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拱桁架结构优化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钢桁架桥的设计与优化钢桁架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以其高度的强度和耐久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交通建设。
设计和优化钢桁架桥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做出合理权衡。
本文将探讨钢桁架桥的设计和优化过程,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设计钢桁架桥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桥梁的结构强度。
钢桁架桥需要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并保证桥梁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设计师通常会使用结构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来计算和评估桥梁的结构强度,并确保其满足工程要求。
同时,设计师还应考虑桥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地震和风荷载等。
其次,钢桁架桥的设计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钢桁架桥的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
同时,设计师还应采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来减少桥梁的环境影响,如使用高强度钢材和节能设计等。
此外,钢桁架桥的优化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改善桥梁的结构性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
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拟合和调整钢桁架的形状和尺寸,以实现最佳的结构效果。
此外,优化还可以通过改进桥梁的抗震性能和减少桥梁的自重来提高桥梁的性能。
在设计和优化钢桁架桥时,还需要考虑到桥梁施工和维护的可行性。
设计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以确保桥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安全、高效地建设。
此外,桥梁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设计师应考虑到桥梁的维修和检查的便利性,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总结来说,钢桁架桥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设计师应该熟悉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创建出结构稳定、美观实用且具备可持续性的钢桁架桥,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筑结构是房屋结构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房屋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整体建筑的美观性。
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成为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一、建筑结构的类型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的类型分为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和拱壳结构等。
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由纵向和横向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地承担房屋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具有结构简洁、稳定性良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适合用于高层建筑或大跨度的建筑。
2.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由直杆和斜杆组成的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地承担拉压力,适合用于跨度较大的工业厂房和体育场馆等建筑。
3.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利用悬挂在主梁上的斜拉索来承担荷载的结构体系,可以实现大跨度,因此适合用于桥梁和大跨度建筑。
4.拱壳结构:拱壳结构是由多个曲面拱构成的结构体系,具有优秀的荷载承载能力和美观性,适合用于大跨度建筑和地下结构。
二、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为了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和降低建筑成本,同时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化设计的核心是合理分配和配置结构材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减小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1.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荷载条件、环境要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砖石等,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性能。
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可以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结构的自重,降低建筑成本。
2.优化结构布局: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
采用大跨度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柱子的使用,增加室内空间的利用率;采用拱壳结构可以消除梁柱的使用,提高建筑的灵活性和美观性。
钢桁架桥设计的优化理论与技术钢桁架桥是一种经典的桥梁结构,具有高强度、轻量化和经济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建设中。
在钢桁架桥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桥梁的性能和可靠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钢桁架桥设计的优化理论与技术。
首先,钢桁架桥设计的优化理论包括结构优化理论和材料优化理论两个方面。
结构优化理论主要是针对桥梁的整体结构,通过优化布置桥梁的构件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来提高桥梁的性能。
常见的结构优化方法包括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等。
