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作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8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和书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已出版中外各种版本著作百余部,画集多部。
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主要作品有《珍珠鸟》《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炮打双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并先后在我国大城市以及欧、美、亚一些国家举办个人书画展,深获好评,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化画”之代表。
其书画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近十年,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抢救,影响深广。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出生版《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他的一些作品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课文《珍珠鸟》便是一例。
书画大家范振绪作者:杜树泽来源:《丝绸之路》 2018年第8期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太和山民、东雪老人,别号宇清,甘肃靖远人。
诗人、书法家、画家。
晚清进士,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清廷工部主事、法部主事、济源县知县。
中华民国时期,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孟县知事、萨拉齐县知事、甘肃省国民政府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范振绪出生在北京,幼年随父母一起生活,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喜好书画。
少年时期,父亲范培去世,范振绪跟随母亲楼太夫人回到故里甘肃靖远,得其精心教诲,家学功底深厚。
范振绪秉承父母灵气,善于观察物象并予表现,其绘画天赋较早显露,加之旧式教育理念,注重琴棋书画等传统科目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使范振绪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了坚实的书画基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范振绪参加府试而考中举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范振绪参加了在开封举行的癸卯科殿试,中得进士,被选任清廷工部主事。
两年后,又被派往日本留学,成为甘肃籍最早的五位留学生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范振绪学成回国,初任法部主事,翌年任河南济源县知县。
民国时期,由于时局多变,社会动荡不安,范振绪经历着人生中最为漂泊不定的岁月。
民国初期,他曾担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河南孟县知事等职,去职后寓居北京,从事字画鉴定和书画创作,藉以谋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回到兰州,受聘为甘肃省国民政府顾问兼省禁烟委员会委员长,后又受聘移居武威,任教达10年之久。
期间,范振绪与近代著名学者刘尔炘交往颇深,引领形成以裴建准、水梓、杨思、牟月秋、冯国瑞、魏振皆等陇上文化名人为主要成员的文人书家集群,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扎实的书法功底、鲜明的个性风格,厚积薄发,纵情笔墨,推动了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在西北的传承弘扬,成为甘肃书画艺术事业繁荣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徐寒,字温如,原名建川,别署石竹山人、寒石等。
1961 年生,学者、书画家。
2003 年参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创建工作,聘为教授。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学者书画研究室主任。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坐教授等。
2002 年 3 月,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以及在日本东京的《日中书法教授作品展》、在韩国首尔《北京大学中韩书艺教授作品展》等等。
在北京、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并有展览作品集行世。
其诗书画作品被《中国传世名画》、《中国书法鉴赏》、《历代梅兰竹菊精品》、《中国书法全鉴》、《中国传世楹联》等多种典籍收入;担任央视系列片《千年书法》《汉字故事》特邀学术嘉宾。
国内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有其楹联、刻石、匾额和题字。
其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和数十种报刊杂志。
在广东河源市有《石竹山人书画馆》,收藏和陈列其书画作品和学术资料。
季爱民,1965年生,解放军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画风深受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先生影响,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荣宝斋、徐州博物馆等地展出。
出版有《季爱民画集》、《季爱民山水精品集》、《荣宝斋·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季爱民雕刻集》等。
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曾就读于江苏省文艺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大量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屡屡获奖,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并广为李可染艺术馆、荣宝斋、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多家单位收藏。
白墨简介白墨:1947年出生于陕西一个书香门弟,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染指丹青,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在中学,大学任教,93年调西宁画院任常务副院长,院长,青海国画院院长,省美协副主席---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2000年作为重点高级人才引进厦门。
师从国画大师石鲁.刘文西,作品多反映西部风土人情,画面追求大对比.大反差,笔墨大胆泼辣---形成了独有的个性风格。
多次在国内外大展获奖,并为国内外学术机构收藏,其传略入编《中国书画界领袖人物大辞典》《全囩画院院长作品精选集》......等四十余部典籍。
有千余幅作品及五十余篇专业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报刊。
