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

  • 格式:docx
  • 大小:28.1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同步

训练题

一、单项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常绿灌木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因此地带性植被应为落叶阔叶林。

2.由题干信息可知,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由此说明了造成隔离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对隔离带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行政管辖不同,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相同、差别不大。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气候、光照、土壤。植物是气候的反映,由于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在不同城市,气温不同,适宜种植的景观植物不同,在景观植物栽种时,应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景观植物的品种。由于年有效积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因此决定了景观植物栽种范围大小,因此影响城市景观植物栽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植物生长需要水份,降水只是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光照只是影响到植物的类型,如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不能决定其栽种范围。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图下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

迹。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5.图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答案】4.A5.B

【解析】4.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

5.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下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6~8题。

6.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7.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8.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答案】6.B7.D】8.C

【解析】6.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7.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8.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A、B项错误;针阔

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且为山区,故为针阔叶混交林,C项正确;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项错误;

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下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9-11题。

9.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

B.石灰岩台地

C.谷地或盆地

D.山顶

10.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物理风化作用

C.重力崩塌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11.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

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

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

【答案】9.C 10.A 11.D

【解析】9.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厚厚的土层是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高原塬面流水侵蚀弱。石灰岩台地形成的是石林。山顶流水侵蚀作用弱。

10.结合上题分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个个土柱,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位于湿润地区,风力不是主要外力。重力崩塌作用影响小。

11.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土状堆积物,不是岩石裸露。

二、综合题

12.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存,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