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图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金矿的分布、世界、中国十大金矿黄金是一种在人类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金属。
它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和XXX,使得黄金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神圣的地位。
金矿指的是含有足够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则是指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
世界现有黄金储量为8.9万吨,其中南非占了50%的查明黄金资源量和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的38%。
美国占世界查明资源量的12%,占世界储量基础的8%,世界储量的12%。
除此之外,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也是主要的黄金资源国。
在80多个黄金生产国中,美洲的产量占世界33%,非洲占28%(其中南非22%),亚太地区占29%。
2017年,中国的黄金产量为355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为270吨,大部分来自西澳大利亚的XXX古利超级矿坑。
美国的黄金产量为237吨,大多数金矿位于内华达州。
总之,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金属,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它们的黄金产量和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重要地位。
4、俄罗斯的黄金产量为200吨,比2010年增加了8吨。
虽然俄罗斯的黄金产量排名第四,但其黄金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俄罗斯的黄金主要产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Polyus Gold nal是俄罗斯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同时在这两个地区生产黄金。
5、南非的黄金产量为190吨,位于排行榜中游。
南非曾经是非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国,虽然现在已不再是黄金生产的王者,但它仍是世界上金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并在Witswatersrand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
6、秘鲁的黄金产量为150吨,是十大产金国中产量下降的两个国家之一,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14吨。
尽管如此,秘鲁的XXX(Minera Yanacocha)依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黄金生产商,拥有三座露天金矿。
7、加拿大的黄金产量为110吨,与其南部邻国一样,2011年开始黄金产量有所增加,产量从91吨增加到110吨。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
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
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
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
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金矿资源也较丰富。
金矿矿床分内生、外生两大类。
内主矿床中以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最重要,前者如山东焦家金矿,后者如小秦岭地区;沉积改造微细粒型金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如贵州黔西南金矿);砂金矿亦占有重要地位。
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a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
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
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重要金矿类型及成因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
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
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
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
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
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
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
中国岩金成矿远景概述我国采金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采金活动,采金坑、挖金硐、淘金遗迹遍布全国各地。
纵观我国地质环境,具有形成多种类型金矿的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金矿化成群出现,成带展布,资源较为丰富,为我国发展黄金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中国金矿成矿与分布的若干特征1、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
(1)古亚洲断裂体系:指昆仑一秦岭以北地区的元古宙一古生代时期最为活动的近东西向断裂体系,它明显控制着我国北方金矿带的空间展布。
(2)滨(环)太平洋断裂体系:指贺兰山一康滇地轴以东一系列中新生代强烈活动的北东向断裂体系,它控制着中国东部大规模中生代侵入岩与次火山岩及中新生代的火山活动,并明显展示北东向断裂控矿特征。
(3)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断裂体系:指中国西南地区一系列以巨大弧形为主干的中新生代断裂体系,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金矿带。
正是由于上述三大断裂体系的发生、发展、交切、复合,相应地控制了中国金矿的成矿,决定了中国金矿现代展布的空间格局。
2、金矿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平衡。
我国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已知金矿床占全国总数的89 9,6,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5 9,6;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已知金矿床(点)占11 9,6,探明储量约占5%。
金矿床(点)在地台区分布最多,前寒武纪地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30 9/5,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74%‟褶皱带(区)约占全国面积的70%,储量只占全国岩金总储量的26%。
3、赋存金矿的主岩具有多时代、多(岩)层位性,然而在某一成矿带(区)却显示出一定“偏集性”。
金矿化相对集中产在某一特定岩层中,金矿化区的展布与岩层分布总体是一致的。
金矿赋存的主岩主要有:(1)太古宙一早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一沉积杂岩系(称绿色岩系)。
(2)中元古代一三叠纪含碳泥质碎屑岩系(部分为碳酸盐岩),即所谓黑色岩系。
(3)中酸性侵入岩与火山、次火山岩。
黑龙江省的金矿:漠河金矿和呼玛尔河金矿历史悠久,在清朝历史中就有记载。
70年代发现了团结沟金矿,80年代发现了老座山金矿,并已大规模开发。
黑龙江有大小金矿点约400多处,其中沙金矿300多处,脉石金70余处。
黄金产量稳步增长。
黑龙江省的金矿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玛、爱辉、萝北、桦南、穆棱和东宁等处,由北到南形成"金子镶边",聚积区面积一般为500至2000平方公里,最大为6000平方公里。
吉林省的金矿:吉林省的桦旬县夹皮沟金矿历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间,曾有记载日得黄金500两的记录,盛况空前。
直到现在夹皮沟的金矿仍是吉林省的重要产金之地。
目前有金矿产地16处,讦有沙金和矿山金矿点150余个,重要的黄金产地有二道旬子、集安县金厂沟、双河镇、夹皮沟、海沟、金城洞金矿、通化、鹁鸽砬子金矿、刺狷沟金矿和珲春河沙金矿等。
辽宁省金矿:辽宁省的黄金开采历史悠久,全省有采金矿点200余处。
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一带。
在靠近内蒙的昭乌达盟处,也有黄金出产,重要的大型黄金产地有五龙、四道沟、金厂沟梁等处,中小型金矿有北票、二道沟、寇半沟毛家庄、奈林沟等多处。
河北省金矿:该省的采矿历史可上溯到隋唐时代,明清时河北省的黄金开采已颇具规模。
全省的金矿主要在承德、唐山、张家口等地,共有采金矿点530多处,分布在7个地区的32个具内。
特点是矿点多分散,且规模小。
山东省金矿:该省金矿开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时代。
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黄金的总产值、产量、利润、创外汇和黄金储量,均居全国首位。
国家投资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个大中型矿山,为山东省的黄金生产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现在,在全国10个重点金矿中,山东省就占5个,其中有驰名中外的招远金矿和三山岛金矿。
近几年,山东省的群众采金事业也发展很快,有烟台、临沂等地区的采金矿点250多处。
山东省的黄金主要集中在胶东半岛的招远,掖县一带,产地较为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
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
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
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
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
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
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
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
