔者阐述了其地位、功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战略1生态旅游的新地位1.1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源自1983年,1986年国际环保会议予以倡导,近年来成为国际旅游新时尚。
联合国把2002年确立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可见其召唤巨大。
根据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有关专家的定义,生态旅游的标准包括3个方面: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其二,生态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其三,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
生态旅游具有旅游、保护、经济富民和环境教育四项功能。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生态旅游的对象存在着争议,主要有小、中、大三个尺度的理解,对应于小尺度是所谓的原生态,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中尺度指次生态,为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有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泛生态是大尺度,又有两层理解,一层是生态环境的泛化,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和文化。
另一层是把生态旅游当做一种原则、导向,规范一系列工作方向,造成全面的社会影响,也就是将指导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推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形成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动关系。
自治县处在人口比较密集的辽宁东部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较大,就林业而言,原始森林较少,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到处都有,多为次生态区域,因此,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应定位在中尺度的范畴;同时,为了发挥生态旅游在提高环境意识,促进旅游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有的作用,在大尺度上也可以作为导向。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小尺度生态旅游亦有其典型性。
因此,本规划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将自治县的次生态区域开发成有代表性的系列生态旅游项目与产品;另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加以贯彻与宣传,以促进旅游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通用6篇)生态旅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篇1【论文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维护了生态平衡,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产业发展一、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式确认,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及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旅游。
可以说,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最值得推广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
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25%~30%。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20%,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左右,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
衡量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首先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因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
自然保护区代表着地球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有着尽可能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旅游价值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理想地段。
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51个,总面积 1.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9%。
浅论骆马湖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论文
浅论骆马湖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全文如下:
摘要:骆马湖自然条件优越,水产及鸟类资源丰富,开展生态
旅游将有利于骆马湖景区的保护及促进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经济
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在促进宿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旅游业生态旅游骆马湖景区
生态旅游是以高质量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的,同时强调对
自然的保护和旅游地附近居民的参与,因此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
而开发的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和支持,开展生态旅
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1骆马湖景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
骆马湖水面开阔,烟波浩渺,水草丰润,古朴自然,游人荡舟水
面,波光鳞鳞,霞光掩映,游鱼穿梭。生态旅游所倡导的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尽现于此。
1.1骆马湖景区历史悠久
在明代以前,骆马湖由四个互不相连的小湖构成,位居中间的叫
