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计5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4
5种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和领域,每个领域都侧重于特定的心理现象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心理学分支:
1.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
展。
该领域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认知、情感、社
交和身体发展方面的变化,以及与环境、家庭和文化因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以及诊断、预防
和治疗心理障碍的理论和实践。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和
治疗来帮助人们应对挑战,并提高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
3.实验心理学:基于实验方法研究人类行为、认知过程和感
知现象。
实验心理学家使用控制条件和系统性观察,通过
实验来测试假设,从而增进对心理现象的理解。
4.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社
会互动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社会认知、人际关系、
群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等,以便深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和决策。
5.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
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以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维过程,并研究了决策、判断、语
言和信息处理等方面。
这是心理学中的五个常见领域,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领域,如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虽然这些领域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致力于揭示人类心理过程的奥秘和应用心理学的实际意义。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
试问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 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① 7,10,4,8,9,10,6,8② 8,5,9,10,11,14,11,12,40③ 17,19,12,16,18,10,22,18,178.某一团体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
试问表示它们集中趋势的恰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并计算出你所选定的指标。
表3-12 年龄分布表25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f45 40 30 55 28 159.某院1995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3-12所示。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②估计2010年其研究生招生人数会达到多少?③若要达到500人需要多少年时间?表3-13 某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发展水平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数11 13 18 26 30 44 78 87 90 10210.某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测验分数如下表,求其平均进步率。
表2-14 某生的英语阅读量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测验成绩28 39 55 67 77 8311.8名学生参加打字测验,每个学生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为18,20,23,25,29,33,37,41,求这8个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第五章训练比赛的归因第一节归因的4种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一、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认为,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的周围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的强制作用、外部奖励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这种归因成为情境归因;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体所具备的特点等,这种归因称为个人倾向归因海德理论的核心是,只有首先搞清楚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然后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体的行为二、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努力大小和幸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也被称为对应推论说。
这是一种利用可观察到的行为判断被观察者潜在特质、信念和态度的理论。
对应推论的程序,首先判定行为者的动机,然后由此推定行为者的品性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行为的合意程度。
如果行为者采取的社会合意行为,人们就无法从中推论其品性,相反,如果某人偏离社会规范做了某事,人们就会很有信心的推断说该行为反映了这个人的个性;第二个因素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是行为者自由选择的结果,通过这种行为和未采取的行为的比较,人们就会假设该行为能够反映行为者的意图,据此就可以推论其品性。
四、凯利的归因理论人们要横跨三种不同的范围来检验因果关系,即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人)和所处情境(时间和形态)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一是区别性资料,即他人行为是否特殊。
如体育老师发现某生体操成绩很差,这时要看该生其他体育课程的成绩,如果田径、游泳、球类都很好,则体操成绩差是特殊的二是一致性资料,即分析他人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人一致。
如上例中,其他学生体操成绩也很差,说明体操成绩差具有一致性三是一贯性资料,即分析他人特殊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心理学学习总结5篇篇1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心理学不仅关乎个体心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更涉及到人类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广泛探讨。
通过系统的心理学学习,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对自身及周围人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首先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历史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也深入学习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这些学习为我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理学实践技能的提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还注重心理学实践技能的提升。
通过参加心理实验、进行心理测试、阅读相关案例分析等方式,我逐渐掌握了心理学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些技能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更好地理解了生活现象。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这让我更加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我也尝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我深知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心理学领域的交流和讨论,与同行共同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五、总结与感悟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魅力。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它教会我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心理学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心理学的奥秘,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幸福。
