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机械运动和力
- 格式:doc
- 大小:649.00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运动和力讲义引言机械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本文档将从机械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介绍它们的相关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分类、力的作用规律等。
希望通过这份讲义,读者们能够对机械运动和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按照直线路径运动的情况。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直线关系。
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类。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按照曲线路径运动的情况。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曲线关系。
曲线运动可以进一步分为圆周运动和其他曲线运动两类。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按照圆形路径运动的情况。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
其他曲线运动是指除圆周运动以外的任何曲线路径上的运动情况。
在其他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是任意形式的。
力的作用规律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原因,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力的作用规律可以由牛顿三定律描述。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表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二定律也叫加速度定律,它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也叫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机械运动和力的应用机械运动和力的概念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汽车运动:汽车的运动可以被视为直线运动,驱动汽车运动的力来自发动机。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而机械运动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索了物体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改变位置的现象称为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称为速度,而速度改变的速率称为加速度。
3.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质量*加速度”称为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得到。
3. 加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随时间增加,物体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随时间减小,物体减速运动。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通常用g表示。
2.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3. 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用公式h=1/2gt²来表示。
五、抛体运动1. 斜抛运动: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抛射角度进行抛体运动。
2. 水平抛体和竖直抛体:当抛射角度为45°时,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相等。
3. 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是抛体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飞行时间是抛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六、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定律。
运动和力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A.枯黄的树叶落地B.电铃声传入人耳C.太阳光照射大地D.树上结出桃子2.下列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A.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B.艄公用撑杆推岸,船离岸而去C.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3.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4.下列物体中,接近20N的是()A、一个中学生B、一个书包C、一辆载重的汽车D、一支钢笔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发生()A.飞扬的尘土就不会落回地面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里C.人头撞到墙上不会感到疼痛D.人轻轻一跳就会离开地球6.下列有减小摩擦力作用的是()①鲫鱼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②用水湿润橡皮塞后塞入试管口③自行车轮胎表面做有凹凸花纹④磨去刀片表面的铁锈⑤浴室的窗上装有磨砂玻璃A.①②④B.①②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人无法走路B、火柴头难以划燃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D、自行车刹车失灵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
如果F1=F3=F4>F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图甲和图乙B.图甲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9.下面几个事例中,对我们不利的惯性是()A.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物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B.浇地时用手向前送水瓢,瓢停下后,瓢里的水泼出来C.运动员跳远时,要助跑一段路程D.车突然刹车,车内的乘客会倒向车行进的方向10.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A.汽车惯性消失了B.汽车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汽车受到重力作用D.汽车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11.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质量为100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A.100牛B.0牛C.0.98牛D.200牛12.一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推力去推它,若没有推动,则( )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等于摩擦力C.推力大于摩擦力D.推力小于物体的重力13.朱启南在雅典奥运会上打破男子10米气步枪世界纪录并获得冠军。
专题1 机械运动和力2021年和2022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22•重庆一模)对下列诗句中划线部分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A.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C.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2.(2022•重庆模拟)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口罩长度约为165dmB.一支铅笔的长度1.8cmC.脉搏正常跳动30次所用时间约为2minD.步行速度约为5km/h3.(2022•重庆模拟)甲、乙两名中学生在操场上晨练,在某段时间内他们沿直跑道跑步,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在这段时间内()A.两位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同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C.乙同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D.两位同学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且平均速度相等4.(2021•渝中区模拟)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
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5.(2022•沙坪坝区校级三模)第24届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
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短道速滑运动员加速冲刺时受平衡力的作用B.冰壶运动员用毛刷擦冰让冰化成水,是为了增大摩擦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自己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6.(2022•沙坪坝区校级三模)用心观察生活,你会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请判断下列四个生活中的现象,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帆船需要风吹才能前进,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B.竖直上抛物体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C.滑旱冰时人用力推墙,人对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上安装安全气囊,可以减小司机紧急刹车时惯性造成的伤害7.(2022•沙坪坝区校级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以9金4银2铜完美收官,位列奖牌榜第三。
《机械运动》动力学基础,力与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动无处不在。
从车辆的行驶到钟表的指针转动,从飞机的翱翔到卫星的绕地飞行,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形式。
而要深入理解机械运动,就必须掌握其背后的动力学基础——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力。
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的作用。
它可以是推、拉、提、压等形式。
比如,当我们推动一辆静止的自行车时,我们施加的推力就是一种力,它使自行车从静止开始运动。
力的单位是牛顿(N),这是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运动,则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等。
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那么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提到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的合力为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冰球,如果没有摩擦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它将一直匀速直线地滑行下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受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更多的时候,物体受到的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会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这就引出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 F = ma,其中 F 是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当我们用更大的力推一个箱子时,箱子的加速度就会更大,它的速度改变得也就越快。
