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 格式:ppt
- 大小:9.19 MB
- 文档页数:93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黎川县枫坑金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严维建,邓扬泓摘要:为了准确了解枫坑金矿的矿产资源现状,本文通过野外调研和对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该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关键词:枫坑金矿;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黎川县枫坑金矿区位于江西省黎川县城南东方向135°,距离约20km,与邵武县接壤。
该矿区隶属于黎川县德胜镇管辖,矿床形成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此前针对该矿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地质工作者们付出了不懈努力,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
本文结合以往的地质研究成果,对该矿的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该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 区域地质矿区位于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北缘,处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武夷隆起—武夷山隆断束东侧中部。
成矿区位于中武夷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内。
该区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十分有利于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化的形成,从而形成了武夷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
因此,该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非常优越。
此外,该区经历了规模较大的区域变质作用,加之频繁而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特别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别明显。
这些构造和岩浆活动为区内金矿、铜矿、铅锌矿等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质条件。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是震旦系上统老虎塘组(Z2l),分布在矿区的西北侧。
该地层的岩性主要是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混合花岗岩、条纹状混合岩、混合质片麻岩、混合质片岩和变质砂岩等。
(1)混合花岗岩。
与其他变质岩混杂分布。
岩石呈灰白色至青灰色,具有中细粒花岗石结构和碎裂化结构,以块状构造为主,并且部分可见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组成。
[转]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转载自史海涛转载于2010年04月14日 17:35 阅读(1)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作者:胡杰李健莫京龙李凯林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3期摘要:针对与播卡金矿找矿密切相关的关键控矿因素,从地层、构造、岩浆岩这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并对不整合界面的控矿作用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矿床形成的先导因素;沿断裂侵入的钠质闪长岩、钠长闪长岩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就位;平顶山组和因民组地层则是金矿化的有利的层位,并且就位于平顶山组上部和因民组底部的不整合界面附近。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找矿的标志,以帮助播卡金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
关键词:播卡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播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播卡乡,属拖布卡镇辖区。
前人在该地区做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其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认为其具备良好的找矿前景。
笔者通过在播卡地区为期2个月的研究工作,结合对前人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播卡金矿床的找矿标志。
一、区域地质概况东川地区处在地壳演化运动历史与地质面貌极为复杂的“康滇地轴”南段东北侧。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东川群、昆阳群低绿片岩相地层。
播卡地区则处在小江断裂与普渡河断裂之间。
因为其特殊的地壳演化环境与动力学背景,区内构造变形极为复杂,褶皱变形强烈,形态类型、产状及展布方式多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规模、产状、运动特征以及活动期次多样;多期次、多类型岩浆活动发育,既具有中元古代裂陷槽环境的基性火山喷发-沉积产物,又发育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正长岩、钠长岩等侵入岩。
区内铜矿资源极其丰富,包括稀矿山式、汤丹式、桃园式、滥泥坪式等多种成矿样式,矿床规模大。
直至播卡金矿的发现,东川地区才有独立金矿床的记录。
二、矿区地质概况研究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昆阳群平顶山组,东川群因民组、落雪组及黑山组。
平顶山组平行不整合与因民组之下,据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黑色炭质板岩夹硅质板岩、“空洞板岩”;中段上部为灰白色细晶白云岩,局部硅化,夹白云质细砂岩,下部灰黑色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下段上部为深灰夹紫色铁质千枚状板岩与石英岩互层,下部为浅色钙质板岩,含“空洞板岩”。
探析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变质岩系最为发育,次为泥盆系、第四系。
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地层沿矿区背斜轴部呈向南凸出之弧形展布,走向47°~135°,倾向137°~225°,倾角30°~60°,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绿泥石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呈互层产出,矿区南部夹有薄层大理岩;变质砂岩与板岩互层岩系是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主要赋矿层位,夕卡岩型白钨矿床则产于大理岩中。
1.2构造矿区构造主要为褶皱、断裂(裂隙)。
1.2.1褶皱褶皱即背斜构造,平面上形态呈扭曲状,扭曲产生的剪切作用极为显著,剪切应力集中于矿区中部马坳一带,倾向SE,倾角25°~50°。
