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第二章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82
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筑物想要施工安全,就需要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施工处理。
地基施工的严格与否,决定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整个房屋都会有一定影响,轻则房屋会出现倾斜,严重情况下整个房屋都会出现坍塌,一旦发生坍塌现象,不仅造成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合理的地基施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具施工技术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施工阶段,由于地基施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合理选择,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提升地基施工的整体质量。
本文就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处理引言地基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且这一施工环节本身具有明显的隐蔽性。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如果没有充分控制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有可能发生地基稳定性差、抗震性能弱以及地基沉降幅度过大等多种问题,对整个建筑物的建设水平和投入使用之后的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施工团队在实际开展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贯彻落实。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特点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包含潜在性、严重性、复杂性和困难性等特征。
其中地基处理具有严重性特征。
地基建筑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有重要作用,也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根基与基础。
如果房屋在施工阶段出现地基处理问题,不仅会导致房屋建筑消耗大量的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同时也会导致地基处理过程更加困难。
如果处理存在差错,严重情况下不仅会损害人们财产,还会对人们生命产生影响。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潜在性特点,房屋建筑阶段都会涉及地基建设。
如果地基建设不善,也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
房屋地基建筑阶段具有多发性特点。
其中施工质量不高是常见问题,房屋建设阶段,由于地基处理不合理,导致房屋经常出现坍塌状况,严重影响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一、常用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地基处理就是为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有换填地基、压实和夯实地基、复合地基、注浆加固、预压地基、微型加固等。
1.换填地基换填地基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
按其回填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素土、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等。
换填厚度由设计确定,一般宜为0.5~3m。
施工要求有:(1)素土、灰土地基:土料可采用黏土或砂质黏土,石灰采用新鲜的消石灰。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素土、灰土分层(200~300mm)回填夯实或压实。
(2)砂和砂石地基: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时,应掺入不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卵石。
砂和砂石地基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压)实。
(3)粉煤灰地基:应选用Ⅲ级以上的粉煤灰级,满足相关标准对腐蚀性和放射性的要求。
粉煤灰地基最上层宜覆盖士300~500mm。
(4)换填地基压实标准要求:换填材料为灰土、粉煤灰时,压实系数为>0.95;其他材料时,压实系数为>0.97。
(5)换填地基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土夯压密实后 3d内不得受水浸泡;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每层验收后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防止干燥后松散起尘污染,同时禁止车辆碾压通行。
2.夯实地基夯实地基可分为强夯和强夯置换处理地基。
强夯处理地基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处理地基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格的工程。
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
施工要求有:(1)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试题库答案(技术部分共180题)第一章土方工程(32个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常见的土方工程。
A、人工挖孔灌注桩B、场地平整C、沟槽开挖与回填D、深基坑开挖答案:A2、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______和_______将土分为八类。
A. 坚硬程度/开挖方法B. 相对密实度/含水量C.密实度/可松性系数答案:A3.土的天然含水量,反映了土的干湿程度,按下式 _____ 计算。
A.W=m/v。
B. W=m W /m s×100%。
C.n=V v/V×100%。
D. K=V3/V1。
答案:B4.关于深基坑开挖下列说法明显错误的是。
A. 分层开挖、严禁超挖B.开槽支撑、先挖后撑C.坑底防浸水D.尽快浇筑基础垫层答案:B5. 土方边坡可做成直壁不加支撑,根据判断,碎石土、可塑粉土、可塑粘性土和坚硬粘土,将它们做成直壁最大限制深度,正确的数据排列应该是。
A. 2.0/1.5/1.25/1.0mB. 1.0/1.25/1.5/2.0mC. 1.0/2.0/1.25/1.5m 答案:B6. 土方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于。
A. 毛细水作用B. 土颗粒间摩阻力和粘聚力C. 重力答案:B7. 以下不属于常用基坑坡面保护法的是。
A. 挂网抹面B.薄膜覆盖C.早拆模板D.喷射砼E.砌石压坡答案:C8. 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
A.后退向下,自重切土B.前进向上,强制切土C.后退向下,强制切土D.直上直下,自重切土答案:C9. 关于填土压实效果,正确的描述是。
A.压实功越大越好。
机械碾压应6遍以上; B.压实功适当的前提下,填土含水量保持在20%以上;C.压实功适当的情况下,含水量越低越好,尤其是粉粘土;D.压实功适当的前提下,不同的土有相应的最佳含水量。
答案:D10、开挖深基坑时,如果分层设置多级平台,每层平台宽度不宜小于米。
A.3B.10C.1.5D.5 答案:C11、边坡开挖应该尽量沿等高线____开挖。
专升本《建筑施工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土方工程一、填空题1.土方工程的施工往往具有 工程量大 、 劳动繁重 、 施工条件复杂 等特点。
2.土方施工中,按照 土的开挖难易程度 划分,土可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八类。
3.土方施工中要考虑土的可松性,是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 自然状态的体积 来计算的,土的可松性用 可松性系数 来表示。
