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1》第一章——倪海厦《针灸大成》
- 格式:docx
- 大小:12.29 KB
- 文档页数:1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1⾎压很⾼,在⾜三⾥下五分斜刺到⾜三⾥⽳即刻降压。
常常灸⾜三⾥,可让⼈健康长寿。
有胃⽓则⽣,⽆胃⽓则死。
海带、海藻类都⼊肾。
12、奇⽳—阑尾⽳:⾜三⾥下约⼀⼨为阑尾⽳。
男左⼥右,在⾜三⾥下⼀⼨的上、下有压痛,就是盲肠炎。
阑尾⽳下针,可下⼤肠募⽳天枢,⼩肠募关元。
天枢、中脘,关元、⾜三⾥、阑尾,都可以下针。
13、上巨虚、条⼝与下巨虚:⾜三⾥下三⼨,上巨虚。
再下三⼨,下巨虚。
下巨虚上⼀⼨叫条⼝⽳。
上巨虚⽳治乳房硬块。
下巨虚治肚脐以下硬块。
遇到实症则⽤泻的⼿法。
条⼝透承⼭⽳(糖尿病诊治):条⼝治脚⿇。
治糖尿病将⽔补满。
条⼝透承⼭专治五⼗肩。
下巨虚治⼥⼦乳房硬块,腹部硬块都可以。
上巨虚治肚脐以上最好。
⽤对侧治疗为主。
14、丰隆⽳与导痰针灸法:⼩腿两个⾻头联系的正中点,即丰隆⽳,丰胸很好。
针灸要美容时要做疗程隔天扎针。
丰隆⽳是导痰⽳。
针扎到丰隆⽳,左右转捻针⽓到了后,针慢慢起来,只提到⽪层。
再把它倒过来,斜针45度,往⾝体的上⽅下针。
然后再捻针,病⼈感到酸⿇后,再慢慢把针提出来,⼜到⽪层,再往下45度下去,下去以后,针就留在那边20分钟,即导痰术。
15、解溪⽳与冲阳⽳:在脚脖两条⼤筋中间就是解溪。
解溪是胃经的母⽳。
母⽳的意义是虚症治此。
@教官-孙煜中医经典魔⿁特训53班-⽯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
2016年2⽉26⽇《针灸⼤成》第23课学习⼼得头痛好⼏年就扎对侧的解溪。
冲阳⽳,⼤约在解溪⽳下⼆⼨,是胃经的原⽳。
原⽳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治。
有冲阳脉代表胃⽓还在。
⽤32号针下针。
16、陷⾕、内庭与厉兑⽳:陷⾕是在⾜第⼆趾跟第三趾交接的地⽅。
交缝上五分的地⽅是内庭。
从内庭上⼆⼨是陷⾕。
⼀直到脚趾甲旁边的地⽅就是厉兑。
陷⾕是⾜阳明胃经的俞⽳,治疗按照时⾠发的病。
内庭⽳是胃经的荣⽳,他主⽔。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
井⽳⼀定是在四肢末梢。
⾜阳明胃经⽤迎随法,迎是泻,随是补。
倪海厦针灸教程(一).pdf倪海厦针灸教程以及临床经验第一章、针灸前言1、针灸急救,人中穴,下三分之一处斜着往上刺,手十宣足十宣放血,涌泉穴针 1.5 寸。
百会放血,人要仰卧头搭下去。
2、针灸不同施,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3、腹寸法,同身寸,春夏浅针,秋冬深针,如同钓鱼。
4、14 岁以下小孩不留针。
扎针一般用卧姿。
5、病在脏取井穴,在时取俞穴或荣穴,在音取经穴,在食取合穴,五脏不平用原穴,五行正常为生,不正常为克。
第二章、任脉任脉穴位为会阴,曲骨(不灸),中极,关元,绝孕,石门,(禁针禁灸),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禁灸),中庭,檀中(禁粗针),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1、阴聚任脉,阳聚督脉,督脉为动能之本,怀孕靠任脉。
任督二脉交人中。
舌抵上腭,任督二脉则通。
会阴也可用于溺水急救,用三寸针对着心脏刺过去。
任脉有 24 穴,起于会阴,会阴痛扎百会,八纲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任脉没有井荣俞经合,一般平躺取穴,颈部是冷却系统,水火同源是说小肠和肾。
肾水养脑,过颈部被冷却。
所以冬天缩脖子 1就会暖和。
津液进入肾脏是凉的,被小肠加热了。
2、曲骨穴,只针不灸。
中极,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的募穴,治转浮不得尿小便等等。
可落胎。
脐下血水血块会引起肌肤甲错。
小腿部位皮肤干落。
3、关元穴,小肠募穴,怀孕不针,关元气降下去累积的地方是生精所在,可治宫寒痛经淤血,心脏病等等。
很重要。
4 、石门穴,三焦募穴,妇女禁针,否则不怀孕,石门与关元中间是绝孕穴,针或者灸都可。
石门还可治睾丸缩入腹部。
石门和阴交中间是气海。
5、阴交穴,三焦募穴,任脉少阴冲脉之会。
阴汗湿痒可以艾灸。
6、神阙穴,大穴,禁针隔盐灸最好,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
7、水分穴,大便为何不排水,水到水分穴汽化进入周身,再成汗或者小便,或混杂在食物里进入。
倪海厦人纪-针灸02课笔记第一篇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不针的情况:气血大虚、重病、刚失很多血、完全无元气、行完房事后、运动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
2.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3.艾性向下找水:因为艾的特性,向下找水,找到水后烟向上升。
烟往上,但实际上药力是往下。
4.灸的情况:针力不及处、气血大虚时,寒症用灸多。
5.灸单不灸双:艾为纯阳,取阳数(3、5、7、9)。
不知道灸哪里,不论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6.几种灸法:a)隔姜灸:可用于毒物咬伤、破伤风。
(带状疱疹可用,灸头、尾红疱;或用干棉花拉网,凡士林沾住后火烧。
再吃干蝎粉8粒)用新鲜的姜切一厚片,用牙签在上面戳几个洞,把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为“一壮”。
灸到温热,不用很烫。
b)隔盐灸将盐(提练过的盐、精盐不能能用,要用海盐或青盐)炒熟,变凉后放在神阙穴。
该法用在寒热利。
c)隔蒜灸:久咳,在舌头上灸(蒜辛白入肺,舌为心表,灸后心脏力量加强)。
d)米粒灸穴道上涂凡士林,把米粒大小的艾绒放在上面,用香点,该法用于鼻窦炎、鸡眼。
7.艾灸原则:不痛灸到痛,痛灸到不痛。
8.中医治病原则:病进时,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病退时,由身上往四肢走。
9.不灸情况:热症、感冒发烧、流汗多的地方(手掌)、津液多的地方、眼睛、阴部、痔疮。
10.针灸禁忌歌诀:“针而勿灸,灸而勿针,”。
“针灸并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11.《针灸大成》依据: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即“对称治疗”。
倪海厦人纪-针灸03课笔记二、针灸的急救法1.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a)第一先针“人中”;b)若仍未醒,第二“十宣”放血,即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c)若仍未醒,第三“足十宣”,即脚十个趾头尖放血;d)若仍未醒,第四涌泉穴;e)若还未醒,百会放血。