拓扑优化是指通过改变桥梁的布置形式和构件的相互连接方式来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尺寸优化是指在给定桥梁尺寸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几何形状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形状优化是指通过优化桥梁的结构形状和几何参数来提高桥梁的自重和风荷载承载能力等性能。
而材料优化理论则是研究如何优化桥梁所使用的材料,以提高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材料优化中,通常涉及选材和合金设计等方面。
选材是指在满足桥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和特殊合金材料等。
合金设计则是通过合理调配合金元素的比例和添加适量的强化相等,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这些优化措施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桥梁的性能。
其次,钢桁架桥设计的优化技术主要包括桥梁荷载与响应分析、结构优化算法和仿真优化等方面。
桥梁荷载与响应分析是指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桥梁所承受的荷载和相应的结构响应,来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荷载分析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或其他数值仿真方法,通过计算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荷载和位移等参数,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来判断桥梁的安全性。
结构优化算法则是针对桥梁结构进行优化的具体手段,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蚁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通过迭代计算出最优的桥梁结构参数。
仿真优化则是指在桥梁设计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计算和仿真试验,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对比,从而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拱桥结构中的荷载分析与优化设计拱桥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不仅具备了美学的价值,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也具备了巨大的承载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拱桥结构的荷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拱桥结构中的荷载分析与优化设计。
首先,荷载分析是设计拱桥结构的重要一环。
荷载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桥梁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从而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拱桥结构所面临的主要荷载可以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
静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温度变形、桥面荷载等,而动荷载则包括车辆荷载、风荷载等。
荷载分析需要考虑到这些荷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及对结构产生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荷载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其次,优化设计是在荷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化设计旨在使得结构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结构的材料消耗和成本。
在拱桥结构的优化设计中,有一些常见的方法,例如形状优化、材料优化和减重设计。
形状优化是通过调整拱桥结构的几何形状来达到最佳的受力性能,例如改变拱腹的曲线形状,或者采用空腹拱结构等。
材料优化则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形状来减小结构的材料消耗和成本。
减重设计是指通过改变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来减小结构自重。
这些优化设计方法旨在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不仅如此,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拱桥结构的荷载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例如,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荷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精度大大提高。
通过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和分析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结构响应,并通过参数优化算法来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另外,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为结构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手段。
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化,进一步提高拱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结构,具有一定的设计优势和应用潜力。
本文将对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和分析。
1. 结构特点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采用Z字型钢作为纵横桁架的构造材料,通过连接和组装形成稳定的桁架结构。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其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以及易于加工和施工等方面。
此外,由于采用了纵横联合的布置方式,使得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 设计原则在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结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桁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合理的纵横桁架布置方式和节点连接方式,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2.2 结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Z字钢的规格和材料,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连接节点进行强度校核,并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强度。
