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
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分析其菌株来源以及耐药性特征。
结果: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81株(63.3%)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多集中于神经外科、呼吸科、ICU等;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具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于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为76.6%。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存在多重感染,密切监测耐药性趋势,强化感染控制,以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临床感染【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98-01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以及皮肤等一系列感染[1]。
本文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送检阳性标本1078份,包括尿液、痰液、创面分泌物以及脓液、穿刺液等标本。
1.2 细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取合格标本直接接种或者增菌以后转移种植在血平板以及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和镜检,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复合板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2 结果2.1 菌株分布2.1.1 标本来源1078份阳性标本中,分离出128株(11.9%)铜绿假单胞菌,有81株(63.3%)分离自下呼吸道痰标本,21株(16.4%)创面分泌物及浓汁,10株(7.8%)穿刺液(包括脑脊液、胸腹腔积液)、7株(5.5%)尿液标本,3株(2.3%)血液标本,6株(4.7%)分离自其它标本。
2.1.2 科室来源本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0株(31.2%)来自呼吸科,17株(13.3%)神经外科,14株(10.9%)ICU,11株(8.6%)老年病科,9株(7.0%)儿科,7株(5.5%)骨外科,7株(5.5%)神经内科,5株(3.9%)急诊科,5株(3.9%)感染科,4株(3.1%)循环科,2株(1.6%)普外科,7株(5.5%)其他。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李继明
【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4(027)002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培养、生化分析鉴定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分析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某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7株,主要分布在神经科、ICU和呼吸科,痰和分泌物中检出分别占75.8%和8.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乙基西梭霉素等敏感,对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神经科、ICU和呼吸科,对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等抗生素耐药.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李继明
【作者单位】临桂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临桂541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李强;吴正华
2.严重创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J], 陈芬;周宗庆;周伟华;程燕东
3.2013年至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霍瑞清;贾海琴;唐丽
4.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崔娟;柴政斌;程永香;
5.2015-2019年老年护理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李奇;史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分析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本院细菌室收集的临床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分离出9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5%(72/98),科室分布以内科系统(含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71.4%(70/98)。
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0.8%、66.3%、52.0%、51.0%、50.0%、44.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分离率和耐药性的上升,应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加强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或播散。
銅绿假单胞菌可正常寄居于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容易发生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可造成多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1]。
特别是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气管切开、尿道插管、血管内导管插管、烧伤等更容易被感染。
而且易产生变异珠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耐药。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在临床感染中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
本文对本院分离的9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98株,临床标本包括分泌物、痰、脓液、血液、尿液、穿刺液及其他标本等。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挑取可疑菌落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菌株分离所用培养基及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均由杭州天和生物研究所提供。
1.3 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_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结果:6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液、伤口分泌物中,分别占54.7%、25.0%,对16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耐药率最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比较严峻,各地区、各医院用药情况不尽相同,细菌耐药谱也不尽相同,各医院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然界中,可引起人体各部位的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应用,特别是3、4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该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多药耐药性。
为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去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出的同一菌株。
1.2 方法菌株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2.1 菌株的分布2013年从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6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分布最多为痰液35株,占54.7%。
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6株,占25.0%,见表1。
2.2 药敏6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耐药率最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见表2。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静;蔡木发;崔国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tuginosa,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dentified and its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 was determined by VITEK system. The antimicrobial ressistance rates were analyzed by WHONET software. Result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the most detected in phlegm specimen (69.1%), followed by purulence (14.6%).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wed low resistance to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4.4%), imipenem (27.6%), ami-kacin (39.0%), ceftazidime (40.7%) and aztreonam (46.7%), and high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 cefepime, piperacillin, ticarcillin/clavulanic acid, gentamicin,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with a resistance rate of 52.8% ~ 92.7%. Conclusion The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high.