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不下针。
当病人整个脸都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穴放血。
三、火罐的使用1.火罐可以吸脓,淤血。
倪海厦针灸学习笔记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02.04立春第1课集目录一、针灸的使用时机与禁忌1、警告启示2、针灸的使用时机3、灸之用法4、针灸的禁忌5、火罐的用法6、穴位的丈量法则二、针刺方法与九针型式1、针刺入学方法2、成人与幼儿的不同3、常用的针号概念4、十二经纳天干歌5、十二经纳地支歌6、十二经井荣俞经合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1、十二经络简介2、任脉与督脉3、奇经八脉简介4、膀胱之募穴5、小肠之募穴6、三焦募穴中医经典魔鬼特训53班-石家庄-李绍英申请签到.2016年2月5日《针灸大成》第2课学习心得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血过多、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刚行完房事,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喝酒后,体力不够,不下针。
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
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
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
1、隔姜灸,是最普遍的。
切一片姜,先戳几个洞,拿艾绒捏成金字塔状,放在生姜上面就是“一壮”。
灸时姜片不用换。
未烧完的艾丢到水里西灭掉。
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
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
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
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
2、隔盐灸先将青(海)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等盐变温一点,凉了,在填满神阙穴(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
古病人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
3、隔蒜灸久咳时,要用蒜,放在舌上灸。
心和肺最接近,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咳嗽就会好。
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
中医病情判断原则: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处方及所用穴道不能改;病进时,就会由四肢往身上走,处方及穴道错了,要想怎样解决它。
针灸01(第一篇)听课笔记(2010-01-23 10:29:00)转载分类:国学学习标签:杂谈针灸的使用时机✧以下情况不用针灸(总而言之:体力不够,元气很虚):1、病人气血大虚(没有元气);2、刚行完房事;3、激烈运动大汗;4、酒后大醉。
✧艾——性:药力向下找水、温热、纯阳✧采用艾草找到水:将艾草收集堆在一起燃烧,方圆五里的距离查看有烟冒出的地方就有水。
✧隔姜灸(最普遍):将新鲜的生姜切成铜钱大小的片,用牙签出几个洞;艾草拿一撮放在手掌心用力搓成条状,揪一小段(一个单位为壮),将一壮的艾草放在生姜上;用火点燃,病人会感觉温热,生姜干了就换一片。
灸单不灸双(灸三、五、七、九壮,这是阳数)。
✧刺水泡,从皮侧水平刺入,不留疤痕。
✧隔盐灸(用于肚脐:神阙穴): 盐巴:采用海盐或青盐,需要炒过使用,让热量变温后使用,将温热的盐放在肚脐里,将艾草放在盐上燃烧进行灸,一般治疗沥症。
✧寒沥(常使用隔盐灸)——不消化,吃什么排出来什么;热沥——排便很臭。
✧隔蒜灸(用于肺,如咳嗽):采用一整颗就是一个的大蒜,切成片使用。
色白、辛辣入肺,放在舌头上灸,舌为心表,舌往前顶,心力量就加强,心肺最近,用急治法。
✧米粒灸(鼻豆炎、鸡眼):将艾绒揉成米粒大小,用凡士林固定于穴位处用香点燃进行灸。
✧针灸的原则:病进——病沿着四肢的末梢向躯干、心脏走;病退:病从心脏、躯干走向四肢的末梢。
带状泡疹:头尾隔姜灸; 古代用蜘蛛网盖住泡疹点之(一周左右愈); 现在可用干绵花代替蜘蛛网,图凡士林固定,点火; 全蝎烤干,放入胶囊里吃,8-9粒。
针灸的禁忌✧针而不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针灸并施徒试患者炮烙刑。
✧针灸大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灸的原则:痛灸到不痛—浓泡瘤,痛到不痛(到了好的皮肤);不痛灸到痛—脂肪瘤,不痛到痛(到了患处)。
✧热症不灸(感冒、发烧、痔疮),多汗、津液的地方不灸(头、脖、腋下、手掌、眼睛、阴部)。
针灸的急救法✧1、针人中(嘴唇至鼻,三分之一处,从下向上倾斜剌入);2、手十宣放血(大把抓住病人的手,快速针刺指尖放血);3、足十宣放血;4、双脚涌泉(针斜入一寸半);5、百会放血(清凉之感,凉到眼睛可睁眼,凉到嘴巴可说话)。
倪师讲《针灸大成》笔录第一篇倪师在《针灸大成》课程一开始就明确地讲,“因为大家的层次都不一样,我把你们统统当作没有根基的学员来讲,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
在《针灸大成》的课里面,我们就讲针灸的治症处方,不论中药。
同样的,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课程里面,我们也全部用中药来致病。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
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
一、针的使用时机(一)针的禁忌1.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
2.刚行完房事后,也不针。
3.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
4.喝酒后,不针。
5.体力不够的时候,不下针。
(二)针的适用: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
*************************************************************** *****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
气血大虚不可针时,可以用灸的方式处理。