1.2.2断裂(裂隙)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被岩浆岩墙所充填的NW向深大断裂及被矿脉所充填NW、NNW、NNE、NS向的成矿裂隙群;同时,还有产于成矿期后的NEE和NNW方向的断层破碎带。
1.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沿断续运动的构造裂隙先后有一系列酸-中基性、中深-喷出之岩浆岩发育,如:花岗岩、流纹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及少量长英岩、煌斑岩脉等,其均为同一岩浆源,由于深部周期性的分异作用先后上升侵入-喷出,形成矿区岩浆岩系,钨矿床的形成在成因上与花岗岩密切相关。
1.4变质作用矿区发育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两类。
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矿区地表广泛分布的浅变质岩,接触热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角岩化、夕卡岩化。
2、矿床地质特征2.1石英脉型黑钨矿床2.1.1矿体形态、规模、空间分布及矿化特征石英脉型黑钨矿体受北西向断裂及隐伏花岗岩脊控制,赋矿围岩为变质砂岩、板岩及变质砂板岩互层。
密集矿脉带以马坳为中心,沿NNW向山脊延伸,构成长1750m、宽100~380m的矿化带。
矿化带走向325°~342°,倾向SW,倾角75°~85°,向下延伸达700m。
51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云南省彝良县龙潭矿区铅锌矿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杨 盛(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18队,湖南 娄底 417000)摘 要:龙潭铅锌矿赋存在石炭系中统威宁统(C 2w)地层中,受地层、岩性、构造联合控制,围岩为中厚层状粗晶白云岩。
在充分收集整理矿区内的地质构造、控矿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总结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条件、找矿标志及成矿富集规律,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龙潭矿区;铅锌矿;控矿条件;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051-2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杨盛,男,生于1980年,湖南邵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
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的中南部;位于南北向小江、昭通-曲靖隐伏断裂带之间、滇东北北东构造带与北西向垭都-紫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
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侏罗统地层,厚约4400m。
受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不同时代地层间常见假整合超覆现象。
区域构造发育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其中北东向构造带多发育在西部,北西向构造带多发育在东部,两构造交汇部位组合形成了“入”字型及“T”字型构造,主要断裂为待补断裂、翻身村断裂。
区内褶皱较发育,多为紧密尖棱褶皱,常受断层破坏而不完整。
主要褶皱为花苗寨背斜、马踏向斜(图1)。
图1 区域构造及地质矿产图简图区域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为晚二叠纪海西期喷发的峨眉山玄武岩。
区内矿产丰富,以内生金属矿产为主,沉积矿产次之。
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铜,沉积矿产主要有煤、石灰岩和白云岩。
铅锌矿受破碎带控制明显,主要有毛坪铅锌矿床和红尖山、花苗寨、龙街等17个铅锌矿点。
2 矿区地质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 2β)、下统栖霞茅口组(P l q+m)及梁山组(P 1l)、和石炭系威宁统(C 2w)、丰宁统(C 1f)。
内蒙古敖汉旗毛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收稿日期:2023-11-24;修回日期2023-01-15基金项目:湖北省地质局科技项目(KJ2024-28);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023AFD230);湖北省地质局科研项目(KJ2023-29)作者简介:任学通(1982—),男,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研究工作;E mail:362330751@qq.com 通信作者:方 洁(1982—),女,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研究工作;E mail:7003979@qq.com任学通1,方 洁2,宋威方2,蒋之飞2,刘 洋2,代吉祥2(1.黑河银泰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摘要:毛头山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上广泛发育金矿床。
通过系统阐述毛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矿体赋存在下二叠统酒局子组中,含矿岩石为变质砂岩、红柱石板岩及碳质板岩,金赋存在热液叠加石英细脉、网脉中,与地层产状一致,为沉积-动力变质金矿床。
总结了毛头山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并提出找矿标志,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同类金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毛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敖汉旗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4-0071-09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415引 言毛头山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东约61km处的下洼镇,距下洼镇政府约30km。
其与周围约70km2内发现的岱王山金矿床、中井金矿床,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岱王山金矿田,该金矿田是华北克拉通北缘著名的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内的一个重要金矿田[1-3]。
前人对岱王山金矿床、中井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诸多研究[4-9]。