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e drugs rational-ly and enhance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023)006【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作者】李静;蔡木发;崔国辉【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9+1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广泛,属条件致病菌,因其耐药机制复杂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通过突变产生耐药,导致其耐药性日益严重,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目的了解锦州市中心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15日应用VITEK-2鉴定系统对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325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共检出236株,占72.6%,其次是尿液34株(10.5%)。
主要分布科室为呼吸内科,检出119株,占36.6%以及重症监护室,检出58株,占17.8%,其次是神经内科34株(10.5%)。
主要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7.1%,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90%,故不建议在本院使用这两种药治疗PAE引起的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PAE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3.8%,这可能与阿米卡星对细菌产生的钝化酶比较稳定有关。
另外,PAE对氨曲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综上所述,PAE的耐药情况日趋严峻,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PAE的临床分布特征,加强重点科室的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病房消毒,重视感染患者的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有效控制菌株播散[14-16]。
要及时监测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1] 周莹,陈杏春,梁亮,等.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2):2681-2683.[2] Tumbarello M,Repetto E,Trecarichi EM,et al.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s:risk factors and mortality[J].Epidemiol Infect,2011,139(11):1740-1749.[3] 丛乐乐,高鸽,金春海.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9):1535-1536.[4] 高丽钦,王武军,杨滨,等.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4):111-114.[5] 何卡,刘乐,弘魏伟,等.2008-2012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4,17(1):128-130.[6]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23rd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M100-S23)[S].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2013.[7] 陆婷婷,王良平,丁琳.443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2):232-234.[8] 俞建,王飞,严伟.我院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0):2514-2515.[9] 梁宏洁,闫玉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4,9(2):200-203.[10] 李绍红.某三级中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26-227.[11] Li H,Luo YF,Williams BJ,et a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OprD protei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from antibiotic resistance to novel therapies[J].Int Med Microbiol,2012,302(2):63-68.[12] 李文波,刘琼,金凤玲,等.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华抗生素杂志,2012,37(8):633-636.[13] 向万忠,任碧琼.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机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0):1323-1324.[14] 孙建芝,封建凯,李杰,等.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391-1393.[15] 刘建雷,仇杭佳.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36-1437.[16] 李政,蒋冬香,王玉春,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34-1535.。
26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监测1 资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的痰、血、尿、胆汁、脓液、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培养分离到的263株铜绿假单胞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
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
M-H琼脂培养基购自上海梅里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纸片由英国Oxoid 公司提供。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2.1 临床标本类型与感染主要科室分布 26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占68.1%,其次分泌物占14.8%,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标本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
铜绿假单胞感染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别占34.2%和28.1%,其次是康复科占14.8%,骨科占7.6%。
2.2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263株铜绿假单胞对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部位感染[1]。
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程度接受了各种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加之抗菌药物产生的选择性压力,使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本文报告的263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类型分布来看,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8.1%,居首位,与文献[2]报道的基本一致,临床应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与预防控制。
铜绿假单胞菌科室分布主要是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34.2%和28.1%。
呼吸内科患者多合并慢性气道炎症,存在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障碍,属于PAE感染的好发人群。
ICU患者感染PAE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患者长期住院或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弱以及侵袭性治疗操作有关[3]。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mii1 资料与⽅法1.1 菌株来源病原菌鉴定与药敏采⽤法国梅⾥埃公司VETIK-2 Compact全⾃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GP、GN、GP-67、GN-16、GN-13鉴定和药敏卡。
分离与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每年更新内容进⾏判读。
1.3 质控菌株1.4 数据分析采⽤WHO细菌耐药性监测推荐的Whonet 5.6软件进⾏耐药性分析,剔除重复菌株。
2 结果2.1 病原菌的标本分布表1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n(%)] 注:分泌物包括伤⼝分泌物和脓液2.2 病原菌的科室分布表2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科室分布及构成⽐[n(%)] 2.3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2.4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3 讨论3.1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发酵⾰兰阴性菌,⼴泛存在于⾃然界、医院环境及⼈体⽪肤,常引起慢性病患者、⽼年⼈、有侵⼊性治疗、长期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免疫⼒低下的患者发⽣感染[7],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之⼀。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普遍,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呈逐年上升趋势,常可在插管、机械通⽓、长期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伤⼝等部位分离到,严重者可出现菌⾎症及⼼内膜炎[8]。