灸,就是“久”字下面一个火。
灸时我们用“艾绒”。
为什么要用这个艾?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
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
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
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用艾草。
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野外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
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
燃烧的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
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周围各处五里的范围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
二、几种灸法隔姜灸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元硬币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
我示范给诸位看。
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
用火去点,用香去点也可以。
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
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烧到病人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笔录第十二篇倪海厦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对传统中医的针灸疗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针灸大成》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第十二篇详细记录了他的针灸心得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就《针灸大成》笔录第十二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十二篇首先从经穴的选择和针法的施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倪海厦指出,经穴的选择应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避免固定化。
他进一步强调,针法的操作应轻柔,以不痛为原则,慢慢进针,并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伤害。
接着,倪海厦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是头痛和眩晕症,倪海厦强调了针灸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他还讲到了感冒、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一系列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倪海厦还强调了针灸治疗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他指出,针灸治疗应考虑到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经穴和治疗方法。
他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了个体化治疗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在文章的最后,倪海厦总结了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感悟。
他强调了针灸治疗的综合性和继承性,并呼吁年轻中医学子要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他还指出,针灸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医学艺术,需要医师从内在的修养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的来说,《针灸大成》笔录第十二篇是倪海厦对针灸治疗的全面解读和总结,内容丰富、观点独特。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人们可以深入了解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应用技巧,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倪海厦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当代针灸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对于推动中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研究倪海厦的学术成就,推动针灸学术的繁荣发展,为更多患者的健康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针灸大成》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膏肓、患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
伏人尺寸图背部穴图腹部中穴歌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交、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膀门二寸,侠脐天枢,期、章二门,不可不知。
仰人尺寸图腹部穴图中指取寸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
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
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
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
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
