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3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摘要】《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情况。
在介绍了课程背景和目标设定,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准备。
在分别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估等角度进行了详细探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并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在结论部分对课程进行了总结,提出教学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背景介绍、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效果评估、课程总结、教学建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报关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报关作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报关是指出口商或进口商向海关申报货物进出口并进行报关手续的过程。
报关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货物进出口的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都有着深远影响。
《报关实务》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报关相关操作流程、法规政策和实务技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报关的基本知识和流程,掌握报关实务操作的技能,提高对国际贸易法规政策的理解,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还将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报关实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1.2 课程目标设定《报关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中报关流程的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报关基本知识:学生将了解报关的定义、作用、内容和范围,掌握关税、进出口税收政策等基本概念。
报关水平测试改革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作者:薛玉梅孙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1期一、报关水平测试改革前后的分析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关于进一步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的有关要求。
实施了17 年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于2014 年也被海关总署正式取消,改为报关水平测试,由中国报关协会组织。
2015 年又进行了改革,原由中国报关协会组织的报关水平测试改由专业考试测评服务商全美在线组织。
改革前的报关员资格证书的考试是一种准入资格考试,未通过者不得从事报关员职业。
长期的报关员资格考证模式和对这种证书的重视,导致很多高职院校通过考证模式的教育来导向和培养报关、贸易技能人才。
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获得报关员资格证书,但是实际业务能力不高;甚至出现“只会考,不会做”的情况。
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相违背。
改革后的报关水平测试是对拟从事报关员岗位人员进行的一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测试,不作为从事报关员职业的通行证。
从考试的内容及分值情况分析,改革后考试内容更广泛,更加侧重职业技能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结合度更高。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海关大力推行的通关一体化、无纸化通关、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等便利通关措施;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要随着报关水平测试的最新要求进行改革。
二、报关水平测试改革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报关实务》教材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材都没有根据海关的最新规则进行修改。
笔者在教学中曾经用过6 本不同教材,但在教学中均发现每本教材都有不同章节没有按照海关最新的规定进行更新。
2.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后考试更加重视实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好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报关实务》的很多老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基本没有什么企业报关的工作经验。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报关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高校贸易类专业中,开设《报关实务》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内容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贴近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有关报关单证的内容应涵盖进出口报关单、合同、发票、装箱单等。
此外还应包括关税、税则、监管方式、办理手续等相关知识。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报关实务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也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报关实务》课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报关实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报关实务的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也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室等。
教材应该选择权威性强、实用性强的教材。
教具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报关单证,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室可以模拟实际的报关现场,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
评估方法也是《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评估应该分为多个环节,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际操作能力等。
通过多个环节的评估,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等方面都需要重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讨现今,社会对报关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能做事,更要求精于业务、高效率高质量地做事。
因此,报关专业人才需在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高。
就如何改进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作进一步探讨。
标签:报关实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1 教学设计理念(1)“工学结合”,切实提高“教”、“学”、“做”的效果。
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重视学生的实训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五步进阶的教学平台:基本技能(课堂情境模拟)、专业技能(软件实训平台)、综合技能(校内工学交替或公司顶岗)、创新能力(大赛思维风暴)、就业能力(校外实习和基地实训)。
并将五步进阶设计方案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形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项目式课程体系。
(2)通过项目导向形成模块教学。
本课程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项目导向。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照以报关员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活动模块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比如进出口税费这个模块教学中,我们按照不同税费项目设计了多个情境,各情境以真实的进出口项目为导向,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实践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逐步掌握进出口税费的核算、缴纳等相关报关业务技能。
2 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1)教学内容的确定来源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制定课程的技能标准,围绕技能目标确定知识目标。
以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为支点,突破学科理论体系的框架,提炼能够包含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紧跟报关实践最新变化,以适应报关行业对人才最新的要求。
通过对企业调研以及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本课程从企业实践中选取比较典型的工作任务,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要求、职业行为规范、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要求等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相一致。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情况。
