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第七版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金川电脑数码科技整理出售地址:济宁医学院南门对面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 c)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D、疾病得临床表现与治疗得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得科学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A、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B、疾病得原因与条件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得机制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得发生机制E、疾病得经过与结局(b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得最主要方法就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得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得分子与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得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什么就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就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得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与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上获得得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得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得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得形态上与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得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与思维相联系得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得区别。
人类得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得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得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与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与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得概念就是指 ( c)A.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得不良状态B。
病理生理学02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第二章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第二章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Health) 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 ,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二、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三、亚健康 (sub-health)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
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亚健康的可能原因工作学习负荷过重心理应激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良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健康亚健康疾病8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亚健康的防治加强自我保健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功能心理调节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第二节病因学病因学(ete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病因(cause)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10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一)生物性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
致病作用主要与病原体致病力强弱与侵入宿主机体的数量、侵袭力、毒力以及它逃避或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有关。
表现为传染过程11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生物性病因的作用特点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甲型肝炎病毒)机体对病原的感受性是必要条件(鸡瘟病毒)病原体和机体之间相互影响(免疫和变异)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The Life cycle of Plasmodium spp.Mosquito gut1Oocyst4Infected mosquito bite releases sporozoites into human bloodGametogenesis2Blood vessel Endothelium Kupffer cells Merozoite Sporozoite Hepatocytes Trophozoite Schizont Macrogametocyte Microgametocyte Mosquito bite takes up macrogametocytes and microgametocytes3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二)理化因素◆ 物理性因素温度气压电流冻伤、烧伤、中暑潜水员病电击伤放射伤外伤、骨折14电离辐射机械力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第七版课件◆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性物质等。
病理学第七版介绍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本质、形态学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病理学第七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概述病理学第七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疾病的分类、病理过程、病变形态学等内容。
该版别在前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和修订,涵盖了新的疾病分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概念和原则:介绍了病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研究原则,包括病变的定义、病理过程的基本步骤等内容。
2.疾病分类:对各种常见疾病按照病因、器官系统等进行了分类介绍,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等。
3.病变形态学:详细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形态学特征,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组织学分析,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4.临床病理学:将病理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介绍了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5.实用技能:包括病理标本的处理、组织学染色技术等实用技能的介绍,帮助读者掌握病理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特点病理学第七版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更新和修订:本版在前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使内容更加准确和科学。
2.综合性的讲解:本书综合考虑了病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基础理论、病变形态学、临床病理学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
3.图文并茂的插图:本书配有大量的插图和病理切片图片,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形态学变化。
4.结合实际临床:本书注重将病理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强调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使内容更具实用性。
5.简洁明了的语言:本书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了繁琐的术语和复杂的叙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
结论病理学第七版是一本全面介绍疾病本质和形态学的权威教材。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过程和病变形态学的描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此外,本书还结合实际临床,强调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无论是对于学习病理学的学生还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病理学第七版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教材和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病理生理学(第七版)11级临床二大班姓名:周XX 学号2011010XXX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主要探讨疾病中机能、代谢变化。
阐明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缺氧。
3.健康: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4.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有学者又称为诱发病状态。
5.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活动过程。
6.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 factor)7.完全健康: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不完全健康: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基本病理变化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率与机制,包括病因学、发病学好疾病的转归。
(2)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生机制。
2.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答:又称病理过程。
(详见名词解释)3.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答:(1)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停止。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内容:疾病的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4综合症: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
5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全良好状态。
6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致病因子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7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8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9发病学: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0疾病转归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11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12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称为脱水。
13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14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15低血钾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6高血钾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8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9乳酸酸中毒:血浆中乳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20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21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22循环性缺氧: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23组织性缺氧: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24缺氧: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临床生理学大纲及重点第七版临床生理学大纲及重点(第七版)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
适用于我校八年制(硕博班)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理论课教学时数为70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内分泌等章节(其中血液和生殖章节内容由其它相关课程安排。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 掌握和熟悉类容皆为学生所学重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反射和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体液的组成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6学时)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钠泵的生理意义;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细胞膜的组成;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和影响因素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四章血液循环(15学时)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分期和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各期特点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贮备;动脉血压的概念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组织液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理;心血管中枢的位置;压力感受形反射的过程的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熟悉要求: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和各波形的意义;心房收缩对心脏泵血的作用;心音的概念、分类和意义;静脉血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构成和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其它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机制;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要求:搏功的概念脉搏波的概念和特点:淋巴回流的作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肺循环的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第五章呼吸(8学时)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形式、肺内压及其呼吸周期中的变化、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和意义;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及其生理意义;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差异;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相关概念;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CO 2的运输形式和CO 2解离曲线;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的意义;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中气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Hb 与O 2结合的特征;呼吸中枢的部位和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扩散容量;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第六章消化和吸收(6学时)。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
2.试述水肿的发病机制。
3.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4.简述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5.简述高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某一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时呈昏睡状,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26,PaCO2 8.6KPa(65.5mmHg),HCO3ˉ 37.8 mmol/L,Clˉ 92mmol/L,Na+ 142mmol/L,问: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根据是什么?
2.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
3. 试述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并说明尿液的变化。
第五章缺氧
1.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2. 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3.什么是发绀?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绀吗?
4.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变化。
5.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2,3-DPG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