眼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头部横穴,并依此穴寸法取。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头维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背部:大椎穴至尾骶骨穴,共计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谓人为三尺之躯者,此也。
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第二行,侠脊各一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旁。
第三行,侠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两旁。
腹部:膺部腹部横寸,并用对乳间横折作八寸。
膺腹横寸取穴,悉依上法。
直寸取穴,依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八寸。
人无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寸取之。
脐下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
天突至膻中,折作八寸,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九寸六分。
手足部、并背部横寸,并用中指寸取之。
中指同身寸图: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廷,两横纹头相去为一寸。
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多不准。
素问九针论九针式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歧伯对曰:『一曰镵针,取法于巾针,头大末锐,末平半寸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针如卵形,圆其末,长一寸六分。
三曰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韩克庆2019年2月目录第四章倪海厦(1/8)经络腧穴 (1)1、脏腑的气血流注放向 (1)1.1肝,丑时(1点到3点,从右向左) (1)1.2肺,寅时(3点到5点,从左向右走) (1)1.3大肠,卯时(5点到7点,从右向左) (1)2、十四经经穴穴性 (1)2.1任脉(阴脉之海、前正中线) (1)2.2督脉(阳脉之海、后正中线) (3)2.3手太阴肺经 (5)2.4手阳明大肠经 (7)2.5足阳明胃经 (8)2.6足太阴脾经 (12)2.7手少阴心经 (14)2.8手太阳小肠经 (14)2.9足太阳膀胱经 (15)2.10足少阴肾经 (20)2.11手厥阴心包经 (23)2.12手少阳三焦经 (23)2.13足少阳胆经 (25)2.14肝经 (29)2.15总结 (30)3、奇经八脉 (30)3.1督脉 (30)3.2任脉 (30)3.3冲脉 (31)3.4带脉 (31)3.5阳跷脉 (31)3.6阴跷脉 (31)3.7阳维脉 (31)3.8阴维脉 (31)第五章倪海厦(2/8)针刺手法 (32)1、针刺手法基础 (32)1.1疼的分类 (32)1.2基本针刺手法 (32)1.3引气的概念和意义 (32)1.4引气的方法 (32)1.5进针的角度 (32)1.6进针的深浅 (32)1.7留针 (33)1.8大法 (33)2、单式针刺手法 (33)2.1揣法 (33)2.2爪法 (33)2.3捻法 (33)2.4弹法 (33)2.5摇法 (33)2.6按法 (33)2.7提法 (33)2.8进法 (34)2.9退法 (34)2.10留法、起针 (34)2.11扪法 (34)2.12飞针引气 (34)3、单式补泻手法 (34)3.1平补平泻(撚法) (34)3.2迎随(顺逆)法 (34)3.3九六补泻法 (34)3.4提插补泻法 (34)3.5捻转补泻法(不方便用迎随的用捻转。
转: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1)目录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一、针灸的使用时机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炙米粒灸二、针灸的急救法三、火罐的使用时机四、火罐的使用第二章针灸穴位丈量方法一、针刺的深浅讨论二、一般针刺入穴方法三、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四、现代常用的针号概念五、黄帝时代九针型式第三章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一、十二经纳天干歌二、十二经纳地支歌三、十二正经之井荣俞原经合穴四、病在脏取井穴五、病变于色取荣穴六、病在时间者取俞穴七、病变于音者取经穴八、病起于饮食取合穴九、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十、与四季的关系十一、五行第四章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简介一、任脉与督脉二、任脉经穴1、膀胱之募穴一中极穴2、小肠之募穴一关元穴3、三焦之募穴一石门穴4、三焦之募穴一阴交穴5、神阙穴6、水分穴7、下脘穴8、胃之募穴一中脘9、心之募穴一巨阙穴补泻手法10、鸠尾穴11、膻中穴与天突穴12、廉泉穴13、承浆穴三、督脉经穴篇I、长强穴(主治痔疮)2、腰俞穴3、命门与阳关穴4、悬枢穴5、脊中与筋缩穴癫、痫、狂之眼诊法6、至阳、灵台、神道、身柱7、大椎与陶道穴8、哑门与风府穴9、后顶与百会穴扁鹊典故10、前顶、囟会与上星穴II、素髎、兑端、龈交穴四、手太阴肺经1、相傅之官:肺五脏逼毒法2、阴经之井荣俞经合3、肺法象天幕4、中府穴至经渠5、太渊穴一手太阴肺经母穴6、反关脉与经渠穴7、鱼际穴与少商穴五、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2、二间与三间穴3、合谷穴虚实症之诊治4、阳溪穴5、四关穴6、偏历与温溜穴7、曲池与手三里穴捻转针手法8、肘髎至巨骨穴中风八大穴9、天鼎、扶突穴10、禾髎与迎香穴六、足阳明胃经I、头维穴2、下关与颊车穴3、承泣、四白与巨髎穴4、地仓、大迎与人迎穴5、缺盆穴至膺窗穴6、乳中穴与乳根穴乳癌之针灸治疗7、不容与承满穴8、天枢穴腹四针(中脘关元天枢)9、外陵穴至气冲穴10、髀关穴至梁丘穴五穴四针(治疗关节炎)II、足三里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之补泻手法12、奇穴一阑尾穴13、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14、丰隆穴与导痰针灸法15、解溪穴与冲阳穴16、陷谷、内庭与厉兑穴尸厥放血针灸之导引针法七、足太阴脾经I、谏议之官:脾脏中风预兆咖啡与胰脏癌2、隐白穴与奇穴:三毛3、大都穴与太白穴蛔虫症判断4、公孙穴(胃心胸病)5、商丘穴与对称治疗法6、三阴交穴与妇病治疗7、漏谷穴8、天地人三皇穴(阴陵地机三阴交)