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配伍宜忌与不良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620.50 KB
- 文档页数:62
中成药的合理联用及禁忌来源:中国药店(zgyd666)作者@邱娟中成药由于各成分固定,有时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病情,往往需要依据病情联合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中成药联用在临床上运用得当可取得预期的疗效,若不合理用药则可产生不良的作用,比如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原则;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导致毒性叠加;不符合辨证论治原则的联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之间的联用,等等。
中成药的合理联用(一)两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联用1.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增强温肾运脾、涩肠止泻的功效,治疗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2.归脾丸+人参养荣丸:明显增强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止痉的功效,治疗心悸失眠、眩晕健忘。
3.脑立清胶囊+六味地黄丸:用于高血压病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
(二)功效不同的中成药联用1.二陈丸+平胃散:平胃散为辅药,燥湿健脾,增强主药二陈丸燥湿化痰的功效。
2.乌鸡白凤丸+香砂六君丸:香砂六君丸为辅药,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主药乌鸡白凤丸养血调经的功效。
(三)两药联用可抑制或消除其中一药的副作用1.舟车丸+四君子丸:舟车丸为峻下逐水药,用于治疗二便不通,阳实水肿。
为使峻下而不伤正气,配以四君子丸。
2.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或参蛤散):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作喘,若久治不愈,阳损及阴,兼见咽干烦躁者,当配麦味地黄丸、生脉散或参蛤散同用,以平调阴阳,纳气平喘,降低金匮肾气丸燥烈伤阴的副作用。
(四)不同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的联用1.艾附暖宫丸+十香暖脐膏: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共奏养血调经、暖宫散寒的功效,以治疗妇女宫冷不孕。
2.六神丸+冰硼散:内服六神丸,外用冰硼散,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治疗咽喉肿痛。
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一)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配伍禁忌1.附子与川贝、半夏含附子的中成药:主要有通痹类的大活络丸、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含川贝、半夏的中成药:主要有止咳类的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学习指导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化学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尤其是近年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应用日益扩大,新开发的中成药不断涌现,中西医合用的现象愈加普遍,中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药物都是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又可能在不正确的使用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中药也不例外。
因此,全面正确地向公众普及安全使用中药的知识,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熟悉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掌握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中药的用药安全性》主要结合实地考察及广泛开展临床调研,综合医药报道文献,筛选出常用单味药,对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整理。
由于品种较多,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同类功效药不同品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正文中药是中国人发现的,数千年来为中国和周边地区人民的保健和医疗做出了贡献,近代以来更引起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注意,服务于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药使用的增多,其用药安全性的问题愈显突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就成为人们急切要了解和掌握的。
毋庸置疑,中药在使用不当时会产生不良反应。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属于用药不当。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两类。
毒性反应也称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较明显的功能紊乱和组织病理变化。
用药禁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1.两种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治疗一种病证,以起到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
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脑立清胶囊(片)+六味地黄丸2.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够提高主药功效。
例如:二陈丸燥湿化痰为主药,辅以平胃散同用,可明显增强二陈丸燥湿化痰之功。
乌鸡白凤丸为主药,辅以晋砂六君子丸,增强主药的养血调经之功。
3.中成药配伍应用,其中一种药物能够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中成药的偏性或副作用。
舟车丸常配合四君子丸同用。
金匮肾气丸配麦味地黄丸,生脉散或参蛤散同用。
4.也有些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是因为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共奏养血调经、暖宫散寒之效;内服六神丸,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
(二)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行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心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住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对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等病证,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对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常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以行药势,直达病所;用于治疗便秘的麻子仁丸,宜用蜂蜜冲水送服,以增其润肠和中之效;滋阴补肾法的六味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以取其引药入肾。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配伍禁忌2.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朱砂;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两者均含有冰片。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如附子理中丸与牛黄解毒片联用,附子理中丸系温中散寒之剂,而牛黄解毒片性质寒凉,二者不可联用;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与牛黄解毒片等合用,均属不注意证候的不合理用药。
中成药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内容
使用中成药要注意忌浓茶、忌油腻、忌生冷、忌辛辣
等事项。
1.忌浓茶:
