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举采油28301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1
气举采油原理及装置一气举采油的特点及工作方式(一)气举采油的特点气举采油是人工举升法的一种,它是通过向油套环空(或油管)注入高压气体,用以降低井筒液体的密度,在井底流动压力的作用下,将液体排出井口。
同时,注入气在井筒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气体的膨胀功对液体也产生携带作用。
因此,气举采油是油井停喷后用人工方法使其恢复自喷的一种机械采油方式,亦可作为油井自喷生产的能量补充。
气举采油具有以下特点:(1)举升度高,举升深度可达3600m 以上。
(2)产液量适应范围广,可适应不同产液量的油井。
(3)适用于斜井、定向井。
(4)特别适用于高气油比井。
(5)适应于液体中有腐蚀介质的井和出砂井。
(6)操作管理简单,改变工作制度灵活。
(7)一次性投资高,主要是建压缩机站费用,但由于气举井的维护费用少,其综合生产成本相对其他机械采油方式较低。
(8)必须有充足的气源,主要是天然气,注氮气成本高。
(9)适用于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块集中生产,不适宜分散开采。
(10)安全性较其他采油方式差。
气举采油虽然具有上述特点,但由于我国油田缺乏充足的气源,加上建设费用高,因此,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仅在中原、吐哈、塔里木等高气池比、油藏深的油田上使用。
(二)气举采油方式气举采油主要有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种方式,其中间歇气举又包括常规式间歇气举、柱塞气举、腔室气举等。
1.连续气举连续气举是气举采油最常用的方式,连续气举的举升原理和自喷井相似,它是通过油套环空(或油管)将高压气注入到井筒,并通过油管上的气举阀进入油管(或油套环空),用以降低液柱作用在井底的压力,当油管流动压力低于井底流动压力时,液体就被举升到井口。
连续气举适用于油井供液能力强、地层渗透率较高的油井。
2.间歇气举间歇气举是通过在地面周期性地向井筒内注入高压气体,注入气通过大孔径气举阀迅速进入油管,在油管内形成气塞将液体推到地面。
间歇气举主要应用于井底压力低、产液指数低,或产液指数高、井底压力低的井,对于这类油井,采用间歇气举比采用连续气举可以明显降低注气量,提高举升效率。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1. 简介采油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到地面并加以处理的技术与工程。
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自喷和气举采油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利用地下原有的能量将石油推到井口的采油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注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到油层中,产生气体压力使石油从油井中自行流出。
2.1 原理自喷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流体动力学。
当气体注入到油层中时,由于压力差,气体会形成气体圈,在注气点周围的石油被压力推动,从油井中流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还可以减少地面处理设备的使用。
自喷采油广泛应用于含水高、油藏压力低的油田。
通过注气增加油井的压力,提高油井产量。
自喷采油技术广泛应用于陆上和海上油田,尤其在海底油田中更有明显优势,可以减少地表设备的使用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 优缺点自喷采油的优点包括:提高产量、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缺点包括:需人工控制注气量、注气管道易发生堵塞、对油藏压力依赖较大等。
3. 气举采油气举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到油井中,利用气体的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的采油方法。
与自喷采油不同的是,气举采油是通过气体的浮力来推动石油的上升。
3.1 原理气举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浮力和液体静压力之间的平衡。
在油井中注入压缩气体后,气体在井筒中产生浮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方法适用于油层厚度小、黏度大、含水率低的油田。
气举采油广泛应用于粘度高的胶状油藏和凝析油田。
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可以减少石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被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优缺点气举采油的优点包括: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减少油井堵塞风险等。
缺点包括:对气体的流量和压力有较高要求、井下设备投资较大、油井产量下降后需要额外措施等。
4. 结论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的两种常用技术。
自喷采油通过注气增加油藏压力,将石油推至井口;气举采油则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利用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法的名词解释气举采油法是一种常用于油田开发的提升技术。
通过注入气体(通常是天然气)到井底,形成气体泡沫,在地层中产生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从而实现油藏中的原油提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油田开采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开采成本,因此在油田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一、气举采油法的工作原理气举采油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注入的气体产生的泡沫使原油浮起,并形成一定的压力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在注入气体的过程中,气泡与原油颗粒相互作用,形成气油两相流,提高了原油的可流动性和提升效果。
当气体进入井底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体溶解在原油中,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会上升到地层中,进一步推动原油的流动。
同时,气泡与原油颗粒摩擦产生的涡流作用也可以将原油从低渗透地层中提取出来。
二、气举采油法的优点和应用1. 提高采油效率:气举采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尤其对于高粘度或高凝固点的油田来说效果显著。
通过注入气体并形成气泡,原油的流动性得到改善,可以将更多的原油从地层中提取出来。
2. 降低开采成本:相比于传统的水驱或蒸汽驱采油法,气举采油法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注入气体所需要的设备和维护成本较低,节约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成本。