⼀旦感染治疗效果差,病死率⾼[9]。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针对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出现,临床应注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控制抗菌药物⽤药频度,合理使⽤抗菌药物,加强消毒措施,遏制耐药菌株的产⽣、播散与流⾏。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张凤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1(032)013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2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照CISI规定标准进行判断.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中ICU检出率最高,占39.1%;临床标本中痰液检出率最高,达65.7%;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较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9.3%,19.0%和19.9﹪.结论: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重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总页数】2页(P2611-2612)
【作者】张凤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漯河,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3—2017年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杨艳艳; 王红梅
2.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吴振安;张亮
3.2015—2019年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动态分析研究 [J], 张玉琳;艾志琼;卢昂;谢可心;李福兴;巫秀美
4.2017-2018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邓文;胡凯;余静贵
5.2015—2019年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动态分析研究 [J], 张玉琳;艾志琼;卢昂;谢可心;李福兴;巫秀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临床分离到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药敏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115株铜绿假单胞菌,痰及咽拭子中分离出89株(77.4%),尿中分离出11株(9.6%),伤口及分泌物中分离出7株(6.1%);临床科室分布:呼吸内科占22.6%,脑外科占14.8%,ICU中心占12.2%。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24.3%),美洛培南(25.2%),阿米卡星(26.1%)。
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为主,临床科室以呼吸内科、脑外科及ICU中心为主,其耐药情况相当严重。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提倡个体化选择药物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有相当重要意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其具有多重耐药、易定殖、易变异等特点,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
为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对本院2014年分离到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来源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对临床更好的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有所帮助。
具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15株铜绿假单胞菌自2014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所采集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
同一患者分离所得菌株不重复计数。
所有菌株均经Vitek系统鉴定到种。
M-H培养基及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
1. 2 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操作及判断标准均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原NCCLS)2005版指南进行。
2 结果115株铜绿假单胞菌,痰及咽拭子中分离出89株(77.4%),尿中分离出11株(9.6%),伤口及分泌物中分离出7株(6.1%),血中分离出5株(4.3%),其他中分离出3株(2.6%)。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内科和烧伤科分布比例较大,分别为41.94%和30.43%,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呈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
结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选择敏感药物控制感染,阻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感染,尤其是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的使用,使该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引起的感染和耐药状况,笔者回顾性调查了2004年7至2006年6月2年间分离出的93株铜绿假单胞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共93株,其中,痰液标本43株,创面分泌物标本30株,气管分泌物标本7株,脓液标本4株,尿液标本4株,静脉留置导管2株,胸水1株,腹水1株。
1.2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按常规方法分离。
菌株分纯后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细菌分析系统分析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德灵公司生产的格兰氏阴性杆菌药敏板。
2结果2.1分布93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来源于内科,28株来源于烧伤科,11株来源于外科,见表1。
表12.2耐药率9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表23讨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空气、水、土壤和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属于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多发生在内科(41.94%),烧伤科(30.4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创面为主。
这反映了内科、烧伤科是该菌感染的高危科室,呼吸道和创面是主要的感染部位。
14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方法细菌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应用M-H培养基,以K-B纸片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监测,结果判读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制定指南进行试验质量控制。
结果所分离的1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主要分布科室内科明显大于外科,呼吸科居多,占到69%。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30%的抗生素有头孢曲松(CRO)亚胺培南(IPM),对妥布霉素(TOB)氨曲南(ATM)的耐药率高达53.8%和64.0%。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用药要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
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AE)俗称绿脓杆菌,为条件致病菌,该菌广泛分布在水、空气、土壤、医院环境中,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患者易感染本菌。
它引起医院感染越来越常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高,由于该菌复杂的耐药机制以及它的多重耐药性,使得该菌感染的治疗也成为目前临床上的一道难题。
现就我院分离的14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做以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菌株来源于我院各种感染标本培养阳性细菌。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GEN)头孢吡肟(FEP)哌拉西林(PIC)妥布霉素(TOB)丁胺卡那(AMK)头孢曲松(CRO)头孢哌酮(CFP)头孢他啶(CAZ)左氧氟沙星(LOF)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PM)购于杭州天合公司。
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均购于郑州安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质控菌株绿脓杆菌ATCC 27853,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
1.2方法细菌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应用M-H培养基,以K-B纸片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监测。