出版有:《中国当代国画大家白墨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p>《人民艺术家.国画名家白墨精品博览》---人民画报出版社《中华艺术名家白墨》---天津杨柳青画社《中国当代山水画三大家--白墨.龙瑞.贾又福》---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画大家白墨.孙其峰.刘大为作品选粹》---天津杨柳青画社《白墨中国画选》---中国摄影出版社/p>《白墨西部风情画选》---宁夏人民出版社《白墨艺术档案》---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出版......等十余部画册。
出版论文集《砚边拾零》---国际文化出版社,《钓闽斋闲话》《细雨辑》,诗集《白墨诗选》----作家出版社......等三十余部。
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
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吴中学者尊崇之。
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仍在作画。
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汇总A阿老:1920年生,又名老宪洪,广东顺德人,擅绘画。
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课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画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联合办学理事长。
爱新觉罗·毓半云:(1945-2005),满族。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红桥区政协书画联谊会会长(宗室后代,溥佐之子),在其父爱新觉罗·溥佐的严格指导下学习传统花鸟画,形成自己风格,其作品被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所收藏。
B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1940 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美展评委等职,在美院教学期间,对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师从王颂余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所作山水继承传统,并取西画之长,朴实厚重,气势畅达。
毕涵:[清](1732至1807)字有涵,号焦麓,又号止庵道人,晚称篆竹居士,阳湖人。
山水扫去尘俗,远宗古法,近师恽寿平,书法亦清劲脱俗。
C曹柏崑:回族,1947年生于天津。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青年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
2002年“曹柏昆书画新作展”在天津文物展示中心举办。
“回族书画家曹柏昆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2005年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曹柏崑书画展”,2009年在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馆举办“曹柏崑赴美归来书画汇报展”。
人评其画:“平中寓奇,寄意出新”。
曹锟:(1862-1938),天津人,字仲三,晚号渤叟。
北洋军阀,冯国璋死后为直系首领,1923年贿选总统。
“七七事变”后,保持节气,拒任伪职。
陈半丁:(1876-1970)名年,一作半叟,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哂翁。
书画名家:周之冕周之冕(1521—?)明代画家。
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卒年不详,活跃于万历年间。
擅花鸟,注重观察体会花鸟形貌神情,及禽鸟的饮啄、飞止等种种动态。
善用勾勒法画花,以水墨点染叶子,画法兼工带写,人称勾花点叶法。
所作花鸟,形象真实,意态生动,颇有影响。
写意花鸟,最有神韵。
设色亦鲜雅,家蓄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动笔具有生意。
有明以来写花草者,无如吴郡,而吴郡自沈周之后,无如陈道复(1483—1544)陆叔平(1496—1576)然道复妙而不真,叔平真而不妙,周之冕似能兼之。
之冕采陈道复、陆治二家之长,为吴门画派重要画家。
特以嗜酒落魄,不甚为世重耳。
又善古隶。
主要作品:万历三十年(1602)作《竹石雄鸡图》轴和《百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1601)作桃柳春燕图手卷;《桂树榴雀图》轴藏南京博物院;万历十三年(1585)作《芙蓉凫鸭》图轴藏上海博物馆;十五年(1587)作《芙蓉双凫图》轴藏沈阳故宫博物院;三十年作《墨花图》卷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同年作《杏花锦鸡图》轴藏苏州市博物馆;二十四年作《梅花野雉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
万历三十四年作(1606)《仿王冕花鸟图》。
明周之冕梅花野雉图纸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33.6厘米。
辽宁博物馆藏彩绘老干红梅,野雉栖于其上,竹石映带左右。
作者周之冕江苏苏州人,善画花鸟,能的其神态;设色清雅,在陈淳、陆治之间,钩花点叶,间出新意。
惟酒成癖,诚是一病。
此图写生意味颇浓,构图匀称;工笔精细逼真,而无板滞痕迹,正是难能可贵之处。
上有作者“丙申夏日汝南周之冕写”名款,下钤“周之冕印”、“服卿”印章二方。
明周之冕杏花锦鸡图绢本,设色,纵157.8厘米,横83.4厘米。
苏州市博物馆藏此图画奇石兀立,一杏树干老枝遒劲花荣,旁有辛夷伴立;坡有二枝蝴蝶花,迎风招展。
有两只锦鸡,一只伫立石端,一立坪地。
锦鸡朱腹白羽,尾端上翘,姿态威武。
羽毛点染细腻妍媚,生动活泼,体现了画家描绘飞禽和花卉的本领。
苏东坡简介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前来鉴戒参考!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爽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虔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欣赏,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产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起初欣赏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谢,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侵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连续了有大致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成心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地步。
雍力,原名周捷,字雍力,号周之赤刀、墨语、墨语斋主,山东淄博人。
先后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美术系和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自幼慕笔墨之道,喜爱规摹点画,遂立志于此,发蒙于长期摸研古家水墨之妙,俯身名碑发帖之间,神交古贤,积累珠玉。
自知艺途艰辛,性情所致,怀揣所归,皆在之中,故不计功利,一贯追寻“基于形,专于技,势于韵,蕴于神,惯于意,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的自然之道。
雍力善纳众家之长,补己之短;雍力酷爱书画艺术,涉猎广泛,尤以国画山水与花鸟见长。
多年来,在供职于环保事业之余,潜心研习中国书画艺术之精髓与技法,曾有工笔人物画“孟姜女”,现收藏并悬挂于孟姜女故居纪念馆;山水画《大江东去》曾获全国青年美术家优秀奖;书法、山水、花鸟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展出获奖,并被多地藏馆和各地领导收藏;另策划、设计企业文化与企业标志被多家上市公司采用并获奖。