3. 适用广泛:气举采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包括低渗透、高粘度、高凝固点等。
而且,与其他采油方法相比,气举采油法对油藏的压力要求较低,从而可以开发更多的次生油藏。
4. 环保和可持续:相比于传统的提升方法,如水驱或热力驱动采油法,气举采油法无需使用大量的水或能源资源。
这使得气举采油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气举采油法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气体选择和输送:气举采油法中,选择合适的气体以及其输送的方式对于提升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着选择气体和管道输送的一些局限性,未来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2. 气油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气体与原油在地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现象,如气泡形成、油水界面张力等。
气举采油名词解释篇一:气举采油啊,这可是石油开采里相当有趣的一个事儿呢。
你知道吗?就好比我们给石油一个“顺风车”,让它能更顺利地从地下跑到地面上来。
在地下的油层里啊,石油就像一群被困住的小虫子,它们想出来,可有时候地下的压力不够大呀。
这时候气举采油就登场了。
气举采油呢,就是往油井里注入气体,这个气体就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小助手。
注入的气体它会在油管里形成一种特殊的状态,就像在油层里吹起了一阵轻快的风。
这个气体怎么就能把油带上来呢?这就好比我们吹泡泡。
如果我们在水里轻轻吹气,泡泡就会带着水一起冒出来。
气举采油里的气体也是这样,它和油混合在一起,靠着气体的力量,把油给顶起来了。
而且这个气体它还很聪明呢,它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往上跑,同时也带着油一起走。
在气举采油的系统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部分。
比如说气源,气源就像是气举采油的大仓库,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气体。
没有气源,就像汽车没了油一样,整个气举采油就没办法进行了。
还有注气的设备,这就像是一个精确的注射器,要把气体准确地注入到油井里。
要是注气的设备出了问题,那可就乱套了,就像厨师做菜的时候放盐的勺子坏了,菜的味道肯定不对。
气举采油在很多油田里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油井的产量,就像给一个干活慢悠悠的人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油井的出油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而且它还能延长油井的寿命呢。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只能活六十岁,但是因为有了很好的保养方法,能活到八十岁。
气举采油对于油井来说,就是那个很好的保养方法。
它让油井能够持续地为我们生产石油,为我们的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所以说啊,气举采油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一种很巧妙的帮助石油从地下跑到地面的方法,它在石油开采领域里可是个大功臣呢。
我的观点就是,气举采油是石油开采中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它利用简单的原理达到了高效的开采效果,对石油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篇二:气举采油呀,这就像是一场石油的大救援行动呢。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气驱动石油从地下储层中采出的油藏开发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的油田开发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地下注入高压天然气,使天然气的膨胀推动石油从井底向井口流动,以达到采油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天然气与石油发生溶解,形成气固两相流动,使得石油能够被提取到地表。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在油井中建立一个气液相分离器。
在这个分离器中,将注入的天然气与地下的石油进行分离,将石油从底部抽出,使其能够顺利流动。
然后,将分离出的石油通过油管输送到地面的储油库中。
在储油库中,对石油进行初步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接下来,需要将天然气重新注入到油井中。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注入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其能够与地下的石油进行溶解反应,形成气固两相流动。
最后,通过地面设备对天然气进行回收利用。
这一步骤主要是利用天然气的压缩、冷却等性质,将其净化、过滤,使其达到再利用的要求。
同时,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还需要对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具有一些优点。
首先,它不需要进行地面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通过使用天然气作为驱动力,减少了对其他能源的依赖,降低了开采成本。
同时,由于该技术不需要进行水力压裂等作业,减少了对地下地层的损害,降低了地壳运动的风险。
然而,气举采油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下储层的复杂性,气举采油的可行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天然气的价格较高,开采成本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之,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油藏开发技术。
通过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实现对石油的高效提取,可以提高采油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气举采油工艺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气举采油原理一、气举采油基本原理当地层能量不能将液体举升到地面或满足不了产量要求时,人为地把高压气体(天然气、N2、CO2)注入井内,依靠气体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气液混合物密度),并利用其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气举采油是基于“U”型管原理,通过地面向油套环空(反举)或油管(正举)注入高压气体,使之与地层流体混合,降低液柱密度和对井底的回压(井底流压),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气举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