牛顿第三定律也是力与运动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我们对地面施加一个压力,地面同时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
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m=10dm 1dm=10cm 1cm=10mm ) 1km=103m 1m=103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 2=102dm 21dm 2=102cm 21cm 2=102mm 2)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重点知识点大全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定义机械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3.确定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4.描述物体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中的运动轨迹。
二、力和力的性质1.定义力的概念,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描述力的性质,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对象。
3.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包括力的合力和分力的计算方法。
4.介绍弹力、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2.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了解牛顿第三定律,描述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条件。
四、摩擦力和斜面上的力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特点和受力分析。
3.了解斜面上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与斜面的关系,包括斜面的倾角和摩擦系数。
五、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和势能。
2.应用动能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3.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发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时的机械能变化。
六、功和功率1.温故知新,回顾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了解功的单位和功的正负表示的意义。
3.应用功率公式计算物体的功率。
4.理解功率的概念,包括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七、简单机械1.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常见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描述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的关系。
4.应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波与声音1.理解波的概念和特点。
2.描述波的传播方式,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3.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内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位置变化。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中机械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互相作用时,使物体产生变形、运动或停止运动的物理量。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1N是指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加速度1m/s²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方向、大小、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力的效果:合力与分力1.合力:指多个力合成后的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
2.分力:指合力分解成的几个力,分力的大小与合力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将若干个力按照一定的方法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求合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2.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几个力的和的过程,常用的分解方法有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
四、力的静力学1.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3.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质点运动1.位移与位移的计算:位移是质点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位移的计算可用位移公式s=v×t进行计算。
2.速度与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计算可用速度公式v=s/t进行计算。
3.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计算可用加速度公式a=(v-u)/t进行计算,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六、匀速直线运动1.速度大小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且运动物体在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相等。
专题一 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的选取
例题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 .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 .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做参照物
D .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经常出现的变形试题有:
1. 当你在商场中乘坐自动扶梯上楼时,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你是 的,
以所站的台阶为参照物,你是 的。
2.南昌市某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南昌市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 . 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 . 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 . 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二、图像分析
某同学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作出了相应的图像。
(1)观察(a )图,甲车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 用的时间是____s ,甲的速度是_____m/s
(2)观察(b )图,在AB 段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
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____(填“大”或“小”)
【预测考点】速度的计算问题
一、 给出路程、时间或速度中两个物理量求另一个物理量。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91s 的成绩夺得110m 栏的冠军,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经常出现的变形试题有:
1.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 ___ 同学,时间是_ _,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
2.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路口处,看到如图
2所示的标志牌。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
至少行驶
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预测考点】力与运动关系
一、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1.物体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时 〔 〕
A .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看力的大小确定
二、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一个人用50N 的水平拉力拉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图2
〔〕A.50N,50N B.50N,0 C.0,50N D.0,0
3.连同载重共为2000N的气球,在数字匀速下落,它在空中受到的浮力微微1900N,则它在运动中所受合力为,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若要气球以同样的速度竖直上升,可采用从气球上向外抛重物的方法,当抛出物体的重为时,可实现匀速竖直上升。
(设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空气浮力和阻力的大小不变)
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受到1000N的水平拉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受到2000N的水平拉力,那么车将做运动,此时将拉力大小改为1500N,那么车将做运动。
【预测考点4】力的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4分)
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 m/s
2.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3.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4.如图二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直线运动
7.小明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情景如图,则物体长度________cm.
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 1.82cm,1.87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1.83cm
B.1.833cm
C.1.76cm
D.1.759cm
二.作图与实验
9.如图下图五所示,工人用200 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推力的示意图.
10.一球体从空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3N,已知小球受到的合力为9N,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图六小球受到的重力.
11.如图七,一物体m被传送带从A点匀速送到B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m受到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