毛头山金矿床是该矿田最具找矿潜力的远景区之一,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曾对该区做过基础勘查工作,但研究程度较低,至今尚无系统研究资料。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张剑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的采矿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触地带,属于横断山脉东麓,矿区属于川西强烈隆起高山高原大区雅砻江构造浸蚀深切割地区。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的矿床地质情况、围岩蚀变等多种基本特征展开研究,分析在矿区内部控矿的原因,调查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探究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以及金的赋存状态等多种特点表征。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6-0065-2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obouchi gold deposit in Mul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ZHANG Jian-bo(Sichuan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Chengdu 610000,China)Abstract: The mining area of obocu gold mine in Mul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Yunnan Guizhou Plateau and Qinghai Tibet Plateau, which belongs to the eastern foot of Hengduan Mountains. The mining area belongs to the deep cutting area of Yalong River structure in the strong uplift high mountain plateau area of Western Sichu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wall rock alteration and other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 in Mul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ore control in the mining area, investigates the main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and explores the ore structure,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occurrence of gold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bou gold deposit in Mul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prospecting criteria探究与分析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的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主要是对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中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氧化矿圈边进行摸底,在调查四川省木里县俄堡催金矿矿体的大小、形态、矿石质量、产状等多种要素特征的时候选择使用工程手段和地质探测手段等,强化控制矿体的程度,全面提升地质勘察的级别,对提交的金矿资源储备粮进行估算。
中冈底斯布东拉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邢香粉;郝瑞娥;石洪召;张智霖【摘要】布东拉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冈底斯岩浆岩带新发现的少有的中型岩金矿床。
矿床位于措勤弧后盆地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于北西向次级断裂带中,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矿体由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自然金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岩浆岩和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北西向构造、围岩蚀变、含硫化物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
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冈底斯金矿床的矿床类型,对金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Be founded at the magmatic belt of middle Gangdese, the medium Boudongla goldern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jointing part between northwestern rupture and northeastern rupture of back-arc basin. The vein and lens orebody are developed in NW sublevel fractured zone, and be controlled by fractured structure. They are composed of quartzite veinsand altered rock with the principal minerals of pyrite, chalcopyrite, galena, sphalerite and native gold. The wallrock alter strongly by pyritized phyllite.We will prospect in the area according to the magmatic rock and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NW structure, wallrock alteration, sulfid-bearing quartz vein and geochemical anomaly. It is better to find Boudon's deposit for conclude the gold formation regulation.【期刊名称】《化工矿产地质》【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21-26)【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布东拉;中冈底斯【作者】邢香粉;郝瑞娥;石洪召;张智霖【作者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1;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青海格尔木,8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提要布东拉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冈底斯岩浆岩带新发现的少有的中型岩金矿床。
河南科技·创新驱动HENANKEJI·CHUANGXINQUDONG 2016.07QLA-祁连构造带NQL-北秦岭构造带WQL-西秦岭构造带SG-松潘-甘孜构造带YZ-扬子板块SF1-武山-天水-商丹缝合带SF2-玛曲-南坪-略阳缝合带大中型金矿中小型金矿小型金矿及矿点玛曲若尔盖郎木寺达尔玛金库谍部碌曲夏河合作临潭宕昌岷县礼县西和秦安武山天水宝鸡凤县成县武都康县略阳阳平关汉中勉县YZ 文县联合村金矿SG 马脑壳金矿石鸡坝金矿羊里尾沟金矿南坪舟曲阳山金矿080km N 图1羊里尾沟金矿构造位置示意图区域内主要出露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地层,区内地层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总体上为NW 向。
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巴藏-沙湾一带,位于白龙江复背斜轴部,岩性以黑色炭质板岩、泥岩为主,富含有机质。
北翼主要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其中泥盆系为一套含铁磷的碎屑岩沉积,石炭系地层主要为浅变质的碳酸盐岩沉积,二叠系地层为碳酸盐岩沉积,三叠系为陆源碎屑岩沉积。