连续气举是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排出井筒中液体。
适应于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间歇气举是向井筒周期性地注入气体,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出井中液体。
主要用于油层供给能力差,产量低的油井。
气举采油产的井口和井下设备比较简单,管理比较方便,液量变化范围大,对于深井、油气比较高,出砂严重的井、斜井等较泵举方式更具优势。
但气举采油方式要求有充足的高压气源,气举井的井底回压较高,而且注入气的温度较低,会引起井筒结蜡。
二、气举启动气举采油的工作情况可以用环形进气的单层管方式加以说明。
停产时环空液面下降到油管鞋气体进入油管油井停产时,油管与套管的液面处于同一高度,当开始注气时,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被挤压向下,环空中的液体进入油管,油管内液面上升。
在此过程中,注气压力不断升高,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下降到油管鞋时,注气压力达到最大,称为启动压力。
当压缩气体从油管鞋进入油管时,使油管内的油气混合,密度降低,液面不断上升,直至喷出地面。
环形空间继续进气,混合气液的密度越来越低,油管鞋处的压力急剧下降,此时井底压力和注气压力也急剧下降。
当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进入井底。
由于底层出油使油管内的混气液密度又有增加,所以注气压力又有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此时井口的注气压力称为工作压力。
气举井启动时的压缩机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环空液面到达管鞋,油管内液面情况环空气体到达管鞋,液面已经到达井口,这种情况所需的启动压力最大,可以按下式估算:环空气体到达管鞋(环空液体完全压入油管,忽略地层进液),油管液面未到达井口,这时启动压力可以按下式估算:()e L p g h h ρ=+∆221ci ti D h hd ⎛⎫∆=- ⎪⎝⎭22cie L L tiD p g h gLd ρρ=≤停产时h油管液面到井口L油管液面未到井△hh油管液面不变D ci d tihp op epte L p L gρ=环空气体到达管鞋(环空液体完全压入地层),油管液面不变,这时启动压力最小,可以按下式估算:故气举系统启动压力范围为:三、气举阀由于气举启动压力较高,压缩机的额定输出压力较高。
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教材1.引言气举采油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气体到井底形成气液两相流,在井筒内部产生气举效应,提高油井的采油效率。
本教材旨在介绍气举采油的基本原理、设备和操作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该工艺技术。
2.气举采油原理2.1 气举效应气举效应是气举采油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注入气体到油井底部使井筒内时间气液两相流动,产生气举作用,从而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2.2 气体选择选择合适的气体是气举采油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常用的气体有天然气、空气、甲烷等,选择气体要考虑气体的物理性质、成本和可获性等因素。
3.气举采油设备3.1 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用于将井底产出的气液两相分离,将气体排出井口,将液体送往处理设施。
3.2 压缩机压缩机用于将注入井底的气体压缩提高压力,产生气举效应。
3.3 注气设备注气设备用于将气体注入到油井底部,形成气液两相流。
4.气举采油操作流程4.1 井筒准备在进行气举采油之前,需要对井筒进行准备工作,包括管柱清洗、井底修复等。
4.2 注入气体将气体通过注气设备注入到井底,提高井底压力,产生气举效应。
4.3 气液分离将井底产出的气液两相流通过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将气体排出井口,将液体送往处理设施。
4.4 油液处理对分离出来的液体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以获得纯净的油液。
5.气举采油的优缺点5.1 优点•提高了油井的采收率•减少了地面处理设备的复杂性•操作相对简单5.2 缺点•能耗较高•对气体的要求较高•适用范围有限6.结论气举采油是一种有效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气体形成气液两相流,在井筒内部产生气举效应,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本教材介绍了气举采油的原理、设备和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该工艺技术。
以上是气举采油工艺技术教材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通过油井从油层中开采原油的方法按油层能量是否充足,可分为自喷和机械采油两大类。
当油层能量充足时,完全依靠油层本身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方法称为自喷(natural flowing);当油层能量不足时,人为地利用机械设备给井内液体补充能量的方法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称为机械采油方法也称人工举升(artifical lift)方法。
人工举升方法按其人工补充能量的方式分为气举和深井泵抽油(泵举)两大类。
气举采油是人为地将高压气体从地面注入到油井中,依靠气体的能量将井中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类人工举升方法。
气举采油与自喷采油具有基本相同的流动规律,即气液两相上升流动。
本章重点阐述自喷井的协调原理和节点分析方法,以及气举采油原理和设计方法。
第一节自喷井节点系统分析节点系统分析(nodal systems analysis)方法简称节点分析。
最初用于分析和优化电路和供水管网系统,1954年Gilbert提出把该方法用于油气井生产系统,后来Brown等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在油气井生产系统设计及生产动态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节点分析的对象是油藏至地面分离器的整个油气井生产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在某部位设置节点,将油气井系统隔离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关系为主要线索,把由节点隔离的各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有序地联系起来,以确定系统的流量。
节点分析的实质是计算机程序化的单井动态模型。
借助于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油气井生产系统中各个可控制参数与环境因素对整个生产系统产量的影响和变化关系,从而寻求优化油气井生产系统特性的途径。
本节以自喷井为例,讲述节点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和分析步骤1.油井生产系统油井生产系统是指从油层到地面油气分离器这一整个水力学系统。
由于各油田的地层特性、完井方式、举升工艺及地面集输工艺的差异较大,使得油井生产系统因井而异,互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