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阳性标本和镜检结果比较作者:杨广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5期【摘要】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阳性标本和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尿液检查的31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在15 min内行尿液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对于两组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310例尿液标本中尿液分析仪检测阳性结果200例,其中镜检示红细胞184例,镜检无红细胞16例,假阳性率8.0%,尿液分析仪检测阴性结果110例,其中镜检无红细胞106例,镜检有红细胞的有14例,假阴性率12.7%,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差异。
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不可相互替代,各有优缺点,绝不可以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替代显微镜检查,应相互结合,对于临床诊断更为准确。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潜血;尿液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5-0064-02尿液潜血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项目,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尿液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对于尿液中红细胞的检查。
显微镜下检查,在临床上较为耗费时间、精力,新兴的尿液分析仪检查,较为快捷、便利[1]。
目前在临床上尿液分析仪应用普遍,但其属于半定量检查,在临床的检查可信度值得推敲。
本文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尿液检查的31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尿液检查的31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54例,年龄17~49岁,平均(36.54±5.3)岁,测定前1 d均未服用相关药物,均在15 min内行尿液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1.2 方法1.2.1 尿液分析仪测检测取10 ml新鲜的尿液,混匀,然后将尿试纸条浸入其中1秒后取出,利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自动打印结果。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常表现为血尿。
血尿的出现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被破坏后,红细胞进入尿液而引起的。
血尿患者应及时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测,以了解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分析。
一、正常尿红细胞形态特征正常尿红细胞呈现圆形或类圆形,直径7-8微米,颜色橙红色或深红色。
乍一看,正常尿红细胞很难与其他细小的细胞或物质区分开来,因此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透过光学仪器,可以清晰地看到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二、淀粉样小体型尿红细胞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中,淀粉样小体型尿红细胞是常见的异常形态之一。
它形态异常,呈淀粉颗粒状,大小正常红细胞的1.5倍左右,直径大约12-15微米,其中间带可见苍白区,其细胞膜一般不完整。
三、管型型尿红细胞管型型尿红细胞是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中常见的异常形态之一。
管型型尿红细胞与普通红细胞有所不同,它呈柱状,长短不一,长约40-50微米,直径一般比正常红细胞大一倍左右。
管型型尿红细胞出现的原因是尿路管壁损伤,导致肾小管内蛋白质细胞发生凝聚形成管型,同时管型内还含有红细胞。
变形型尿红细胞取自尿液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红细胞表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比如红细胞内发现划痕、裂缝或凹陷等。
变形型尿红细胞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在尿液中受到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红细胞表面变形而成。
除了上述形态外,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在形态上可能还存在其他的异常情况,例如,可见碎片型、胆色素结晶型尿红细胞。
碎片型尿红细胞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肿瘤等有关。
胆色素结晶型尿红细胞则可能是由于胆色素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晶体并影响了红细胞的形态。
这些异常形态的出现,对于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异常的表现较为复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
尿潜血是什么意思?尿潜血是什么意思?在我国,出现尿潜血的患者占有肾病患者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尿潜血是什么意思呢?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一种疾病现象。
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潜血,而尿潜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
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感染所引起的。
尿潜血是什么意思?尿潜血的病因:尿潜血在肉眼下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有红血球的存在,但如果用试纸检验时却有反应,为何会如此呢?因为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
但是红血球为何会在离开身体前就破裂了呢?这是因为红血球本身的寿命已到,如同泡沫般自行溶解,也可能是喝了大量的水,尿液变得淡薄、张力降低,红血球因而破裂,不论如何有潜血时,如同有血尿一般是一种警讯,不可等闲视之。
一般而尿潜血言归因于下列三项原因,一是炎症,一是结石,再则是肿瘤。
关于炎症方面,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除了可能会有血尿发生,尿液检查也会有潜血发生,结石本身不论是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结石,都可能造成潜血,其他情形如生理期时,便秘也可能造成潜血。
尿潜血另外肿瘤也会引起潜血,如肾、膀胱、输尿管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当然年纪大的男性因为前列腺肥大也因为余尿多,膀胱易发炎,前列腺表面血管充血,加上小便困难,在用力解尿后,可能发生血尿或潜血的情形,事实上,前列腺肥大也算是肿瘤的一种,它是前列腺体的肿瘤,因增生而肥大,所以泌尿道的肿瘤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