2.3 结构的轻量化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轻量化是其设计的关键目标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纵横桁架的布置方式和杆件的尺寸,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的自重。
3. 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性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优化方法:3.1 结构拓扑优化结构拓扑优化是通过对结构拓扑形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结构的性能。
在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通过对节点连接方式和杆件的布置等进行优化,来降低结构的重量并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
3.2 材料优化材料优化是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来提高结构的性能。
在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设计中,可以选择强度高、重量轻的材料,如高强度钢材料,以减小结构的自重并提高其承载能力。
3.3 剪力墙加固在大型Z字钢纵横联合桁架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采取剪力墙加固的方法。
舞台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舞台桁架结构是舞台搭建的主要结构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舞台的悬挂灯光、音响等设备以及演员的表演用品。
优化设计舞台桁架可以提高舞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度,进而提高演出效果。
本文将从舞台桁架结构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出发,探讨舞台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
一、舞台桁架结构的特点1. 轻型桁架多采用铝合金材料,重型桁架多使用钢材制作。
铝合金桁架重量轻,强度高,不易生锈,安装方便,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日常运用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钢铁桁架强度更高,是重型设备的选择。
2. 舞台桁架分为三角钢桁架和铝合金桁架两种形式。
三角钢桁架强度较高,适合用于较大面积和较高高度的场地;铝合金桁架则具有轻便、美观的特点,适合用于展览、商业活动等场合。
3. 舞台桁架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拆卸,具有可移动性和易于维护的优点。
桁架通过连接卡具或卡子与其它部件相接,便于组装、拆卸和调整。
1. 功能要求。
舞台桁架结构要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支撑悬挂的各种设备和配件,满足舞台表演的要求。
2. 安全性。
桁架结构要保证舞台设备和器材安全可靠,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安全和舞台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3. 美观度。
舞台桁架的结构应该保持整体美观,不仅要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也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避免影响整个演出的美感。
4. 经济性。
舞台桁架的设计要兼顾经济因素,考虑到材料成本、制作工艺、运输成本等因素,使得整个舞台搭建成本可控。
1. 桁架的材质选择。
根据功能要求和经济性原则,对舞台桁架的材料作出选择。
轻型桁架多采用铝合金材料,而重型桁架多使用钢材制作,材料抗拉强度大约370-410MPa。
2. 桁架的横截面设计。
可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舞台设计要求和承载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
截面形状选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桁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桁架截面形式应选择圆形或方形截面。
3. 桁架的接头设计。
舞台桁架的接头是整个桁架结构的关键部分,是一个较容易发生失效的部分,因此关于接头的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
本文结合优化模型及优化方法对简单的桁架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
如图所示,两杆桁架结构,40cm, =30cm, F=1.2 MN s b =。
两杆的许用应力均为2[]16,000 N/cm σ=,两杆的应力应满足12[]; []σσσσ≤≤。
杆的横截面形状不限,现欲寻求该结构的最轻重量设计。
假设两杆的截面积分别为11x A =,22x A =(2cm ),欲求最轻重量即求最小总体积。
结构的总体积为2122114050A A V x x l l +=+=(3cm ) 对节点处的受力分析图如下:1.2F =2F 1= 1.6F 2=求得两杆上的受力分别为2MN F 1=, 1.6MN F 2=,由应力条件][A F 111σσ≤=,][A F 222σσ≤=,得约束条件125][11=≥σF x ,100][22=≥σF x 。
故优化模型⎪⎩⎪⎨⎧≤+-=≤+-=+=0100)(0125)(..4050),(min 22112121x x g x x g t s x x x x fsb(1)(2)F对优化模型绘出MATLAB 函数图像即可得到其设计空间,此即一线性规划问题,得到最优解为1251=x ,1002=x 时取得。
作Lagrange 函数:)100()125(4050),,,(2211212121-+-++=x x x x x x L λλλλ其KKT 条件为0)50(,0,0501111111=+=∂∂≥≤+=∂∂λλx x L x x x L 0)40(,0,0402222222=+=∂∂≥≤+=∂∂λλx x L x x x L 0)125(,0,01251111111=-=∂∂≥≥-=∂∂x x L x x L λλλ 0)100(,0,01002222222=-=∂∂≥≥-=∂∂x x L x x L λλλ 解得501-=λ,402-=λ,1251=x ,1002=x通过建模,KKT 条件分析及编程求解,得出桁架的最优设计:当(1)杆截面积1252cm ,(2)杆截面积1002cm 时的方案是最优的。
钢结构交错桁架的优化设计
钢材具有强度高、材质均匀、塑性韧性好、质量轻、制造方便等优良性能,一直是建筑结构的重要材料。
随着这些年来我国年钢产量的迅速增长和建设部大力推广钢结构在多、高层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政策发布之后,钢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随之增长迅速。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在钢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民用建筑。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由平面桁架、柱、连梁、楼板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传统的交错桁架结构柱距较大,这样有利有弊,在得到比较大的房屋面积的情况下也减小了结构的纵向抗侧刚度。