首先介绍了该课程的概述,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然后详细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接着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分析,评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最后展望了《报关实务》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概述、内容、方法、评价、展望、引言、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围绕报关实务课程展开探讨,从课程概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对报关实务课程的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报关实务课程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贸易实战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报关实务课程概述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法规和程序有深入了解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包括报关法规、报关手续、物流运输、进出口操作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中报关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报关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中报关工作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具备独立进行进出口报关操作的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国际贸易从业者奠定基础。
2.2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规法律知识、报关单据填写、报关流程操作、报关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法律知识,包括《海关法》、《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是报关实务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填写各种报关单据,如进口报关单、出口报关单等,掌握正确填写单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一、课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报关实务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报关实务涉及到海关法律法规、报关单证的编制、报关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报关实务》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和理解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包括海关法、进出口税则、货物检验检疫法等。
2. 学习报关单证的编制与填写: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报关单证的编制要求,并能够独立完成报关单证的填写。
3. 熟悉报关工作流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报关工作的一般流程,包括报关申报、商检查验、海关放行等环节。
4. 提高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操作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操作相关流程和手续。
5. 增强国际贸易意识:通过学习报关实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增强国际贸易意识,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海关法律法规:介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规。
(2)进出口报关单证:包括进口报关单、出口报关单、报关委托书、商检申报单等各类报关单证的编制和填写要求。
(4)报关实务操作:讲解报关申报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包括报关单证的录入、报关标记的打印等。
2. 教学方法《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例操作等。
(1)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法规和操作流程。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报关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让学生亲自操作报关系统,熟悉报关单证的填写和报关操作流程。
三、教学手段和资源为了提高《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关实务教学改革设计为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进行报关实务的教学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报关实务的兴趣和激情,促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报关实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报关实务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进而培养出更多报关人才。
标签:应用型人才;培养;报关实务;教学改革;设计;研究1 分析报关实务教学改革现状目前,报关实务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对于报关实务教学的深入学习和掌握,也制约了学生报关等相关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一系列的报关实务教学改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下面对报关实务教学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1.1 报关实务教学课时设置的不多报关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教学内容之一。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内容比较繁多,但是在报关实务教学课时设置上,时间安排得非常少,这使得报关实务教学的老师不得不挑一些重点的报关实务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使得学生掌握的报关实务教学内容就相对少了一些,也不全面,这不利于学生对报关实务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1.2 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报关实务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操报关软件来强化对报关实务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掌握,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有限,很少有学校将报关软件应用于报关实务的教学当中。
这使得学生不容易掌握电子报关的内容,缺少实践性。
1.3 缺少实践环节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很强,但是老师过分重视报关实务的理论性教学,忽视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比较少,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参加社会实践,因而导致学生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报关实务的内容,也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提升报关的能力。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关实务教学改革设计的意义现如今,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是求贤若渴,国家和社会最为缺乏的就是应用型人才。
而报关行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
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9期Apr2012[摘要]高职教育强调和倡导的是“技能运用”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报关实务》课是培养学生报关技能的核心课程,通过对《报关实务》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老师教,学生听”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提升学生报关职业技能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报关员;报关实务[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4-0045-02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罗洪(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以培养报关员为目标的专业,该专业在短时间内备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热门程度可见一斑。
《报关实务》课程作为考取报关员资格证的核心课程,直接决定学生能否从事报关行业。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报关知识和报关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准确迅速地处理报关业务,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报关实务》课的性质与特点《报关实务》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时效性高的操作技能课。
同时,《报关实务》也是一门应试课程,必须要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报关工作。
这就要求《报关实务》教学必须在强调应试的同时,不能放弃它作为操作技能课的显著特征。
处理好应试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关系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报关实务》课的现状与趋势1.《报关实务》课的教学目标不够合理。
《报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课,强调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
但是,这样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才能有资格去从事报关工作。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报关实务作为物流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目标1.更新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报关实务涉及的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引进国际先进的报关实务理论和技术,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和规定,提高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理论知识进行,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学改革需要引入实际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报关操作的能力,为其将来的从业做好准备。
3.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陈旧而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2.增加实际操作环节。
引入模拟报关实务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填写报关单据、办理报关手续等,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业做好准备。