结果判读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制定指南进试验质量控制行[1]。
36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目的了解360株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和耐药变化。
方法所有分离株经API20NE试剂鉴定到种,API20NE试剂盒为法国BioMérieux公司产品。
标本分离按卫生部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WHONET 5.4 软件对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分离的360 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出现于神经外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ICU、耳鼻喉门诊。
常见于痰标本,构成比为80%(288/360),其次为浓汁及尿标本。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30%;而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30%。
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95%。
结论轻度感染时可选用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并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与药敏分析。
标签: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耐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属于非发酵菌类假单胞菌属,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皮肤中,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日益突出,其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1]。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趋势及耐药特性,现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分离的36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过快增长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临床各科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360株,分别来自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尿液、咽拭子、腹腔引流液、胆汁、血液等标本。
1.2细菌分离培养基BBC血琼脂培养基,天津金章公司产品;中国蓝琼脂培养基,上海市医学化验所产品;脑心浸液,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8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6-0159-02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
胁的3种细菌之一。
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 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标准。
1.3 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菌检出情况:共送检标本1985份,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1%。
在检出的703株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2.2 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送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
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检出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痰液为86.25%,高于文献报道的70.2%[2]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首发病菌;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为5.00%,特别是在icu重症患者中的痰液常见与文献报道的相似[3]。
应加强患者下呼吸道和伤口的护理和监测,及病房的消毒与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本组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96.1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达60.28%;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的药物,但耐药率也高达50.00%和45.45%,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达46.15%和25.97%。
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具有强烈的诱导和筛选作用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
应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特别是不规则的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其诱导作用[4]。
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才使用于临床,具耐酶、广谱的作用,但耐药率也达23.10%与李庆兴报道的23.27%相似[4];四代头孢对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可考虑策略性替换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已恢复其敏感性[5]。
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稳定,但其耐药率也达21.79%,有研究报道79.6%的esbls可以分解氨曲南[6]。
碳青霉稀类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21.79%低于李庆兴、林道勇报道的39.42%及82%[4,7],这与我院严格控制使用碳青霉稀类有关,但应注意亚胺培南是一种很强的β-内酰胺酶诱导剂,在治疗中不能与三代头孢
菌素合用,以免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8]。
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达57.98及35.90%。
耐药率较低的是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为18.42%低于钟兴美报道的46.30%[9],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是临床较为突出的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耐药机制①细菌产生抗菌活性酶如-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②细菌改变抗菌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dna旋转酶等结构发生改变;③外膜通透性降低;④生物膜形成;
⑤主动泵出系统等。
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起着主导作用[9]。
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上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药物长期使用,势必会致使药物的效能下降,耐药菌株增加[10]。
有文献报道,约20%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单药治疗时发展为多重耐药,因此认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时联合用药更为可靠[11]。
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成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要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以光,杨后.国外耐药菌情况及战胜耐药菌的途径[j].国
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21(3):97-101
[2] 吴蓉,府伟灵.重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98
[3] 杜斌,陈德昌,李辉,等.危重病患者菌血症75例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16-419
[4]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等.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706
[5] 夏云,陈蕾.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228-232
[6] 明德松. 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分类检测及
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75
[7] 林道勇.10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3,3(6):774-775
[8] niitsumak,saitohm,kojin abaram,etal.antinicrobial susciep tibility of pseudcm 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in fukushin a prefecture[j].jpnjantibiot.2001,54(2):79:87
[9] 钟光美,代树均,李芳,等.43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77
[10] 官兰.常见病原菌对-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机制的检测及
临床意义[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19(2):131 作者单位:666100 西双版纳州景洪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