在此时应做静脉肾盂造影,如果造影没有问题,可以排除移行细胞肿瘤,平时还应定期复查尿常规,如果还是有潜血,应该到肾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肾穿刺活检。
最令人担心的是肾炎引起的血尿,很多患者包括不少儿童,由于肾脏病变或疾病的治疗不彻底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出现血尿而找不到原因,此时还可能伴有蛋白尿及浮肿的出现,此时不应该再单纯的对症治疗,而应该针对肾脏病变及以往病史去专科医院进行复查及系统的治疗。
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2-2024.2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60例患者,均给予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种检验的结果。结果:参考《尿液检测的临床解读》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阳性(35例),阴性(22例);尿液化学分析仪检验阳性(31例),阴性(29例)。尿液化学分析仪敏感度(47.50%)、特异度(40.00%)、准确率(45.00%)比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敏感度(87.00%)、特异度(85.00%)、准确率(86.67%)低(P <0.05)。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均能尿液潜血检测,红细胞镜检准确率略高,临床可推广。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尿液潜血检验;应用 尿液潜血检验是一项常见的检查项目,该检查对于诊断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尿液潜血检验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对尿液中的红细胞进行计数和分析,其操作复杂以及检出结果时间长。尿液分析仪在潜血检验方面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其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主要通过干化学试纸法的检测,尿液与试纸条接触后,可以快速检测尿液中的多种成分[1-2]。本次研究针对两种检测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其检测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60例患者行尿液潜血检验,男27例,女33例,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45.50±21.50)岁;体重在38.97-78.47kg,平均体重(58.72±19.75)kg。 纳入标准:①60例患者均是初次尿液潜血检验;②资料齐全无遗漏。 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相关检查,意识不清醒。 1.2方 法 清晨用干净的容器收集60例患者空腹中段尿液10mL左右为检测样本,及时送检,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测。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慢性肾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病缓慢,病程长,常伴有血尿。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一般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两种形式。
1. 血红细胞的型态: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红细胞呈单个散在,形态正常,大小一致。
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见到多个或单个血红细胞,可呈片状、块状或成叶状排列,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甚至可伴有变形的红细胞。
这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说明了肾小球对红细胞的滤过作用发生了改变。
2. 红细胞数量:正常时,镜下血尿的红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3个/HPF(高倍视野)。
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中,红细胞计数常增高,甚至可达到10个/HPF以上。
肉眼血尿时,尿液呈现红色或暗红色,常有血块,此时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3.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分析:慢性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肾小球滤过膜的破损:慢性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破损,使红细胞滤过膜通过的大小增大,导致较大的红细胞进入尿液中。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减退:慢性肾炎病变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减退,使尿液中红细胞暴露在有机酸和酶的作用下,易发生变形。
- 血管病变:慢性肾炎病变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如黏液样变性、内皮细胞增生等,使红细胞在血液内腔的流动速度减慢,进一步引起红细胞的变形。
- 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炎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时尿红细胞可呈现各种破坏程度的异常形态。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需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对比摘要】目的:比较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的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900份病房患者留取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并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反应呈阳性,镜检有红细胞(RBC)306例,无红细胞88例;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呈阴性,镜检有红细胞(RBC)11例,无红细胞495例,两种检验结果出现明显差异。