篇2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方向。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案例来探讨在管理中应用心理学原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面临着低工作满意度和高员工离职率的问题。
公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聘请一位管理心理学专家来进行分析和改进。
专家通过员工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和观察的方式,对销售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专家发现,在这个销售团队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
销售团队中的员工很少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导致很多有用的信息被漏掉。
2.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
员工对于工作目标和表现的评价不清楚,缺乏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导致工作动力的下降。
3.任务分配和资源分配不公平。
某些员工被过度负责,而其他员工则没有足够的工作量,导致部分员工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其他员工则感到无所事事。
4.缺乏团队合作和支持。
销售团队的员工之间缺乏互助和支持,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基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专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销售团队的问题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
专家建议销售团队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员工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和分享工作经验、最佳实践和市场信息。
2.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反馈机制。
公司应该为每个员工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员工在达到目标时,应该得到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以提高其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3.公平地分配任务和资源。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情况,合理地分配任务和资源,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适当平衡。
4.建立团队合作和支持的氛围。
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培训和工作间隔来促进团队合作和支持。
此外,可以采用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之间的合作。
改进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和实施,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单盲(single blind):亦称“单盲实验”。
在心理实验中,为避免被试对实验内容或分组的了解而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只有主试知道实验的内容或分组情况,而对被试进行保密的实验处理方法。
双盲(double blind):亦称“双盲实验”。
在心理实验中,为避免因主试和被试了解实验内容和目的后产生反应偏差对实验结果产生的额外影响,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的实验处理方法。
双盲实验的优点是主试不清楚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控制组,消除了使实验组与控制组产生明显区别的因素,避免了实验者效应的发生;缺点是主试丧失在实验中收集更多的有用信息的机会。
变量(variable):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包括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变量(experimental variable):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统称。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既要满足检验实验假设所作的推论的任务要求,又要尽量达到客观、可控:(1)自变量必须能够被操纵,如,人们对文字、图片、无意义字符等材料的记忆任务能很容易地区分,因此记忆材料的性质就是一个很好的自变量;(2)因变量必须能被客观地测量。
如,记忆保持量能够被精确地测量把握,因此是一个很好的因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亦称“刺激变量”。
与“因变量”相对。
由实验者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中,实验者根据实验目的确定一个或多个客观明确的、可控的、可操纵的并能够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将之区分不同的处理水平,通过考察自变量不同处理水平下因变量的变化检验实验假设。
根据自变量的来源,自变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等。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亦称“反应变量”。
与“自变量”相对。
实验者要观察或记录的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因素现象和结果。
是检验被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之效果的实验指标。
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精选5篇)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精选篇1北京大学(排名第1)、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2)、华南师范大学(排名第3)、华东师范大学(排名第4)、西南大学(排名第5)、天津师范大学(排名第6)、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7)、浙江大学(排名第8)、华中师范大学(排名第9)、陕西师范大学(排名第10)。
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精选篇2心理学专业是一个理科专业,有一些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是文理科兼收,但是有的学校则只招收理科生。
心理学专业在本科期间主要分基础必修和细分方向的必修,学习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而基础研究方向的心理学专业主要是学习以下课程: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不同学校的课程计划不一样。
应用方向的心理学专业主要学习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验与分析、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
其中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两门科目是两种心理学专业方向都需要学习的科目。
心理学专业学习哪些课程精选篇3心理学属于高工资的专业,一般情况下,从事这个行业,工资可以达到6000左右,如果是比较资深的,工资上万很容易。
甚至有很多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专家现在挣的都是年薪。
而且一般选择从事心理行业的人,选择去一些发达城市工作更好,因为发达城市的人群心理压力会更大,也就更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人才。
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所在地区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类地区,工资(不算提成、补助)不低于1w,在天津等二类地区,工资大概6-7k。
心理学毕业主要流向北京、吉林、浙江、广东、江西等五省市。
如果毕业后进入高校做辅导员,工资5000元(不含奖金)。
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工资4500元,不含讲课费、奖金、额外收入等。
第五章 正态分布与z分数、T分数
第一节 正态分布与z分数
一、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 carve)是一个单峰曲线,中间高,
两边逐渐下降,在正负一个标准差的地方有拐点,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两侧完全对称的钟形曲线(图5-1).它的数学模型公式如下:
正态分布的公式:
一般正态分布的公式:
22
2/)(21x
ey
(5.1)
标准正态分布的公式:
2/221xey
(5.2)
式中,y:次数或纵线的高度;X:原始分数;μ:总体平均数;σ:
总体标准差;π和e:常数(3.14,2.718)
从公式看出,决定曲线位置和形态的关键数值是分布的平均数μ和标
准差σ.μ值决定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的位置.μ值越大曲线在横轴上的
位置越向右.σ值决定曲线的形状,是高耸还是矮平.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的曲
线就是正态曲线,因此有多少对μ值和σ值的组合就有多少条正态分布曲
线.换句话说,任何特定的正态分布的确定的性质是由公式中的μ和σ值决
定的.
在为数众多的正态曲线中,有一条正态曲线,平均数μ等于0,标准
差 σ等于 1,统计中规定它为标准正态曲线,任何一条正态分布曲线都可
以转化为标准正态曲线,方法就是将原始分数转变为z分数.