因浓茶中含有较多鞣酸,若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喝浓茶,会影响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作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服用中药前后间隔2-3小时喝茶为佳,且需避
免茶水过浓,必要时也需减少牛奶、豆奶的摄入。
2.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黏腻,不利于调畅气机、运化水湿,影响
胃肠道消化及吸收,与中药同时服用时会影响药效。
且部
分高血脂、高血压及消化功能不佳的患者,更需注意中药
与油腻食物不可同时服用,如五花肉、油炸类食物。
3.忌生冷:
包括冷藏饮料、冷冻食品、寒性水果、生冷蔬菜以及
未经处理的肉类等,此外,冰淇淋、萝卜、梨子、冬瓜等
生冷食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大,也不宜与中药同时服用。
4.忌辛辣:
辛辣类食物如辣椒、葱、蒜等,通常性温热,易耗气
伤津,与中药同时服用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
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同时使用的配伍禁忌不容忽视(一)所谓配伍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配伍用药可以协调药物的偏性,兼顾患者用药的整个病程,适应复杂多变的个体特异性。
配伍适当,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制毒性。
反之,如果配伍不当,就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在配伍用药时,汤药、饮片还比较容易甄别,但如果医生开具了中药饮片处方后又开具了中成药处方,中药饮片与中成药之间有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且由于中成药多为复合制剂(多种药味组成),也就更增加了配伍用药的复杂性。
本人作为药师在日常的司药工作中,发现医师和药剂人员比较注重中药汤剂的配伍禁忌,而忽视了同时开出中药汤剂与中成药可能发生的配伍禁忌,即:医生开出中药汤剂的处方中不存在着配伍禁忌,但同时并开的中成药中含有的中药成份与中药汤剂中某些中药同用会引起药物的配伍禁忌。
众所周知,单味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并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在方剂中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作用,组方时首先充分考虑单味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中药与中成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单味药那样显而易见,然而它确实存在,也较复杂,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轻者降低疗效,重者给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局颁药品标准注意事项]中有关不宜同用药的规定:(1)川乌、草乌、附子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蒌同用(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半夏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瓜蒌还包括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
(2)甘草不宜与京大戟、甘遂和芫花同用。
(3)藜芦不宜与人参(包括各类人参)、人参叶、西洋参、党参、苦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及细辛、赤芍和白芍同用。
(4)巴豆、巴豆霜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5)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
(6)芒硝不宜与三棱同用。
(7)肉桂(官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8)狼毒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从《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宜同用药品种来看,没有突破“十八反”和“十九畏”规定的品种,与其相比不同的是硫黄与朴硝、甘草与海藻、人参与五灵脂未做不宜同用的规定。
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及联合用药1. 什么是中成药?中成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剂形式,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并经过一定的加工制备而成。
它与中草药相比,更方便携带、服用和保存。
中成药常用于治疗常见病、慢性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及其功能主治以及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2. 常见的中成药及功能主治2.1 葛根汤•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喉利尿–解热镇痛•适用症状:–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尿道感染2.2 当归片•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补血养血–缓解痛经•适用症状:–月经不调–产后血虚–月经痛2.3 人参口服液•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适用症状:–虚弱乏力–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2.4 小柴胡颗粒•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解毒–调理气滞•适用症状:–肝气郁结–情绪不稳–胸闷胁痛3. 中成药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3.1 与西药的联合用药在与西药联合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了解药物成分和功效,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如药物代谢酶的互相影响等。
•遵医嘱使用药物,掌握正确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
•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方法,西药为辅助治疗方法,避免长期大量使用西药。
3.2 与其他中成药的联合用药在与其他中成药联合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不要盲目自行联合用药,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
•确定联合用药的目的和效果。
•注意用药顺序和时间间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或影响。
4. 结语中成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药剂形式,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遵医嘱使用,并避免不当的联合用药。
如有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
1.药物的相克作用
相克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互相取消或减弱了各自的药效。
根据药
物相克作用的特性,可以在联合用药时进行合理组合,以避免相克作用的
产生。
2.药物的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其疗效比单用任何一种药物都要好。
在中成药联合用药中,可以选择具有不同药效的药物进行组合,以增强治
疗效果。
3.药物的互补作用
互补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后,各自的药效相加,增强
了治疗效果。
在中成药联合用药中,可以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药效的药物
进行组合,以增强疗效。
4.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药
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或药物代谢的相互影响。
在中成药联合用药中,应该避
免有明显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组合,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安全性。
5.药物的副作用与毒性
6.适宜病情和个体差异
总结起来,中成药联合用药的原则包括相克作用、协同作用、互补作用、相互作用、副作用与毒性和适宜病情和个体差异。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
可以合理选择中成药联合用药方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中药、中成药、西药配伍禁忌一览表,值得医药人收藏!