结论:在临床尿检中,采用尿液分析检测尿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相互结合使用,不可相互替代。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镜检红细胞;潜血反应;结果对比【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47-02Comparison of urine analyzer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e occult blood red blood cell results Zhang Qiaoyun.The Worker's Hospitalof Liuzhou City, Guangxi, Liuzhou 54500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urine analyzer for detecting urine occultblood reac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 900 patients urine specimens of urine analyzer and urine sediment microscopy. Results Urine analyzer for detecting urine occult blood should be positive, positiv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 (RBC) of 306 cases, no red blood cells of 88 cases; urine analysator reaction was negativ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cell (RBC) in 11 cases, no red cell 495 cases, inspection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In Clinical urine test, the urine analysis for detection of urinary occult blood reac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red cells are used in combination, can be mutually replaced.【Key words】 Urine analyz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Occult blood; Comparison尿液检查,包含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尿红/白细胞)、尿酶测定等,该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1]。
血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尿(Hematuria)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
它也可以由泌尿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引起。
又可以是某些内科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在一般饮食、生活和活动的情况下,尿液中无红细胞或个别情况下偶然出现极微量的红细胞。
新鲜尿沉渣红细胞数在0-2个/HP范围内。
如Addis计数那么红细胞数在0-5×105/12h或男0—3×104/1h女0—4×104/1h。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傅余芹血尿:假设尿内红细胞异常增多为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尿RBC>3/HP,或尿沉渣〔Addi’s〕计数12小时尿RBC>50 万或1小时>10 万。
临床分为:镜下血尿〔microhematuria 〕:尿色正常,仅能用显微镜检出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macrohematuria〕:假设尿液中含血量>1ml/1000ml那么尿液呈红色或呈洗肉水色,称肉眼血尿。
二、血尿的诊断:具有如下特点即可确定为血尿:1.肉眼观察:留取新鲜尿液呈不透明的红色混浊液体,静置后容器底部有一层红色沉淀,震荡呈云雾状。
2.尿离心显微镜检查,红细胞数每高倍视野>2个;Addis计数:红细胞数≥5×105/12h,男:红细胞数>3×104/1h,女:红细胞数>4×104/1h。
3.尿液潜血试验:阳性三、泌尿道根本构成:上尿路:肾、输尿管下尿路:膀胱、尿道〔后尿道、前尿道〕四、病因(引起血尿的主要疾病):〔一〕肾实质病变:1.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流行性出血热·其他: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1〕感染性:急性肾盂肾炎或肾实质感染常伴发热及患侧腰痛。
血尿的鉴别诊断血尿,即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所致的着色。
它可能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包括感染、结石、肾病、肿瘤等。
因此,对血尿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血尿的分类根据尿中红细胞数量、形态及其他相关症状,血尿可分为多种类型:1.微血尿: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量在3个以下(50/ul),常见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
2.轻度血尿: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量在3-10个(50-100/ul)之间。
3.中度血尿: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量在10-50个(100-500/ul)之间。
4.重度血尿: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量超过50个(>500/ul),可能提示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
血尿的鉴别诊断感染泌尿系感染常伴随着尿频、尿急、排尿疼痛以及尿液发白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同时出现微血尿,可能是泌尿系感染所致。
结石尿路结石也是常见的血尿原因。
其中肾结石常伴随着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膀胱结石常伴随着排尿不畅、排尿疼痛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同时出现轻度血尿,可能是尿路结石所致。
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结节病等肾脏疾病也是血尿的原因之一。
在这些疾病中,血尿可以伴随肾功能不全、水肿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同时出现中度或重度血尿,可能是肾脏疾病所致。
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也是血尿的原因之一。
其中,膀胱癌常伴随着尿频、排尿不全等症状,肾细胞癌常伴随着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患者有上述症状,同时出现中度或重度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肿瘤所致。
针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血尿,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包括尿常规、尿培养、腹部彩超、CT等检查,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及早发现病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慢性肾炎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分析
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疾病,是导
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中尿红细胞形态的变