9、痛经三穴:血海三阴交中极10、奇穴:百虫窝II、箕门穴与冲门穴12、府舍穴至腹哀穴13、食窦穴与天溪穴14、胸乡穴与周荣穴15、全身脉络之主管八、手少阴心经1、君主之官:心脏非置入性治疗清除动脉血管阻塞2、极泉穴与青灵穴3、母穴:少海穴4、灵道通里阴郄神门穴5、少府与少冲穴九、手太阳小肠经I、受盛之官:小肠2、少泽穴与前谷穴3、后溪穴4、腕骨穴与阳谷穴5、养老穴(手不能扭毛巾)6、奇穴:肠关肝关心关7、支正穴与小海穴8、肩贞穴与臑腧9、天宗穴至秉风穴10、肩外俞与肩中俞II、天窗、天容与颧髎穴12、听宫穴(耳鸣耳脓中耳炎)十、足太阳膀胱经I、州都之官:膀胱2、睛明穴与攒竹穴四穴放血:治视力3、眉冲穴至玉枕穴4、天柱穴与奇穴:安眠穴5、大杼穴(专治骨病)6、风门穴(发背脓疽)肺俞穴〔俞募治疗法)8、厥阴俞与心俞穴9、红斑性狼疮10、督俞穴(血癌)II、膈俞穴(贫血、瘀血)12、经外奇穴:消渴穴13、肝俞与胆俞穴(胆结石、肺勞)14、四花灸〔膈俞、肝俞)15、脾俞穴与胃俞穴16、三焦俞与肾俞穴17、气海穴与大肠俞穴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19、八髎穴与会阳穴20、附分穴与魄户穴21、膏肓穴22、神堂穴至胃仓穴23、肓门穴至秩边穴24、经外奇穴:痞根穴25、承扶穴至委阳穴26、殷门与委阳穴27、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 担法与截法合阳穴与模拟法28、承筋、承山、飞扬穴29、跗阳与昆仑穴奇穴:消积穴(判断肿瘤)30、仆参穴至京骨穴31、束骨穴(专治经络之病)32、通谷穴与至阴穴十一、足少阴肾经I、作强之官——肾脏2、肾经与音羽吹声3、涌泉穴(顽固头痛)4、眼诊法(心肺肝肾脾脏)5、然谷穴(治脑震荡)6、太溪穴与肾结石诊治7、大钟、水泉与照海穴8、扁桃腺诊治9、复溜、交信与筑宾穴10、阴谷穴与横骨穴II、大赫穴至肓俞穴12、商曲穴13、石关穴至幽门穴14、步廊穴15、神封穴至俞府穴十二、手厥阴心包经1、天池穴至曲泽穴2、郄门穴至内关穴3、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十三、手少阳三焦经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2、关冲穴至阳池穴3、外关穴(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三关:幼儿治症(指针法)耳轮:治小儿惊吓三种背痛诊治4、支沟穴至四渎穴5、天井穴与清冷渊穴6、消泺穴至翳风穴7、瘈脉穴至丝竹空穴8、奇穴:眉棱点(眉棱骨痛)指针术和髎穴与耳门穴十四、足少阳胆经I、胆2、瞳子髎穴3、听会穴与上关穴4、颔厌穴与率谷穴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8、渊液、辄筋穴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II、华陀夹脊(足三里十临泣穴)12、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13、风市穴(中风瘫痪大穴)14、阳关穴、阳陵泉穴15、奇穴:胆石点16、阳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伤)17、光明、阳辅与悬钟穴18、八会穴介绍19、丘墟穴至足窍阴穴十五、足厥阴肝经1、肝经走向2、肝病与睡眠3、大敦穴(疟气、子宫下垂、性病、阴部痛)4、行间穴5、太冲穴与三脉6、中封穴至阴包穴7、奇穴:治肝三穴8、五里穴与阴廉穴(助孕)9、章门穴与期门穴第五章奇经八脉与针刺法十二经络与十五络脉歌奇经八脉呼吸法引气法烧山火与透天凉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治痞:烧针(脂肪瘤黑痣化脓)治痞:报刺针法运气法与四种痛症提气法与中气法五门十变与天干歌飞经引气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苍龟探穴与赤凤迎源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五脏交经法(青龙摆尾于本穴)呼吸补泻法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下针八法五俞穴治疗与原络治疗俞募治疗与会郄治疗九针之使用时机第六章针灸治症系列梅花针(治皮肤病麻痹症)头部与脑瘤治症治眼证及睛中法治鼻病:鼻息肉鼻炎治耳症:耳鸣化脓面部中风与起因治舌症与扁桃腺炎甲状腺治症肺症虚实与癫痫内伤与五脏气乱肺癌与肺劳肺积水与胸肋积水心脏肥大、胸痛与心律不整乳癌初期与中期肿块治疗肺积水乳癌末期灸法治疗胆结石与肝病治症针灸疗程与针后禁忌脾肿大与胃病治疗血症(内出血与外伤出血)朝食暮吐与腹膜炎消渴、痞块与肝结石治症腹痛、瘀血与便秘盲肠炎与奔豚症血痢、痔疮、肠漏与大肠癌月经寒实症、助孕与绝孕痛经、赤白带与子宫卵巢肿瘤怀孕忌针、安胎堕胎与胎位不正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与子午流注奇穴:大椎外五分定喘穴耳针治疗:醒酒、肾结石、心脏、消炎回阳九针十三鬼穴:癫痫发狂奔走中邪。
倪师十二经穴起止歌经络歌诀倪海厦针灸大成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顒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3、足阳明胃经穴歌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4、足太阴脾经穴歌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5、手少阴心经穴歌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倪海厦教授讲课笔记人纪---针灸1、针灸使用时机及禁忌气血亏虚、重病、大失血、元气衰、同房后、运动后、大汗后、醉酒时不针。
解酒:三棱针在耳穴眼处点刺放血。
针后清淡饮食,忌辣、酒、蒜等。
2、灸法针力不及的时候用灸,气血亏虚之时,用灸法。
热证,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灸。
久+火,艾:艹,水,性向下;艾条燃烧之时,烟往上走,实则,力向下走(举例:地上一堆艾草燃烧,地面其他地方也有冒烟,可证实。
)灸后不饮茶。
隔蒜灸:放在舌上,治久咳,白色入肺,辛辣入肺;隔盐灸:肚脐;隔姜灸:广泛。
灸的用途:毒蛇、蝎子、破伤风、蜘蛛、疱疹。
铺棉灸的源起蜘蛛网灸。
疱疹:头尾隔姜灸或铺棉灸,薄涂一层凡士林,全蝎磨粉放8-10粒胶囊。
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的禁忌: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3、针灸的急救方法针人中、十宣放血(五指握在一起)、足十宣、针涌泉(双侧1-1.5寸)、百会放血(床沿头低,下放水桶)。
4、火罐的作用:放血、吸脓血蚂蟥(动物天性,喜欢腐烂的东西,吸脓血)5、下针入穴处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成人留针、小儿不留(<1岁4);春夏下针较浅,秋冬较深;“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晕针,效果一般较好,此处所指晕针,非临床因紧张、饥饿、姿势等因素所引起的晕针。