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
理性的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疗效或
发生毒性反应,一般将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
(不多见) 和化学性的(多见) 两类。
临床上合并
使用数种注射液时,若产生配伍禁忌。
会使药
效降低或失效,其至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应
避免。
今天中健医考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药、中成药、西药配伍禁忌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临床上新药应用增多,不少药物在配伍禁忌表上无法查到,此外
还有不少药物缺乏相关的配伍资料,需要专业的药学人员参与临床药物
配伍的监护,减少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
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关注:中健医考,我们会为你带来更多医考资讯。
最全!药店常见中成药物配伍禁忌表目前,临床用药几乎不存在一次只用一种药物的情况,合并用药的核心是增强药效,减少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但随着多种药物合用病例数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也在迅速上升。
近年来由于新药不断的出现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合并使用的机会日益增多,配伍变化问题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熟悉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对安全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以药店常见的中成药配伍禁忌举例,牢记这些配伍禁忌可以助力药店人的药学服务能力更上一级!药店常见的中成药物配伍禁忌(收藏版)1.含“十八反”药味的配伍禁忌▼2.含“十九畏”药味的配伍禁忌▼3.有毒成分叠加,引起不良反应▼4.症候禁忌不同的不合理联用▼5.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药店常见的中成药物配伍禁忌(收藏版)附:《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及(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即指这19种药物中,凡指名相畏的药物,彼此都不宜混用。
主要是防止它们之间,产生化学成分变化,而抵消或减弱了另一种药的有效作用,或者出现其它毒副反应。
石硫黄,火中精,遇朴硝,便相争;红白砒,忌水银;山狼毒,怕陀僧;川巴豆,毒烈性,黑白丑,难顺情;公母丁,忌郁金;芒朴硝,惧山棱;川草乌,不顺犀;五灵脂,畏人参;官桂类,治冷功,逢石脂,不协同;凡修合,看顺逆,炮制用,莫相依。
指出了共19个相畏(反)的药物: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两药混吃产生中毒反应?中成药的联合用药禁忌需了解合理用药是病患得以治疗康复的前提。
中药成分复杂,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更应该注意。
使用正确能治病救人,药不对症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小则中毒,大则要命。
例如,有人将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两种中成药均含有冰片成分,冰片过量,易伤脾胃。
常识篇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经过产地初步加工的中药,是制备中药饮片的原料。
中药饮片:按照中医药理论,将中药材经过切、炒、蒸、煅、炙等各种方法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临床配方的中药,即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品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联合用药篇掌握联合用药前需了解所购中成药的成分,对常用的中药药性有一定的了解,百度或安装个“大家中医”APP不用背就能快速了解了。
1、含“十八反”药味的配伍禁忌“十八反“释义: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若是违反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
含乌头、附子的中成药:大活络丸、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含贝母、半夏的中成药: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以上两类中成药不可同时服用,违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含海藻或甘遂的中成药:心通口服液、内消瘰疠丸;祛痰止咳颗粒含甘草的中成药: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以上两类中成药不可同时服用,违反“藻戟遂芫俱战草”。
2、含“十九畏”药味的配伍禁忌“十九畏“释义: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若是违反可能降低或破坏药效。
含郁金的中成药: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含丁香的中成药: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以上两类中成药不可同时服用,违反“丁香莫与郁金见”3、有毒成分不可叠加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两者均含冰片,冰片过量伤脾胃;大活络丹+天麻丸,两者均含附子,毒性增强;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两者均含朱砂,毒性增强。
解表类中成药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等。
【功能】解表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风寒表证未解,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注意事项】本药辛温偏燥,对壮热燥咳、咯血,肺痈,有热证表现者不宜使用。
九味羌活丸(冲剂)【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等。
【功能】解表除湿,清热止痛。
【主治】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干,肢体酸痛。
【注意事项】阴虚气弱者慎用。
桑菊感冒片(冲剂)【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等。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初起,病情尚轻之证。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不宜服用。