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诊断信息。
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尿路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尿红细胞形态有
三种,即正常形态、变形形态和破碎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质
地柔软,无空腔,表面光滑。
变形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呈棘状或菱形。
破碎形态的尿红细胞形态表明尿红细胞已被破坏,呈片状、晶体状或
碎片状等。
异形尿红细胞的出现与慢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
滤过膜的破坏和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导致肾小管功能减退,蛋白质漏出,血压升高,水
钠潴留等一系列症状。
血压升高和水钠潴留会使肾脏滤过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增厚进一步导致尿红细胞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
此外,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和肾透析等治疗方法都可能影响到尿红细
胞形态。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透析会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泄,但也可能在过程中
破坏红细胞,导致尿红细胞的破碎形态增加。
一些治疗肾炎的药物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也可能影响到尿红细胞的形态。
因此,在分析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样本时,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等因素,全面评估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
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尿液分析检验报告单报告编号:2021001检验日期:2021年1月1日样本类型:新鲜中段尿液报告单位:XX医院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30岁性别:男就诊号:20210001送检科室:内科送检医生:李医生检验项目及结果:项目名称检验结果参考值范围尿色:浅黄色 --尿液外观:清澈、透明 --比重: 1.025 1.003-1.030 PH: 6.0 4.6-8.0蛋白质:阴性阴性葡萄糖:阴性阴性酮体:阴性阴性潜血:阴性阴性亚硝酸盐:阴性阴性白细胞:正常(少量) <5个/HPF上皮细胞:少量 <5个/HPF红细胞:正常 <3个/HPF管型:无 --晶体:混杂式结晶无细菌:无 --结果解读:根据尿液分析检验结果,患者的尿液外观清澈透明,尿色为浅黄色,比重为1.025,PH值为6.0,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尿中无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潜血、亚硝酸盐、细菌等异常物质。
白细胞、上皮细胞、红细胞数目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异常。
晶体检测到混杂式结晶,但未见异常情况。
医生建议:根据尿液分析检验结果,患者的尿液中未发现明显异常。
建议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的排泄和排毒功能。
如出现其他身体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 本检验结果仅供参考,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读,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重要提示:本报告仅为医疗机构对患者尿液样本进行常规分析的结果报告,对报告中提供的任何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应慎重对待并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
病情复杂、急重、疑难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征询医生的意见。
感谢您对我们医院的信任与支持!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XX医院地址:XXX市XXX路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XX。
教你如何看懂尿常规检验结果发表时间:2020-09-27T11:07:02.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0期作者:杨进尹小华[导读] 随着经济的富足、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的多的疾病逐渐偏向年轻化,杨进尹小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1130随着经济的富足、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的多的疾病逐渐偏向年轻化,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加倍重视健康问题。
一般我们都会定期去医院做一下身体检查,为的是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能提前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常规检查分很多种,一般以血常规、尿常规为主要检查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尿液指标了解到自己的机体代谢情况,这是前期确诊很多疾病的重要途径。
那尿常规究竟是什么呢?这项检查可以检查出什么问题呢?检查结果化验单应该如何看呢?检查单上的那些符号又是什么意思呢?我相信大家并不清楚,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一、什么是尿常规尿常规是指用干化学的方法来对患者尿液进行初筛的检查。
尿常规检查中包含了患者的尿比重、白细胞脂酶、pH值、潜血红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等方面,这种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属于非常常用的一种,因为它检查的时间较短、出检查结果的时间又较快,但是尿常规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常规检查,只能做到简单的化验出尿液中各类指标是否合格,却做不到对疾病进行彻底的诊断。
二、尿常规可以检查出哪些问题?就小便而言,很多人会觉得一杯尿能查什么病?这不就是个常规检查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以及尿量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通过尿常规的检查我们可以确诊以下三类疾病:1、可以通过尿常规确诊糖尿病大部分人都以为只有通过血液检查才能确认是否患上糖尿病,其实并不是,尿常规的检查也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尿液中尿糖这一项指标我们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上糖尿病,因为尿液可以最直接的反应一个人的代谢情况,而糖尿病恰恰是一种代谢类的疾病,糖尿病是由于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出现了分泌异常的状况,这才引发了血糖的波动,这导致我们的血糖出现了代谢异常的情况,最终使我们患上糖尿病。