区内主要含矿地层为泥盆系的浅变质千枚岩、炭质板岩、中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和石炭系条带灰岩与豆荚状灰岩组成;南翼主要出露石炭系和二叠系,岩性以炭质板岩、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等为主。
研究区属于白龙江复背斜的一部分,褶皱轴线NW-SE 方向。
断裂构造较发育,以憨班-舟曲断裂为主,发育有数条似平行的逆冲断层,构成NW 向挤压变形带。
该断裂带内构造破碎带、片理化岩带对区内岩浆岩、化探异常及矿床(点)的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发育的构造破碎带、片理化岩带不但是大气降水下渗的通道,又可作为深部岩浆上涌以及成矿流体上升的主要运移通道,为矿液富集沉淀提供良好场所[1]。
其旁侧的次一级压性、压扭性及张扭性断裂亦可以作为赋矿的有利空间。
研究区内总体岩浆活动较弱,小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喷发活动仅局部可见,所形成的中酸性-中基性浅成或超浅成侵入体,规模较小,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及其附近分布。
新疆青河县哈尔马依勒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新疆哈尔马依勒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拼接形成的卡拉麦里板块碰撞缝合带上。
带内褶皱紧闭、片理发育、断裂纵横交错,广泛出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超基性岩等,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场所及物质来源。
笔者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该区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在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示范。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新疆1区域地质背景哈尔马依勒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拼接所形成的卡拉麦里板块碰撞缝合带上。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北西西向区域性卡拉麦里超壳深大断裂及清水—苏吉泉大断裂纵贯全区。
在这二大断裂之间,形成一强烈动力变质变形带,带内片理化强烈,而且次级断裂十分发育、岩石破碎,断裂构造控制区内金矿床(点)的分布及产出部位。
区内出露地层以志留系、石炭系、白垩系为主。
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各地层遭受构造活动和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的改造,岩石普遍遭受变质作用,发生片理化。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区内地层出露单一,除第四系外仅分布石炭系下统(C1)地层,走向NW-SE,倾向为NE。
北部地槽区为浅海相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为凝灰质角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硅质板岩、泥岩、粉砂岩、砂岩,中、下部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具面型蚀变特征,厚度>1000米;南部过渡区为海陆交互相及滨海相沉积建造,岩性为凝灰质砾岩、粗砂岩夹砂砾岩、玄武玢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等,厚度〉800米。
该层位是区域上最重要的金矿化赋存层位。
2.2矿区构造根据前期普查工作成果,矿区由南向北分布有2条较大的断裂,其中F1断裂为金矿体的主要控矿和导矿构造,控制了Ⅰ号金矿体的展布,其主要特征如下:F1断裂分布于测区西南角部,走向275°-285°,倾向北东,倾角60°-70°左右,宽2-30m左右,走向上延长大于2.0km,为一高角度逆断层。
西藏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西藏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总结了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并提出找矿标志。
目的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西藏洛隆;成矿规律;找矿标志0前言前人于上世纪60- 70年代在洛隆地区做过大比例尺煤炭和超基性岩铬铁矿找矿工作。
本世纪初的矿业开放潮中,数家地勘单位在洛隆地区的热昌金矿、达翁金矿、纳多弄铅锌矿等进行了普查工作。
前人工作对区内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都提出见解和方向,但未对洛隆地区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未建立找矿模型。
笔者在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对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控矿因素,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
1 洛隆地区地质背景1.1洛隆地区位于冈底斯东西向构造带向三江近南北向构造带转折部位,从北至南涉及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东段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2个构造单元(图1)。
北部区域为前石炭-中下侏罗统一套强变质变形构造地层,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含较多灰岩岩块或透镜体及蛇绿岩残块。
构造混杂岩特征明显,岩块与基质之间,岩块与岩块之间为构造拼接。
地层基质变形强烈,呈多种形态的褶曲、透镜体,顺走向发育一系列北西—南东断裂和韧性剪切带。
其中嘉玉桥岩群(AnCJ.)在班怒结合带中呈较独立的微陆块,产大量的基-酸性火山岩。
南部为中上侏罗统—上白垩统沉积地层,侏罗纪为陆相-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白垩纪为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
白垩纪晚期发育一套浅海相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
整体地层变质变形相对较弱,形成比较宽缓的褶皱,及一些斜歪褶皱、同斜倒转褶皱,不协调褶皱等。
图1 洛隆地区地质构造和化探综合异常简图(据西藏区调队,2014)1 第四系沉积;2新荣混杂岩;3孟阿雄岩组;4苏如卡混杂岩;5怒江岩组;6瞎绒曲岩组;7上白垩统宗给组;8下白垩统多尼组;9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10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11中下侏罗统西湖岩群;12白垩世黑云二长黄岗岩;13白垩世二长花岗岩;14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15白垩世花岗闪长岩;16白垩世花岗岩;17 白垩世斜长花岗岩;18 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19 白垩世辉绿玢岩;20 斜长花岗岩脉;21 石英闪长岩脉;22 石英脉;23 蛇绿岩岩块;24 地质界线;25 地层不整合接触线;26断层;27 综合异常编号及异常类别;28 矿(化)点位置及编号;29 地层构造单元界线: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