银翘解毒丸(片、胶囊、冲剂)【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等。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酸软,头痛咽痛口渴,咳嗽,无汗或有汗不畅,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注意事项】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样皮疹,多形性红斑性药疹,药物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忌食腥荤油腻食物。
片剂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过敏者慎用片剂。
本方是辛凉平剂,治在风温初起,若病在营血,则改为清营血之剂治之。
麻杏石甘丸【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蜜炙)等。
【功能】辛凉宣肺,平喘止咳。
【主治】用于外感身热,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表实感冒冲剂【组成】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等。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用于感冒病风寒表实证候,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注意事项】汗出勿令太过,忌油腻,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表虚感冒冲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等。
【功能】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主治】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候,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中成药的合理联用联用的配伍禁忌中西药的联合使用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的联用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中气下陷又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气血不足+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复方当归四物汤+妇科千金片;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当归补血汤+牵正散;血府逐瘀汤送服七厘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证:用生姜、大枣汤送服;跌打损伤或风寒湿痹证:用黄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腰痛宁等。
治疗便秘的麻子仁丸,宜用蜂蜜水送服。
补肾药用淡盐水送服:如六味地黄丸。
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降低毒性:补中益气丸、贞芪扶正冲剂与CTX(环磷酰胺,一种免疫抑制剂)。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
提高疗效:香连丸+TMP(三甲氧苄氨(甲氧苄啶),英文名:Trimethoprim);丹参针与脑活素(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牛黄解毒丸与乙酰胺螺旋霉素(治疗急性牙龈炎的红肿热痛);热毒痰火之瘰疬(淋巴结核)用解毒消炎丸与INH (异烟肼.);肾阳虚水中用实脾散、真武汤、济生地黄丸配小剂量HCT(二氢氯噻, 双氢克尿塞)。
二、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附子:川贝、半夏大活络丹、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含有附子)均不能与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合用;郁金:丁香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含有郁金,均不能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丹含丁香的合用。
海藻:甘遂、甘草心通口服液(含海藻)不宜分别与祛痰止咳颗粒(含甘遂),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含甘草)合用。
2.含有同一毒性药物剂量叠加的附子:大活络丹+天麻丸;朱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冰片: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属于证候禁忌)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及其配伍禁忌中成药的合理用药及其配伍禁忌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趋利避害,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其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从合理用药的四要素,谈一谈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 有效性1.1 首重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中医处方用药的有效性首先在于准确辨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立法和选方,辨证错误,则一错再错,毫无疗效可言,因此选用中成药必须与病证相吻合,这是有效用药的前提。
1.2 合理配伍,增强疗效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为增强药效或扩大治疗范围,常与中药汤剂、中药药引、西药以及其他中成药配伍使用,若配伍得当,确能提高疗效。
如中气下陷而又肾阳虚者,可用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内有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病证,可用复方当归四物汤配妇科千金片,治疗有显著疗效;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TMP联用后,可使其抗菌活性增强;慢性肾炎水肿属阳虚者,用温阳利水方实脾饮、真武汤、济生肾气丸配小量双氢克尿塞,利尿消肿作用增强。
1.3 应用剂量中成药剂量是决定中成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用量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质、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定,单一的中成药用量宜重,而配伍宜轻;性质平和的中成药用量可适当大些。
2 安全性2.1 不能脱离辨证随意用药辨证法则是安全使用中成药的首要条件,中成药品种和药名种类繁多,不能望文生义,应掌握主治和适应证,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致使病情趋重。
如:疮疡、淋证、失血病人即使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2.2 忌用不合理的联用合理配伍有利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了用药安全,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使用中成药时,必须根据其组成注意用药禁忌,其中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