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成效:1.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和规定,具备较强的应对国际贸易变化的能力。
2.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进行报关操作,具备从业的基本能力。
3.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4.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国际贸易变化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了适应当前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培养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职业院校一直在加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其中报关实务课程也得到了广泛重视。
本文就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探讨。
一、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和现状报关实务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知识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基础。
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
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操作性不强,教学方式陈旧,师资队伍不强等。
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报关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课程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多样化,包括知识理论和实际应用,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教学方式需要更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运用网络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式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鼓励教师持续学习、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和行业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优秀人才,职业院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将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开展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报关相关知识。
其次,引入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教学技术,开设网络直播课程、互动讨论课程等,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学校还建立了优秀教师团队,设立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教师自主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院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以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职业院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务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物流行业的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研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于国际贸易的需求越来越大,报关行业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在报关行业中,报关员是重要的从业人员。
因此,针对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提出目前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报关流程和报关单据处理不够熟练,导致实践成果较为差强人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本文的问题即为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报关流程和法律法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对报关流程的讲解,并让学生了解各种报关单据处理的法律法规,加深学生对报关的认知。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报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2.学校提供报关实践机会其次,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报关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报关实操,加深对实践操作的熟悉度和理解性。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报关实践机会。
3.加强学科融合此外,还需要加强报关实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报关的认知更全面,更深入。
例如,在国际贸易、金融等学科的教学中增加与报关实务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报关的认知更深入。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在报关实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报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讨论,加深学生对于报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讨论中,可以发放不同的报关流程和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操表现进行评估,包括组织实验报告、现场实操表现等方面。
同时,学生也需要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自我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研究【摘要】独立学院作为独立办学体系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研究方向,包括教学内容更新与实践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手段与技术应用等。
这些优化方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
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设计也将有助于评估优化效果。
本研究强调了优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报关实务, 实践教学, 优化研究, 教学内容, 师资队伍, 技术应用, 评价指标, 教学质量, 发展方向,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问题存在, 教学手段, 未来方向,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实用性强、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报关实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法规、流程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报关实务”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短缺、教学手段不够多样化等。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必须对“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围绕教学内容更新与实践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手段与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通过对现有教学环节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评价指标和方法,本研究将为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的优化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以期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创新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独立学院“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研究方向,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报关行业也日益重要。
报关实务是一门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贸易术语、报检报关、单证和进出口操作等内容的专业课程。
本文将从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报关实务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贸易术语、进出口业务流程、单证操作、报检报关程序等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报关操作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报检报关业务,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品格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
三、教学内容报关实务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贸易术语、国际支付、货物运输方式、保险、货物装运等。
2. 进出口业务流程:报关报检的基本流程、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规程。
3. 单证操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等单证操作。
4. 报检报关程序:报检报关的程序、流程、要求。
5. 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相关的进出口法律法规、关税政策等。