其作品常作为国际礼品被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赠送给国际友人和单位,并博得好的赞誉和口碑。
雍力的信条是:“艺无止境,追求无限;潜心治学,低调做人。
”雍力现为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小楷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雍力是当代颇具潜力与实力的青年书画家之一。
山水:山是一种元浑着的气息,树是一种苍厚着的沉静,云是一种博大着的聚集,水是一种融合着的灵育。
山和树的依托,云和水的融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卷舒,是一种个性,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挥洒,更是一种感悟……------作者鉴悟花鸟:“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吾将竭力尽其精微,而致远镜……------作者鉴悟人物:“成教化,助人伦。
”写心,写意,抒心性;重境,尚气,感染力;在于单纯,在于自然,在于含蓄,在于意味隽永和抒情动人。
------作者鉴悟书法:相辅相生曰中庸。
主次礼让谓和谐。
徐寒,字温如,原名建川,别署石竹山人、寒石等。
1961 年生,学者、书画家。
2003 年参与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创建工作,聘为教授。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学者书画研究室主任。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坐教授等。
2002 年3 月,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以及在日本东京的《日中书法教授作品展》、在韩国首尔《北京大学中韩书艺教授作品展》等等。
在北京、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并有展览作品集行世。
其诗书画作品被《中国传世名画》、《中国书法鉴赏》、《历代梅兰竹菊精品》、《中国书法全鉴》、《中国传世楹联》等多种典籍收入;担任央视系列片《千年书法》《汉字故事》特邀学术嘉宾。
国内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有其楹联、刻石、匾额和题字。
其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和数十种报刊杂志。
在广东河源市有《石竹山人书画馆》,收藏和陈列其书画作品和学术资料。
季爱民,1965年生,解放军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画风深受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先生影响,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荣宝斋、徐州博物馆等地展出。
出版有《季爱民画集》、《季爱民山水精品集》、《荣宝斋·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季爱民雕刻集》等。
总参某部现役军官、中国军事博物馆特聘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曾就读于江苏省文艺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刘大为、林凡、程大利等,追求拙朴厚重的艺术风格。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大量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屡屡获奖,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并广为李可染艺术馆、荣宝斋、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委八一大楼等多家单位收藏。
出版画集有《季爱民画集》、《季爱民山水精品集》、《荣宝斋.当代名家季爱民画集》、《季爱民雕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家画集-季爱民》等。
申晓旭,字筱虚,号墨石斋主人,生于甘肃会宁。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务院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国际佛教协会副会长、甘肃铜城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黄河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
攻书法,精于楷、草、隶、篆、行诸体。
习绘画,写花鸟,兼写山水并融西画之色彩于传统笔墨。
曾参与主编《中国少儿书画全集》、《中、日、韩青少年书画集》、《职业中专硬笔书法字帖》等书画集。
习书画数十年来,创作佳作无数,并屡获全国书画大奖:1994年获“铜城杯”国际书画大赛书法特等奖;1995年获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三等奖;1998年世界华人书画大展年获三等奖;1995-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优秀园丁奖;2004年10月受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邀请参加日本东京现代艺术大展;2004年纪念中国红十字100周年书画集出版;2005年书写老子道德经出版;2007年书法作品被鲁迅博物馆收藏;2009年度亚太文化杰出人物奖等。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务院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国际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联谊会蓝天书画院副院长甘肃铜城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白云书画院秘书长北京东方朝日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陈硕石(1932-2013) 又名师石、天锁、宇振杰,号太行山人,男,汉族,1932年生于山西省左权县。
1957年步入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学习,1959年寄身于北京中国画研究会。
师宗缶卢、齐璜,融以八大山人布局,涉猎古今画家之长,作品糅以己法,尽其力独树画风。
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2]现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硕石先生在研习中集诗、书、画、印、刻瓷于一身,并为泸沟石刻创始人。
其绘画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朝鲜等国展出,并应“美国中华艺术学会”特邀在美国举办画展。
1987年曾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和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进行专题创作。
1996年又应邀为北京西客站大厅创作大幅作品。
陈硕石先生擅诗、书、画、印,技艺精湛,成就卓著。
他师承齐白石先生,自成一派。
陈硕石,1932年生于山西省左权县。
毕陈硕石先生在研习中集诗、书、画、印、刻瓷于一身,并为泸沟石刻创始人。
陈硕石的绘画席纪念堂、中南海等均收藏有陈硕石作品,出版有《陈硕石作品集》。
徐东鹏,字白云,雅号滴水楼主人、勇泉斋主人,男,汉族,1941年生北京。
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大学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艺术创作中心理事等。
齐门画派弟子。
少时曾与李苦禅、孙之携为邻,其祖母遂引其拜师子二位名家门下,研习写意画与西画等。