临床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6、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诀天干:以十二经配十天干,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中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地支:以十二个时,辰(地支)与十二条经脉相配,见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针灸大成(倪师)20220728任督二脉灸尾有膏,禁灸可针。
络穴只可灸第14椎,正对神阙第7椎,平齐肩胛骨络穴不灸枕骨下方百会前1.5寸米粒灸鼻窦炎消渴,癫痫、不识尊卑、胡说八道、面肿任脉三寸长针,溺水急救人趴着,朝心脏方向扎会阴痛扎百会穴耻骨上方,平补平泻膀胱的募穴(开口),1寸以内丹田,小肠的募穴;心脏急救,下纪三焦的募穴,女子灸会绝育三焦的募穴;任脉少阴冲脉之会隔盐灸,青盐炒熟,填满肚脐中风、肠炎、肠鸣都可以灸水肿;单喝水,气化之处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胃的募穴,1寸针,印堂痛胃的络穴,四花灸治疗一切胃病(胃出血除外)心的募穴,1寸针,只针不灸,黄油就是膏,来自鸠尾任脉的络穴气会䐺中1.5寸下针天突,巨阙,关元,这三个针下去后,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没有穴道,所谓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
我们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气导出来。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天突和灸尾的中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督脉1寸针斜刺,治疗痔疮21椎下,很少用14椎下,正对肚脐,生命之门16椎下,很少用13椎下,三焦经过11椎下,脾脏,只针不灸10椎下,胆病压痛点9椎下,治癫痫狂7椎下,平齐肩胛骨底端,血会之处8椎下外开1.5寸,消渴穴6椎下,过多营养,血癌,禁针5椎下,心脏病压痛点3椎下,灸增加身高,最重要的脊椎第一椎下,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第一椎上,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病在脏取井穴病变于色取荣穴病在时间者取俞穴病变于音者取经穴病起于饮食取合穴五脏不平衡时用原穴1. 手太阴肺经2. 手阳明大肠经3. 足阳明胃经4. 足太阴脾经5. 手少阴心经6. 手太阳小肠经7. 足太阳膀胱经8. 足少阴肾经9. 手厥阴心包经10. 手少阳三焦经11. 足少阳胆经12. 足厥阴肝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克生木火土水阳火:心脏;手少阴阴火:小肠;手太阳阳土:胃;足阳明阴土:脾;足太阴阳金:大肠;手阳明阴金:肺;手太阴阳水:膀胱;足太阳阴水:肾;足少阴阳木:胆;足少阳阴木:肝;足厥阴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肺募穴对称治疗流鼻血肘筋外侧与横纹头中间合穴、子穴(水)肺实症泻之郄穴:消炎、痔疮脉会太渊(母穴:虚症(久咳))3寸主任脉,络穴(金)本穴可补可泻荣穴,火,乳癌井穴,木,放血扁桃体发炎、发烧(13鬼针)气喘吸入困难是肾吐气困难是肺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手不能往前抬是大肠经手不能梳头是三焦经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井穴,金,本穴,退烧点刺放穴荣穴,水,子穴,实症泻之俞穴,木三间透劳工原穴,麻醉(面口)经穴,火,撑手后凹洞络穴,郄穴2寸合穴、母穴(土)上半身皮肤痒2寸腰扭伤穴1寸1寸禁针,有动脉2寸中风大穴,阳跷脉之会禁针大筋鼻孔下方外开5分井穴,金,退奶,下牙去痛荣穴,水,输穴,木,原穴,动脉下面,1寸针经穴,火,母穴合穴,土,本穴胃病(吐血除外)禁灸鬓角下,张嘴取穴下巴脱臼,中耳炎中风,地仓透颊车不针,诊断眼翳1寸平齐水沟,治牙疼摸脉:胃气禁针、禁灸4寸2寸巨阙外开2寸上脘2寸长高长高大肠募穴水肿腹水,配合水分睾丸复位膝盖头上6寸很少用阴经阳经夜市工作,膝盖痛郄穴任脉阑尾穴,下约一寸男左女右压痛3寸乳房硬块肚脐以下硬块条口透承山,治五十肩;治脚麻;补法丰胸丰胸丰胸祛痰导痰两根大筋中间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2寸1寸3. 足阳明胃经甲状腺6寸中风预兆:1.手前三指头麻,6个月以内中风2.小腿麻,胃经足三里附近,2周内中风解决方案每天灸足三里,9壮或者15壮,灸到不麻配合使用4. 足太阴脾经人体的左侧主血,右边主气木,疝气,肠子下坠白带、经漏不止母穴,火,治蛔虫输穴,土,补泻都可公孙内关胃心胸子穴,金,助孕诊断淤血、肿瘤;少腹痛络穴,禁止灸天皇,合穴,水地皇,郄穴人皇痛经,痛时下针,一寸针几乎不用5寸主冲脉,络穴,任脉外开5分是冲脉曲骨外开4寸这里痛下云门对称治疗;下针取胎盘主全身络穴大都穴太白穴合穴,水经穴,金,络穴郄穴俞穴,土,失眠、惊悸、动悸荣穴,火,心脏病急救大穴井穴,木,手解穴大筋5.手少阴心经补井当补合泻井当谢荣井荣输经合金水木火土阳木火土金水阴3寸6.手太阳小肠经(火)井穴,金荣穴,水;握拳横纹头,奶水不够输穴,木;肩项问题导水;主督脉;母穴小天星骨,原穴,本穴,一寸针半寸,取穴手背向前,治疗眼睛,郄穴养老透间使治疗不能拧毛巾阳谷上5寸,络穴肠关,肝关,心关子穴,一寸针3寸肩胛骨正中间陶道外开4寸大椎外开2寸5-10分钟,一寸直针7. 足太阳膀胱经(67穴道)肉球旁边,掰开眼睛骨缝,透鱼腰晕眩近取穴五分针深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输穴不分寒热内科用俞募治疗四肢经络用子泻、母补治疗心脏病心、肺、肝一起针膈俞胆俞四花灸治疗肺结核单锥痛,俞穴+子穴(肾俞+商丘)14椎下,志气在肾,其华在发,耳鸣、耳聋、听力不好16椎下,近取穴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水病治此,主开胃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阴部问题6椎下,针灸都可以,血癌7椎下,血会膈俞,贫血淤血内脏出血,活血化瘀5椎下,针灸都可,俞募治疗巨阙,先后无所谓7/8岁不讲话,针灸都可以,强心气4椎下,心包,治疗心脏病,针灸都可3椎下,20分钟后换正面云门骨会大枢,陶道外开1.5寸压痛是有骨病,骨裂2 脖子强硬,近取穴,可针可灸;治痈1.5寸13椎下,下利、大便带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15椎下,近取穴腰痛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21椎下,14椎下,志气在肾,12椎下,胃病治此11椎下10椎下,胆病9椎下,肝病6椎下,7椎下,5椎下,4椎下,5椎上1/3 是膏肓,肩胛骨要打开3椎下,可加强肺俞的效果第2椎下附分手足太阳之会1.5寸13椎下,乳癌,硬块;乳癌压痛点选穴最好13-14椎外开三寸半是痞根穴,下针19椎下,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1.5寸20椎下,痔疮的近取穴,用的很多深针到骨,治疗坐骨神经痛承扶和委中的中间点,很少用两条筋的中间,针到骨解毒大穴,又名血郄合穴,土,腰背委中求筋的内侧,络穴(别络)上一寸治疗痞块的方式:行阳。