传统交错桁架结构的纵向抗侧刚度比横向抗侧刚度小很多,这大大减小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若要提高侧向刚度需要增大梁和柱的截面,但会使得用钢量大大增加,在结构纵向布置柱间支撑是更经济合理的方式。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为了提高结构的纵向刚度,在结构的纵向布置四种不同形式的柱间支撑:单斜支撑、X型支撑、V型支撑和人字型支撑。
使用PKPM的PMSAP版块对这四种模型进行建模分析,选出位移最小且最经济合理的布置形式是人字形支撑。
并对人字型支撑的布置数量和布置位置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在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同时,又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2)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将粘滞性阻尼器运用到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中,使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三个模型:原结构模型、在桁架空腹节间两边斜腹杆增设粘滞性阻尼器的模型、在桁架空腹节间竖腹杆增设粘滞阻尼器的模型。
对三个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比三个模
型的位移和杆件内力得出粘滞性阻尼器可以提高钢结构交错桁架的抗震性能。
舞台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
舞台桁架结构是指用于支撑舞台上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的支架系统。
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减少材料的使用、简化施工过程,并提高舞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1. 结构的稳定性:舞台桁架结构的设计应保证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首先要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结构的安全性:舞台桁架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标准要求,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特殊情况下不发生失稳、破坏等事故。
应考虑结构的超载和地震反应能力,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适当的抗震支撑和连接件。
3. 结构的可靠性:舞台桁架结构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可靠性,即在设计寿命内,结构不发生失效。
为了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优质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连接设计,以及定期检测和维修。
4. 材料的节约和施工的简化:舞台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以节约成本。
可以采用轻型材料或高强度材料,进行结构材料的优化选择。
在设计时要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尽量减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工艺,简化施工过程。
5. 舞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舞台桁架结构的设计应满足舞台的功能需求,并与舞台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匹配。
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悬挂吊点的位置和数量、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的布置等。
在进行舞台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计算。
通过对桁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强度计算,可以得到最佳的设计参数和结构方案。
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本文旨在介绍三杆桁架优化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三杆桁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量化和刚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三杆桁架结构的设计效果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形式、荷载条件等。
因此,对三杆桁架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减少成本。
本文将分析三杆桁架优化设计的背景和目的,探讨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设计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杆桁架的结构分析三杆桁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三根杆件和若干个节点组成。
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杆桁架的基本结构是由三根杆件连接而成的三角形,每个顶点都是一个节点,杆件在节点处连接。
三杆桁架的性质取决于杆件的材料特性和连接方式。
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在设计三杆桁架时,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使得三杆桁架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结构性能。
优化设计中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优化目标和设计变量。
优化目标可以包括最小化杆件的重量、最大化桁架的刚度或最小化应力集中等。
而设计变量可以包括杆件的截面积、材料的选择等。
进行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时,可以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和遗传算法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参数优化,可以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总之,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提升三杆桁架的性能,实现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等相关内容。