其作品被天安门、中南海、吉林图书馆等处收藏,且流传海外之奥地利、美、法、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
甚北京电视台以“大巧大拙艺无休”之专题曾对其艺事进行过报道,反响甚广。
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处举办过个人画展。
1989年被列入《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
现为世界名人书画院国际艺术传播中心理事、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大学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艺术创作中心理事等。
徐东鹏画集》2011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齐派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弟子,现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名人书画院国际艺术传播中心理事、中国大学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央党校书画研究会教授.其作品被天安门、中南海、吉林图书馆等处收藏,且流传海外之奥地利、美、法、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
甚北京电视台以“大巧大拙艺无休”之专题曾对其艺事进行过报道,反响甚广。
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处举办过个人画展。
1989年被列入《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到欧、亚、澳、美、法、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中外美术馆收藏,并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赠送给国际友人。
作品被先后编入《世纪大典》、《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中华酣墨名家作品展览》等。
2006年6月14日中国门户网站新浪(sina)网专访评价先生作品道“尽得齐白石、李苦禅水墨花鸟遗风:造型概括、用笔干练、笔墨讲究。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对徐东鹏先生人品的评论:“为人诚恳,忠厚善良,责任心强,这就是东鹏大哥的本色”。
作品的评论:“由是生发,大开大合之粗笔、半工半写之彩墨,皆展现于花卉翎毛;大巧成崛之简笔,疏落清净之水墨,但赋于云林山水;于骨法用笔、墨运五色之中已不露西法之迹,而西法尽融乎其中也,复以行草点题识,与画相得益彰……其真挚、诙谐、清秀与恭谨之气自在其中矣”!现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宣教司司长,高级编辑,席小平写有文章“寻着徐东鹏的画迹”评论。
刘克宁(阿宁),原籍江苏徐州,当代中国画家。
80年代初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
90年代后期入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室,结业于中央美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特聘一级画家,北京中国画创作院院长。
曾多次获中国美协和文化部大展获金、银、铜奖、及获国家科技部表彰优秀人民艺术家奖,并入编大型权威文献《北京画坛1949-2006》。
出版专著有《刘克宁画集》《中国西部速写》《刘克宁国画专辑》《刘克宁国画作品选集》《中国画二十家-刘克宁》等。
>> 《牧归图》获长城国际艺术奖。
刘克宁(阿宁),1950年生于江苏徐州,当代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特聘一级画家、北京中国画创作院院长。
80年代初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
90年代后期入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室,结业于中央美院。
曾受教于卢沉、周思聪、石齐、王明明等著名画家。
曾多次获中国美协和文化部大展获金、银、铜奖,国家科技部表彰优秀人民艺术家奖,并入编大型权威文献《北京画坛1949-2006》。
出版专著有《刘克宁画集》《中国西部速写》《刘克宁国画专辑》《刘克宁国画作品选集》《中国画二十家-刘克宁》等。
并有大量作品被国家机构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收藏。
2008年被评为最具有升值潜力的30位画家之一。
[1]>> 《三人行》获中国美协纪念孔子诞辰中国画展优秀奖。
>> 《新疆好》获中国美协新时代中国画展优秀奖。
>> 《新疆巴扎》获中国美协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 《新疆风情》获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铜奖。
>> 《欢乐新疆》获文化部首届‘爱我中国’中国画大展银奖。
>> 《欢乐巴扎》获中国美协2002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金奖。
>> 2002年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加中国规模最大的历史长卷《京门九衢图》的绘制。
>> 永恒友谊周恩来与池田大佐参加中日邦交30周年画展并被日本创作学会收藏。
>> 2003年《巴扎图》以优秀作品获文化部第四届群星奖。
>> 2003年《欢乐巴扎》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 2003年《巴扎乐》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家学术画展。
>> 2003年主持北京210米巨幅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创作,于2005年完成,由国家博物馆鉴藏。
>> 2004年国画作品《丰收巴扎》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 2004年《高原春歌》获中国美协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 2004年《欢乐巴扎》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 2004年《高原春》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中国画展银奖。
>> 中国画《新疆风情》获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银奖。
>> 《丰收图》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主办科学与艺术中国画展获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颁发的“人民艺术家”奖。
>> 2005年获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优秀人民艺术家”奖。
>> 2006年参加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项)。
>> 2006年入编由吴冠中主持,最具权威的大型美术文献《北京画坛1949-2006》。
>> 2006年《春歌图》入选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 2006年210米巨幅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在全国政协首展,受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观展。
>> 2007年,创作完成212米大型历史国画长卷《古运回望图》,并入编《北京绘画史》。
>> 2008年由天津人美出版《国画名家经典——刘克宁》>> 2008年5月完成四十米大型历史长卷《潞河盛漕图》>> 2008年被评为最具有升值潜力的30位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