6. 实际操作技能:操作报关系统、掌握报关报检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报关公司、物流企业等相关行业,使学生了解实际操作流程,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报关操作流程、案例分析等内容,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五、教学手段1. 课堂讲授:教师以授课为主,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1. 引言1.1 引言报关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报关实务》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报关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报关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不仅涵盖了报关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还涉及到国际贸易法规、关税分类和税则解读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报关实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内容分析、教学方法探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和探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让我们一起探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这门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要性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提高报关实务处理能力、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报关实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项规则和流程,包括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报关单证的编制和审核、关税税则的应用等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报关实务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报关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学习报关实务课程,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及时调整策略,降低企业风险。
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顺利地适应日益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环境。
2.2 报关实务课程内容分析1. 报关基础知识:包括报关的定义、作用、原则、程序等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报关,为什么需要报关,报关的基本流程是什么等内容。
2. 报关操作实务:包括报关单据的填写、报关手续的办理、报关报检联系、报关税项计算等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加强操作技能,掌握报关实务操作的要领。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专业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热门专业之一。
而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报关实务课程一直是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报关实务课程涉及到进出口业务、报关单证、报关税则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由于报关实务涉及到法律法规、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且相关政策法规经常更新,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对报关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对能力。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物流行业也在迅速发展。
对于报关实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目前市场上的报关实务人才面临着实际操作能力与应对能力不足的情况。
2. 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学生们很难融会贯通。
而报关实务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政策法规的变化报关实务涉及到政策法规的知识,相关政策法规经常更新,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报关实务人才,有必要对报关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的变化。
1. 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根据最新的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动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更新。
包括进口报关、出口报关、报关单证、报关税则等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实操模拟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方式方面,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实操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报关实务课程。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报关操作流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环节的增加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报关操作的实际流程。
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参观,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报关实务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探讨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报关实务作为贸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士来说,掌握并运用报关实务知识至关重要。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报关实务》课程主要涵盖了报关基础知识、报关操作流程、报关单证与单证处理、报关业务风险管理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报关基础知识报关基础知识是学习报关实务的基础,包括法律法规、国际贸易政策、进出口货物分类和归并等内容。
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贸易的基本法律法规,了解进出口货物的分类和归并规则,以便在报关操作中能够准确地处理相关事务。
2. 报关操作流程报关操作流程是学生学习报关实务的重点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填写报关单、申报报关等环节。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报关操作流程,了解各种单证的填写要求、报关报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报关操作。
3. 报关单证与单证处理报关单证与单证处理是学生在报关实务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报关单证包括报关单、提单、发票、箱单、标志牌等,学生应该了解各种单证的作用和填写要求,同时还应该了解单证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报关业务风险管理报关业务风险管理是学生学习报关实务的综合内容,包括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解决方法。
学生应该了解如何防范报关风险,了解海关对违规报关行为的处理手段,以便在工作中能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以上就是《报关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涵盖了报关实务中的各个环节,是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朱佳丽(),女,湖北松滋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与贸易系助教。
2011年4月第2期(总第85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Apr .2011No .2(Serial No .85)关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朱佳丽(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106)摘要:针对我院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教学重点与考证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如: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与教材建设等。
关键词:报关实务;教学改革;独立本科中图分类号:G 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2-0092-02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各类进出口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由于报关员从事的工作专业性较强,国家推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相关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报关员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报关工作。
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外贸行业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近几年均推出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等新专业来适应市场需求。
在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下,多数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开设了报关实务课程。
报关实务是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报关实务应是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单证、商务英语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的各种法律、法规,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报关、报检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报关实务的教学现状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独立学院,我院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均开设了报关实务这门课程。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繁杂,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对该课程教学的反应比较冷淡。
而讲授报关实务的教师则感到由于知识点较多,手中的教材缺乏实际案例,通过相关网络资源也难以找到适合教学的案例,所以备课难度较大。