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卷一卷一针道源流《素问》十二卷,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
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而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刘向指为诸韩公子所著;程子谓出战国之末。
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
盖灵兰秘典、五常正大、六元正纪等篇,无非阐明阴阳五行生制之理,配象合德,实切于人身。
其诸色脉病名、针刺治要,皆推是理以广之,而皇甫谧之《甲乙》、杨上善之《太素》,亦皆本之于此,而微有异同。
医家之纲法,无越于是书矣。
然按《西汉艺文志》,有《内经》十八卷及扁鹊名。
白氏云:《内经》凡三家,而《素问》之目乃不列。
至《隋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而指为《内经》。
唐王冰乃以《九灵》九卷,牵合《汉志》之数,而为之注释,复以阴阳大论,托为师张公所藏,以补其亡逸,而其用心亦勤矣。
惜乎朱墨混淆,玉石相乱,训诂失之于迂疏,引援或至于未切。
至宋林亿、高若讷等,正其误文,而增其缺义,颇于冰为有功。
《难经》十三卷,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之辞,以示学者。
所引经言,多非灵、素本文,盖古有其书,而今亡之耳。
隋时有吕博望注本不传,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说,而醇疵或相乱,惟虞氏粗为可观。
纪齐卿注稍密,乃附辨杨玄操、吕广、王宗正三子之非,周仲立颇加订易,而考证未明,李子野亦为句解,而无所启发。
近代张洁古注后附药,殊非经义。
王少卿演绎其说,目曰重玄,亦未足以发前人之蕴。
滑伯仁取长弃短,折衷以己意,作《难经本义》。
《子午经》一卷,论针灸之要,撰成歌诀,后人依托扁鹊者。
《铜人针灸图》三卷,宋仁宗诏王维德考次针灸之法,铸铜人为式,分腑脏十二经,旁注俞穴所会,刻题其名,并为图法,并主疗之术,刻板传于世。
夏竦为序。
然其髎穴,比之《灵枢》本输、骨空等篇,颇亦繁杂也。
《明堂针灸图》三卷,题曰:黄帝论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曰明堂者,谓雷公问道,黄帝授之,亦后人所依托者。
《存真图》一卷,晁公谓杨介编。
崇宁间泗州刑贼于市,郡守李夷行遣医并画工往,亲决膜摘膏肓,曲折图之,尽得纤悉,介校以古书,无少异者。
倪海厦人纪之针灸_1-19(全)1. 前言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倪海厦是一位卓越的针灸师,对针灸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倪海厦人纪之针灸的第1至19章节内容。
2. 章节概述•第1章:“针灸简介”•第2章:“针灸的历史”•第3章:“经络与穴位”•第4章:“针灸理论”•第5章:“针灸所治疾病”•第6章:“刺法与手法”•第7章:“针灸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第8章:“针灸的临床应用”•第9章:“国内外针灸名家概述”•第10章:“常用针灸方剂”•第11章:“针灸所需材料及其质量标准”•第12章:“针灸的实践技巧”•第13章:“饮食与针灸”•第14章:“针灸康复与健康保健”•第15章:“针灸美容与养生”•第16章:“针灸的安全与责任”•第17章:“针灸的科研和创新”•第18章:“针灸师的发展与职责”•第19章:“针灸的未来与前景”3. 第1章:“针灸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针灸的基本概念与起源。
针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自愈机能。
针灸有很强的药物疗效,并且对生理和心理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第2章:“针灸的历史”本章回顾了针灸的历史发展,并介绍了中国古代对针灸的重视。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医疗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广泛应用,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5. 第3章:“经络与穴位”经络与穴位是针灸理论的核心。
本章详细介绍了经络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穴位的关系。
经络的畅通与穴位的合理选择是针灸疗效的关键。
6. 第4章:“针灸理论”本章深入探讨了针灸的理论基础,包括针灸的气象学说、阴阳学说以及五行学说。
这些理论形成了针灸治疗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
7. 第5章:“针灸所治疾病”本章介绍了针灸可治疗的各类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
针灸作为一种综合医疗方式,对许多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
8. 第6章:“刺法与手法”本章主要介绍了针灸的刺法和手法,如刺、取、调、捻、摇、按、拔等。
《针灸大成》穴法(神应经)◎神庭:在直鼻上,入发际五分。
灸七壮,止七七壮。
禁针。
◎上星:在直鼻上,入发际一寸。
针三分,以细三棱针,泄诸阳热气。
灸三壮,不宜多;多则拔气上,目不明。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有陷可容豆许。
灸二七壮。
◎前顶:在顖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中。
针一分,灸三壮。
◎百会:在顶中陷中,容豆许,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
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后顶: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