通过优化设计,我们可以改善三杆桁架的性能和结构强度,以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
三杆桁架的优化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确定设计目标在开始优化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这可以包括改善结构强度、减小重量、降低成本等方面。
明确设计目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法和评估指标。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设计目标,我们需要建立三杆桁架的数学模型。
大跨度拱桥结构优化设计与工程实例分析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教授和专家,我从事了多年的建筑和装修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跨度拱桥结构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实例分析方面,我愿分享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大跨度拱桥结构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确保拱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结构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对于大跨度拱桥来说,通常采用钢材或混凝土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钢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适合于较大跨度的拱桥设计。
而混凝土则是常用的经济、耐久的材料,也适用于各种不同形式和跨度的拱桥。
其次,拱桥的几何形状对于结构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拱桥的几何形状可以降低结构的荷载响应和变形。
一般来说,对于大跨度拱桥,采用多节曲线形状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拱桥的支座设计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支座的设置应能够承受桥梁的自重和荷载,并提供必要的支撑和稳定作用。
在大跨度拱桥结构中,支座的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合理选择可以确保桥梁在增大荷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些设计原则,我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XX大跨度拱桥是一座横跨XX河的重要交通枢纽,总长约为X公里。
在该拱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首先,我们通过力学模型和风洞试验,对拱桥的最佳几何形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结合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我们最终选择了一种具有多节曲线形状的拱桥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减小了桥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其次,我们在支座设计中考虑了桥梁的非线性行为和变形要求。
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分析,我们确定了合适的支座位置和支座类型,以确保拱桥能够在施工负荷和使用期间的变形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带有橡胶隔震器的支座系统,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最后,我们还采用了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提高了拱桥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桁架轻型化设计1. 问题提出如图1.1所示为三杆桁架结构,在最下端承受纵向载荷和横向载荷。
设计要求桁架的最大应力不能超过极限400psi ,确定三根梁的横截面积(A1,A2,A3),和跨度B 使设计在符合强度要求的条件下质量最小化(A1,A2,A3),且A1,A2,A3和B 必须在指定范围内。
2. 数学模型梁的材料属性如下:弹性模量:E=2.1E6psi泊松比:μ=0.3密度:ρ=2.85E-41b/in 3最大许用应力σmax =400psi设计变量(DV )A1=A2=A3且在1~1000in 2之间变化B=1000且在400~1000in 之间变化状态变量(SV )轴向应力(SIG )SIG1≤400SIG1≤400SIG1≤400目标函数(OBJ )总质量(WT )Min(WT)3. Ansys 求解建立优化分析文件truss.lgwFINISH/CLEAR/FILNAM,truss FxFyB BCCC-C图 1.1B=1000A1=1000A2=1000A3=1000/PREP7ET,1,LINK1R,1,A1R,2,A2R,3,A3MP,EX,1,2.1E6MP,PRXY,1,0.3N,1,-B,0,0N,2,0,0,0N,3,B,0,0N,4,0,-1000,0/PNUM,NODE,1/NUMBER,0NPLOTREAL,1E,1,4REAL,2E,2,4REAL,3E,3,4FINISH/SOLUD,1,ALL,0,,3F,4,FX,200000F,4,FY,-200000SOLVEFINISH/POST1SET,LASTETABLE,EVOL,VOLUSSUM*GET,VTOT,SSUM,,ITEM,EVOL RHO=2.85E-4WT=RHO*VTOTETABLE,SIG,LS,1*GET,SIG1,ELEM,1,ETAB,SIG *GET,SIG2,ELEM,2,ETAB,SIG *GET,SIG3,ELEM,3,ETAB,SIG SIG1=ABS(SIG1)SIG2=ABS(SIG2)SIG3=ABS(SIG3)/ESHAPE,2/VIEW,1,1,1,1EPLOTFINISH在ANSYS中得到的模型如图3.1所示。
综述拱桁架结构优化设计
【摘要】拱桁架结构是当前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设计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不但能够很好的满足大跨度的屋盖设计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降低工程的施工总成本,因而极受设计人员的青睐。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优化拱桁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了在本工程的拱桁架设计中,采用拉杆拱桁架可有效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并且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钢结构;拱桁架;拉杆型;优化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建筑结构的设计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革,由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建筑结构设计形式逐渐转变为多样化、现代化的结构设计。