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
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论国内金矿资源现况与找矿方向近年来,随着全世界对于金矿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国内的金矿资源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金矿资源现况与找矿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金矿资源现况目前,我国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嫩江流域、黑龙江省地区是我国较为富有的金矿区。
据统计,嫩江流域有金矿储量约为500吨,黑龙江省地区有金矿储量约为3000吨。
此外,还有山西、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等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的金矿。
在产出方面,我国的黄金产量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但是,国内黄金的开采和矿业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环保方面,有媒体报道,山西等地的黄金开采企业因恶劣的生产环境而受到了诟病;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的常规金矿储量已接近枯竭,需要加强对于非常规金矿的开采和利用。
二、找矿方向在目前国内的金矿资源现状下,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金矿找矿成为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找矿方向:1. 深度勘探:传统上,我国的黄金矿床都是浅层开采,而深层矿床对于国内矿业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对于深部矿床的勘探是目前国内金矿开采的一大难点。
但是,近些年,我国一些矿区已开始涉足深部勘探,并掌握了一些深度勘探技术。
2. 绿色开采: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已经开始强调绿色化的矿产开采。
因此,在国内,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绿色资源,发展绿色金矿将是未来的一项新兴产业。
3. 对于矿床类型的研究:在矿床类型研究上,国内也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对于不同矿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探和开采。
4. 现代化技术的引进:目前,一些现代化科技的引进已成为我国矿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比如,统计学方法在矿区勘探中的应用、激光雷达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可以提高对于矿藏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指导勘探和开采。
此外,储量更丰富的岩浆热液型、岩浆浸染型金矿、石英脉型和切割充填型矿床等都成为了未来国内黄金矿产开发的趋势。
中国金矿最多的地方
莱州已探明的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莱州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金矿富集区。
中国各省市区除上海外,都有金矿分布。
主要矿床和产地分布有:山东、河南、贵州、黑龙江、陕西、广西、云南、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甘肃、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区。
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扩展资料:
我国几大金矿产地:
河南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整合勘查项目包括槐树坪金矿、东湾金矿、七亩地沟金矿、磨沟金矿、上道回沟铅矿、斩龙岗铅矿、瓦房铅矿和两河口钼矿8个探矿权。
新疆
新疆自治区北部以及阿尔泰山区的西南部脉金和东南地区的砂金。
经过20年持续勘查评价,在新疆地矿局在新疆乌恰县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里的勘查范围内,发现了21个金矿化带,平
均品位2.45克/吨,提交黄金资源量127吨,远景资源储量在200吨以上。
内蒙古
内蒙哈达门沟,2012年9月,内蒙古哈达门沟矿区一座国内罕见的单脉体特大型金矿被武警黄金一总队二支队发现。
经专家初步认定,该矿脉金资源储量近70吨,潜在经济价值270多亿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国内金矿资源及其分布概述我国金矿类型繁多,黄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黄金矿床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中国在黄金开采方面,表现的很给力,位于世界第一,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黄金储量方面,中国表现的很一般,仅有1790 多吨,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五。
金矿资源可分为矿金、伴生金和岩金三大类。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
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
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80%-90%之间。
有色金属矿石中常伴生少量的金。
这些金通常包含在以Cu,Pb,Zn 为主的多金属矿石、铜及铜镍矿石中。
金品位不高,一般不超过2 克/吨。
但是,由于有色金属矿床规模大,矿石开采量大,所以伴生金产量在金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其中,岩金是目前金矿开发的主要对象。
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 处。
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共有7 个岩金生产基地,分别是胶东、小秦岭、燕辽大青山、辽吉东部、清黔桂三角区、鄂皖赣三角区、新疆北部,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山东省岩金储量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 位。
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占27.7%,其次为四川占21.8%,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中国金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
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
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
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
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金矿资源也较丰富。
金矿矿床分内生、外生两大类。
内主矿床中以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为最重要,前者如山东焦家金矿,后者如小秦岭地区;沉积改造微细粒型金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如贵州黔西南金矿);砂金矿亦占有重要地位。
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a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
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
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重要金矿类型及成因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
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
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
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
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
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
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
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个较大金矿采区。
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
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
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第三大金矿类型是火山岩型金矿。
其中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金矿最为典型。
清光绪年间就已开采,最为鼎盛时期年产黄金2.6吨,铜7000吨。
矿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砂质岩所夹的安山岩中,为裂隙充填交代型。
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重要意义不如前述三种。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千年之际,我国的金矿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探明是我国金矿开发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
来,我国黄金消费总量达420吨,占亚洲总消费量的65%,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5%左右。
我国金矿地质找矿工作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时期。
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下图)及其附表。
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
①保有储量以矿山现实际保有数为准与全国储量平衡表稍有不一致。
本文来自:矿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