针二分,灸五壮。
◎风府:在项后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
针四分,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哑门:在项后入发际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
针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哑。
◎睛明:在目内眦头外一分许。
针一分半,雀目者,久留针,后速出。
禁灸。
◎攒竹:在两眉头小陷宛宛中。
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锋针出血。
禁灸。
◎丝竹:在眉后陷中。
针三分,宜泻不宜补。
禁灸,灸之,令人目小无所见。
◎角孙: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空。
针八分,灸三壮。
◎络却:在脑后,发际上两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脑后枕骨侠脑户,自发际上四寸半。
针三分,灸三壮。
◎翳风: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
针三分,灸七壮。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针三分,不宜灸。
◎目窗:在临泣后寸半。
灸五壮,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
针三分,禁灸。
◎听会: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开口取之。
针三分,不补。
日灸五壮,止三七壮。
◎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针三分,灸三壮。
◎脑空: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中。
针五分,灸三壮。
◎风池:在脑空下发际陷中。
针一寸二分,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
炷不用大。
◎耳门:在耳前起肉当耳缺陷中。
针三分。
禁灸。
病宜灸者,不过三壮。
◎颊车: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颊端上陷中,侧卧开口有空。
针四分,灸日七壮,至七七壮,炷如大麦。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
针三分,禁灸。
◎地仓:在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动是。
针三分半,可灸日七壮,二七壮,重者七七壮。
倪海厦讲针灸大成学习笔记韩克庆2019年2月目录第四章倪海厦(1/8)经络腧穴 (1)1、脏腑的气血流注放向 (1)1.1肝,丑时(1点到3点,从右向左) (1)1.2肺,寅时(3点到5点,从左向右走) (1)1.3大肠,卯时(5点到7点,从右向左) (1)2、十四经经穴穴性 (1)2.1任脉(阴脉之海、前正中线) (1)2.2督脉(阳脉之海、后正中线) (3)2.3手太阴肺经 (5)2.4手阳明大肠经 (7)2.5足阳明胃经 (8)2.6足太阴脾经 (12)2.7手少阴心经 (14)2.8手太阳小肠经 (14)2.9足太阳膀胱经 (15)2.10足少阴肾经 (20)2.11手厥阴心包经 (23)2.12手少阳三焦经 (23)2.13足少阳胆经 (25)2.14肝经 (29)2.15总结………………………………………………………………………………………………303、奇经八脉 (30)3.1督脉 (30)3.2任脉 (30)3.3冲脉 (31)3.4带脉………………………………………………………………………………………………313.5阳跷脉 (31)3.6阴跷脉 (31)3.7阳维脉 (31)3.8阴维脉 (31)第五章倪海厦(2/8)针刺手法 (32)1、针刺手法基础 (32)1.1疼的分类 (32)1.2基本针刺手法 (32)1.3引气的概念和意义 (32)1.4引气的方法 (32)1.5进针的角度 (32)1.6进针的深浅 (32)1.7留针 (33)1.8大法 (33)2、单式针刺手法 (33)2.1揣法 (33)2.2爪法 (33)2.3捻法 (33)2.4弹法 (33)2.5摇法 (33)2.6按法 (33)2.7提法 (33)2.8进法 (34)2.9退法 (34)2.10留法、起针 (34)2.11扪法 (34)2.12飞针引气 (34)3、单式补泻手法 (34)3.1平补平泻(撚法) (34)3.2迎随(顺逆)法 (34)3.3九六补泻法 (34)3.4提插补泻法 (34)3.5捻转补泻法(不方便用迎随的用捻转。
《针灸1》第一章——倪海厦,教科书用《针灸大成》
第一章
1、针灸产生时间:早于草药1000多年。
2、针的禁忌:重病、气血虚、失血多、元气未复原、行房后、大汗后、饮酒后、体力不足,不下针。
灸的禁忌:热病不灸,流汗多、津液多不灸,如手掌、眼睛,阴部也不灸,痔疮为热不灸。
针不及时,用灸,如气血大虚时,即可用灸。
【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一般用法:艾纯阳,灸单不灸双。
灸到起水泡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洒硫磺粉及大黄粉。
灸的方法:【隔姜灸】(生姜打几个小洞)、【隔蒜灸】(久咳,灸舌头上)、【隔盐灸】(用青盐炒熟,温后放神阙,下痢时灸很好) 灸膏盲:无论何病,膏盲灸百壮,无所不聊。
常用法:毒蛇、蝎子、蜘蛛、破伤风等毒物所伤。
病进,从四肢往里走;病退,由里向外走。
(退时,不必换处方)
疱疹治法:头、尾灸或干棉花+凡士林+燃烧,现在常用全蝎粉,即蝎子烤干做成粉,一次吃8-10粒(胶囊大小)。
鼻窦炎、鸡眼治法:【米粒灸】,穴位涂上凡士林,艾绒捏成米粒大小,放在穴位上,用香来点。
(一般灸3-5个即可。
)
3、艾绒:古代行军,中医师让部队收集艾草埋在土里烧(生命力顽强,哪里都能找到),其性向下,自动找水,找到水后烟会往上升。
4、原则1:【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采取对称治疗。
原则2: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5、针灸急救法:人中、十宣放血(五指并拢一起扎针)、十个脚趾头放血、涌泉穴(脚底人字纹头)、若还无效,百会放血。
(若病人整个脸呈红色,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病人凉到哪哪可动。
)
6、百会取穴法:额头中线找到顶部,两耳尖到顶部,二者交叉处,下后半寸的凹陷处,为百会穴。
7、火罐(针灸的一类器具)的使用时机:多汗处、乳中、头部不能用,外科急性扭伤可用,痔疮可先用放血针放血,再用火罐吸,过去用蚂蟥(吸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