其中钢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发展而来的建筑结构形式,而且就钢结构而言,在材料和技术不断改进的情况下,也有了很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发展。
拱桁架结构作为钢结构设计形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是相对来讲受力最合理、施工最经济的一种结构形式。
1、拱桁架结构的概述
就目前我国的拱桁架结构设计发展现状来讲,拱桁架按照支座的不同可以分为不拉索和杆、拉索以及拉杆等三种不同的结构设计方式。
这是因为在拱桁架的结构中,拱所承受的荷载是通过曲杆来抗衡,并将去传递到支座而实现整体受力的。
也就是说,拱桁架结构的支座在承受荷载时,不但需要受结构上部对其的竖向压力,而且
还要承受因拱结构传递而来的水平推力。
为了平衡这两种应力,处理好支座的结构是关键。
一般来讲,支座化解水平推力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推力完全由支撑结构来承受,其二是在拱桁架下部设置一定的下弦单拉杆,通过拉杆来承受推力。
第一种方案中,由于支座要承受所有的推力,因此负荷很大,对其构件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所用材料较多,而第二种则是将推力通过杆件分散出去,对于支座的构件要求不是太高,施工用料则较为节省。
为此,一般在采用拱桁架结构进行施工时,大都会采用拉杆的方式来进行结构设计。
2、工程实例概况
在某地区的一个生态园区的发展建设中,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要在园区内建造一个钢屋盖结构的大空间、大跨度建筑。
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屋盖结构的主体设计为采用钢管立体桁架的结构,其跨度为60 m,柱距为8.1 m,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r0=1.0。
根据gb50223—2008《建筑结构设防分类标准》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tg=0.45 s。
根据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要求,本地区基本风压:w0=0.4 kn/m2,基本雪压:s0=0.25 kn/m2,温度作用:±30℃。
屋面恒荷载:上弦0.60 kn/m2(不含自重),屋面活载:0.5 kn/m2。
3、结构设计方案的制定
在本工程的设计中,因为开发商要求所设计的建筑结构应以简单大方为主要风格,确保建筑的大空间需求,整个建筑结构要流畅美观,所基于综合考虑后,设计人员认为这种大跨度、大体量的建筑施工应当采用网架结构为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
在经过对比分析后,最终决定选用拱桁架结构作为最终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
在本设计方案中,出于对结构要求和经济要求两方面的需要,设计人员在拱桁架结构的支座之间设计了拉杆结构,以此来减少支座所承受的水平推力。
4、结构方案的比较分析
在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制定时,设计人员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法,对所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模型设计,对其各自的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分析了每个方案下的结构受力特点。
具体的方案对比方法如下所示:
4.1 计算模型及其参数
在以往的桁架模型计算分析中我们知道拱桁架结构本身为平面结构体系。
因此,本工程选用一榀拱桁架为计算模型。
结构的跨度为60 m,矢高为7.5 m,横截面为倒三角形。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在选择钢材料时选用了q235b钢,其弹性模量:e=2.06e11n/m2,屈服极限:σs=235e6n/m2,张弦拱桁架支座为一端刚接,一端铰支,文章采用ansys程序进行分析。
拱桁架的上弦、下弦、腹杆和撑杆采用link8模拟,撑杆与下弦、拉索之间视为铰接,拉索方案
的拉索采用link10模拟,而拉杆方案的拉杆采用beam188模拟。
4.2 单榀拱桁架的受力分析
对于单榀拱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时,我们分别对其各自的静力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出选用拉杆作为支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最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且这种设计方案的抗震性能更好。
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法和受力分析分别如下所示:
静力分析是结构的基本分析,在该分析中,着重考虑结构的工作状态,即考虑了结构的自重、恒载、活载、风载,将荷载以集中力的方式作用在上弦各个节点上。
4.2.1ⅰ方案拱桁架支座为两端铰支,其最大位移出现在跨中,值为54.2 mm,下弦杆的内力最大,值为101 mpa。
4.2.2ⅱ方案中,考虑了索的预应力,通过调整张弦桁架中索的初始应变的方式施加预应力,对结构初始形态预起拱,按规定,几乎所有结构刚度不足工程均不需要对结构在荷载下产生的弹性位
移进行控制,而通过结构的初始几何形态的预起拱实现结构正常使用的变形性能安全设计目标。
但此时,结构的绝对位移值超过250 mm,如此大变形对屋面围护次结构、屋面防水连接构造的正常使用的安全性能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4.2.3ⅲ方案中,将拉索换为拉杆,其最大位移出现在跨中,值为87.8 mm,下弦杆的内力最大,值为91.8 mpa。
4.2.4方案分析
在设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上述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受力分
析对比后,得出在这3个结构方案的最大位移均出现在拱桁架的跨中,其最大位移也符合规范对挠度的控制标准。
从3个方案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角度来讲:ⅰ方案的用钢量和支座反力最大,而这恰恰与甲方要求用钢量低、对下部结构负荷小的要求相违背;ⅱ方案在索施加预应力的作用下,用钢量最省,如对索施加预应力来达到控制结构挠度的要求,则所施加的预应力较大,其索力约为670 kn,上弦杆的断面也相应的增大,而且,施工难度比较大;ⅲ方案的用钢量和支座反力居于ⅰ方案和ⅱ方案之间,且施工也不难,挠度也满足规范的要求。
由于结构的自振特性是结构动力的基本性质,也是动力分析的基础。
对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可见,拉杆方案的基频远大于拉索方案的基频,则说明ⅲ方案的面内刚度大于ⅱ方案的面内刚度,抗震性能良好。
5、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可以看出,在本工程中,为了同时满足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结构的外观美学要求以及工程项目的经济性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对比分析后最终确定了采用拱桁架结构进行施工,并且以拉杆的方案对支座间进行了设计,经过实践表明,这种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笔者希望通过论述本工程的实践经验,为其他类似的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