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063英语课堂中教师的创新意识王 莹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尽快完成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活动中的“引导者”。
如何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这需要英语教师有新的创新意识,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创新;情景教学;小组合作作者简介:王 莹(1983—),女,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鸿铭小学英语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创新意识培养与小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2-17(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鸿铭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0)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发生着变化,现代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创新。
创新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表情及时肯定与表扬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那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具备崭新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应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激情,不墨守成规,将课堂教学真正变为创新实践的基地,不为教而教,不为教材、教案所牵制,敢于舍同求异,打破固有思想方式,将学生思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五点来着手。
一、在教学目标中创新课前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师的责任,是一堂成功课例的开始。
然而,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来看,我们现在的很多英语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的时候还是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说话习惯,“让学生……”“使学生……”等语句频频出现。
我认为现今教师必须以学生学情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以明确学生“学情”为首位,将学习目标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有关颜色的模块中,教师要求学生会唱歌曲Rainbow ,原来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巩固颜色的单词,但是在教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基本学情非常好,对颜色的单词掌握得很好,于是我立即对歌曲进行改编,并让学生自己将学过的单词对歌曲歌词进行替换和创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尤其是在非英语国家。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需要进行改进。
为了更好地应对英语教学中的挑战,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正在努力研究并尝试创新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1.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创新英语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等因素来制定教学计划。
这些因素对于制定适合个体学生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2. 引入新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新技术来促进英语学习。
例如,使用教育游戏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新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和语法规则。
此外,使用视频和音频材料等多媒体工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口语表达和发音技巧。
3. 融入实践实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通过与实际语境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应用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英语知识。
4. 注重互动在英语课堂上,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体验。
此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互动,通过指导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5.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存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强调听说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6. 探索多元文化英语是一个全球性的语言,学习英语也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多元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环境和语言学习的文化差异。
7. 强化评估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N收稿日期:2014-10-1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外语联合研究项目(12H009)作者简介:安琦(1970-),女,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语安琦,孙璐,孟宏(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摘要:作为外语教师信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自主教学不仅包括自主教学环境、自主教学意识、自主教学能力,还应该涵盖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
基于国内外教师自主教学概念研究和国内外创新思维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外语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内涵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外语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教师自主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11-0172-02一、引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各类关于高校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中屡见不鲜。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提到“注重学思结合……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提到“注重创新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创新能力。
就课内外教学而言,教师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创造性教学思维,并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研究作为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结合外语教师自主教学内涵,概述国内外外语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外语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内涵研究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教师自主教学概念研究外语教师自主教学概念研究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外语教师自主教学概念,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Anderson (1997),Tort-Moloney (1997),Benson (2000),Lamb (2000),S mith (2000),Barfield et al.(2001),黄景&Benson,P .(2007),等等。
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创新与课题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创新与课题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英语教师作为教育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本课题旨在探索英语教师的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提供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着重探讨以下内容:1. 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2.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3. 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与运用;4. 移动学习的应用与效果评价;5. 教育技术在英语测试与评估中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2. 实地调研法:走进教室,观察英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他们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需求和困惑;3. 教师访谈法:与英语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态度和信念;4. 实验方法:针对某些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效果;5.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教育技术创新的效果和影响。
四、预期成果和效益1. 提供实用的教育技术创新案例和方法,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2. 改进英语教育技术教材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推动学校教育技术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竞争力;5. 增强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发展。
五、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预计持续3年,按以下安排进行:第一年:1. 开展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及最新动态;2. 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英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问题;3. 整理调研数据,编写相关分析报告。
第二年:1. 针对英语教师的需求,设计教育技术创新案例,进行实验和验证;2. 设计教育技术教材和课程,开展教育技术培训;3. 收集教师反馈和学生评价,进行效果评估。
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引言外语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已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为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外语教育,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
本文将探讨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并分析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外语教学的理论创新1.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交际语言能力理论是外语教学的基石之一。
它强调语言的功能和运用,提倡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和真实交际情境进行教学。
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语法规则和词汇的掌握。
通过创设真实交际情境,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他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因素理论情感因素理论认为情感对语言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效果密切相关。
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创造积极的情感环境来促进语言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许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外语教学的实践创新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普遍。
通过使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真实的任务和情境,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中去,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的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越来越重要。
英语教师的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途径与实践方法。
一、教学创新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一代的学生成长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中,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学习体验有着更高的期望。
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也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理念,促使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更加灵活多样、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创新的途径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能够为英语课堂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例如,通过播放英语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语音语调,利用英语学习 APP 进行单词背诵和听力训练。
2、引入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中,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比如,组织英语单词拼写比赛、英语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开展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的任务来学习英语。
例如,让学生分组制作英语手抄报、进行英语主题的调研并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5、融合跨学科知识将英语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科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的方法1、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现代社会中,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们应不断探索创新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英语应用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一、交互式教学法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讲。
然而,在创新的英语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这种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法成为英语教学的新潮流。
电子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和平板电视等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三、任务型教学法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记忆,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
而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提供真实的任务,如给外国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或组织一场英语演讲比赛等,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个性化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