4.场地平整用三角棱柱体确定初步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4321043241z z z z n z ∑+∑+∑+∑= 土方量计算中部分填挖方时的计算公式V 锥= ))((63231332H H H H H a ++⋅ ; V 楔= []1233231332))((6H H H H H H H H a ++-++5.最佳设计平面既能使 土方工程量最小 又能保证 填方量相等 ,一般可用 最小二乘法 方法求解。
6.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有 土质、开挖深度、施工工期、地下水水位、坡顶荷载、气候条件因素 。
7.计算水井系统时,水井可分成 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 。
8.一般轻型井点的管路系统包括 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
9.填土的压实方法有 碾压、夯实、振动压实 其中 夯实、振动压实 适用于非粘性土。
10.防治流砂的方法有 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枯水期施工、地下连续墙、抛大石块法、打钢板桩法 。
11.挖土机根据工作装置可分成 正铲、反铲、抓铲、拉铲 等类型。
二、是非题:1、动水压力GD 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 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 成反比。
(√)2、当动水压力GD 大于土的浮重度γ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
(×)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
如采用U 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
(×)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0.7--1.0m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 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
第1篇一、基础工程的概念基础工程是指为建筑物提供支撑、稳定和传力的工程。
其主要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基,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沉降、倾斜、开裂等问题。
二、基础工程的分类1. 按照结构类型分类:(1)浅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的场地,如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
(2)深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的场地,如桩基础、地下连续墙等。
2. 按照施工方法分类:(1)明挖基础:直接在地面开挖基坑,施工简便,但受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
(2)暗挖基础:在地下开挖基坑,适用于城市繁华地段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
三、基础工程施工要点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压实、换填、加固等方法。
2. 基坑开挖与支护:基坑开挖要遵循分层开挖、分段支护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
3. 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焊接、浇筑等工序。
4.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要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密实性等指标,避免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等问题。
5. 防水工程:防水工程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要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6. 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要确保桩位准确、垂直度、桩长、桩径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基础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要充分了解地质、水文等资料,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2.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 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维修提供依据。
总之,建筑施工基础工程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耐久的关键环节。
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基础工程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一、教材概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教材》是一本针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编写的实用教材。
本书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为依据,详细阐述了地基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
二、教材内容本书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以及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使读者对地基基础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二章:地基处理本章详细介绍了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振冲等处理方法。
第三章:桩基础工程本章介绍了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预制桩、灌注桩、沉管桩、旋挖桩等,并对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四章:土方工程本章介绍了土方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填筑、压实等环节。
第五章:基坑工程本章详细介绍了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基坑支护、降水、排水、监测等环节,并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教材特点1. 实用性强:本书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使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实用技术。
2. 通俗易懂: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3. 内容全面:本书涵盖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知识、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基坑工程等,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4. 便于查阅:本书采用章节式编排,方便读者根据需要查阅相关内容。
四、适用对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教材》适用于以下人员: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2. 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3. 建筑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