与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应不同的是,校外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虽然价格不菲,却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参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一)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由于国家推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报关员资格考试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报关员。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是将来从事报关职业的敲门砖。
他们之所以对报关员资格考试感兴趣,不仅仅是为了争取一份工作机会,而是被传言的高工资所吸引,所以很多学生热衷于参加校外的考试培训。
大部分学生以通过资格考试作为学习该课程的唯一动力,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与考试内容无关,如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教学重点与考证脱节目前我国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题型全部为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型,重点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
我院是独立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备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报关实务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训练。
报关实务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做。
比如:如何登陆海关的电子通关系统,如何填制进出:2011-0-07:198292口货物报关单,如何缴纳进出口税费等等。
而这些内容在仅以笔试为考试方式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中并没有显著体现。
部分学生将注意力偏向通过资格考试的目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考试,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违背了报关实务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三)师资与教材建设不成熟我院担任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没有实际从事外贸或报关的经验,对报关行业的了解都建立在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特有的实践操作技能把握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难免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往往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这就决定了报关实务课程的时效性很强,而相关院校选用的教材一般是前几年出版的,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学生对最新动态的把握。
我院在课程教材选择上规定必须选择相应的针对本科院校的规划教材,不允许选择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更不允许选择降低办学层次的高职教材。
而本科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偏重理论的研究,实操应用不足,内容枯燥,缺少生动案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我院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在台上讲授为主,学生在下面听课,伴随着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以及简单的PPT展示。
除了一定的理论课时外还有相应的实训课时,我院设有校内实训室,就是电脑房配有相关模拟软件,但是没有专门针对报关业务实训的软件,只有关于综合国贸实训和外贸单证实训的教学软件。
所以,校内实训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实训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校外实训方面,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报关企业与外贸企业的需求较少,一般每个企业只接收很少数量的学生,并且实习内容大部分限于内勤文秘工作,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实际报关业务,实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报关实务教学改革建议(一)明确教学目标据权威统计,近年来报关员考试的通过率正逐年下滑,仅为10%左右。
其原因主要是报关员考试难度较大,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考试内容往往难以理解。
可见,以应试作为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标显然不合适。
我院为独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直接就业而非继续深造,就应该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来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应用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以应用为重,同时兼顾应试。
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而将应试内容安排在课堂教学课时之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二)加强师资与教材建设要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鼓励其通过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来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给教师提供参加相关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材建设方面,建议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充分收集学校周围相关企业的实际案例并进行整理、改编。
学校教师可结合学生情况针对校内实训软件向软件提供商提出修改意见,使校内实训软件更适合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在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师要收集、整理课程涉及的单、证、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视频等,建立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库。
报关实务课程的时效性强,在授课过程中,一些外贸方面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期刊等信息进行补充,保证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同步。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来说,报关实务课程内容中的报关程序和相关规章制度比较枯燥,教师应尽量从案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海关的作用、权利与任务等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一些海关的图片、新闻报道和专题视频,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方便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海关报关业务现场与报关公司,帮助学生加深对海关、报关单位及电子口岸的理解。
(下转第6页)3119构亦步亦趋,导致句子很散很碎,未能体现英语强调形式逻辑的严密性及重形合的特点。
在第一句中黄河和她所指相同,在英语中可以只出现一次,使句子更为紧凑。
第二句中不妨加个also,使其与上句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译:Kno wn in anc ient history ofCh i na as the mother of the Ch i nese,the Y ello w R iver has gi ven lif e to hundreds ofm illi o ns ofCh i nese.It is a lso ca lled the cradle of the natio n and t he birth place of its c i vilizati on.优秀的语篇翻译要求翻译者有深厚的双语文化功底,因为即使是忠实地照原文做了翻译,却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原文作者的实际意图。
同时,在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著名的奥巴马总统演讲,在开头他给大家留了一个悬念,说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用了很多定语修饰,最后他告诉大家,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
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我们提前把中心词妻子翻译出来就显然违背了演讲人想给大家设立悬念的本意,整个原本生动的演讲会像大白话一样呈现给大家。
五、结束语汉语和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源远流长,兼收并蓄,词汇丰富,且极富表达力。
引起英汉互译中的误译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时态、词语搭配、词序差异、望文生义等,远非一篇文章所能包罗。
虽然这些例子只是沧海一粟,但它们足以证明,找出并及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对于防止汉化英语和欧化汉语及确保英汉互译中的信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To well&H a wk i n s R.Appro aches to Seco nd Language Acqu i s iti on[M]B ri s t o:l The Lo ngdu nn Press,1994.7-18.[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h ttp://w ww.fj yc w.co m/Ne ws/200610/2006101612939.s h t m.l[5]h ttp://cu.l s o hu.co m/20081124/n260806154.sht m.l(责任编辑:汝艳红)(上接第93页)(四)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曾有学者对外贸行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普通外贸人员一般不从事报关工作。
中小企业的报关业务主要是委托报关公司或报关行。
大企业也会有专门的报关人员负责报关。
所以,作为普通的外贸业务员不一定要求考取报关员资格证。
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只是进入报关行业领域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就是一名合格的报关员。
事实上,报关员收入的高低跟个人能力、工作经验、工作单位以及经济形势等都是相关的。
开设报关实务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报关员,仅仅掌握报关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