尿液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尿检报告列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含有胆红素、尿道指数等,主要用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胆汁病。
第二部分包括隐藏血液、尿酮体、尿糖等,用于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第三部分含有白蛋白、pH酸和基值等,炎症等。
最后一部分含有白细胞酯酶、胆固醇酯酶等,主要是用来判断患者的尿液[1]。
尿检报告常见检测对象,尿白血球阳性常称为尿路感染,尿蛋白阳性可视为剧烈运动或饮食效果所影响的,也不能排除肾功能衰竭或急性尿路感染。
阳性的尿液隐毒检测在尿路感染、泌尿结石、泌尿科肿瘤中很常见。
尿毒症阳性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种常见类型,尿糖阳性在糖尿病中很常见。
阳性胆红素和尿液胆汁在黄斑病中很常见。
如果尿检异常,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定期检查。
一、看懂尿液检验报告单的方法1、方法一在尿液检验报告单上,如果某些检验下项目后跟一个"加"符号,这在医学上称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通常是尿路疾病的征兆。
2、方法二NIT 代表亚硝酸盐尿。
亚硝酸盐浓度通常与食物类型相关。
如果指标超过正常,建议患者可能有膀胱结石或尿路感染。
表示酸度。
正常结果为6.0,若超过这个指标则代表酸度增加,常见症状有频繁呕吐、呼吸碱性中毒等。
酸度下降在酸中毒、糖尿病等中很常见。
GLU代表尿糖。
正常结果为阴性。
当患有糖尿病时,尿糖可以达到2-3加标记,会出现甲亢,肢体肥大,脑肿瘤等现象。
PRO代表尿蛋白。
正常结果为阴性。
急性球状肾炎、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和高烧这都是阳性的表现[2]。
BLO代表隐血。
正常人尿隐藏血液呈阴性。
KET 代表酮体。
正常结果为阴性。
当酮酸中毒为阴性时,体内尿素为阴性,在出现饥饿、呕吐和腹泻的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
BIL代表胆红素。
如果呈阳性,则表明黄疸可用于检查。
WBC代表白血球。
正常结果为阴性,在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等患者中能够观察到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
SG 代表比例。
尿液比例的常见表现为脱水、高烧、心血管功能等。
血尿定位报告单怎么看一、背景介绍血尿定位报告单是一种医学检查报告单,用于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血尿情况,常见于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
由于血尿症状多种多样,报告单的结果也比较复杂,有些人可能对其不太熟悉,不知道如何解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该报告单应该如何看。
二、正文1.报告单的基本信息首先要看的是报告单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核对这些信息,确保报告单的准确性。
2.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这部分是对患者血液的定量分析,主要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这些指标一定要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则说明存在血尿状况。
3.镜检镜检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形态和数量,比如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根据镜检的结果,可以分析出血尿的类型和部位。
4.尿免疫固定电泳通过尿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肾小球疾病等问题。
5.尿沉渣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寻找异常情况,比如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等。
6.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一般用于评估肾功能的情况,如果这些值高于正常范围,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异常。
三、结论通过对血尿定位报告单的分析,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尿以及血尿的类型和部位,以及有无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疾病,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这些疾病非常有帮助。
如果患者不了解报告单的意思,可以向医生咨询,及时纠正病情,避免疾病继续发展。
四、总结综上所述,血尿定位报告单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只要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分析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要养成检查自己体检报告单的好习惯,及时了解自身健康情况,预防和治疗疾病。
尿液分析仪检测潜血与镜检红细胞结果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潜血和红细胞,分析尿液分析仪检测潜血结果的可信度。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对相同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几种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测定的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的结果有一定出入,假阳性率为10.9%,假阴性率2.9%。结论:尿液分析仪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对尿液红细胞被破坏的标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镜检则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对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单一使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镜检;潜血 尿液分析仪已经成为检验科的常规仪器,在其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的影响下[1],有些检验科已不再对尿液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从而使检验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对此笔者针对潜血这一项目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尿液分析仪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而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对区分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随机选取2011年2—4月临床申请做尿液分析的门诊就诊患者新鲜尿500例,其中男287例,女213例,年龄5—65岁。 