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头湖,东北部的叫埝头湖,南部的叫骆马湖,
入湖的河流主要集中在西北侧,属典型的地壳运动构造湖。至明代
后期,原入泗水的沂水严重受阻,使4个小湖连成一片,统称骆马
湖。1958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国家水利部批准,将
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库,汛后蓄水兴利。
1.2骆马湖景区交通便捷
骆马湖区北起新沂堰头村圩堤,南至宿迁扬河滩闸口,上接山东
南四湖,下接江苏洪泽湖,全长27公里,平均宽13公里,总面积
375平方公里。
1.3骆马湖景区水产丰富
湖中鱼类多达56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最佳。骆马湖银鱼,
全身洁白透明如美玉,形状犹如根根银条,肉质细嫩鲜美,有“水
中白银”、“水中人参”的美誉。骆马湖生产的大青虾,色青、个
大、皮薄、肉饱,闻名遐迩。骆马湖的螃蟹,个体硕大,雄者脂白
如玉,雌者脂黄似金,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1.4骆马湖景区鸟类资源繁多
骆马湖湿地现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东方白鹳、黑鹳、白鹤、
丹顶鹤及大鸨),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4种(白琵鹭、黄嘴白鹭、大天
鹅、小天鹅、鸳鸯、灰鹤、隼形目14种及形目4种),另外还有一
些较为珍稀的种类(如震旦鸦雀)。
2骆马湖景区开发设想
骆马湖经过专家多次的观摩,确定了以突出生态田园为主旨的旅
游开发定位。湖区以森林、湿地、湖泊和珍稀鸟类以及宁静的乡村
环境作为吸引城市居民的资源,以骆马湖的银鱼和螃蟹等乡村美食
作为吸引手段,来开发生态旅游。综合以上因素,可开发的类型主
要有以下几种。
2.1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主要是满足游客视觉感官愉悦或好奇心等,以特色风光、
农事活动或古村古镇、名胜古迹等的旅游活动为主。骆马湖现代生
态农业示范区以“林间休闲,生态乐园”为主题特色。现已引进高
档花卉组培中心、高级智能温室等高效农业项目。随着骆马湖示范
区对外影响的日益扩大,骆马湖已成为宿迁城市的“后花园”、休
闲娱乐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到骆马湖参观。
2.2休闲度假旅游
在骆马湖景区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游客不仅可以采摘、
体验劳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和
游乐。景区内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有乡间劳作、池塘垂钓、野味品
尝、疗养健身等项目,使旅游者消除疲劳、调节身心、恢复体力。
骆马湖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植被茂盛、空气清新、
景色秀美,正是都市人短时脱离城市,放松心情、避暑、度假和疗
养的理想场所。
2.3参与体验旅游
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乡村的有关农事活动,如参与农事耕作、特
色养殖、水果采摘、花卉栽种与观赏、湖边垂钓、郊外野炊,以及
民风民俗体验等。参与农家的传统劳作,吃农家饭,住农家房等。
还有传统的耕作方式(譬如,水车灌溉、老牛碾谷、老牛耕田等)均
可让游客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还可通过幻灯、录像、文字等介绍这
些土特产或农事活动的特点、加工制作的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传
说、典故等。
2.4科普旅游
运用多种造景手法,以表现自然之水(如流泉、飞瀑、波浪、冰
雪等)、生命之水(水与生物)、文化(艺术)之水(水与名人、音乐、
书法、绘画、雕塑、影视、园林景观等)、科技之水(用科技手段营
造奇妙水景)等为主要内容,建设景观优美,具有震撼力的梦幻式水
景园。同时利用现代情景化设计,将水作为一个生态教育的原点,
演示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揭示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和水
环境恶化等问题。生态教育重在体验,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每个人自我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2.5美食旅游
在骆马湖岸边建一条独具“楚风”特色的水上建筑,主要配置水
上主题餐厅、雾雨茶楼、特色酒吧等设施,利用湖鲜水产和乡土菜
肴,开发美食产品,如“楚国湖光宴”等特色水上筵席,体现“渔
舟唱晚、渔火湖湾”的意境。在开发美食旅游的同时要结合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建设,注意挖掘当地的特色饮食如小鱼锅贴等,着力打
造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形式。
2.6夏令营旅游
通过在骆马湖景区开展夏令营,提高学生们的探索发现能力,了
解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态规律,增强他们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的意识,提高他们动手的能力。可举办“徒步骆马湖、楚文化青少
年夏令营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等活动。
2.7湖滨浴场游
骆马湖的水域广阔,水岸浅缓,水质清新,可以将骆马湖湖面规
划为水上游览区(包括湖心各岛屿),建湖滨观光道和游船码头,增
设游艇俱乐部、观光游船、皮划艇、水上快艇、画舫等,开展水上
游览活动;利用骆马湖湖面举办滑水表演、龙舟赛、水上降落伞等旅
游活动。以游客参与式的亲水活动为主,包括人造沙滩、沙滩排球、
湖滨游泳、垂钓等,可以设置的项目有激流勇进、高空管道滑水、
水上擂台等有趣的项目。
2.8摄影写生游
骆马湖地势低洼,水草茂盛,千顷湖面,碧波荡漾,广阔的水域
波平如镜,油绿的水草在清澈见底的水中飘摇,是摄影写生旅游非
常棒的地方,让久居城市的你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骆马湖的自
然景观非常美丽,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效果。骆马湖景区的湖面无
际无涯,水天一色,远处渔帆点点,渔歌声声,形成一幅极美的意
境,吸引一大批摄影写生爱好者。
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业欠发达的骆马湖区发展生态旅
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通过引
入生态旅游的理念,加快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苏北地区
旅游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促进景
区及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区域旅游发展中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和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