然而,个性化教学法的引入强调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这可以通过反馈和讨论来实现,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们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培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外语教学方法与创新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步以及国际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外语教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了外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当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外语教学的改进与升级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使用外语与他人交流,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外语教学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非仅仅是语法和单词的背诵。
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语境教学”,即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应用技巧与实际场景。
另外,外语教学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文化认知、文化适应、文化交流等方面。
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外语交流已经成为跨越文化和国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向。
二、当前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外语教学已经发展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的问题包括:1、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纯传授,忽略实际应用经典的课本中普遍存在大量的语法和词汇讲解,而很少涉及实际的应用场景。
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是,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语法和单词,但在实际交流中,却往往无法顺利运用。
2、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统一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忽略学生的不同学习速度和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的掌握程度没有达到教学要求,或者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技能,但被迫与整体进度保持一致,导致学生的实际收益不够。
3、对口语训练不够注重,导致听说能力下降很多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实际的口语训练,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差。
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大多数时间都在授课和巩固语法、词汇等基础内容,而较少抽出时间进行实际应用、口语训练等方面的训练。
4、注重基础的同时,忽略高阶技能的培养在许多外语班级里,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在基础语法、词汇方面的掌握,忽略了高阶的技能训练,如翻译、演讲等。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英语教研的创新策略,旨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引言初中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未来英语水平。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因此,初中英语教研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二、初中英语教研创新意识的重要性1.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创新意识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通过创新,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意识有助于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三、初中英语教研创新策略1. 教学观念的创新(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终身学习理念。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1)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任务型教学法。
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3)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
3. 教学内容的创新(1)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英语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素养。
(2)跨文化交际。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3)英语口语表达。
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的创新(1)形成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多元化评价。
外语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研究摘要: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取向。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顺应时代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创新;特点;教学模式;角色意识所谓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
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取向。
创新教育在外语教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理念,自我创新。
1创新教育的内涵及特点创新教育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技能教育和创新态度教育。
创新思维教育是扩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统合;创新技能教育指习得某种基本技术,通过熟练而产生的感知性、运动性能力,而创新态度教育即人格教育。
创新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一,动态性。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创新的稳定性受到社会发展速度的影响,社会发展速度越快,创新的频率就越高。
因此创新的动态性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其二,超前性。
创新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的倒退必然是因为创新内容的倒退,因此创新具有一定的向后性。
而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趋势,相对创新的向后性,创新更多表现为超前性。
其三,科学性与艺术性。
科学性建立在客观理论依据之上,但个人信念往往会影响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具备了艺术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密不可分,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
2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外语教师的创新表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因为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是在课堂。
创新型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2.1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学生愉快接受新知识,并且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
这种和谐氛围营造的前提是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要一视同仁,体谅关怀学生,增进师生情谊。
寓教于乐是课堂和谐气氛的保证。
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中易于激发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环节,采取多样化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
2.2以学生为中心S.P.Corder曾说过:“有效的语言学习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应令学生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不要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储藏室,而要把它看作是一个加工厂,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外语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而在于学,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而学生也别无选择,只能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
教学应以学生的语言交流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活动逐步增强运用外语的能力。
不仅让学生的外语达到何种水平,还应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各种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例如提供大量形式、内容、观点各异的学习资源,创设多种与学习相关的真实环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1]。
2.3教学形式与方法需常变常新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系统过程,曾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社团学习法、咨询法、沉默法等。
这些教学法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背景下产生的,各自有特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
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外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一成不变的教学法只会使学生淡化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机。
因此,应综合考虑学生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性格特点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引导学生始终保持英语学习兴趣。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6卷第7期李先进:外语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研究3创新型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为实现外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三个“转变”,重视三个“培养”。
3.1实现由“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现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不仅要研究和改进教法(teaching method),而且还应研究学法(learning method)。
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责。
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学科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自身的教学态度和个性修养。
教学中应一丝不苟,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模式应从“权威型”(authoritative)向“民主型”(democratic)转变,应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严肃中有亲切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从教师身上产生学习外语的愿望和兴趣。
3.2实现由“指导者”向“促进者”的转变E.P. Morley认为,教师应该是“对他人成长的友好协商者”和“善于传授的学者”。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既是信仰的化身、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利的化身,所谓“师道尊严”即强调师生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教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
而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创设合适的教学活动或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管理者、合作者、设计者、信息提供者以及建构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激励者和帮助者。
3.3实现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应用语言学研究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特别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自我观念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即除了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以及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2]。
此外,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3]。
3.4重视语用意义的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与教师教学活动中思想的开放性、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等密切相关。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多项思维能力如想象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快速应变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提倡求新、求异。
通过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拓展想象力,增强思考力。
语用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
在语言理解阶段,学生须区分形式与功能并非简单对应关系,会利用扩散思维将句子义和说话人的态度、语气结合准确理解暗含语用意义;在语言表达阶段,会利用直觉思维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5重视交际策略的教学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交际策略是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
不了解语言赖以生存发展的民族文化,就无法理解语言的确切含义[4]。
因此,在宏观上,编写和使用教材时要适当加入跨文化交际策略的内容。
正如刘润清(2003)所言,“一套成功的教材应该能够带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5],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外语教材的编写仍是薄弱环节,与我国庞大的外语学习者队伍不同层次的需求极不相称[6],还很难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7];在微观上,提高交际策略的意识和运用能力,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环境,设置问题情境或设计基于任务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诱导他们联想与思考,激发语言交际的冲动与欲望[8]。
3.6重视语法教学与创新态度的培养合乎语法的句子并非都有意义,句子的有意义性先于合乎语法性。
要以创新的态度看待语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和创新人格。
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意见,遇到错误时无需有错必纠。
错误是交际过程中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应根据不同时间、场合、对象及课型使用不同方法,一味强调表达的正确性只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
为此,应鼓励言语冒险行为,以激励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
参考文献:[1]Chandra J F. Constructivist Strategies:Meeting Standardsand Engineering Adolescent Minds[M]. New York:Eye on Education,Inc,2001.[2]熊川武. 试析反思性教学[J]. 教育研究,2000(2):59-62.[3]李先进. 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198-199.[4]冯丽君. 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的弥补策略[J]. 教育评论,2013(1):66-68.[5]刘润清.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374-379.[8]李先进.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培训[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