1.2实验器材 迪瑞h-10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11a试纸,南京xs-213显微镜,尿沉渣定量计数板。 1.3实验方法 用一次性塑料尿杯留取新鲜中段尿液标本,仪器操作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每天开机用校正带及纯水对仪器进行校正,标本收到后在0.5h内检测完毕,同时取混合后标本10ml于试管中,在水平离心机1500r/min条件下有效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留取0.2ml尿沉渣,摇匀后放入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进行检测,在高倍镜下连续计数10个视野中红细胞数,以rbc≤0~3个/hp为阴性,rbc>3个/hp为阳性进行结果分析。 2结果 仪器分析500例标本,55例潜血阳性标本经镜检6例阴性,49例阳性;445潜血阴性标本中,镜检13例阳性,432例阴性。具体结果见表1、表2。 表155例潜血阳性标本符合情况 镜检 阳性 阴性 标本数(例) 49 6 占总阳性率(%) 89.1 10.9 表2445例潜血阴性标本符合情况 镜检 阳性 阴性 标本数(例) 13 432 占总阴性率(%) 2.9 97.1 3讨论 尿液分析仪测定尿中潜血时,多数情况下可以真实反映尿中红细胞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与镜检结果不一致。当镜检未见红细胞而尿潜血阳性时,在排除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后,应考虑是否因饮食、药物引起的假阳性;反之,当镜检阳性而尿液分析仪测定潜血阴性时,则为假阴性。笔者实验结果显示假阳性率为10.9%,假阴性率为2.9%,与国内报道尿液分析仪准确率、敏感度基本相符[2]。 尿液分析仪检测潜血,其灵敏度高,易出现假阳性。多为某些患者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性过氧化物酶可使试纸显色出现假阳性;脓尿(菌尿)亦可出现假阳性。尿液放置的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低渗尿、碱性尿情况下红细胞被破坏而不能被显微镜检出;高浓度还原物质、酸性尿及某些药物影响可使结果假阴性[3]。因此,必须采用新鲜标本,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肾病科患者尿中红细胞常因肾脏结构改变被破坏,尿液分析仪潜血为阳性,而镜检rbc则为阴性,是假阴性。 尿液分析仪可以灵敏地反映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存在,但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镜检可以排除大多数假阳性和假阴性,并可发现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是对仪器检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4]。因此,尿液分析仪法潜血阳性而镜检阴性时,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若可以排除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则多数为假阳性,应以镜检为准。 综上所述,尿液分析仪检测法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可作为一种很好的尿分析过筛方法。现在各医疗单位标本量很大,特别是门急诊条件下,对一份尿标本,按常规操作:取样、物理、化学试验、离心沉淀、吸样显微镜下仔细检查会花费很多时间。且各医院都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检验任务重,但尿液分析仪又有很大局限性,它不能检测各种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至于何种情况下需进行尿沉渣镜检,笔者认为:(1)临床医师特别要求的;(2)检验科与临床协议规定的(如用了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肾-泌尿系疾病、糖尿病,妊娠);(3) 尿液分析仪检测任何一项结果出现异常时,都应进行显微镜检查。因此,尿液分析仪检测法过筛检查的作用还是肯定的,为了弥补其不足,在超过仪器能力的限度时,必须用显微镜进行复检,只有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才是尿常规分析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3. [2] 朱忠勇.怎样看待血液及尿液分析仪的过筛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3,(6):321-323. [3] 赵小琳.尿液潜血两种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232-233 [4] 从玉隆,马俊龙,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01,(4):241.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比较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检查标本共130例,并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有21例。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的结果为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假阳性率为12.50%,假阴性率为6.60%;而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的结果假阳性率为25.00%,假阴性率为2.94%。结论:在临床的尿液潜血的检验工作中,应该将两种检验方法结合应用,互相补充,能够使检验结果更加真实、准确。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液潜血检验 尿液潜血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该检验项目是临床诊断尿血的最直接的诊断依据。对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某些肾病等的诊断均能够提供必要的临床诊断线索。对于尿液潜血的检验,传统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显微镜对尿液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观察,从而得出检验结果[1]。但是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比较费时费力。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手段的发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逐渐应用于临床尿液潜血的检验中。笔者采用上述两种尿液潜血的检验方法对检验科的尿液标本进行检验,并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检查标本共130例,所有尿液标本均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以及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1.2 检验方法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是通过分析尿液里面的血红蛋白,从而得出检验的结果。具体步骤为:从尿液标本中取出10 ml的样本,放置在试管内,然后浸入尿液试纸,片刻后将尿液试纸取出后,放置在尿液分析仪内分析,得出检验结果,检验的结果一共分为-、+、++、+++四个等级。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方法。方法 对