2 / 4
z分数
图5-1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二、z分数
z分数也叫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它是以标准差为尺子去度量
某一原始分数偏离平均数的距离,这段距离含有几个标准差,z分数就是
几.从而确定这一数据在全体数据中的位置.称这一过程为标准化.转化的公
式为5.3即:计算z分数的公式
S
XXz
( 5.3)
式中,X:原始数据;X:平均数;S:标准差
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离均差.从z分数的计算可以看出,由于在
运算过程中保留了原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关系)(XX,平均数的z分数等
于0, 其它数值的z分数比平均数大的为正值,比平均数小的为负值.而且,
任一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大小,决定了它的位置.所以,z分数既能表
示比其它数大多少或少多少;也可以表示该数的位置.
在统计中,z分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是
正态分布时,把所有原始分数都转成z分数,就形成了标准正态分布.标准
正态分布有两个性质即0z,12zS.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为1,表示数据的整体.正态分布下的任何
一段面积占整体的比例,都可以用积分的方式计算出来. 曲线以平均数处
的纵轴成轴对称.该轴将曲线下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各为.50.平均数点的
z值等于0,整个曲线下的横轴近似为六个标准差,三个正,三个负.统计
学家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这些特点,已经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计算出来制成
正态曲线表,方便研究工作者使用.
三、正态分布表
正态分布表共分4列:
第一、二列:第一列是标准分数z值,它是由原分数转化而来.第二列
是从平均数0到z分数的面积.即从平均数纵线开始到z分数所在之处的纵
线之间曲线下的面积.第三、四列为较大部分和较小部分的面积,意思是从
整个曲线下面积来看,除平均数点以外任一个z分数所在点的纵轴,将曲
线下的面积分成大的一块、小的一块.该任何z分数所在行的第三列,第四
列的值之和为1.反向查找又可以将百分等级转化为z分数.第五列为每一z
分数所在点的纵线高度.
第二节 正态分布表的应用
一、z分数与正态分布表的应用
例题5-1:某工厂招工的分数为正态分布,录取分数线为203分,三
科考试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列于下表.有甲考生考分之和为201分,乙考生考
分之和为203分,问录取谁较为合理?
表5-1 三科考试成绩
科 目 全体考生 X S 甲成绩 乙成绩 z甲 z乙
语文 数学 操作 63 8 50 6 70 8 70 61 70 71 52 80 0.88 1.83 0.00 1.00
0.33
1.55
Σ / / 201 203 2.71 2.58
分析:此题已知全体考生成绩的X、S,又知甲、乙两人的成绩.录取
谁就要比较谁在团体中占的地位高,最公平的比较是用标准分比较.
解:① 利用公式5.3 SXXz)( 分别计算出甲和乙得分的z分
数,列于z甲、z乙列.
② 在表中计算出甲、乙的z分数之和.甲为2.71,乙为2.58,z甲
2.71> z乙2.58.
答:虽然乙的总成绩高于甲,但从甲乙成绩在各科中的地位z分数之
和来看,z甲2.71> z乙2.58,录取甲更为合理.
注意有几个关键点的z分数是统计检验中的重要的临界值,即两事物
差别显著不显著的分界线.±1.65是单侧检验,.0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
2.33是单侧检验,.0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6是双侧检验,.05显著水
平的临界值;±2.58是双侧检验,.0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统计中常用推论
的正确率为95%、99%为推论可靠性的标准.这时推论的错误率仅为.05
和.01.常用.05、.01作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的概率.当推论正确的可能性小于
95%时, 常常被认为推论的结果不可靠.
.05水平 .01水平
图5-2 双侧检验的置信区间
二、T分数
由于z 分数存在正数负数,又有小数,使得z分数在计算和解释实验
结果、测验结果时有些不好理解,因此,常要对z 分数 作一线性变换,
即将z转换为T分数,T分数既有z分数的分布状态即标准正态分布又易
于理解和解释.利用线性公式转换:
)(zkmY
(5.4)
式中Y:转化后的分数;m、k常数,m为转换后新的分数的平均数,
k为转换后新的分数的标准差.
T分数就是以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进行转换后的分数.
)(1050zT
(5.5)
T分数的本质与z分数一样,保持单位等距,和使数据分布归于标准
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