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与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693.8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与文化

LandscapeArchitectureandCulture

林箐王向荣

LINQing.WANGXiang-rong

摘要:风景园林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反映特定人类}十会的文化。风景园林中的文化意味着维护前人的文化遗存和创造今天的有价值的文化。文化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风景园林未来的新视点。新的风景园林中的文化不应该局限于对区域历史的再现,还应该是对场地现有文化景观的维护和延续,这样的风景园林文化才是真实的、唯一的。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文化:文化景观;地域

文章编号:1000—6664(2009)09—0019—05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8—31:修回日期:2009—09—02

Abstrad:LandscapearchitedureiSafruifofhumancivilization.Irsthevehicleofcultureandhistoryandreflectsfhecultureofacertainhumonsociety.ThecultureinthelandscapearchitecluremeansprotectingtheculturaIheritagefromthepastandtryingtocreatenewcultureofoutstandingvalue.CulturallandscapegivesUSanewperspediveonlandscapearchitectureinfutureThecultureinthenewIandscapeshouldcomefromnatonlyreproducingfheIocaIhistory,butalsoprotectinganddevelopingtheexistingculturallandscapeinthesiteSuchcultureinlandscapeistrueandunique.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nature;culture;culturaIIandscape;region

1实践中的文化困惑

2008年,多义景观应邀参加了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的竞标,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项目。公园的基址曾经是西湖疏浚的淤泥库。1999--2003年间,西湖疏浚的淤泥基本都输送到玉皇山南麓江洋畈的一个山谷里,形成了容积约100万m3的淤泥库。当停止输送淤泥后,植物逐渐萌发出来,并随着淤泥地表含水量的变化呈现出明显而有趣的演替过程。最早是水生植物,后来开始生长出耐湿的乔灌木。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植物与山谷周围的植物完全不同,因为这些植物的种子是沉积于淤泥中的原西湖~带的植物种子,随淤泥一起被带到了江洋畈。如今这个淤泥库已经形成了柳树成林的谷地沼泽景观(图1),仅剩的一片水面周边长满了芦苇等乡土水生植物,里面甚至还有成群的游鱼。

由于这个地块距离历史上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的宫殿区不远,因此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成为参与竞标的另外几个方案的重要构思源泉。方案中的仿古建筑、湖石假山、优美的庭园植物以及颇具诗情画意的景名博得了许多评委的好感。而我们提交的方案却完全不同,因为我们对该项目的文化含义有自己的理解。

在许多人眼中,场地上是一片自然的植被,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江洋畈从山谷变成淤泥库,又变成茂密的次生林地,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本身就包含文化的信息,是干百年来西湖疏浚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作为泻湖的西湖干百年来正是依靠不断疏浚才有今日的美景并因此积淀了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上西湖疏浚的淤泥多堆积在湖中或湖的周围,并形成了湖中三岛和白堤、苏堤、杨公堤等著名景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太子湾公园和西湖西进区域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淤泥堆放地上建造的。尽管江洋畈的地理位置离西湖较远,但其性质与以上景点非常相似。江洋畈生态公圈1

位于江洋畈的西湖琉浚淤泥库如今已形成了柳树成林的谷地沼泽景观(林菁摄)

人类活动与自然统一与叠合的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种关系,反映在地球表面上,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现象,包括农业景观、村庄聚落、城市城镇等,这种复杂现象留下的形态被称为“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naturallandscape)相对,两者都是我们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然景观指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综合体;而文化景观的概念则相当宽泛。这2个概念来源于近现代的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riedrichRatzel,侣44—1904)于1882年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一个独特组合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OttoSchluter,1872—1952)在20世纪初进一步将文化景观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来使用,并提出2种景观形式,即“urlandschaft”(naturallandscape/8然景观)和“kulturlandschaft”(culturallandscape/文化景观),他认为应该将文化景观的形态视为文化。继承了施吕特文化景观形态思想的美国地理学家苏尔(CarlOrtwinSauer,188卜1975)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他把文化景观定义为“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美国学者法兰兹・鲍亚士(FranzBoas,侣58—1942)也认为不同的文化会使相同的自然环境变得不同“131。

1986年,美国学者德伯里(H.J.DeBlij)提出了文化景观的广义定义,即“文化景观包括人类对自然景观的所有可以辨认的改变,包括对地球表面及生物圈的种种改变”。澳大利亚学者泰勒(KenTaylor)认为:我们周边的景观都是人们居住过、改造过并随时间变化的,这些身边的日常景观都可以称为文化景观,它们是人类干涉自然后留下的成果,也是人类活动、人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记录。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形态的变化,同时也是景观中留下的文化活动的证据。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通过解读,它们告知我们祖先曾经的成就和价值。中国的地理学界将文化景观定义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

可见,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的线索,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解读“文化景观”是理解地域上曾经和正在生活的人们如何生存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图2)。保护和延续文化景观也就是保护和延续了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类群体的文化。正如我们在江洋畈生态公园项目中所秉承的设计思想一样,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场地现状虽然表现出郁郁葱葱的自然面貌,但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景观,对它的尊重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保护。比起彻底铲除现有的文化景观,再创造一个人们头脑中想象的有“文化”的景观要有意义得多。

4文化与自然

文化景观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施加了各种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大多数文化景观是因为生产和实用的原因而形成的,而不是为了视觉和美学的目的。历史上,在朴素的自然观、环境观的引导下,或者受制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景观往往表现出与自然的顺应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正如世界文化遗产中不仅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还有双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基础。由于人类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我们所看到的地球表面的种种景观多半叠加了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影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西方学者提出自然可以分为3种类型,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自然,分别对应荒野的自然、田园的自然和园林的自然。近代,又产生了第四类自然的概念,代表被破坏后又逐渐自我恢复的自然嘲。4类自然概念中“第一自然”才是地理学概念中的自然景观,而后3类自然,按照地理学的定义,其实都应该属于文化景观。在哲学层面对自然的广义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启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其实与地理学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定义并不矛盾。

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具有同等的价值,两者共同构筑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地域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无论是引人入胜,还是平淡无奇,都是一个地区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演变的记录。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每一类乡土环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唯一的、独特的。认识、维护、顺应、延续这种地域景观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风景园林师普遍的价值观。

5实践中文化的表达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必然反映出特定的文化。问题是:风景园林中的文化来自何方,来自对该地区历史的挖掘、来自于史书典故、来自于演绎复制,还是源于场地的文化景观?当场地并非一张白纸的时候,设计师应该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还是担负起维护当地自然和文化景观的责任?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风景园林师越来越认识到设计中维护乡土景观的重要性,而文化景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景观文化未来的新的出发点。

图2文化景观反映了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类群体的文化:责州苗寨和梯田(王梓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