于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泌尿系统疾病
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回顾性的分析。300例就诊患者中,117例患
者为男性,18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46.7
±1.8)岁。通过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以及尿常规检查对300例患者
的尿液样本进行检验。结果 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检验所得结果与通
过尿常规对尿液检查所得的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显微镜检查与尿
常规检查都是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的有效方法,为能够达到更为准确
可靠的检查结果,医院应该对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联合利用。
【关键词】 尿液潜血;尿常规检查;显微镜检查;分析
尿液潜血检验属于尿液检查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查项目。尿液
显微镜检验红细胞以及通过尿液分析仪对潜血反应进行检验是尿
液潜血检验最为常用的检验方法。这其中,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潜血
的检验相对更多的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患者非肾小
球性血尿和肾小球性血尿通过显微镜检验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临
床结果,所以临床上的相关专家提出将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结果
可以视为尿液潜血检验的标准结果,这是尿液分析仪所不具备的优
点。但是,现阶段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其自
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测量参数向着快
速、简便、准确的方向发展,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的诊
断依据。而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潜血进行检查则较为消耗时间和精
力,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显微镜尿液沉渣检查。以下对于2008年7
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的尿液样本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结果的分
析方法。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
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183例患者为男性,117例患者为女性,
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46.7±1.8)岁。300例患者中,65
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87例患者为肾结石,52例患者为膀胱结石,
38例患者为尿道感染,21例患者为肾盂肿瘤,33例患者为急性前
列腺炎。
1.2 方法 30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先通过显微镜进行检验,再通过
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1.2.1 分析原理 尿液血红蛋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中
的过氧化物酶如果发生活性反应,就能释放分解出新生斛,后者氧
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发生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颜
色变化。尿液显微镜检查则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细胞等
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是对底物的真实反应。
1.2.2 分析仪检验尿潜血 将所用试纸条浸入到10ml已混匀的尿
液标本中,之后通过尿液分析仪对浸入尿液标本后的试纸进行检
验。
1.2.3 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 先将10ml尿液样本置于试管中,再
以1500d/min的离心速度离心5min,然后将尿液样本的上清液去除,
将0.2ml的沉淀留下。之后对样本沉淀进行充分混匀,再取出约20ul
置于载玻片,接着加2.0㎝×2.0㎝的盖玻片,加盖完成后,为避
免有作用物体遗留,应先通过低倍显微镜对样本全貌进行观察,之
后再通过高倍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辨认。2 结 果
本组30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通过两种方法检验的结果,见表1。
表1 显微镜检验与分析仪检验尿液红细胞分布对比
检验方式 患者例数(n) 阴性 阳性 阳性率(%)
显微镜检验 300 86 214 71.3
尿液分析仪检验 300 77 223 74.3
通过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存在差异。
3 讨 论
要想很好地对尿隐血阳性患者出现血尿状况的原因进行准确的
分析,则应该通过两种检验方法联合的方式进行。患者尿液中的红
细胞的血红蛋白在含量、大小等方面发生改变,是在其通过肾小球
基底膜裂孔时出现的,改变后的红细胞一般称之为肾小球性红细
胞,其中包括大红细胞、胞质丢失畸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胞质有
葫芦状外展等。另外,患者出现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泌尿通路以及
肾小球以下的部位出血,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的形态可以保持正常
化。通过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的检验,其结果有时会与显微
镜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对影响检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
考虑,还应将临床上具体症状相结合,结合临床从而做到全面的分
析。一般情况下显微镜检查一般都会在分析仪检查后进行,这样可
以保证检查结果的质量。对于尿液分析仪法测定的阴性结果与显微
镜检查不一致的也应复查,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尿液潜血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
4(7):157-158.
[2] 刘玉华.尿液千化学分析的常见影响因素[j].现代诊断
与治疗,2006,17(2):116.
[3] 袁凤荣,孙艳萍.尿液分析仪法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关
系的分析[j].哈尔滨医约,2002,2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